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年6期文献
  • 改良耳内切口在开放式乳突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耳内切口用于开放式乳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4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改良耳内切口第一切口从外耳道上壁“12点”处,弧形向后切开耳甲的内1/2至外耳道口外下方;第二切口与传统耳内切口相同.乳突切除术完成后,修剪耳甲-外耳道皮瓣并覆盖乳突腔,修剪与耳廓相连的耳甲软骨使之不暴露于外表.同期选择40耳患者行传统耳内切口术式及40耳患者行耳后切口术式分别作为对照.结果 经6 ~36个月随访,与传统耳内切口相比,改良耳内切口术后干耳率明显提高(x2=6.49,P<0.05);出血量和切口耗时无明显差异(t=1.95,P>0.05;t=2.7,P>0.05).与耳后切口相比,改良耳内切口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耗时明显缩短(t=-9.08,P<0.01;t=-10.14,P<0.01),干耳率与耳后切口相同(100%).结论 改良耳内切口具有出血少、省时、易于行耳甲成形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松志;王平;宋瑾;林春海;郝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可靠的新生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的培养方法,为内耳的研究提供新的条件和模型.方法 在显微镜下完整分离出新生1~5d小鼠的耳蜗基底膜组织,采用组织贴壁法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新生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中毛细胞及螺旋神经元的生长状态.结果 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离体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基底膜贴壁生长良好,外周有新生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出;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耳蜗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等结构;免疫荧光法检测可见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生长良好,并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结论 组织贴壁法无血清培养新生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是一种理想的耳科实验造模方法.

    作者:陈杰;高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短期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并选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计分表评价,对纳入试验的疗效作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为696例,其中治疗组461例,对照组2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治疗组在显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RR =2.95,95% CI(1.94,4.48),P=0.07];在总有效率方面也优于对照组[RR=1.33,95% CI(1.20,1.46),P=0.69].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但需设计更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李泽文;周洁;严福波;杨志敏;丁珠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腔Rosai-Dorfman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结外Rosai-Dorfman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道2例鼻腔Rosai-Dorfman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鼻腔鼻窦结外Rosai-Dorfman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易导致误诊.病理显示不同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其内见吞噬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提示CD68(++),S-100蛋白(+),Cdla(-).结论 鼻腔鼻窦结外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组织检查,目前无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法,局部手术切除及激素治疗效果尚佳,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伟;郭睿;杜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外耳道皮下组织压片行鼓膜穿孔修补术

    目的 探讨应用外耳道上壁中、外段皮下组织压片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69耳)由中耳炎或外伤引起的鼓膜穿孔直径大于3 mm伴外耳道狭窄、弯曲患者,用此法行耳内切口、扩大外耳道,用外耳道上壁中、外段皮下组织压片行鼓膜修补术.结果 67耳鼓膜穿孔修补术后愈合,穿孔愈合率97.1%.修补鼓膜愈合时间平均15.2d.术后外耳道宽畅.随访0.5 ~3.5年,无鼓膜再穿孔.术后纯音测听(取0.5,1,2,4 kHz)气导听力提高10 ~30 dB(平均18.6 dB)者66耳,气骨导差距在10 ~ 20 dB,较术前平均缩小16.8 dB,听力改善率95.7%.另3耳听力无改善.结论 用耳道上壁中、外段皮下结缔组织压片修补鼓膜穿孔是一种取材简便、术野显露好、愈合时间短、穿孔愈合率高的新术式,更适合鼓膜穿孔大、外耳道狭窄和弯曲者.

    作者:王娟利;曹永华;张少强;张全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湖南地区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及热点突变分析

    目的 研究湖南地区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中GJB2、SLC26A4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突变热点,了解线粒体DNA(mtDNA) 12 SrRNA A1555G突变的频率.方法 收集湖南地区汉族NSHL患者共1 39例,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分别采用直接测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和聚合酶联-限制性片段变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 R-RFLP)技术对患者进行GJB2、SLC26 A4基因和mt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检测;对SLC26A4基因突变者进行回访并行高分辨颞骨CT检查.结果 61例(43.9%)NSHL患者至少携带一种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突变,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 12SrRNAA1555G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3%、18.7%和3.6%;共发现6种GJB2和13种SLC26A4基因已报道致病性突变,235 delC和IVS7-2A>G分别是GJB2和SLC26A4基因常见的突变类型,分别占这两个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的87.5%和46.5%;与SLC26A4基因突变有关的EVAS的发生率为14.4%,低于该地区GJB2基因相关性耳聋的发生率17.3%.结论 湖南地区汉族NSHL中43.9%的患者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反映湖南地区遗传性耳聋高发的现象.GJB2基因突变是该地区NSHL常见的原因,其次为SLC26A4基因.235 delC、IVS7-2A>G和A1555G突变分别是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基因的热点突变,占所有突变的71.2%.通过筛查,为其中35.3%的患者明确了分子病因.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遗传咨询、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陈红胜;梅凌云;贺楚峰;陆小净;崔相凝;张华;蒋璐;冯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上颌窦入路鼻-颅底区域的解剖学分析

    目的 创建内镜下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及颞下窝解剖模型,寻找内镜下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100例成人行鼻、颅底CT扫描并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模型上分别测量犁骨后缘中点至颈内动脉相关解剖标志的角度和距离.同时对6具尸头于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联合入路解剖翼腭窝和颞下窝,以咽鼓管为中心向外、向后逐步暴露并定位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结果 犁骨后缘中点至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孔、颈静脉孔的角度平均值分别为72.0°、57.6°、54.1°,犁骨后缘中点至以上各孔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13.65、31.81、32.5 mm,蝶骨角棘与颈动脉管外口前界平均距离为5.92 mm.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联合上颌窦开窗入路能充分的暴露翼腭窝和颞下窝结构.犁骨后根、蝶骨翼突、蝶骨角棘、卵圆孔和茎突是颈内动脉相关颅底解剖的重要标志;蝶骨角棘、骨性咽鼓管口为颈动脉管外口前界的重要骨性标志,术中不超越该界限有助于减少损伤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

    作者:于青青;王跃建;唐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听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erve tissue committed stem ce1ls,NTCSCs)移植治疗大鼠听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5组,每组各12只,A组为对照组,在平静饲养环境下培养,另外4组(B、C、D、E组)构建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B组大鼠断头后取出听泡组织行HE常规染色,详细观察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损伤和内耳毛细胞存活情况,确认造模成功.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 scent protein,EGFP)基因表达阳性的骨髓NTCSCs注射至C、D、E3组大鼠左耳耳蜗蜗轴处,SD大鼠右耳及A组作为对照;采用同一方法注射相同体积的0.1% PBS溶液.HE染色观察耳蜗中轴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EGFP基因的NTCSCS存活、分布部位及表达情况.结果 C组(移植后1周)内耳耳蜗切片上发现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 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分散在鼓阶的腔隙内,D组(移植后2周)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位置靠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部位,E组(移植后4周)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球团和多个在一起的细胞聚集,并且位置靠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部位,呈现良好的分布,类似有向基底膜和柯蒂氏器迁移行为.随着骨髓NTCSCs移植时间的延长,Nestin(+)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MyosinⅦa(+)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骨髓NTCSCs移植大鼠耳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听神经.

    作者:张莹莹;梁耕田;刘莉;卢岭;刘金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扁桃体切除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扁桃体切除及止血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将诊治的90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等离子于术组(A组)和传统手术组(B组),每组各45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等离子手术组用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并止血;传统手术组则采用常规扁桃体剥离并用双极电凝止血.记录切除双侧扁桃体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第1天起每日记录患者咽部疼痛评分情况,连续10 d;术后第10天观察并记录扁桃体窝内的白膜状况.结果 A、B两组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8.0±1.6) min、(43.5±3.4)min,术中总出血量分别为(9.3±1.3)ml、(53.8 ±5.5)m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指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病例数分别为3例、4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A、B两组白膜与扁桃体窝面积比分别为(43.8±6.6)%、(40.5±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离子组白膜较为清洁.结论 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法比较,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具有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好等优点,可作为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首选.

    作者:陈伟;吴昆旻;王天友;江满杰;季俊峰;王秋萍;李泽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腔混合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混合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此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鼻腔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鼻内镜和鼻窦CT等术前评估选择手术径路;其中2例行鼻侧切开术,4例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 鼻腔混合瘤原发于鼻中隔者5例、鼻咽顶后壁1例;术后随访3年,5例痊愈,1例复发.结论 鼻腔混合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易复发,首次彻底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术后需定期随访.

    作者:范西惠;谷佳;阎艾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软腭部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软腭组织和悬雍垂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52例OSAHS患者和9例对照组,按体重对OSAHS患者分组,分别测量所有试验对象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等指标,光镜和电镜观察软腭及悬雍垂病理学改变,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软腭组织切片分析,统计脂肪细胞成分构成比.结果 ①OSAHS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对照组的BMI、颈围、腰围、腰髋比(wrist-hip circumference ratio,WHR)与OSAHS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形态学观察OSAHS患者腭咽组织和悬雍垂组织学存在着相似的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软腭和悬雍垂有明显的脂肪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局灶性肥大、萎缩和退变等多形性改变,以萎缩为主;电镜下2组肌纤维局灶性Z线模糊、扭曲和消失,部分呈点状或片状肌纤维断裂,脱髓鞘改变,肌原纤维间有局灶性脂滴浸润;③OSAHS各组图像分析脂肪组织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OSAHS患者组内脂肪组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OSAHS病例中肥胖组和超重组的颈围、腰围、WHR与软腭脂肪组织之间呈正相关;颈围、腰围、WHR和软腭脂肪组织面积比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呈正相关;而正常体重组中WHR与软腭脂肪组织之间呈正相关,WHR、软腭脂肪组织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脂代谢紊乱,伴有软腭脂肪浸润和腭咽部肌的病理性结构改变,咽部过多的脂肪浸润可能通过改变气道大小、形状和咽壁顺应性促成/加重气道阻塞,从而成为OSAH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周本忠;胡勇;王胜国;李龙巧;史先萍;吕凌;毕竞韬;陈志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micromovement sensitive mattress sleep monitoring system,MSMSMS)主要传感器位于床垫上,患者颜面部及躯干部无需粘贴电极,仅需在手指或脚趾上连接血氧检测仪,患者检查时可处于自然睡眠状态,它可以监测患者睡眠时的心动周期、呼吸、体动等生理信号,以此为依据判别呼吸事件以及分辨不同的睡眠时相[2].它近似于自然睡眠的检测方法,为儿童OSAHS的诊断开辟了一条新路.对于患儿睡眠呼吸阻塞疾病的诊断、分型、分度可有效地记录、识别、判定.我科2009年9月起将该设备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晖;刘石;董亦晗;王景丽;赵以谦;刘锡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咽部良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我科2008年5月~ 2011年5月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123例咽部良性病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3例,男1 03例,女20例;年龄36 ~72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舌扁桃体肥大88例,会厌囊肿1 2例,阻塞平面于舌后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19例,淋巴管瘤3例,毛细血管瘤1例,临床表现为咽阻塞感、异物感、吞咽不净感.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电子喉镜检查,OSAHS均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并行Müller试验确定阻塞平面.

    作者:刘继远;佘志强;吴荣华;陆灵娟;龙增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在儿童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打鼾、上呼吸道阻塞致使呼吸暂停频繁发作,患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直接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女发病率相等,约2%[1].引起儿童OSAHS的病因很多,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常见.手术切除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扁桃体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如何解决呼吸道阻塞,又保留扁桃体的部分免疫功能值得探讨.

    作者:何建平;谢允平;陈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扁桃体消融打孔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术前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查及鼻咽侧位片,明确43例OSAHS儿童阻塞部位位于口、鼻咽部.应用等离子射频治疗系统对Ⅱ、Ⅲ度肥大扁桃体进行低温消融,病理性肥大的腺样体在内镜下切除治疗.结果 术后患儿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6~12个月后复查PSG呼吸暂停指数(AHI)由10.3次/h降为4.5次/h,低血氧饱和度(LSaO2)由0.84增加到0.94;扁桃体直径平均减少0.52 cm,口咽腔平均扩大1.04 cm;临床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改善.结论 腺样体切除联合扁桃体消融打孔术能有效扩大鼻咽、口咽部通气截面积,解除上气道阻塞因素,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方法.

    作者:钱俊勇;郭金宝;张堰;徐岱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pneaGraph睡眠监测仪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ApneaGraph AG200睡眠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阻塞平面定位及悬雍垂腭咽成形(UPPP)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用ApneaGraph监测仪对128例打鼾患者(年龄24~64岁,BMI为19.7~35.1 kg/m2)进行整夜6h的睡眠监测,监测结果由仪器自动分析.结果 终得到124例完整数据,其中OSAHS117例.OSAHS患者中单纯腭咽平面以上阻塞19例,单纯腭咽平面以下阻塞8例,联合平面以腭咽平面以上为主的阻塞62例,联合平面以腭咽平面以下为主的阻塞24例,联合腭咽上下平面阻塞各占50%4例.结论 ApneaGraph对于OSAHS阻塞平面的定位及UPPP手术前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丹;于亚峰;吴文璎;肖根生;刘济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仙璐贝氧驱动雾化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仙璐贝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鼻内镜下咽鼓管咽口检查、负压吸引、咽鼓管吹张及同步仙璐贝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单个疗程对照组总有效率72.1%,治疗组总有效率93.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疗程对照组总有效率86.8%,治疗组9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仙璐贝氧驱动雾化治疗有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早期改善症状,提高听力,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文彪;陆升;张龙城;莫宣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方法 1 382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经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测及电测听检查,统计分析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结果 1 382例中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92耳,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治愈528耳(59.19%),好转298耳(33.41%),总有效率达92.60%.结论 腺样体过度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诱因,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乔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耳鸣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提高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2月~ 2012年1 1月收治的7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患者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单独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31例,对照组总有效15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鼻内镜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术,并对其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次手术治愈7例,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全愈出院.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永湘;吴鸿泉;张武宁;黄坚成;何江;毛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单纯切除或经柯-陆径路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创面用电刀烧灼处理,术后使用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Ⅰ级、Ⅱ级患者治愈64例(90%);Ⅲ级患者复发6例(10%),经再次鼻内镜下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疗效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可作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徐芳;邱元正;肖健云;李冬红;李惠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硫酸锌治疗声带突肉芽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硫酸锌治疗声带突肉芽肿的疗效.方法 2007 ~2012年对1 5例声带突肉芽肿患者给予饭后服用硫酸锌口服液100 ml(含硫酸锌200 mg),3次/d,服药直至声带突肉芽肿消失.此后每月复查电子喉镜,3个月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随访1年.根据喉部声带突肉芽肿的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类,对比治疗前后图像,观察疗效.结果 12例1个月内肉芽肿消失;3例1个月内肉芽肿缩小,其中2例2个月内消失,1例3个月内消失.治疗后所有患者声嘶、咽痛、咽异物感、咳嗽不适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 5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硫酸锌是治疗声带突肉芽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手术后复发者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及补救措施.

    作者:黄靖;温武;唐海红;李兆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腿内侧Thiersch皮瓣在小耳畸形耳廓成形并外耳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耳畸形患者采用大脚内侧Thiersch皮瓣在耳廓成形并外耳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2000年1月~2012年5月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的患者105例(115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耳廓成形并外耳道重建术,在重建的外耳道内采用大腿内侧Thiersch皮瓣移植,术后10~12 d局部换药,3~4周后外耳道用透明质酸和膨胀海绵填塞,3~6个月后取出填塞物.结果 耳廓外形满意,外耳道皮肤上皮化良好,1 1 2耳外耳道口直径6 ~10 mm,外耳道口宽敞;3例患者因未定期复诊出现外耳道狭窄.结论 大腿内侧Thiersch皮瓣可满足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外耳道植皮需要,术后定期复查可有效预防外耳道狭窄.

    作者:韩浩伦;吴玮;王鸿南;李保卫;王刚;孙喆喆;孟令照;王方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颈部闭合性喉气管离断合并复杂伤1例

    颈部外伤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及危险性为特点,应根据情况迅速作出合理正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我科成功抢救1例颈部闭合性喉气管离断合并复杂伤,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2 1岁,车祸后面部出血,呼吸困难1h入院.患者因天黑骑摩托车,被铁丝绳挂倒,当时昏迷,清醒后自觉面部疼痛、出血,呼吸困难,于20 1 2年4月26日晚1 1时40分就诊.

    作者:乔泰峰;用文明;韩建霞;张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筛窦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2009年5月5日因鼻塞、流涕、头部胀痛、嗅觉减退5年,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双),鼻中隔偏曲而收住院.于2009年5月8日局麻下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及鼻窦开放术,术后病检报告为鼻息肉,于5月1 3日出院.出院半年内定期门诊复诊及鼻内镜术后清理.患者术腔恢复可,未见息肉复发,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谢丹;梁建伟;杨径;李艳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乳头瘤病毒与喉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作为恶性肿瘤的病因被广泛研究.据估计,80%的侵袭性宫颈癌是由HPV16/18的感染引起[1].在头颈癌中,尤其是扁桃体癌,HPV也被公认具有致癌作用[2].随着研究的深入,HPV作为喉癌的高危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近的一个关于HPV与喉癌的Meta分析[3]表明喉癌中存在HPV的阳性表达,高危型明显多于低危型,而且吸烟是诱发感染的因素之一.本文对HPV的分类、结构、功能、致癌机制及检测手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HPV与喉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纪旭;李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iRNA与鼻咽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长度为17~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们主要参与在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早在1 993年,Lee等[1]在秀丽新小杆线虫(C.elegans)体内发现miRNA存在.

    作者:周世平;张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与思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觉器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发育、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1].该学科专科性强,涵盖器官多,解剖结构复杂而部位隐蔽,教学上存在课程内容多、授课时间相对较少、讲授和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该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近几年来,我科针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制定教学方案,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承龙;田勇泉;梅凌云;冯永;邱元正;唐瑶云;蒋卫红;张欣;孙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