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真核质粒pMAGEA3-IRES-SEA免疫小鼠后,鼠脾淋巴细胞对喉癌细胞模型B16/MAGE-A3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dotoxin A,SEA)和喉癌来源的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A3,MAGE-A3),构建成基因共表达的真核质粒pMAGEA3-IRES-SEA,用电转染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单侧股四头肌.末次免疫2周后,取脾分离淋巴细胞,与B16/MAGE-A3细胞共同培养,MTT法观察活化的淋巴细胞对B16/MAGE-A3的杀伤作用.结果 ptk-IRES-SEA、pIRES2-EGFP/MAGE-A3和pMAGEA3-IRES-SEA质粒组对B16/MAGE-A3细胞特异性杀伤率均高于空白质粒及生理盐水组(P<0.05);pMAGEA3-IRES-SEA质粒组杀伤作用大于ptk-IRES-SEA、plRES2-EGFP/MAGE-A3质粒组(P<0.05).结论 构建的pMAGEA3-IRES-SEA真核质粒可通过电转染的方式输入到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可提高杀伤B16/MAGE-A3细胞的作用.为DNA疫苗接种途径、方法及抗喉癌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宁;吉晓滨;谢景华;刘启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岩骨前部切除入路在岩斜坡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收治的46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采用联合岩骨前部切除入路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手术方案及手术疗效.结果 该组患者肿瘤全切33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原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7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0例,脑神经损害症状同术前6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21例.结论 岩骨前部切除可以获得对岩斜区良好的暴露,根据肿瘤累及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广龙;张喜安;漆松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鼻阻力检查评价鼻腔手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OSAHS并伴有鼻部相关疾病的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及鼻内镜检查确诊,鼻阻力检查评判鼻腔通气状况,并行鼻腔相关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利用鼻阻力检查、PSG评估患者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低血氧饱和度(LSaO2)无明显变化(t=1.968,P>O.05;t=-1.797,P>0.05),鼻阻力(NAR)手术前后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t =7.132,P<0.01).32例患者中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28.13% (9/32),其余23例患者无效.结论 在OSAHS患者鼻腔手术的疗效评价中,鼻阻力检查并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来判定手术效果.
作者:钱进;刘亮;陈曦;李进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0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08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分为低NLR组(NLR≤3.2)共计132例和高NLR组(NLR >3.2)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T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NLR组和高NLR组喉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和5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与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T分级、N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T分级、NLR> 3.2是喉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高NLR是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单独危险因素,术前NLR> 3.2提示喉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钟启宝;张海林;杨明;刘平;易恩欢;杨嶷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脊索瘤及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酷似脊索瘤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者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例均无特异性症状,神经内镜经鼻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垂体腺瘤;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侵犯斜坡、鞍区时应当从影像学、垂体激素检查等方面明确诊断,提高初次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及早给予手术治疗.
作者:梁文涛;潘亚文;刘佳;张祎年;李峤;李强;秦振伟;苏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侧扁桃体切除术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将40例入院诊断为OSAHS的患儿分为两组:单侧扁桃体切除术(UT)组20例,双侧扁桃体切除(BT)组20例.术后随访6 ~18个月,以电子喉镜检查观察UT组患儿保留的扁桃体形态变化;用儿童OSAHS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diseas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8 items survey,OSA-18)评估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UT组有少数患儿保留的扁桃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增生;②两组间同一时期OSA-18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各时期总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6、12、18个月血清IgG、IgM、IgA的含量较术前变化微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同一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单侧扁桃体切除术后部分患者的保留侧扁桃体出现了代偿性增生,但单侧切除术同样能有效解除患者口咽气道的阻塞,显著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对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小金;罗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患者颈围、腹围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通过分析经PSG检测的110例鼾症患者的资料,探求OSAHS患者的AHI与患者颈围、腹围及BMI的相关性.结果 110例OSAHS患者中,重度59例,中度21例,轻度30例;本组资料显示OSAHS患者AHI与颈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且呈正相关;AHI与腹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且呈正相关;AHI与BMI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且呈正相关.结论 患者颈围、腹围和BMI与AHI均呈正相关(P均<0.05),且颈围与AHI的相关性强.
作者:廖涛;宋文光;张世平;于超生;冯丽芬;黄曼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CD34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喉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分别对68例喉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2例正常喉咽黏膜组织进行CD34和CD105标记染色,并对其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 CD34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喉咽鳞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02),CD 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喉咽鳞癌的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且MVD-CD34与MVD-CD 105具有差异性.结论 喉咽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较之CD34更具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较好地作为肿瘤新生血管的标记物,对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卫刚;洪育明;严达忠;梁振源;向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总结面颈部牙源性瘘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新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例面颈部牙源性瘘的临床资料,其中瘘口位于颏部1例,鼻旁区3例,均由根尖周感染引起.临床症状以面颈部皮肤反复肿胀及破溃流脓为主.本组患者皆行手术切除瘘管,术中发现瘘管延至患牙,1例行患牙拔除,3例行根管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2~ 24个月,瘘口愈合,无复发病例.结论 面颈部牙源性瘘在临床中常被忽略,对于以面颈部反复感染为主诉的病例应考虑到牙源性的可能.其诊断常依靠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发现,治疗应彻底清除感染灶,可达到治愈.
作者:薛娜;王珮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部分地区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常见耳聋基因GJB2和GJB3的突变特点,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散发的118例极重度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和236例双亲外周血,提取DNA.应用飞行质谱技术对GJB2、GJB3编码区域中7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delG、167de1T、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GJB3(538C→T、547G→A)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颞骨CT和头颅MRI检查.结果 118例患儿中22例存在基因位点突变,占18.64%,其中235delC纯合突变8例,235delC单杂合突变6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8例;299-300del AT无纯合突变.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236例双亲GJB2基因突变38例占16.10%,其中无235delC纯合突变,235delC单杂合突变父亲10例、母亲20例,299-300del AT单杂合突变父亲8例,299-300del AT无纯合突变,无235 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 云南省部分地区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儿GJB2突变率及突变形式与国内大部分报道基本一致,235delC是其主要的突变形式,其次为299-300delAT.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耳聋基因筛查中,发现有基因突变患儿,对应其父母至少有一方存在基因突变,显示重要遗传特征.对于GJB3在云南地区的流行特征,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GJB3的样本量.
作者:马静;林垦;毛志勇;李正才;赵丽萍;张铁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通过在中鼻道置入硅胶球囊引流管以降低鼻腔粘连、上颌窦口闭锁及狭窄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Messerklinger术,术后中鼻道填塞膨胀海绵,3d后取出;治疗组行常规Messerklinger术,术中在中鼻甲与外侧壁间放入合适大小短硅胶管,另外自开放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向上颌窦腔内置入长硅胶引流管,3d后开始用大号注射器定期向引流管内注入自配的混合冲洗液进行冲洗.术后两周取出短硅胶管及上颌窦腔内长引流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治疗组30例,在冲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未出现硅胶管脱落滑出现象,术后第3个月复诊,2例复发,上颌窦口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余28例患者均治愈,手术治愈率93.33%;对照组30例,术后3个月复诊,8例复发,其中发生中鼻道粘连3例,发生上颌窦口狭窄5例,手术治愈率73.33%.两组病例术腔上皮化时间、清洁时间、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与清洁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 硅胶球囊引流管置入中鼻道对预防中鼻道粘连,提高鼻内镜治愈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志;张燚;杨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经扩大迷路入路治疗听神经瘤的外科方法,提高对听神经瘤的认识.方法 对1例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患者采用经扩大迷路入路切除肿瘤,并全程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结果 患者术中完整取出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为2级(H-B分级),随访6个月以上无脑脊液漏.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要高度警惕听神经瘤的可能,MRI检查和ABR检测可基本明确诊断;经扩大迷路入路可有效治疗听神经瘤.
作者:聂智樱;彭安全;伍伟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Ⅲ型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5例Ⅲ型外耳道胆脂瘤采取改良式乳突根治术、自体乳突骨皮质植入重建外耳道后壁、鼓室成形及听骨链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5例耳鼓膜愈合良好,外耳道无胆脂瘤复发,形状良好.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气-骨导差为15 ~ 20 dB,无外耳道狭窄和闭锁,无外耳道-乳突腔瘘道形成.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应根据病变的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乳突气房发育良好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并用乳突骨皮质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术可以大限度保持外耳道的生理功能,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建文;杨俊涛;吴崇华;胡金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服甲硫氨酸对听功能噪声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某部健康男性军人203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甲硫氨酸组(113例)和对照组(90例),噪声暴露前两组分别给予口服甲硫氨酸片和等量安慰剂,1500 mg/d,两组均连续给药3d.两组受试者噪声暴露前、后均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BR)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噪声暴露前后听力均有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暴露前口服甲硫氨酸片能有效减轻暴露后噪声性听功能损害的发生.
作者:葛振民;马枢;贾晓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及保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2012年收治的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表现、终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患儿或既往已确诊大前庭导水管、以多次突发听力下降而就诊的11例患儿的病史、听力学检查以及保守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按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评价其疗效及预后.痊愈5耳(22.73%),显效4耳(18.18%),有效7耳(31.82%),无效6耳(27.27%),总有效率为72.72%.发病时间<7d组与7~14 d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组和7~14 d组与>14 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和头部撞击为主要诱因,使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能量合剂及糖皮质激素药物保守治疗后其听力可一定程度上恢复,且发病时间距治疗时间越短其疗效越好,但随着发病次数增多其听力的总趋势是下降的.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每次发病时及时治疗能避免患儿过早丧失听力,为听力语言康复提供一个相对好的基础.
作者:陶佳;罗仁忠;陈彦球;孙昌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喉部病变CO2激光术后发生声带粘连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CO2激光治疗124例喉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性别、病变部位、激光功率、术中出血量、喉前联合暴露、手术次数、术后使用雾化时间、术后休声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和胃食管反流11个因素,分析其与声带粘连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发生声带粘连11例,发生率为8.8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变部位(,=48.94,P<0.05)、激光功率(x2=24.229,P<0.05)与术后发生声带粘连有关.结论 喉部病变CO2激光术后发生声带粘连与患者病变部位、激光功率等因素相关.
作者:郭明坤;郭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支原体感染与鼻息肉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00例鼻息肉患者中筛选出激素治疗敏感组24例和激素治疗不敏感组18例,并以单纯性鼻塞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法分别检测其支原体的感染率及GRα和GRβ的表达水平.结果 激素治疗敏感组、激素治疗不敏感组及对照组中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33.3%、88.9%、20%,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比较支原体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支原体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阳性鼻息肉患者GRβ/GRα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支原体阳性、糖皮质激素不敏感鼻息肉患者GR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阴性鼻息肉患者,而GRα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能是鼻息肉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通过上调GRβ的表达水平导致鼻息肉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
作者:彭福森;杜友红;张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通过对210例(212侧)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经鼻内镜进行神经管减压,提高患者视力级别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在大量激素冲击治疗后,采用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其中显效72侧(33.96%),有效29侧(13.68%),总有效101例(47.64%).其中残留光感以上视力的患眼135侧,术后显效71侧(52.59%),有效20侧(14.81%),总有效91例(67.4%).无光感患者77侧,术后显效1侧(1.3%),有效9侧(11.7%),总有效10(12.99%).残余有光感以上视力和完全无光感的患眼,手术治疗后的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采用经鼻内镜进行减压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重要措施之一,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作者:张洪涛;候伟坚;曾宪平;左可军;徐睿;陈合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回顾临床资料完整的31例(其中19例侵犯颅底)鼻咽纤维血管瘤(fisch分期,Ⅱ期22例,Ⅲ期6例,Ⅳ期3例),均在鼻内镜下经鼻行肿瘤切除术,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皆通过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前均未行动脉血管栓塞,并获得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随访11 ~60个月,除1例Ⅲ期NA患者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现肿物残留及复发.结论 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即使侵犯颅底,鼻内镜下切除术是相对微创可行的手术选择.
作者:陈泽;梁敏志;钟兆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简易吞咽激发试验(simple swallowing provocation test,SSPT)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术后1年时分别采用SSPT、洼田饮水试验(kubota drinking test,KDT)及电视透视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定吞咽功能,以VFSS为金标准,分析SSPT、KDT与VFSS评估方法间的一致性及可靠性.结果 SSPT第一步诊断的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3.12%,阳性预测值为61.76%,阴性预测值为88.89%;SSPT第二步诊断的灵敏度为27.59%,特异度为98.70%,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78.35%;KDT的灵敏度为37.93%、特异度为80.52%,阳性预测值为42.31%,阴性预测值为77.50%;SSPT第一步、SSPT第二步、KDT与VFSS吞咽困难评分之间Kappa值分别为0.527、0.335和0.191.结论 简易吞咽激发试验是评估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一个安全、方便且有价值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枝芳;贺广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鼻科疾病是指鼻部所有疾病的总称,常见的鼻部疾病按病因可分为:炎症性(包括急、慢性)、非炎症性(包括鼻中隔偏曲、结构性鼻炎等)、外伤性、肿瘤性(包括良、恶性)、变态反应性及先天性等;按起病的急、重、轻、缓可分为急性或慢性;按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窦等处的疾病;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1].鼻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不仅表现为单纯的鼻部症状,也可产生相邻器官的症状,还可产生某些全身性症状.
作者:杨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声带麻痹是由支配咽喉部肌肉的运动神经损害所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任何原因所导致的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都可引起声带麻痹.小儿声带麻痹其发病率仅次于喉软骨发育不良,占先天性喉部异常的10%[1].可引起喘鸣、声嘶、误吸、呛咳等,严重者可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喉梗阻,危及生命[2-3].现将国内外有关小儿声带麻痹的致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贺园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因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肿胀、眼红、流泪、睁眼困难,视物不清,伴右侧偏头痛,于本院眼科就诊,以双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而入院.入院后行各项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给予缩瞳、降眼压、改善循环等治疗.眼眶及鼻窦CT示(图1)右侧上颌窦占位,上颌窦顶壁、前壁、内壁骨质破坏吸收,后外侧壁局部破坏吸收,肿瘤侵入眶内,底壁完整.
作者:高英;刘涛;伊香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间断性头痛,持续性左鼻塞伴脓涕20年余,血涕2月余,于2014年2月6日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脓涕,伴间断性头痛,前额部为主,未作特殊治疗,症状持续存在,嗅觉无明显减退,2个月前开始出现涕中带血,有异味,自行口服抗炎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无改善,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否认鼻异物病史.
作者:郭淼;闫保星;孟令浩;刘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诱因较多,是引起小儿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重要的基础因素,同时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的诱因,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儿颌面发育障碍及身体生长发育迟缓.腺样体切除术是目前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传统的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由于不能直视,容易造成腺体切除不完整,术后发生出血及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随着我国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切除术先后出现并使用[1-2].本文总结我院2011年12月~ 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6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经口70°鼻内镜下电动吸切器切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郑云开;钟朝官;范敏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慢性咽炎为口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是成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城镇居民中发病率占咽科疾病的10%~20%,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2% ~4%,农村发病率略低[1].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且易复发,耳鼻咽喉科医生对该病治疗常感棘手.2013年9月~ 2014年6月,我们对40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瑛;李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4年NCCN指南指出合理运用新技术是恶性肿瘤原发灶治疗的关键.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利用光敏剂与相应波长的激光产生的光化学反应来诊断或治疗肿瘤的新技术[1].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PDT能够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及整体外观.但应当注意的是,该项技术纵深发展的同时,必须合理选择其适应证.
作者:赵素萍;徐婧;唐瑶云;吴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