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检测整合素β1在声带息肉及正常声带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整合素β1在声带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声带息肉的发病机理,为临床防治该疾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且排除其他声带病变的声带息肉患者标本35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正常声带组织标本1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Max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然后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整合素β1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明显,在正常声带组织中表达较弱.声带息肉组整合素β1阳性单位均值(35.5551±3.8483)高于正常声带组(21.1969±3.5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素β1在声带息肉中高表达表明它可能与声带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杨泽垠;杨晓红;吴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卡铂(carboplatin)对HN-3人喉鳞癌细胞迁徙的影响,探讨活性氧生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用卡铂以不同孵育浓度、不同孵育时间处理HN-3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2DCFDA染色测定活性氧生成,细胞划痕(Wound healing)评价细胞迁徙,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结果 卡铂诱导HN-3细胞活性氧生成,对体外培养的HN-3细胞增殖活力和迁徙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卡铂诱导氧化压力下EGFR表达下调.结论 卡铂可抑制人喉鳞癌HN-3细胞增殖与迁徙,其机制可能与卡铂诱导HN-3细胞活性氧生成及氧化压力下EGFR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毛雯静;张焕康;沈波;何培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脑力劳动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等受损情况,分析其与缺氧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174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根据确诊的OSAHS患者的低氧血(LSaO2)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和对照组,进行Epwoah嗜睡评估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调查表检测.结果 LSaO2与颈围、BM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的ES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的LSaO2越低,缺氧程度越重,ESS得分就越高;不同组别MMSE量表5个维度的得分及MMSE总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的差异大;不同组别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调查表4个维度的SAQLI得分及SAQLI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会交往、情感活动的差异大.结论 缺氧是影响脑力劳动OSAHS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积极改善夜间缺氧是提高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作者:刘聪;张晓晴;赵阳;周锦;曾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治疗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12例,行鼻内镜辅助治疗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修复术,并术后随访.结果 12例患者,其中9例术后2周复视治愈,2例术后3~6个月复视治愈,眼球上下转动均不受限,1例术后1年仍有中度复视,下直肌牵拉试验阳性.无其他严重眼部并发症,填充材料无排斥反应.术后CT检查见所有患者眼眶解剖结构恢复良好.结论 在鼻内镜辅助下行儿童trapdoor骨折修复,安全可靠,易于操作,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群慧;于锋;张浩亮;龚辉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E-cadherin与β-catenin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在4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同时检测其在15例下鼻甲组织标本以及15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的表达作为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E-cadherin、β-catenin在3种鼻病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E-cadhefin、β-catenin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强于下鼻甲组织,而弱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②E-cadherin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无不典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伴恶变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9.925,P<0.05).β-catenin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无不典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伴恶变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8.998,P<0.05).③E-cadherin、β-catenin分别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无复发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herin、β-catenin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其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分化密切相关.
作者:戴勇传;林虹;张旭;苏金龙;刘建华;尤易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结核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确诊33例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喉结核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干燥异物感为喉结核的主要症状,低热、盗汗、体型消瘦等中毒症状不明显.喉镜示喉咽部黏膜充血,侵袭部位黏膜苍白水肿,可见散在虫蚀状溃疡,声带活动度减弱或固定.病理以肉芽肿或结节样增生为主.患者确诊后均进行抗结核治疗,本组33例,28例治愈,3例好转,1例复发,1例失访.结论 喉结核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不典型,首误诊、漏诊率高.详细的病史、胸部X片、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及电子喉镜(或纤维喉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依据为组织病理学检查,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曾珍;王中亮;苏跃;王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53、p73、生存素(survivin)及caspase7蛋白酶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喉癌组织和42例喉正常组织中突变型p53、p73、survivin及caspase-7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突变型p53、p73、survivin及caspase-7蛋白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87.8%、91.8%、95.9%,而在喉正常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21.4%、23.8%、76.2%、47.6%.四种蛋白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显示,突变型p53、p73蛋白表达随着喉癌临床分期的演进而增加,且喉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p53、p7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73蛋白表达还与喉癌病理分级和临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caspase-7蛋白高表达患者,其病理分级和预后较好(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分别与p73(r=0.372,P<0.01)、caspase-7(r=0.476,P<0.0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突变型p53、p73、survivin及caspase-7蛋白在喉癌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分别与p73、caspase-7蛋白表达正相关,p73、survivin、caspase-7蛋白表达均与患者临床预后有关,可成为喉癌治疗、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作者:凌航;廖前进;钟外生;崔捷;王季轩;陈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部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喉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结果 该患者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及颈前淋巴结清扫术.随访18个月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喉部黏液表皮样癌是极其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诊疗方法尚无标准,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
作者:佘笠;谭浩蕾;刘勇;魏明;陈昌瀚;皮雷鸣;朱刚才;张欣;黄东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K252a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s B,TrKB)表达,观察K252a对TrKB基因与蛋白表达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比较不同浓度K252a对鼻咽癌CNE-1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计算细胞生存率,筛选出K252a佳干预浓度;分别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K252a干预鼻咽癌CNE-1细胞后TrkB、VEGF在mRNA以及蛋白层面表达的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结果 MTT实验:K252a能明显抑制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与K252a干预时间、浓度呈正相关.400 nmoUL为K252a佳干预浓度.K252a干预鼻咽癌CNE-1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TrKB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下调,同时,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抑制TrKB表达可降低鼻咽癌CNE-1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并降低VEGF表达,从而减弱生长与迁移能力,从而通过调控VEGF影响鼻咽癌血管形成.
作者:陈月红;李仕晟;杨新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多种变应原致敏的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 2013年4月就诊并完成1年以上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3例,其中多种变应原组85例(包含屋尘螨或/和粉尘螨在内),尘螨组68例(屋尘螨或/和粉尘螨),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免疫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鼻部症状、药物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等评分,综合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的效果.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尘螨组治疗前后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症状、药物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等评分与舌下免疫治疗1年后各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变应原组治疗前后以上各评分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之间治疗后的差值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包含尘螨在内的多种变应原致敏的变应性鼻炎与治疗单纯尘螨致敏的变应性鼻炎具有相似的效果.
作者:林琳;李玲波;陈子松;周霓;潘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13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内镜辅助传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004年4月~2014年10月确诊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肿瘤患者13例,其中1例行单纯鼻内镜下切除,1例行颅面联合,9例行常规的或变通的鼻侧切开术,2例行上颌骨全切术.手术在传统手术切除大块肿物后联合应用鼻内镜技术对深在、隐蔽、可疑肿瘤残余部分如筛顶、嗅裂、额隐窝、颅底及纸样板等处仔细探查,用打磨、烧灼等方式彻底切除肿瘤,必要时在内镜下修复颅底缺损及脑脊液鼻漏.结果 术后随访3年以上,其中4例死亡(1例生存11个月因颅内复发转移死亡,3例局部复发全身多处转移后约平均生存16个月后死亡),2例局部复发内镜下切除,其余患者仍在随访中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下辅助传统手术能更完整、彻底地切除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局部病灶,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代学忠;何晓光;解继明;周扬;鲍学钰;邓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钻辅助下嗓音显微微瓣技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及嗓音声学评估.方法 回顾利用喉切割钻在显微支撑喉镜下切除声带息肉的患者共68名,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声带形态、声带振动、嗓音声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频闪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声带病变完全被切除,声带黏膜光滑,声门闭合良好.手术前后嗓音声学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声带息肉主要累及声带固有层浅层,利用喉钻辅助下的嗓音显微微瓣手术切除声带上皮层皮下病变可以保留声带良好结构及功能.
作者:黄丹;宋成君;任宇;赵倩;高洪龙;张继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回顾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分析总结各种皮瓣的优缺点、改进方法及适应范围.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共施行组织瓣修复手术426块,其中游离组织瓣中,股前外侧皮瓣327块,腓骨皮瓣15块,前臂皮瓣13块,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3块,空肠瓣5块,上臂外侧皮瓣l块;带蒂组织瓣中,胸大肌皮瓣38块,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8块,颏下岛状皮瓣6块,鼻唇沟皮瓣6块,下斜方肌皮瓣3块,面动脉岛状皮瓣1块.结果 426块施行组织皮瓣修复患者中,8块股前外侧皮瓣坏死,2块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出现血管危象而终坏死,1块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均一期存活,愈合良好.结论 头颈颌面部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肿瘤切除术后组织需要皮瓣的修复,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及相关经验后,游离组织瓣具有很好的成功率及修复疗效,其中以股前外侧皮瓣应用越来越广泛;缺损部位及大小的个体化差异,在尽量减少患者创伤的基础上,其他皮瓣技术也各具实用价值.
作者:田皞;喻建军;李赞;周晓;戴捷;单振峰;胡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蝶上筛房囊肿致视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1例因蝶上筛房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患者行全麻导航辅助鼻内镜下蝶上筛房囊肿摘除术,并辅以甲泼尼龙静脉点滴3d,第1天250 mg,1次/d;次日减为80 mg,1次/d,连用3d.复方樟柳碱颞浅静脉注射20 ml,1次/d,连续15d.结果 患者视力下降恢复、视野受损减轻,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鼻窦囊肿所致视功能受损患者,视野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且特殊的耳鼻咽喉科患者手术中影像导航有望成为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陈康兵;赵胤;王宗贵;程金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自体乳突皮质骨粉行乳突填塞重建外耳道后壁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患者行乳突开放+鼓室成形术后,应用自体乳突皮质骨粉填塞乳突术腔行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加耳甲腔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 ~ 22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均干耳,术后干耳时间为20-56 d,平均为31.7 d.言语频率(0.5、1、2 kHz)平均纯音听力(pure tone average,PTA)气导由术前55.0 ±6.2 dB提高到术后34.0 ±3.2 dB,骨导由术前28.1±4.4 dB提高到术后21.5 ±4.1 dB,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由术前26.8±7.8 dB缩小到12.5±4.1 dB,术后听力提高成功率(术后PTA-ABG≤20 dB)为74.4%(32/43例).除4例出现填塞骨粉感染、散落外,术后所有患者外耳道形态接近正常解剖结构,鼓膜形态正常,无再穿孔及内陷袋形成,外耳道后壁重建成功率为90.7%(39/43例).结论 中耳乳突开放术后应用自体乳突皮质骨粉填塞乳突术腔行外耳道后壁重建术,是缩小乳突术腔,获得近似正常的外耳道解剖形态结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名保;赵海亮;柴福;邱书奇;曾晓霞;曾宪海;韩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观察三叉神经根部病变情况.结果 三叉神经根部可见血管压迫105例(105/120,87.5%)、蛛网膜粘连115例(115/120,95.8%)、神经根萎缩12例(12/120,10%)、血管脂质斑20例(20/120,16.7%).结论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是责任血管压迫、神经根萎缩退变,蛛网膜粘连、动脉硬化是其主要诱因.微血管减压术(microy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或神经根部分切断术临床可缓解患者原发三叉神经痛.
作者:赵永宏;蔡其刚;翁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超声刀组和传统手术组.其中超声刀组55例,应用超声刀行扁桃体切除术;传统手术组49例,应用传统剥离法及圈套器行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术腔反应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术后1~3d疼痛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4~6d疼痛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超声刀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敏;邵渊;姚小宝;李宏慧;张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咳嗽晕厥综合征临床又称为支气管昏厥、喉癫痫、喉卒中等,是指因咳嗽诱发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多见于40~ 60岁男性[1].临床以咳嗽晕厥为首发症状患者较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发作性连续咳嗽后晕厥10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连续性咳嗽后晕厥数秒,后自行苏醒,患者未予重视未进行治疗.5年前再次发病,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输液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好转后出院,其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间隔时间长短不定.
作者:李琳婵;李应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反复右耳流水3年、右侧面瘫6个月入院,患者自述3年前右耳流水,但量不多,次数少,右耳听力呈逐渐下降,无头痛和眩晕.6个月前出现右侧面瘫,头颅MRI及CT检查发现:右侧颞骨乳突、中耳、岩部巨大占位,伴骨质破坏严重,同侧颈内动脉膝部受累,增强影像学检查占位无增强(图1).于2015年1月15日入住我科.专科检查:右侧鼓膜充血膨隆,紧张部后下方小穿孔,无明显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右侧周围性面瘫,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为V级,纯音听力检测:右耳全聋,右侧舌前2/3味觉减退.其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于爱民;王艳;曹清;关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难治性鼻-鼻窦炎(refractory rhinosinusitis,RRS)[1-2]:是指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3]通过内科综合治疗及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鼻塞、流脓涕、面部不适、头痛症状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4],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呈明显慢性炎症改变,息肉样组织不规则增生;术后鼻窦内可见黏膜水肿、囊泡、息肉及黏液脓性分泌物.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是宿主和环境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报道美国CRS患病率大于16%,每年的治疗费用将近60亿美元[5-6],自20世纪70年代起,鼻内镜外科技术依其微创性和功能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普及,成为治疗慢性鼻及鼻窦炎和鼻腔、鼻窦相关疾病的流行术式.CRS通过内科综合治疗及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约90%的患者得到治愈,5% ~ 10%的患者发展为RRS[1].
作者:贾洁琦;杨秀海;倪茂美;梁秋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种常见病种,其较高的患病率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关,也可能由于体检工作普遍开展、影像学的进步使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提高.传统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是上颌窦根治术[1](Cald-well-Luc手术),随着功能性鼻内镜的问世,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我院耳鼻喉科自2011 ~2014年对32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和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的不同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术式的方法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鑫;刘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鼻咽癌为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非角化型未分化癌.鼻咽癌的解剖学特点、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决定了放射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1].随着放疗设备及技术不断更新完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仍不甚理想,部分患者出现放疗抵抗现象,同时放疗所致的并发症仍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对策.
作者:邱元正;刘超;李果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