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7年3期文献
  • 早期与中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差异探讨

    目的 探讨早、中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为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诊治的60例颅脑外伤后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将入选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分流术后的3~6个月时间内行颅骨修补术(即中期颅骨修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早期同时行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统计、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格拉斯哥临床预后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优良率(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格拉斯哥疗效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中,运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及临床疗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钧;张品之;吴阳;张阔;钱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TDH促进头颈鳞癌细胞放疗抵抗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又称MTDH)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头颈鳞癌)放疗抵抗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放射线照射后头颈鳞癌细胞MTDH蛋白表达的改变.通过脂质体转染的MTDH cDNA和慢病毒介导的MTDH shRNA,分别在不同头颈鳞癌细胞中过表达和抑制MTDH,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头颈鳞癌细胞放疗抵抗能力的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NA双链损伤指标γH2AX的表达.结果 MTDH在头颈鳞癌细胞中的表达随着放射性照射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CNE-2细胞中过表达MTDH,其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增强;相反,在Tu686细胞中抑制MTDH的表达,其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减弱.同时,细胞免疫荧光显示Tu686细胞在MTDH抑制后,其DNA双链损伤指标γH2AX的表达增加,表明DNA双链损伤修复过程受阻.结论 MTDH能促进头颈鳞癌细胞放疗抵抗的形成,与其对DNA双链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相关.

    作者:周小娟;张叠阔;李果;敬前程;刘超;佘笠;邱元正;张欣;黄东海;张俊杰;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诊疗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3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术前行影像学与专科检查后,均在全麻下行肿瘤完整切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极其罕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表现为颈部或咽旁的无痛性肿物,早期无呛咳、声音嘶哑等迷走神经受侵犯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神经鞘瘤而影响治疗.结论 CT、MRI对本病的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有重大意义.正确选择手术径路及掌握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及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龚宏勋;陈十燕;赵敏;陈贤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初次与再次手术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 采用针对性的量表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初次与再次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术后各个测定时点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等症状及QOL量表,及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评分法(Lund-Kennedy评分法)对3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revis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RESS)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进行随访,与4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初次手术(primary ESS,PESS)患者术后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1年后VAS总体症状评分,SNOT-20量表的20个条目总分与5大条目的总分等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鼻内镜评分亦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的SNOT-20量表条目总分指标横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影响患者大的五个问题分别是:需要擤鼻涕、鼻涕倒流、流脓鼻涕、头昏、夜间睡眠质量不好.术后相应问题均有改善,但是相比较初发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再次手术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组术后“忧虑”条目的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 不论对于初次还是再次手术患者来说,鼻内镜手术是一个可重复进行、能显著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式.经过手术后,需要擤鼻涕、鼻涕倒流、流脓鼻涕的症状有待进一步解决,对于复发再次手术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出现的对于鼻内镜手术患者“忧虑”的情况,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

    作者:陶源;陆兴;曾沛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的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引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听力障碍诊治中心门诊经高分辨率颞骨CT影像学确诊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共计30例(56耳),所有患者依次完成气导click ABR、骨导ABR、500 Hz频率特异性(TB-500 Hz)ABR 3种声刺激模式下的听力脑干反应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3种刺激声模式下的ASNR的整体引出率及单一声刺激模式下ASNR引出率的差异性.结果 ①30例确诊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患者中,其中男14例(46.4%),女16例(53.6%);年龄分布在4个月至7岁,平均(21.4±19.1)个月;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轻度2例,中度10例,重度15例,极重度3例;②30例(56耳)中,有30耳引出ASNR,整体引出率为53.6%;③各不同声刺激模式下ASNR引出率分别为:click ABR有27耳引出(48.2%)、骨导ABR有耳引出(5.4%)、TB-500 Hz ABR有15耳引出(26.8%);④x2检验显示3种不同声刺激模式下ASNR引出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显示:click和TB-500 Hz ABR声刺激下模式下的ASNR引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19 >0.0167),与骨导ABR声刺激模式下ASNR引出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click声刺激模式能获得相对更高的ASNR引出率,ASNR的引出高度提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可能.

    作者:侯明月;李磊;梅玲;张勤;沈敏;陈向平;杨军;陈建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侵及中耳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侵及中耳的Holt 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侵及中耳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15 ~ 66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显微镜下经外耳道人路单纯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或外耳道狭窄等并发症,纯音测听(23.3±1.3)dB,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临床中可以选择单纯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治疗Ⅲ期外耳道胆脂瘤,但需要密切随访.

    作者:顾凤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呼吸道水蛭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道水蛭的诊治与预防.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50例呼吸道水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其中21例发生贫血症状,23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7例儿童患者出现发育迟缓,11例老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体重下降,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取出水蛭,随访3~6个月,7例患者恐惧感好转,余均恢复正常,未见局部出血、溃疡等并发症.结论 本病根据病史、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鼻咽喉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防止误诊误治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王长青;马志强;刘平华;赵文敏;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声音嘶哑1285例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儿童嗓音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导致儿童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及病变,为儿童嗓音保健及嗓音疾病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喉科就诊的来自于15个社区、主诉为声音嘶哑的儿童1285名,应用间接喉镜进行检查,其中声门区不能完全暴露者235例,不能配合者351例,均在表麻下经鼻腔电子喉镜检查.对其发病特点、嗓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儿童声音嘶哑常见的病因是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占66.61%,其中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过度用嗓是造成儿童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积极开展社区儿童用嗓保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丹;宋成君;李玉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科1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9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来探讨变应性鼻炎发病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家族史、尘螨过敏、吸烟史、花粉过敏、被褥晾晒、开放空调、开窗通风、饲养宠物、食物过敏等同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P<0.05),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7.3%;预后同性别呈相关性(P<0.05),同家族史、并发症、过敏原数量、有无过敏史、治疗时间及针数等无关(P>0.05).结论 家族史、尘螨过敏、吸烟史、花粉过敏、饲养宠物、食物过敏等因素为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被褥晾晒、开放空调及开窗通风则是其保护因素;性别对其预后有一定影响.临床应该提高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干预.

    作者:袁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规范化修正性手术,并在围手术期进行规范化的综合处理,对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68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1年,不伴鼻息肉41例,总有效率为90.2%,伴鼻息肉27例,总有效率为81%,均未发生严重眶内及颅内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手术疗效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雪;黄美响;肖楚志;王鑫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因尿毒症引起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就诊于娄底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且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4例.对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清钙值、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讨论.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未见明显声嘶及术后切口出血,所有患者均伴有低钙血症,术后四肢麻木,血清钙术后1周内下降明显,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术后复查PTH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骨痛及皮肤瘙痒症状全部得到缓解,肌无力、纳差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好转.结论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终末期肾病所致的继发性甲旁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泉;彭福森;杜友红;谭孟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与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细菌学特点的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中耳炎差异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儿童及成人患者的中耳积液(middle ear fluid,MEF)及鼻咽部分泌物(nasopharynx,Nph)中的检出率.方法 运用PCR技术,观察并比较6种细菌在慢性分泌物中耳炎儿童组与成人组患者的MEF及Nph中的阳性率.结果 ①本研究中SOM儿童组与成人组患者MEF的主要细菌分布相似.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30% (63/69)和88.25% (3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4,P>0.05);②儿童组及成人组患者的MEF中,常可检测出2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但儿童组较成人组更为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儿童组患者MEF中阳性率高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人组患者MEF中阳性率高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④儿童组患者的MEF中,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高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26,P<0.05),其余5种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儿童组MEF与Nph细菌阳性率比较,NPh中草绿色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阳性率均高于MEF(x2=21.852,P<0.05;x2=21.369,P<0.05;x2=4.3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耳炎差异球菌在MEF与Nph中阳性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成人组MEF与Nph细菌检出率比较,除草绿色链球菌在Nph中阳性率高于MEF(x2=15.281,P<0.05)外,其余5种细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M儿童患者较成人更易发生中耳腔多种细菌混合性感染.

    作者:宋桂林;李湘胜;樊涛;彭亚;谢东海;李琴;柳浩;陶维平;姚汉兵;聂瑾;邓晓雯;朱梦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听神经瘤误诊为突聋1例

    听神经瘤系原发于第Ⅷ脑神经鞘膜上的良性肿瘤,为神经膜瘤,或称为雪旺细胞瘤,大多来自前庭神经,70%~75%原发在内听道内,多为单侧发病[1-2].该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 ~ 10%,约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 [3-5].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所在位置及侵犯范围有关,早期体积较小时可无明显症状,约1% ~4%的患者可表现为突聋而易被误诊[6].

    作者:郭万宏;唐建勇;何端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头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一类主要发生于口腔、鼻腔、鼻窦、喉和咽等部位,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除甲状腺肿瘤外)的疾病,是当前发达国家第六位常见的恶性肿瘤[1],2016年头颈部肿瘤在美国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约7.836%(132 600/1 685 210)[2].中国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病率达到了约3.268%(7 988/244 366)[3].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甲状腺癌的新发患者在显著上升[4],同时女性的新发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女VS男:49 350 vs 14 950),而且女性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2,5].

    作者:苗湘琬;谢民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良性孤立性上颌窦病变个体化手术方式的探讨

    孤立性上颌窦病变虽较常见,但相对于双侧鼻腔鼻窦病变而言,其病变种类繁多,早期隐匿,特异性炎性病变及各种良恶性肿瘤发病率更高,不同患者病变类型、大小、生物学特性及生长部位均有所不同.鼻内镜下单纯通过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手术,暴露上颌窦整个窦腔范围有限,很难彻底清除病灶.如何彻底切除病变同时防止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鼻科医生术中尤为关注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上颌窦病变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彦利;马伟;刘雪冰;张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制头部后仰保护器在气管切开手术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常用的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潴留于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改善肺泡换气不足,提高血氧浓度,预防坠积性肺部感染[1].实施气管切开术时,由于材料所限,往往术中垫肩高度无法固定不变,使得头部后仰幅度不足,易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损伤.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气管切开头部后仰防护器(示意图见图1,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6 2 0615566.X),以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难题.

    作者:乔仲伟;陈滨;崔荣哲;李泽;赵晓君;陈福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下咽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下咽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左右.下咽鳞癌原发于梨状窝者占70%;其次是环后区,占15%~20%;后是下咽后壁区,占10% ~ 15%.下咽癌的治疗包括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单纯手术或与放化疗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下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又分为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与功能重建和全喉切除的下咽食管重建手术.微创手术包括经口CO2激光手术(transoral CO2 laser microsurgery,TLM)和经口机器人辅助下咽癌切除术.下咽部位的淋巴引流丰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约5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临床经验,对下咽癌外科治疗的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刘良发;董研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咽旁隙肿瘤手术入路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手术水平,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进行治疗.手术入路有下列4种:口内径路4例,颈侧径路46例,颈腮腺径路6例,颞下窝径路2例.观察58例咽旁隙肿瘤的术后肿瘤病理类型,探讨分析58例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详细记录随访1、3、5年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31例术前行CT检查,其中24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28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其中有21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15例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有8例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病理诊断结果发现:良性肿瘤患者44例(75.86%),恶性肿瘤14例(24.14%).病理类型中以神经鞘瘤的比例高.58例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类型有术后感染、术腔积血、迷走神经损伤声带麻痹、舌咽神经麻痹、涎腺瘘、周围性面瘫以及Horner综合征.行口内径路和颈腮腺径路手术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高;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口内径路局部复发1例,再次手术后,随访未见复发.良性肿瘤患者术后3、5年随访无因肿瘤死亡病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6例,失访1例,受访者1、3、5年死亡率分别为14.29%(2/14),28.57% (4/14),42.86%(6/14).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很重要,需外科治疗的病例手术径路非常关键.颈侧径路治疗咽旁隙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显著,是一种常用而安全的手术入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罗昰;吴平;何剑;方兴;徐婧;张帅;黄东海;王行炜;谢楚波;曾俊丰;赵素萍;唐瑶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喉反流合并咽喉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中药西青果颗粒对咽喉反流(laryngo pharyngeal reflux,LPR)合并咽喉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 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LPR合并咽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西药组采用雷贝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多潘立酮和西青果颗粒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feflux symptom index,RSI)评分、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和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结果 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的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西药组(80.00%)(x2 =5.195,P=0.023);两组患者治疗前的RS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患者的声嘶或发声问题、清喉和咽喉黏液增多等维度得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RF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患者的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和红斑、充血等维度得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结合组患者咽部异物感、慢性咳嗽、反复清嗓和声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t=30.589、12.928、8.615和9.803,P<0.001);两组肝肾功能受损、腹胀和倦怠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008,P=0.930).结论 中西药结合对咽喉反流合并咽喉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春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钛夹植入Ⅰ型甲状成形手术经验

    目的 探讨以钛夹为植入体行甲状成形手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声门关闭不全的可行性.方法 以钛夹为植入体为15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进行Ⅰ型甲状成形手术,从而内移声带,使声门能够闭合,手术前后进行喉镜、嗓音评估比较,明确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定期行内镜检查发现麻痹声带得到显著内移,张力提高,声门得到闭合,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发现术后总评分,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均得到改善;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患者改善病情的目的.结论 钛夹植入物容易放置,对喉内组织刺激小,所至肿胀轻,是治疗因单侧声带麻痹而出现声门闭合不全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案之一.

    作者:杨大海;李五一;霍红;王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AKT和HK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the serine/threonine kinase,also known as protein kinase B,PKB)、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喉癌发病诸病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treptavidian-perosidase (SP)法检测30例喉癌患者的癌组织中AKT和HK2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期选取其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KT、HK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HK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以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AKT与HK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4,P=0.019).结论 喉鳞癌组织中AKT、HK2蛋白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艳雷;徐鸥;单春光;任秀敏;王亚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IDO和BIN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患者肿瘤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的表达,探讨其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和23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DO和BIN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IDO在50例喉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而在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DO表达为17.39%,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喉癌IDO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IN1在50例喉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而在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B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65%,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BIN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IDO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增高,BIN1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癌肿瘤组织中,IDO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BIN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喉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颈部转移淋巴结中IDO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B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与患者临床特征紧密相关,这两者可能是影响喉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彭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紫草萘醌衍生物联合放射线照射抑制人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目的 探讨紫草萘醌衍生物(SYUNZ4)[3,11-bis(2-hydroxyethansulfanyl)-6-isohexeny lnaphthazarin]联合放射治疗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及放疗增敏机制.方法 人NPC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NE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SYUNZ-4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及SYUNZ-4联合放射线照射组共4组.单纯放射治疗组仅给予剂量4 Gy放射线照射,单纯SYUNZ-4组仅给予大非细胞毒性剂量的SYUNZ-4液培养,SYUNZ-4联合放射线照射组在给予4 Gy的放射线照射后,立即给予大非细胞毒性剂量的SYUNZ-4液培养;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YUNZ-4诱导CNE1和CNE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SYUNZ-4对CNE1和CNE2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放射线照射组及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P<0.05),且前者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后者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与单纯放疗组相比,联合干预使CNE1和CNE2细胞增殖受到更明显地抑制(P<0.01).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线照射导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联合干预使CNE1和CNE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草萘醌衍生物SYUNZ-4联合放射线照射能显著抑制人NPC细胞的增殖,并导致NPC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

    作者:苏怡;谢景华;孟庆翔;何龙;曾国庆;张改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成年男性OSAH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成年男性OSAHS患者,对照组60例均为正常健康成年男性,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按照年龄段分为25 ~40岁和41 ~ 55岁两段,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HS患者分型,其中轻度52例,中度58例,重度73例.测定其血清睾酮水平,分别比较同一年龄段OSAHS组和对照组血清睾酮差异,分析成年男性OSAH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同一年龄段内成年男性OSAH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内成年男性OSAHS患者轻、中、重度各组间血清睾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男性OSAHS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健康成年男性,同一年龄层内成年男性OSAH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步降低.

    作者:魏珍星;常昆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喉气管狭窄合并气管食管瘘Ⅰ期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喉气管狭窄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的Ⅰ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7年3月诊治的喉气管狭窄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共6例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根据喉气管狭窄范围和程度的不同,行喉气管狭窄切除,分别采用气管-甲状软骨、气管-环状软骨或气管-气管端端吻合术,并Ⅰ期行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转移加强修补食道瘘孔.结果 所有患者气管食管瘘均Ⅰ期愈合.5例患者拔除气管套管,呼吸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患者未能拔除气管套管.结论 对于喉气管狭窄合并气管食管瘘的患者,可以行Ⅰ期气管食管瘘修复并喉气管狭窄切除,根据狭窄部位的不同,采用气管-甲状软骨、气管-环状软骨吻合术或气管-气管端端吻合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奥博;刘良发;路承;马玥莹;董研博;葛新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