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实验探讨分析来自涎腺的上皮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的表达与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石蜡标本等ESM-1的表达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经IPP 6.0处理及SPSS 17.0统计学分析.结果 ACC癌组织中ESM-1呈强阳性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呈现弱阳性表达,其中有复发、转移、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临床分期较晚的表达高于无复发、转移、PNI及临床分期较早的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5、2.322、2.646、2.292;P值分别为0.001、0.024、0.010、0.026).结论 ESM-1表达量与ACC复发、转移、神经侵袭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系,即ESM-1表达量与ACC恶性程度相关,可为AC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昌秀;向兰;费静;张迪;李雷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适宜剂量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适宜剂量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45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 ~45岁,均经过规范化治疗控制炎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Ⅰ组、Ⅱ组和Ⅲ组.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Ⅰ组追加芬太尼1.5 μg/kg,Ⅱ组追加芬太尼2.5 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3.5 μg/kg,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15 min(T3)、手术开始30 min(T4)、鼻腔填塞医用PVA棉时(T5)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以及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同一术者采用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法(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评定术野质量.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在T3、T4时点的MAP、HR、CO均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和Ⅲ组相比T3、T4时点的MAP、HR、CO无明显差异(P>0.05);术野质量SSFQ评分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的术野质量高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无明显差异;拔管时间比较Ⅰ组与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较Ⅱ组拔管时间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追加芬太尼2.5 μg/kg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可使手术顺利完成,该方法有效且安全可行.

    作者:孙晓佳;李福龙;赵玮;汪业铭;薛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2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骨导听力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骨导听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同期选取对侧正常耳作为对照耳,通过对患耳与健耳、不同年龄组、单纯型与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完好与听骨链破坏、细菌培养阳性者与阴性者,不同病理患者的术前骨导听力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并对各频率骨导听阈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影响骨导听力的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 0.5、2、4 kHz处,患耳骨导听阈值高于健耳,而低频0.25 kHz及1 kHz处患耳与健耳骨导听阈值差异不显著;随年龄增长,患耳与健耳骨导听阈值差异有逐渐缩小趋势;中耳胆脂瘤及听骨链破坏者对各频率骨导有明显影响;病程及细菌培养阳性与否对骨导听力损害差异不显著.结论 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骨导听力有明显影响,但在不同频率,损害程度有差异;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对侧正常耳的骨导听力;③中耳胆脂瘤及听骨链破坏对骨导听力影响较大.

    作者:李文志;宋昱;马芙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NADPH氧化酶在鼓室硬化症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NADPH氧化酶(NOX,NOX2及NOX3)在鼓室硬化症大鼠模型的中耳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鼓室硬化症氧化性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20只雄性、体重250 ~ 300 g的Spragua-Dawley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5鼠30耳,对照组5鼠10耳):①实验组:鼓膜后上象限人工制造2 mm大小穿孔,连续饲养18d;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饲养18 d.造模完成后,利用内镜检查两组大鼠鼓膜形态;利用RT-PCR法检测NOX基因的表达;采用列联表二项分类逻辑回归分析,分析鼓膜穿孔和NOX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鼓室硬化和两种NOX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15只大鼠全部造模成功,对照组大鼠无一出现鼓膜钙化及浑浊;RT-PCR检验大部分实验组大鼠发现NOX2及NOX3基因同步表达;而对照组大部分大鼠NOX2及NOX3基因表达均为阴性,通过列联表二项分类逻辑回归分析,提示鼓膜穿孔可致NOX2及NOX3基因的表达增强(P<0.01),而NOX基因的激活与鼓室硬化症的发生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穿孔导致的鼓室硬化症发病过程中,NOX是活性氧的来源之一,可能是导致鼓室硬化氧化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胡璟;杜政德;杨琼;刘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等离子射频辅助舌减容术治疗OSAHS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等离子辅助舌减容术(radiofrequecney tongue base reduction,RTBR)治疗Ⅱ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5月经多道睡眠监测(PSG)、上气道压力测定(AG200)、上气道CT确诊的OSAHS患者164例,所有患者行UPPP联合RTBR术.术后复查多道睡眠监测确定疗效.结果 137例患者术后进行了复查.复查时间为2 ~66个月,平均(13.37±11.95)个月.137例患者中,治愈率14.6%(20/137),显效率23.36%(32/137),有效率30.66% (42/137),总有效率为68.61%(94/137).结论 UPPP联合RTBR术是治疗OSAHS的有效手术方法,复查率低可能导致手术疗效被低估.

    作者:陈曦;袁伟;李进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CT Lund-Mackay评分与VAS评分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术前CT Lund-Mackay评分与术前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V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术前CT Lund-Mackay评分和主观症状VAS评分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VAS评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CT Lund-Mackay评分中筛窦、窦口鼻道复合体、上颌窦评分较高,蝶窦低.患者术前鼻塞、流涕VAS评分较高,头痛及嗅觉减退VAS评分较低.术后1年鼻塞、流涕VAS评分变化较大,头痛次之,嗅觉减退VAS评分变化相对较小(P<0.05).术前VAS评分(总分)及术后1年VAS评分(总分)与患者术前CT Lund-Mackay评分呈正相关(r=0.465,P =0.045;r =0.522,P=0.022).结论 鼻塞、流涕是术前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的主要鼻部症状,术后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均有改善,其中鼻塞、流涕改善明显.术前VAS评分(总分)及术后1年VAS评分(总分)与术前患者CT Lund-Mackay评分相关性良好.对于慢性鼻窦炎合并哮喘患者术前进行鼻窦CT客观评估,对于手术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献清;欧阳顺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可行性、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观察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前庭囊肿完整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上唇麻木肿胀,随访6 ~ 24个月无复发、无前鼻孔狭窄等.结论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无复发,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鹏凌;龚晓华;卢俊;彭俊;耿少筠;帅晋婧;陈永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2组.缝合组:术后5-0薇乔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填塞组:术后以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第1天、第2天两组患者在鼻塞、头痛、口干、睡眠困难、吞咽困难5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与鼻腔填塞相比,鼻中隔缝合在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李勇;黄永久;刘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两种术式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的异同并分析原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例神经外科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气管切开术组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组,每组各100例.统计两组两周内术后并发症数据.结果 术后两周经皮气管切开术术后出血15例,皮下积气2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总计19例;传统气管切开术出血4例,皮下积气3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总计8例.两组术式术后出血发生率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术后皮下积气及切开感染发生率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早期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病情危重需要紧急开放气道的患者优先选用经皮气管切开术,肥胖颈短、病情相对平缓,无需立即开放气道的患者优先选用传统气管切开术.

    作者:胡均贤;赵德英;袁玉明;徐春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术式治疗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OSAHS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Z型腭咽成形术(Z-uppp)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对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选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有不同分度扁桃体肿大及重度OSAHS患者82例,随机或按患者要求分成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Z-uppp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42例患者采用H-uppp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其疗效.结果 术后1年,38例Ⅰ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Z-uppp术后总有效率为76.5%,H-uppp术后总有效率为35.5%,前者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后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44例Ⅱ度及Ⅲ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Z-uppp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2.9%,H-uppp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8.9%、75.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Ⅰ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Z-uppp术式长期效果好于H-uppp,而Ⅱ、Ⅲ度扁桃体肿大、重度OSAHS患者两种术式长期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李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下鼻道后穹窿部鼻出血特点及内镜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下鼻道后穹窿部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例下鼻道后穹窿部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反复、频发、动脉性出血,出血位置隐蔽,常规行前后鼻孔填塞后仍反复间断出血,所有患者均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腔探查及电凝止血术.结果 5例患者均在术中探及出血点位于下鼻道后穹隆部,通过电凝止血术一次止血成功,随访1~3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临床中反复顽固性鼻出血、前后鼻孔填塞无效时,需考虑下鼻道后穹隆部出血,鼻内镜下单极电凝止血疗效肯定.

    作者:钱卓明;刘锦峰;王宁宇;刘士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咽部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是一种起源于肌肉、深筋膜和腱膜等处的富含胶原纤维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几乎可见于全身各部位,高复发性和不发生远处转移是其显著特征[1-2].该病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良性,但呈浸润性生长,有局部复发倾向,生物学行为明显类似恶性肿瘤.临床上多见于腹壁、腹内及下肢,发生在头颈部的侵袭性纤维瘤病较少见,其中位于鼻咽部者国内未见有报道.

    作者:尚紫薇;谷佳;魏宏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外耳道深部磁铁取出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22岁,因左外耳道深部异物3h于2017年7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h前不慎导致圆柱形磁铁进入左侧外耳道,小圆柱形磁铁底面直径约2 mm,高约2 mm,因离左侧外耳道口较近,患者欲自行取出,故手持约5.0cm×4cm×3 cm大小磁铁,放在左侧外耳道口,欲利用磁铁之间的吸引力,将异物吸出,但是患者置于外耳道的磁铁的极向与外耳道内小圆柱磁朝外的极向相同,同极相斥,导致外耳道小圆柱磁铁在磁力的作用下,迅速进入外耳道深部,不能轻易取出,当时左耳疼痛明显,伴听力下降,无头晕及头痛.

    作者:张亚戈;李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际上针对慢性鼻-鼻窦炎病因学提出“超抗原”学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作为一种外源性超抗原,仅需微量即可刺激多种非特异性T细胞大量增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结构、作用机理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梁才全;刘环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国内鼻咽癌放疗后耳鼻咽喉并发症的现状与思考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和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持续提高.但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造成的并发症广泛而持久,严重影响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些并发症主要分布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于种种原因,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有关注下降之虞.目前鼻咽癌的诊治流程、对鼻咽癌治疗的准入(包括对医院和医生的准入)要求、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治疗价值的认识等可能是影响因素.我们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临床医疗工作,正确认识疾病与生命的关系,重视生命的质量.

    作者:周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NEAT1和H19及MALAT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3个分子NEAT1和H19及MALAT1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逆转录PCR检测上述3个lncRNA分子在鼻咽癌患者及健康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浆lncRNA NEAT1、H19和MALAT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浆这3个lncRNA分子诊断鼻咽癌的效能.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浆lncRNA NEAT1、H19和MALAT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ALAT1表达水平与N分期相关.血浆NEAT1、H19和MALAT1检测诊断鼻咽癌的AUC分别为0.715、0.708和0.704;NEAT1与H19联合,诊断鼻咽癌AUC增加至0.734.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浆lncRNA NEAT1、H19和MALAT1有可能成为鼻咽癌辅助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罗泳林;陆爱英;蔡永林;覃炜玲;叶茵欣;冀火金;李军;汤敏中;陈学杰;莫武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对口腔和鼻腔pH值影响的分析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对患者口腔唾液和鼻腔分泌物pH值的影响.方法 用试纸检测法检测正常对照组、鼻咽癌患者研究组和放疗后组口腔唾液和鼻腔分泌物的pH值,每组30例;其中鼻咽癌患者研究组的检测包括放疗前、放疗1、3、5周和放疗结束时5个时段;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研究组放疗前、放疗1、3、5周和放疗结束患者口腔唾液(咀嚼1 min)的pH分别为6.98 ±0.94、6.13±0.91、5.50±0.90、5.52±0.94、5.55±1.12,放疗后组为6.11±0.64.研究组放疗前与放疗过程中的各时段及放疗后组的p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研究组放疗前、放疗1、3、5周和放疗结束患者鼻腔分泌物的pH分别为7.14±0.26、7.13±0.26、7.20±0.31、7.33±0.27、7.28±0.34,放疗后组为7.30±0.31,研究组放疗前与放疗5周和放疗后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4),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过程中口腔唾液pH值呈现下降的趋势,从放疗的第1周末开始,唾液的pH值就明显下降,第3周就基本达到谷底,放疗后难以恢复.而放疗过程中鼻腔pH值则呈缓慢的上升状态,但变化程度相对较小.放射治疗使口腔唾液和鼻腔分泌物pH值的反向变化以及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陆水红;黄素宁;周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内镜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肿瘤残留切除或咽旁隙转移及复发淋巴结清扫术

    目的 探讨内镜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残留或复发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 2017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5例单纯行内镜下经口入路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7例因有鼻咽癌原发灶残留或者复发同时行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结果 12例(共13侧)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声嘶、进食呛咳及颈内动脉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口内切口感染,1例患者切口部分缝线松脱,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至2018年4月,中位随访23个月(6~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咽旁隙内再发转移灶.结论 内镜下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地切除转移灶,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振潮;粘家斌;邱前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LMP1诱导鼻咽癌细胞发生TRAIL抵抗的体外实验

    目的 探讨EBV膜潜伏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基因过表达后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凋亡诱导作用和凋亡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的pGL6-LMP1上调LMP1低表达的TRAIL抵抗性鼻咽癌细胞CNE-1中LMP1的表达;通过MTI比色法、流式细胞术观察LMP1过表达后对CNE-1细胞TRAIL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观察LMP1过表达后对死亡受体表达、细胞内外凋亡信号通路激活、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的影响.结果 死亡受体荧光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NE-1和CNE-1-LMP1之间细胞膜蛋白死亡受体4(death receptor 4,DR4),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DR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TRAIL(100 ng/ml)分别作用2、4、6、12 h后,CNE-1细胞中caspase-8 p43/p41,p18亚单位蛋白和caspase-3 p17,p10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NE1-LMP1细胞,而Bcl-2相互作用域死亡激动蛋白的截短形式(truncated form of Bid,tBid)和caspase-9 p35亚单位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且两个细胞株间也无明显区别.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结果显示TRAIL干预后,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改变,且两个细胞株间也无明显区别.结论 LMP1过表达抑制TRAIL对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其细胞外凋亡信号的传导,提示LMP1是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通路激活诱导鼻咽癌细胞发生TRAIL抵抗.

    作者:李京鲲;尹丹辉;王爽;李平;杨新明;李仕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和内毒素的表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与内毒素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集中耳积液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及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检测中耳积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内毒素的表达.结果 ①细菌培养:普通组中有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为鲍曼不动杆菌,放疗组有2例阳性,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内毒素:普通组及放疗组的中耳积液内毒素均显著高于各自血清中内毒素的表达值(P<0.05),且中耳积液内毒素含量放疗组高于普通组(P<0.05);③普通组及放疗组中耳积液的IL-1β、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各自血清的表达值(P<0.05),但中耳积液中放疗组与普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放疗组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形态不全阻塞、完全阻塞、完全闭锁3组对比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为细菌培养低阳性率和局部中耳腔积液内毒素、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高表达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迁延难愈,内毒素可能是重要因素;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形态障碍程度与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密切相关.

    作者:何光耀;唐军;尧振兴;谢貌;比贝克;唐翔龙;周永;谭颂华;唐安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iR-375通过靶向NLK影响鼻咽癌的增殖及迁移

    目的 探讨miR-375在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67例鼻咽癌组织标本和53例慢性鼻咽炎症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检测组织标本和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C666-1及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中miR-375的表达水平;分别转染miR-375的模拟物或抑制物,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生物信息学靶基因预测miR-375的靶基因,并经双荧光素酶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靶基因.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miR-375表达水平与慢性鼻咽炎症组织相比明显下调(P<0.05);miR-37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鼻咽癌细胞与NP69相比较,miR-37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P69(P <0.05);miR-375过表达后C666-1细胞增殖、迁移显著低于慢性鼻咽炎-模拟物组(P<0.05),Nemo样激酶(Nemo-like kinase,NLK)的表达下调.miR-375抑制后CNE1细胞增殖、迁移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抑制物组(P<0.05),miR-375对NLK具有直接靶向调控作用.结论 miR-375在鼻咽癌中呈低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其可能是通过下调靶基因NLK,从而抑制鼻咽癌的增殖及迁移.

    作者:李彩红;汪建;徐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咽癌细胞6-10B和HNE2放疗敏感性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鼻咽癌细胞6-10B和HNE2的放疗敏感性,为临床鼻咽癌不同分期放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鼻咽癌细胞6-10B和HNE2用于放疗敏感性实验检测,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对放疗的敏感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结合Westen blot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X表达水平.结果 集落形成实验结果初步看出HNE2(IC50约3.5 Gy)对放疗的敏感性强于6-10B(IC50约5Gy);细胞周期结果可以发现放疗后,两株细胞均出现G2M期周期阻滞;HNE2细胞放疗引起的DNA损伤和凋亡水平均高于6-10B.结论鼻咽癌细胞HNE2对放疗的敏感性强于6-10B,为鼻咽癌的不同分期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闵肖丽;黄芳玲;陈主初;陈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谷胱甘肽S-转移酶A1在鼻咽癌中的异常表达

    目的 比较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1,GSTA1)在鼻咽癌组织与正常鼻咽上皮组织中转录和表达的差异,并探究其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GCBI(gene-cloud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在线分析平台分析鼻咽癌表达谱芯片数据(GSE12452,GSE64634),探索GSTA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差异;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和检测GSTA1在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上皮中转录和表达差异;通过人类肿瘤基因组(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GSTA1的转录水平与头颈肿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GSTA1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和表达均显著下调,且GSTA1的mRNA水平在头颈肿瘤不同分期有显著差异.结论 GSTA1转录和表达下调是鼻咽癌的分子特征,提示其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代谢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和演进.

    作者:钟素华;肖希灵;廖志鹏;冯国飞;黄光武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