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3-016X
  • 国内刊号:43-1449/R
  • 影响因子:1.38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2年4期文献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NPPV,2小时后观察心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后,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使用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行NPPV疗效显著.

    作者:关晶;李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内皮脂肪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内皮脂肪酶Gly26Ser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对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中国湖南汉族266例ACI患者和91例正常对照者EL-Gly26Ser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中,EL-Gly26Ser基因存在GG和GA2种基因型;2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L-Gly26Ser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湖南汉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尹泽黎;刘育进;夏志伟;许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杂交外科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杂交外科手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一站式杂交”的处理原则,通过多学科合作,实施“杂交手术”治疗7例患者,总结杂交外科的精髓,观察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手术时间5h(例1)~15h(例4),平均(8.8±3.2)h,术中出血50mL~1000mL,平均(350±306)mL.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平顺.结论:与传统医学比较,“杂交外科手术”强调“多学科合作”处理既往传统思维和单一学科无法处理的“疑难复杂”病例,是一种全新的临床诊疗模式,能有效救治涉及多学科疾病并存的疑难病例.

    作者:吴金术;陈晚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沙市青春期儿童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目的:了解长沙市青春期儿童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预防青春期儿童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8所中学生,对其初一至高二的全部学生进行血压和体格测量,并进行血压和营养状况的评价.结果:(1)18922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中,检出患高血压者1276人,占6.7%,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7.6%和5.8%;(2)肥胖组各个年龄段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性别同龄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且差异有显著性.(3)男、女生和所有儿童合计分析,均显示肥胖组儿童的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对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沙市12~17岁青春期儿童高血压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青春期儿童血压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是青春期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康如彤;钟燕;蒋耀辉;刘康香;游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特征与预后关系的Logistic分析

    目的:探讨各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特点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片,将其分为5型,观察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情况,根据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BI),将其分为良好、轻残、中残、重残/死亡四组,并依此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探讨各型的CT改变与一年后的预后情况相关性.结果:对预后影像因素的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底节出血量≥50ml、皮质下出血≥30ml、小脑出血≥15ml、脑干出血≥5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10mm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OR分别为19.011、7.071、13.58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出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血肿体积、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可用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风险.

    作者:喻奇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hsp65基因的PCR技术在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的应用

    目的:评价基于hsp65的多聚酶链反应(PCR)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中的应用.方法:从80例临床标本(68份痰标本,10份脑脊液,2份活检标本)中提取MTB基因DNA,设计针对hsp65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hsp65基因后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同时选择部分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本方法的敏感性为86.44%,特异性为90.48%,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3%和70.37%.结论:基于hsp65的PCR能有效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的相关因素及围产儿结局.方法:2010年03月-2012年02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分娩双胎妊娠301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sIUGR31例作为病例组,双绒毛膜双胎sIUGR 29例作为对照组1,同期分娩的无sIUGR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30例作为对照组2.病例组根据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频谱分为Ⅰ、Ⅱ、Ⅲ型.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脐带插入情况及围产儿结局.体重轻者称小胎,体重正常者称大胎.结果:病例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围产儿死亡率为17.7%(11/62)、5.2%(3/58)及1.7%(1/60),P<0.01,脐带帆状插入率为46.88%,6.97%及13.33%,P<0.01;病例组Ⅰ、Ⅱ、Ⅲ型胎儿宫内死亡率分别为3.6%(1/28)、19.2%(5/26)及12.5%(1/8),P<0.01;病例组大、小胎胎盘重量为(480±130)、(260±90)g,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sIUGR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Ⅰ型围产儿结局良好;Ⅱ型易出现围产儿死亡.其相关因素主要有胎盘份额分配不均衡及脐带帆状插入.

    作者:林莉;孙秀荣;刘涛;王立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ST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痔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比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术)与Milligan-Morgan术(M-M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有无差异.方法:将86名Ⅲ、Ⅳ度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TST术组)和对照组(M-M术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在脱垂、出血症状的改善及远期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小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手术在疗效上与MMH手术相似,但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尿潴留程度轻的优点.

    作者:刘安文;陈小岚;郑凯;徐敏;杨峰;马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PV E6/E7mRNA和HC2-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

    目的:研究TCT联合HC2-HPV-DNA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怀疑宫颈病变的女性187例,行阴道镜检测,用宫颈拭子获取脱落细胞进行HC2-HPV-DNA和TCT检测,同时进行病理学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TCT、HC2-HPV-DNA及两者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诊断符合率,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HC2-HPV-DNA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敏感性高于HPV E6/E7mRNA TCT检测(分别为83.61%及75.41%),但其特异度明显低于后者(分别为52.38%及74.60%),两种检测均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25.40%及 47.62%),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81.95%)及诊断符合率(78.07%).结论:TCT和HC2-HPA-DNA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在妇女宫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政军;周玉春;胡蓉;彭向京;黄定梅;王华;王丹;何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RIS)的影响.方法:将首次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经颈动脉彩超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进行DSA的干预组和未行DSA的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再次出现RIS以及发生的时间.结果:109例入选患者中,除3例因其他系统疾病死亡失访以外,余下的106例(干预组49例,对照组57例)中,共有11例出现RIS,其中干预组RIS再发2例(2/49),对照组RIS再发9例(9/57);11例RIS患者初发至复发的间隔时间为32-315天,平均183.27±98.44天,其中干预组平均270.50±34.65天,对照组平均163.89±98.17天;结果显示行DSA检查的患者1年内RIS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出现脑卒中再发的间隔时间也长于未行DSA检查的患者(P<0.05).结论:对于存在颈动脉斑块及轻中度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DSA检查或可降低其1年内RIS的复发风险,延迟复发出现的时间,DS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可能具有潜在的预防价值.

    作者:王炜;雷立芳;陈益伟;周利民;袁毅;宋治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镍镉电池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

    目的:调查某镍镉电池厂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对某镍镉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较为全面反映镍镉电池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浓度、人员接触情况.结果:该镉镍电池企业存在镉、镍、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镉粉尘超标严重;73.3%监测点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个别测定点和作业岗位噪声强度超过85dB(A);NaOH、KOH,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镍镉电池厂生产作业场所存在较严重的镉粉尘污染,个别测定点和作业岗位噪声强度超过85dB(A),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作者:李文;卢文婷;谭健;聂云峰;余可平;高寿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现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某民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质量、提高学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自制影响因素问卷做横断面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60名大学生PSQI总得分平均为5.49±3.08分.睡眠质量良好者为41.7%,睡眠质量一般者为33.3%,睡眠质量差者为25.0%.专业、学习压力、课程兴趣、健康满意度等因素均影响睡眠质量.结论:该校大学生睡眠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作者:唐美秀;朱敏慧;杨双波;刘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沙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初入院患者2446例,进行人口学资料、脑卒中类型、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选取2011年212例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446例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1996例(81.6%),出血性脑卒中460例(18.4%),平均发病年龄为(64.33±12.8)岁;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212例患者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6%.结论:长沙地区的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45岁以下的青年脑卒中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患病年龄有下降趋势,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组患者中吸烟和酗酒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倡导积极有效的二级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作者:周高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区土家族已婚妇女阴道念珠菌和滴虫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土家族已婚妇女阴道念珠菌和滴虫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武陵源区土家族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62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阴道念珠菌感染者235例,感染率为9.17%.阴道滴虫感染者186例,感染率为7.23%.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X2=32.868,P<0.05)、文化程度(X2=18.338,P<0.05)、结婚年龄(X2=7.759,P<0.05)、结婚年限(X2=34.297,P<0.05)、产次(X2=11.262,P<0.05)和避孕方式(X2=21.313,P<0.05)的妇女阴道念珠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X2=32.375,P<0.05)、文化程度(X2=11.200,P<0.05)、结婚年龄(X2=11.134,P<0.05)、结婚年限(X2=20.754,P<0.05)、孕次(X2=27.595,P<0.05)、产次(X2=30.933,P<0.05)和避孕方式(X2=20.504,P<0.05)的妇女阴道滴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念珠菌性阴道炎,高年龄是其保护因素(OR=0.704,OR95%CI:0.598,0.828),文化程度低(OR=1.360,OR95%CI:0.999,1.852)孕次多(OR=1.323,OR95%CI=:1.083,1.616)是其危险因素;而对滴虫性阴道炎,结婚婚龄大是保护因素(OR=0.656,OR95%CI:0.458,0.938),孕次(OR=1.538,OR95%CI:1.164,2.031)和产次多(OR=1.423,OR95%CI:1.097,1.847)是其危险因素.结论:武陵源区土家族已婚妇女阴道念珠菌和滴虫感染率菌较高,其发生与年龄、孕产次等因素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其发生.

    作者:石婷;黄民主;金晔;向辉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阿那曲唑的浓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阿那曲唑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并评价两种阿那曲唑片的药动学和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阿那曲唑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rng,采用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教,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阿那曲唑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分别为(33.31±7.31)、(32.37±5.71) μg/L,Tmax分别为(1.53,1.02)、(1.72,1.64)h,t1/2分别为(44.26±10.10)、(44.51 9.80)h,AUC0-120分别为(1420.52 324.79)、(1365.49 244.60) μg/h/L,AUC0-分别为(1707.07 508.03)、(1631.89 361.07) μg/h/L.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7 18.6)%.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阿那曲唑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曹靖;何花;田娟;周彦彬;丁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百合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目的:从新鲜百合中提取多糖,通过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为百合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新鲜百合洗净切碎,石油醚回流脱脂,经水提醇沉得到多糖粗品,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分离得到三种多糖.将纯化后的多糖进行初步理化性质鉴定,采用HPLC测定分子量、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百合多糖Ⅰ为浅黄色晶体,糖醛酸含量为13.64%,平均分子量为97000;百合多糖Ⅱ为浅黄色晶体,其糖醛酸含量为10.98%,平均分子量范围220000-465000;百合多糖Ⅲ为浅黄色粉末,含淀粉,糖醛酸含量14.55%,平均分子量为94000;三种多糖都有C=O、C-O-C、-OH等多糖的特征吸收.结论:通过对百合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研究,为百合多糖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雄;何纯莲;陈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药对白术-陈皮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药对白术-陈皮、单味药白术和陈皮的主要挥发油成分,探讨药对和单味药挥发油成分变化.方法:共水回流冷凝法分别提取单味白术、陈皮及药对挥发油、气相-质谱(GC-MS)检测,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IP)法解析所得GC-MS数据,比较图谱差异,鉴别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药对白术-陈皮主要组分中未发现新的结构类型化合物,挥发油化合物来源于单味药材,且主要为白术挥发油.结论:药对白术-陈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变化属于物理配伍变化.

    作者:杨小红;罗琼;胡剑卓;陈文;谭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脐血源树突状细胞的扩增及其杀肿瘤细胞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扩增率的影响,优化扩增方案,并对所诱导的脐带血DC的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孕妇正常顺产儿脐带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联合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前体细胞分化为DC.然后对诱导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包括CD83,CD1a在DC表面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的形态.用MTT法检测所诱导的DC活化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后第3d成均匀散在分布的细胞,部分细胞变形,胞体拉长;第7d可见胞浆突起,细胞形态不规则,呈疏松贴壁生长或悬浮生长;第12d细胞集落样生长,具有典型的DC特征.检测所诱导的DC活化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实验组DC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细胞因子GM-CSF、IL-4、FL、SCF联合刺激成功诱导出形态典型、纯度较高的脐带血DC,收获的细胞数比常规方案(加细胞因子GM-CSF、IL-4)明显增多.优化方案所诱导的DC能增强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作者:何修靖;王明明;谢湘龙;李启星;吴丹;宋瑶;黄跃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下调FOXM1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

    目的:研究新型金雀异黄素衍生物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DFOG)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法分析金雀异黄素以及DFOG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T-PCR、Western blot、siRNA以及cDNA转染等探索分子机制.结果:金雀异黄素的9种衍生物抑制SKOV3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均比金雀异黄素强,其中DFOG的抑制作用强.DFOG和金雀异黄素导致SKOV3细胞生长抑制.DFOG能有效降低FOXM1和它下游基因(CDC25B,cyclin B)表达,上调p27KIP1表达.siRNA下调FOXM1后,再用DFOG处理,增强DFOG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cDNA转染上调FOXM1能削弱DFOG诱导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论:FOXM1介导金雀异黄素和DFOG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作用,提示FOXM1可能成为治疗人卵巢癌的一个新靶标.

    作者:唐爱琼;曹晓正;全梅芳;刘飞;向红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大鼠的肾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大鼠的肾脏毒性.方法: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用含PFOS 0mg/kg、Smg/kg、25 mg/kg、125mg/kgPFOS的饲料喂养60d后,摘取眼球收集血液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UREA、CRE、UA的含量;分离肾脏,测定肾脏器系数;然后一侧肾作常规病理学观察,另一侧肾组织匀浆分离上清液,测定MDA、GSH含量及GSH-Px、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FOS中、高剂量组肾脏器系数增加、血清UREA、CRE、UA含量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管型和蛋白物质渗出;低、中、高剂量组肾组织中MDA、GSH含量升高(P<0.05),GSH-Px、SOD活力降低(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PFOS可对大鼠的肾脏产生损伤.

    作者:杨双波;刘清国;旷亦乐;贺栋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持续时间低氧后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间低氧后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训练完后,将SD大鼠放入低氧仓中,将氧浓度控制为12.5%(相当于4000m海拔高度),分别在8h和12h后,将8h低氧组和12h低氧组动物取出.低氧刺激每天一次,每周5天,共持续4周.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HIF-1α在低氧训练刺激下表达上调,HIF-1α蛋白表达随着低氧刺激的时间延长而增高.

    作者:刘铭;瞿树林;刘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特点,临床分离率,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趋势,为医院临床用药治疗及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长沙市某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与药敏试验.结果: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共分离出653株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动杆菌属中占第一位,检出率自2009年下半年的6.09%依次上升至2011年的8.91%.临床科室分布以ICU病房为主,其次是神经内科.22种抗菌药物中,以多粘菌素E耐药率低,亚胺培南次之.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耐药性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多数分布在手术科室或危重病房中.

    作者:钟志宏;李启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9份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8种抗生素药敏实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219份分泌物中支原体阳性478份,总阳性率为39.21%,UU阳性率和MH阳性率及UU&MH混合阳性率分别为25.59%、3.20%、10.42%.UU单项阳性率显著高于MH和UU&MH混合等阳性率.药敏结果显示,以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强(96.79%、90.38%),其次为克拉霉素(83.01%),而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敏感性较差.结论: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对控制支原体的传播和蔓延尤为重要.

    作者:廖松涛;彭社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转化医学时代的药物创制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新概念,提倡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把医学相关联的基础研究快速转化为临床医学应用技术,同时临床医学的应用效果及新的临床观察又以快的速度反馈到相关的基础研究中,这样,在医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应用之间形成快速良性互动.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药学特别是药物创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几个实例,就转化医学背景下药物创制思路、手段和方法做一简述.

    作者:杨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