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347
  • 国内刊号:43-1427/R
  • 影响因子:1.45
  • 创刊:195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4年教育部科教司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2年12期文献
  • 股外侧皮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及其发出后支、前支后各平面的外径.结果: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下4.8 (0~16.9) cm和14.2 (6.7~24.1) cm发出后支和前支.股外侧皮神经存在6种分支类型,即普通三支型(9/21)、高位后支型(5/21)、后支缺如型(3/21)、前支缺如型(1/21)、纤细型(2/21)和缺如型(1/21).股外侧皮神经截面多呈扁圆形,其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横径为2.68 (1.18~4.52) mm,发出后支后为2.18(0.80~4.10)mm,发出前支后为1.63 (0.44~2.60) mm.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于股前外侧中下2/3区域设计皮瓣,选择其主干或发出前支以近节段吻合,可望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任家伍;刘俊;谢松林;宋达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术中透视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时术中透视预防导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168例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非随机分组:A组(常规手术组)和B组(常规手术+术中透视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年.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置管相关并发症以及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9例出现出血性并发症(5.36%),其中出口处出血3例,切口血肿2例,血性引流液4例;膀胱穿孔和肠穿孔各1例(1.20%);透析液渗漏4例(2.38%),其中右侧胸腔积液2例,阴囊水肿2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2.98%),其中感染性腹膜炎1例,出口处感染4例,所有感染病例均得到控制.两组之间机械性并发症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68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导管立即功能障碍,14例导管迟发功能障碍(8.33%),其中导管漂位9例(5.36%),其他原因所致5例(2.98%);11例患者导管功能障碍发生在术后30 d内,3例患者在术后30 d以后出现导管功能障碍(便秘所致).A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12例(11.65%),其中导管漂位10例(83.33%),其他原因所致2例;B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2例,1例导管漂位,1例便秘,A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导管一次性到位率为91.3%.结论:导管功能障碍是腹膜透析通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X线透视能及时发现置管时的导管位置异常,可有效预防迟发导管功能障碍,提高腹膜透析通路建立的成功率.

    作者:成梅初;符晓;陈俊香;李军;刘伏友;周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国汉族帕金森病人microRNA-7变异分析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microRNA-7基因的变异.方法:对225例汉族PD患者应用DNA测序技术进行microRNA-7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本组PD患者中未发现microRNA-7变异.结论:MicroRNA-7基因突变不是导致中国人群罹患PD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学伟;郭纪锋;艾三喜;胡雅岑;孙启英;徐倩;吕占云;李凯;董晓丽;沈璐;江泓;潘乾;夏昆;严新翔;唐北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胫骨近端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胫骨上段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胫骨近端骨肉瘤行保肢治疗的患者65例,按照Enneking方法分期,Ⅱa期35例,Ⅱb期30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患者年龄(17.0±6.5)岁.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其中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者35例,未行肌瓣转移者30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都得到随访.行肌瓣转移组瘤段骨切除长度为(13.5+4.2) cm,手术时间为(150±45)min,出血量为(700±135) mL,伤口引流量为(500±200) mL.未行肌瓣转移组瘤段骨切除长度为(12.3±5.8) cm,手术时间为(135±37) min,出血量为(600±105) mL,伤口引流量为(450±250) mL.行肌瓣转移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行肌瓣转移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引流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肌瓣转移组2例(5.7%)出现局部皮肤坏死,1例(2.9%)出现假体深部感染.未行肌瓣转移组3例(10.0%)患者出现伤口皮下积血、积液,4例(13.3%)出现伤口感染,1例好转,3例发展为假体深部感染.行肌瓣转移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行肌瓣转移组(P<0.05).根据Enneking等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行肌瓣转移组功能评定优13例,良1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5.7%;未行肌瓣转移组功能评定优10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73.3%.行肌瓣转移组术后下肢功能评定优于未行肌瓣转移组(P<0.05).结论:胫骨近端骨肉瘤切除的保肢手术中,采用腓肠肌肌瓣移位可修复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傥;张庆;张湘生;黎志宏;沈奕;郭晓柠;凌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yl,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护肝、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给予LAM 100 mg/d+ ADV 10 mg/d,ADV组给予ADV 10 mg/d,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HBV DNA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HBV DNA标志物.结果:治疗4周时,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联合组分别为1.831gIU/mL,17.9%,28.2%,ADV组分别为0.961gIU/mL,5.3%,10.5%,联合组均高于ADV组(P<0.05).在12,24,48周时,联合组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ADV组(P<0.05).24,48周时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48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分级均明显改善,联合组ChildA级患者比例高于ADV组(P<0.05),48周两组出现疾病进展的比例相似(P>0.05).48周内两组均无耐药发生.结论: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优于单独使用ADV,且耐药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杨静;朱萱;王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型医用钛合金Ti-25Nb-10Ta-1Zr-0.2Fe的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医用钛合金Ti-6Al-4VELI(TC4ELI)和Ti-6Al-4V(TC4)、纯钛(Ti)以及新型低模量无Al,V钛合金Ti-25Nb-10Ta-1Zr-0.2Fe(TNTZ)4种金属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4种合金的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1,3,5d的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浸提液处理的L929细胞不同增殖周期时相的DNA百分含量,计算S期细胞比率.结果:TNTZ处理组细胞3个时间点的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3.7+0.8)%,(100.6+0.4)%,(106.4±0.3)%;培养1d时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培养3,5d细胞毒性均为0级;与TC4ELI,TC4,Ti的细胞毒性分级相同.流式结果显示4种材料处理细胞后细胞S期细胞比率大小为Ti>TNTZ>TC4>空白对照>TC4EL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不抑制细胞增殖.结论:TNTZ合金不影响L929细胞的形态和增殖,与其他3种金属的细胞毒性级别相同,均为0级,符合临床应用标准,人体应用具有安全性.

    作者:王盼;郑长黎;文继舫;易丹青;刘会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单纯来曲唑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单纯来曲唑(letrozole,LE)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PET)内膜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行FET、符合纳入标准的253个周期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包括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行单纯LE促排卵周期内膜准备85个周期、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84个周期和排卵正常的患者行自然周期内膜准备84个周期;观察各组患者基本情况及生殖相关临床参数的差异.结果:临床妊娠率LE周期组明显高于HRT周期组(54.10% vs 44.04%; P<0.05),而LE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雌二醇(E2)值LE周期组[(279.70±127.80) pg/mL]明显低于自然周期组[(341.19±113.14) pg/mL] (P<0.05);成熟卵泡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卵泡生长天数在LE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内膜准备方案中LE促排卵周期优于HRT周期,与自然周期临床经过及结局相似;LE促排卵内膜准备是排卵障碍或月经不规律患者FET内膜准备的有效候选方案.

    作者:李颂军;柴小山;周昱言;陈建林;陶光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肝解郁组和氟西汀组四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并用旷场、糖水消耗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凋亡,应用蛋白印记分析检测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舒肝解郁组大鼠自发活动显著增加;糖水消耗量、糖水偏爱率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大鼠海马CA3区细胞结构破坏显著改善,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0.01);氟西汀组与舒肝解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和/或新生;减少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阻止脑神经细胞的凋亡;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作者:傅锦华;刘勇;王清勇;赵靖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母爱剥夺诱导的抑郁大鼠海马miR-16的表达

    目的:研究母爱剥夺是否诱发成年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miR-16是否参与母爱剥夺诱发抑郁的病理过程.方法:在SD大鼠出生后第1天按窝随机分为母爱剥夺组(n=17)和正常对照组(n=17).母爱剥夺组大鼠在出生后第1至14天每天接受6h的母爱剥夺应激,正常对照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在大鼠13周龄时采用强迫游泳和糖水偏爱实验评定大鼠的抑郁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海马miR-16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母爱剥夺组大鼠的被动漂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大鼠,糖水偏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母爱剥夺组大鼠海马内miR-1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miR-16表达水平与抑郁样行为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母爱剥夺能使大鼠成年后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海马内miR-16表达水平升高,miR-16可能参与母爱剥夺诱发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逸;朱熊兆;张晟;白玫;张丽;薛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rohibitin蛋白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转染pshRNA/prohibitin (PHB)的RNA干扰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PCR方法验证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SKOV3/Taxol-25)和敏感细胞株(SKOV3)中PHB蛋白与mRNA的表达差异.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为载体,将针对PHB基因设计的带有荧光蛋白的三靶特异性小发夹RNA干扰片段,即pshRNA/PHB427 (PHB1实验组)、pshRNA/PHB248 (PHB2实验组)、pshRNA/PHB136 (PHB3实验组)瞬时转染耐药细胞株,另设阴性对照组.转染48 h后,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PCR方法检测PHB蛋白与mRNA的表达情况,筛选出沉默效果明显的两个片段(PHB1及PHB3)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后续实验.用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紫杉醇IC50及凋亡情况.结果:耐药细胞株中PH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2-ΔΔct)明显高于敏感细胞株(P<0.05).PHB1和PHB3实验组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2-ΔΔc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转染48 h及72 h后PHB1及PHB3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干扰后72 h各实验组紫杉醇IC50较干扰前明显下降(p<0.05);转染48 h后PHB1及PHB3实验组细胞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对PHB合成的shRNA能有效抑制耐药细胞株中PHB基因表达,沉默PHB基因后耐药细胞株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对紫杉醇敏感性增加,提示PHB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相关,干扰PHB基因的表达可能降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性.

    作者:唐娟;曹兰琴;易红;汤参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中miR-140的表达

    目的:检测不同Kellgren和Lawrence X线分级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中微小RNA-140 (microRNA-140,miR-140)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miR-140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40例[关节炎组,又依据Kellgren和Lawrencex线诊断标准分为Ⅰ级亚组(10例)、Ⅱ级亚组(10例)、Ⅲ级亚组(10例)、Ⅳ级亚组(10例)],非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液20例(对照组,包括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外伤).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性关节炎组及对照组膝关节液中miR-140的含量.以U6snRNA为内参,求出每个样本的Ct值.结果:miR-140在所有关节液标本中都能检测到.与对照组比较,miR-140在关节炎组中的含量下降(P<0.05).Ⅳ级亚组miR-140的表达水平与Ⅰ级亚组、Ⅱ级亚组、Ⅲ级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miR-140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17,P<0.05).结论:人膝关节液中存在miR-140,并且可以方便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miR-140在关节炎组膝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下调,且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这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为潜在的诊断提供预警的分子靶标.

    作者:张明;刘立宏;肖涛;郭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门诊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饮酒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门诊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酒情况、特点及与情绪的关系,为饮酒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问卷(BDI)对980例门诊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1年有饮酒经历者544人,饮酒率为58.18%,其中适度饮酒354人(37.86%),危险及有害饮酒168人(17.97%),酒依赖22人(2.35%).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症状组间,危险有害/酒依赖(AUDIT 7~26分)构成比存在差异(P<0.05).在AUDIT不同组间(适度、危险有害、酒依赖),酒依赖组SAS总分高于常模(35.95±11.55 vs 29.78±0.46,P=0.020);酒依赖组的SAS总分和BDI总分(35.95±11.55和10.45±8.95)明显高于适度饮酒组(29.65±7.97和6.35±5.65)和危险有害饮酒组(29.68±7.06和6.44±5.27).结论:年龄30~49岁、小学及以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专业人员、收入高、症状重的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险有害/酒依赖(AUDIT 7~26分)构成比高.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酒依赖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高于适度饮酒组和危险有害饮酒组.

    作者:邹艳波;蒋冬梅;曾烂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I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定量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FokI (rs2228570)的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1年5月的文献,对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运用RevMan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11.0软件进行Begg's检验.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累积样本量为8360例,其中病例组3749例,对照组4611例.定量合成分析未见VDR FokI位点的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有显著关联(等位基因F对f:OR=1.00,9596 CI=0.94~1.06,P=0.96;基因型FF/Ff对ff:OR=1.04,9596 CI=0.93~1.51,P=0.48;基因型FF对Ff/ff:OR=0.97,95% CI=0.89~1.06,P=0.53).以印度人群为对象的一篇研究提示等位基因F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但Begg's检验显示该研究存在较大的发表偏倚.对全体人群按人种进行亚组分析,均未得到VDR FokI位点的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显著性相关(等位基因F对f:白种人OR=0.91,95% CI=0.88~1.02,P=0.17;黄种人OR=1.09,95% CI=0.95~1.24,P=0.22;印度人OR=1.91,95%CI=1.30~2.81,P=0.0009).结论:VDR FokI位点等位基因F可能为欧美高加索人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曹加;李夏西;侯祺;李荣;罗荣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磷酸鞘氨醇2型受体调控衰老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

    目的:通过上调和沉默1-磷酸鞘氨醇2型受体(S1P2)的表达,探讨其对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影响.方法:采用转染外源S1P2受体质粒上调年轻脐静脉内皮细胞S1P2受体表达;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过表达组细胞的S1P2受体表达;同时采用Matrigel胶种植法,观察3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管状样结构生成能力;划痕实验分析内皮细胞的损伤愈合能力;迁移实验分析内皮细胞的化学趋化能力.以及通过RNA干扰沉默衰老脐静脉内皮细胞S1P2受体的表达,观察细胞的功能改变.结果:上调年轻脐静脉内皮细胞S1P2受体表达后,过表达组内皮细胞的成管能力、损伤愈合能力和细胞迁移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5).RNA干扰沉默衰老脐静脉内皮细胞S1P2受体后,干扰组内皮细胞的管状样结构生成能力、损伤愈合能力和趋化能力均明显恢复,显著高于衰老内皮细胞组和干扰对照组(P<0.05).结论:S1P2受体调控体外衰老内皮细胞的趋化、形态发生和损伤愈合反应的功能变化.

    作者:陈淑华;向红;阳国平;邓昊;袁洪;闾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全机器人二尖瓣(MV)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因风湿性心脏病重度MV狭窄行全机器人MV置换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体外循环(CPB)转机前,应用TEE明确MV狭窄发生机制(瓣叶增厚及钙化、交界融合或腱索融合等),评价有无其他心脏病变.根据TEE所见初步拟定手术方案(MY置换或交界分离术).建立外周CPB时,应用TEE引导放置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心脏复跳后,应用TEE即刻评价人工瓣功能及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以外科所见为标准,TEE诊断MV狭窄发生机制的准确性为100%;所有患者MV手术均按照初步拟定方案进行.所有患者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均放置于适当位置,TEE引导置管成功率为100%.TEE证实所有患者(100%)人工瓣功能正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术中TEE在全机器人MV置换术中是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作者:王瑶;高长青;肖苍松;杨明;王刚;王加利;沈岩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结果:在78例次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52例次,阳性率为66.67%.共培养病原菌55株,其中3例患者为混合感染,培养出2种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58.18%;革兰阴性菌18株,占32.72%;真菌5株,占9.09%.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低的分别为利奈唑胺(0)、替考拉宁(3.1396)、万古霉素(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83.33%.78例次患者共有4例死亡,其中2例为真菌感染,I例革兰阴性菌感染,I例混合感染(死亡率5.13%);11例拔管改行血液透析,其中3例为真菌感染(总拔管率14.1%);其余患者均治愈(治愈率80.77%).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腹膜炎的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腹膜炎经验治疗可选用头孢唑林联合氨基糖甙类药物;头孢唑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较差,应尽早拔管.

    作者:彭卫生;周巧玲;敖翔;唐荣;李晓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比较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皮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即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清扫)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第1组26例采用颈部2个横行皮纹小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第2组32例采用传统颈部“L”形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检测并比较2组所有患者的术前1d、术后1,3,5d血清细胞因子IL-2,IL-6,CRP的含量.结果:2个皮纹切口与“L”形切口术后第1天血清IL-2含量均有下降,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开始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IL-6值均升高,术后第3天均有下降,且术后第5天两组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血清CRP含量术后第1,3天和5天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切口和“L”形切口术前和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40个月未出现局部及颈部淋巴结复发.结论:颈部2个皮纹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L”形颈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对机体血清应激细胞因子影响相当,并不增加创伤性,其在不影响颈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同时又兼顾了功能与美容,是甲状腺癌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作者:耿中利;王薇;单美慧;任光辉;董朝;马斌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完整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完整率的影响.方法:取配偶怀孕后半年内正常精液标本30例测定精液常规及精子DNA完整率做预试验,其数值拟做对照参考指标.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弱精子症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56例术前1周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3个月的精液标本,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精液常规和精子DNA完整率的变化.结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患者精子DNA完整率和精液常规指数有明显改善(P<0.05).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比较,单侧精索静脉曲张组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组比较,Ⅰ度、Ⅱ度、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之间比较术后精子DNA完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53例手术患者中配偶怀孕27人(50.9%).怀孕组与未怀孕组男子精子DNA断裂指数分别为(13.90±9.70)%,(20.10±10.2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能有效地改善弱精子症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DNA完整率,与手术方式、精索静脉曲张单侧还是双侧及精索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作者:王英俊;张唯力;李大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旧基因,新功能——乳铁蛋白参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一种分子质量约为80 kD的铁结合糖蛋白,大量存在于人乳汁和牛奶之中,并在哺乳动物和人体中广泛分布.长达70年的研究证实LF具有促进铁吸收、广谱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功能,是哺乳动物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而新近的研究发现LF能在实验动物中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并在人类的多种肿瘤中具有抑瘤基因的功能.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成分,LF的抑瘤功能使这个“旧”基因重新吸引了医学界的关注.

    作者:郑瑛;陈攀;郭小芳;马健;李桂源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