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347
  • 国内刊号:43-1427/R
  • 影响因子:1.45
  • 创刊:195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4年教育部科教司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3年9期文献
  • 肝癌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和可变剪切分析

    目的::获取肝癌相关基因(hepatoma associated gene,HTA)的mRNA分子全长序列并对其可变剪接进行分析,检测其转录本在各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用3'RACE和5'RACE方法扩增HTA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信息和可变剪接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用Northern印迹检测该基因转录本在不同肝癌和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HTA基因全长序列为1414 bp,经分析该序列包含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其中2号内含子在可变剪接中被作为外显子表达。Northern印迹显示HTA基因1.7 kb转录本和1.4 kb转录本均表达于恶性肝癌细胞系,而不表达于正常细胞系。结论:成功获得了HTA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可变剪接进行了分析,2个大小不同的转录本均在肝癌细胞系中特异性表达,作为一个肝癌相关基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艳红;赵艳洁;房淑娟;李跃辉;李官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SIRT1和UCP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 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沉默调节蛋白1(SIRT1)、线粒体脱偶连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T2DM合并NAFLD的干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T2DM合并NAFLD对照组(MC组,12只)和T2DM合并NAFLD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12只)。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合并NAFL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A组给予二甲双胍300 mg/(kg.d)灌胃8周。实验结束时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肝功能、血脂、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法测定肝组织中SIRT1和UCP2的表达情况。结果:MC组大鼠FBG,ALT,AST,TC,TG,LDL-C,VLDL,FFAs,FINs,HOMA-IR均较NC组大鼠升高(P<0.05), HDL-C较NC组减低(P<0.05);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后,大鼠上述血清学指标均较MC组有所改善(P<0.05),MC组大鼠肝脏SIRT1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P<0.05),而UCP2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经二甲双胍治疗后,SIRT1表达较MC组升高(P<0.05),而UCP2较MC组降低(P<0.05)。SIRT1与UC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P<0.01)。结论:在T2DM合并NAFLD大鼠肝组织中SIRT1表达明显降低,UCP2表达明显升高,而二甲双胍可以上调SIRT1的表达及下调UCP2的表达,并且SIRT1与UCP2的表达存在负向调节关系。

    作者:徐静;李楠;王俊红;张春虹;丁石梅;焦杨;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化三醇治疗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骨代谢指标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观察大剂量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检测14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按照透析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A组(透析时间≤3年)和B组(透析时间>3年),比较两组的骨代谢指标;根据彩色超声波是否检查出甲状旁腺弥漫性增大或结节将接受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的患者分为甲状旁腺异常组(I组)及正常组(II组),2组共20例,并检测冲击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4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为2.00~2.75(2.11±0.38)mmol/L,iPTH为(581.11±487.75) pg/mL;B组血iPTH明显高于A组[(828.13±690.39) pg/mL vs (477.94±324.73) pg/mL,P<0.001];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II组在冲击疗法后iPTH和AK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PTH:(369.3±43.4) pg/mL vs (1358.5±302.8) pg/mL;AKP:(234.8±21.1) U/L vs (565.9±23.9)U/L,P<0.001],I组iPTH和AKP在冲击疗法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和血磷在冲击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甲状旁腺正常患者血iPTH及血AKP浓度。

    作者:许辉;张瑾;成小苗;周巧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nspondin-1,TSP-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分为模型组(n=20)及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小鼠通过高氧诱导的方法建立OIR模型。于小鼠出生后第7,9,11天时两组各随机抽取5只小鼠,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于小鼠出生后第11天时两组随机取5只小鼠,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出生后第11天时,正常组小鼠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的网状结构,而模型组小鼠视盘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大血管扩张,仅在周边见少量毛细血管分布,为典型的OIR早期表现。出生后第7天,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9天,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出生后第11天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且较第9天模型组亦下降(P<0.05)。结论:在新生小鼠OIR模型视网膜血管生长发育抑制期,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提示TSP-1可能作为负调节因子在早期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作者:易果果;谭浅;汪澎;蒋剑;刘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Galectin-7和S100A9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galectin-7和S100A9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标本中galectin-7和S100A9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Galectin-7和S100A9在CIN及宫颈鳞癌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alectin-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I级、CIN II 级、CIN III级、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41.9%,32.0%,27.3%,25.0%,组间比较发现galectin-7在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鳞癌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5)。S100A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I级、CIN II 级、CIN III级、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77.4%,48.0%,27.3%,20.2%,组间比较发现S100A9在正常宫颈组织与CIN III级、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鳞癌、CIN I级与CIN III级、CIN I级与宫颈鳞癌、CIN II级与宫颈鳞癌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45)。Galectin-7与S100A9在CIN及宫颈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但关系较弱(rs=0.298,P<0.001)。Galectin-7和S100A9表达均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galectin-7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galectin-7与宫颈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多因素Cox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结论:Galectin-7和S100A9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galectin-7表达可能还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宫颈鳞癌患者长期生存时间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galectin-7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红;刘利;刘欢;吴天聪;伍岳;曾珊;曾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相关影响因素及有效性探索

    目的::建立Beagle犬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动物模型,探索减阻、牵张措施在快速牙移动中的作用及其可靠性。方法:Beagle犬20只,随机在下颌左右两侧分别实施不同术式:减阻-牵张加力频率2次/d,减阻-牵张加力频率6次/d,减阻-常规加力,常规加力。每种术式各10个单侧。分别于加力前、加力15、保持30 d时行牙髓活力、牙齿松动度、牙齿移动距离测量,锥形束CT观察评估牙齿倾斜度、牙根吸收和牙槽骨质密度变化。结果:减阻-牵张2,6次/d频率下牙齿移动距离相似(P>0.05),都明显快于减阻-常规加力组,常规加力组移动速度慢;减阻-牵张下移动牙加力前后牙髓活力正常,未见牙根广泛性吸收和骨质缺损等副作用;减阻-牵张组移动牙发生远中倾斜程度(13.9°±3.5°)略大于常规方法(6.6°±1.3°)(P<0.05)。结论:减阻、牵张是实现牙齿快速移动的关键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减阻-牵张技术能够在可接受牙齿倾斜限度内实现牙快速移动而不伴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陈曦;李宁;彭早霞;黄亚莉;杨乐乐;闫静;任敏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对大鼠心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 II、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干预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活性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II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差速脱壁法获取并纯化SD乳鼠CFs,将3,4代CFs分为:ang II组、醛固酮组、ang II+醛固酮组、ang II+氯沙坦组、醛固酮+螺内酯组、对照组。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RT-PCR检测细胞中I型胶原前胶原A1(collagen,type I,alpha 1, COL1A1)、III型胶原前胶原A1(collagen,type III,alpha 1,COL3A1)以及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mRNA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COL1A1,COL3A1,MMP1,TIM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 II、醛固酮可明显促进CFs增殖(增殖率分别为38.5%,28.5%;P<0.05),ang II+醛固酮组的增殖率较ang II、醛固酮单独干预组更高(增殖率54.4%,P<0.05),氯沙坦、螺内酯可显著抑制ang II、醛固酮诱导的细胞增殖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ang II,醛固酮可显著促进COL1A1,COL3A1,MM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同时抑制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氯沙坦、螺内酯可显著抑制ang II、醛固酮诱导的COL1A1, COL3A1,MM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P<0.05),同时升高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Ang II、醛固酮可促进体外培养CFs增殖和增加I,III型胶原表达;Ang II、醛固酮同时干预时具有协同和叠加效应,而氯沙坦、螺内酯可抑制这一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MMPs/TIMPs的平衡,使心胶原代谢紊乱,增加CFs活性,促进心纤维化。

    作者:谢永进;颜梅生;盖鲁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usap1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usap1在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肝癌标本中Nusap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usap1表达高低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usap1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4.1%(33/61),而在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21.3%(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癌组中,Nusap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化、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硬化、早期复发等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包膜、AFP、TNM分期等均无关(P>0.05);33例Nusap1蛋白高表达者及28例低表达者6个月及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3.3%(11/33),17.9%(5/33)及89.3%(25/28),53.6%(15/28)(P<0.005)。结论:Nusap1在肝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猛;杨定华;刘萧;刘延;梁鉴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父母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前父母社会支持的一般特点及其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于术前对226例先心病患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先心病患儿父母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多因素多元非饱和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家庭月收入、手术方式了解程度的先心病患儿父母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检验表明家庭月收入≤1000元者显著低于1001~3000元及≥3001元者,对手术方式不了解者显著低于了解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与焦虑总分、抑郁总分均呈负相关(r=-0.137~-0.272);社会支持对先心病术前患儿父母的焦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其抑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与先心病术前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有关,应加强对先心病术前患儿父母社会支持的重视与关注。

    作者:邓露;王惠平;陈晋东;李乐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500例湖南地区股骨近端形态样本测量分析

    目的::了解性别、年龄对股骨髓腔形态的影响,以指导假体的选择和术中操作,提高假体的远期生存率。方法:选取骨科及放射科各年龄段男、女性病例共500例。采集标准髋关节正位片,应用Onis 2.3软件进行测量,测量股骨近端外部形态参数、髓腔近端径线参数、近端髓腔形态参数共计13个参数,将数据输入SPSS V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欧美人种相比,本组测得偏心距明显较小,而颈干角明显较大(P<0.05),大多数股骨近端髓腔径线参数比欧美人种明显较小(P<0.05)。CFI明显较欧美人种大(P<0.01),Noble分型香槟酒杯型所占比例明显较高,而正常型所占比例较低。31~50岁人群男女股骨近端形态相差大(P<0.05);0岁以上人群股骨近端形态差异小(P>0.05)。31~70岁人群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在股骨头直径、偏心距、峡部位置、峡部内外径以及小结节水平髓腔内径上(P<0.05)。男、女性小粗隆中点下方20 mm水平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外径与年龄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而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均P<0.05),而且女性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的相关程度更高。结论:国人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女性,尤其是女性近端髓腔内径以及峡部内径随年龄增长均逐渐增宽而髓腔形态趋向变直。男女性股骨形态差异随年龄增长有减小的趋势,70岁以上人群男女股骨形态几乎没有差异,31~70岁男性股骨近端髓腔较女性宽而峡部位置较低。

    作者:皮益刚;赵耀超;王万春;贺忠;毛新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进高原对普萘洛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4只,体质量(200±20) g,按0.05 g/kg单次灌胃给予普萘洛尔制剂,于0,20,40 min和1,1.5,2,3,4,6,8,12,24 h在平原眼眶后静脉丛采血0.5 mL;经过7 d清洗期后,急进海拔4010 m高原,再次给药并采血,采用液相质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血浆中普萘洛尔的血药浓度,药物与统计(drug and statistics,DAS)2.0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二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结果: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增大442.61%,平均驻留时间(mean retention time,MRT)延长47.45%,半衰期(half-life,t1/2)延长73.13%,峰浓度(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Cmax)增高352.97%,总清除率(clearance,CL)下降80.87%,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降低68.94%。这些方面的差异二者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条件下,普萘洛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将为高原条件下普萘洛尔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文斌;贾正平;谢华;张娟红;王延玲;郝颖;王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与Bcl-1/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SHR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n=8):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LS组)、右侧星状节阻滞组(RS组)、药物卡托普利组(D组)、手术对照组(C组)。用ALC-NIBP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测定大鼠血压,第10周实验结束后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5 mg/kg)麻醉SHR,取出心脏用TUNEL法测定左室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Bcl-2和Bax表达的含量。结果:与C组和LS组比较,RS组SHR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心肌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Bcl-2/Bax比值增高(P<0.05)。结论:Bcl-2抗凋亡及Bax促凋亡蛋白表达参与SHR心肌细胞凋亡;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轻左心室肥厚。

    作者:陈永权;胡光祥;付群;金孝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71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血流感染临床表现、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组成情况及耐药性,指导抗生素在肾移植术后的合理应用。方法: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10年间在本院住院的肾移植术后经血培养证实的血流感染患者71例中共检出菌株81株,以BD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特征,并收集相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病原菌构成中革兰阴性杆菌处于优势(67.90%),革兰阳性菌次之(28.40%),真菌少(3.70%)。对革兰阴性杆菌为敏感的药物为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高的为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其次是第2代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磺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耐药性低的为糖肽类及恶唑烷酮类。结论:肾移植后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高热、近期感染为主及死亡率高等。尽管革兰阳性菌是重要致病菌,本院肾移植术后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很高的抗生素耐药性。

    作者:万齐全;李静乐;叶启发;周建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肿瘤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类细胞因子,在骨转化、胚胎发育及正常组织、器官的动态平衡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研究表明,BMPs及其受体一方面可通过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血管生成以及分化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却可通过上述作用成为肿瘤细胞的抑制分子。

    作者:熊伟;王理;喻风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绿色医院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创建绿色医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医疗行业提出的新挑战,绿色医院的核心内涵可包括绿色建筑、绿色医疗、患者安全、医患和谐四个方面。能源危机促使许多国家相继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评估体系(LEED)”“医院建筑绿色指南(GGHC)”、我国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对国内绿色医院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国内外构建的绿色医院评价标准仍以绿色医院建筑评估为主要方向,适用于我国医疗现况的绿色医院评价要素尚不规范,涵盖绿色医院各项核心内涵的综合评价体系还有待研究。

    作者:羊轶驹;曾娜;沈敏学;孙振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密度脂蛋白抗感染的研究进展

    细菌感染易发展为脓毒症,这被视为有较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及其相关载脂蛋白能与脂多糖结合,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有望为抗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郭琪(综述);邹国英(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3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伴有血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尿常规及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容量较小。膀胱镜及病检显示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改变。分别对3例患者给予激素、膀胱水扩张及戒断K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4个月,1例无复发,1例因复吸K粉、1例因术前严重挛缩膀胱症状复现。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是一种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泌尿系损害,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均不明确,早期戒断K粉,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黄亮;李东杰;唐正严;王桂林;丁见;罗宽;黄珂;周杰;黎勇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蛋白C、蛋白S缺乏症相关肺动脉血栓栓塞2例并文献复习

    为提高对蛋白C(PC)/蛋白S(PS)缺乏症相关的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的认识,本研究分析了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例PC/PS缺乏相关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两位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9,26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反复双下肢肿痛,或胸闷气促、胸痛,或视力下将。血管彩超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血管造影(CTA)示双下肺动脉栓塞;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血浆PC/PS总量明显降低,病例1为PC 57.4%,PS 28.9%;病例2为PS 33.4%。患者行常规抗凝治疗疗效差,予以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中青年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发作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血栓栓塞,应考虑先天性易栓症可能性,血浆PC,PS浓度及活性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意义。

    作者:刘芳;诸兰艳;陈平;石志辉;刘绍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本刊常用词汇英文缩写表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欢迎订阅2014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湘雅故事

    太平门清末民初的古城长沙,稍有规模的民居在设计上都有两道门。一处前门,日常进出,迎来送往;一处暗门,颇有点武侠小说中的神秘味道。平时与后院或后房的墙浑然一体,极为隐蔽,平常外人很难发现,故称暗门;但此墙体很薄,当水、火、人祸等意外灾害发生时,前门被堵的情况下,就会用于作为逃生的紧急通道,故又名“太平门”。雅礼医院所在的宅邸和长沙民居一样,其大门朝南,正对西牌楼街面;暗门向北,与其他街道相依。不曾想,这样一道看上去不起眼的门救了胡美他们一家。

    作者:黄珊琦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