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对重庆地区汉族人群唇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建立重庆地区唇部厚度分类标准,同时探索唇部软组织厚度对唇部回收的影响及不同唇厚度的切牙上唇回收比.方法:招募240名18~35岁重庆地区汉族成年人,其中男女各120名.每个样本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唇部软组织厚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建立唇厚度分类标准,同时对男女唇厚度进行t检验.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成年女性患者68例,术前术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唇部软组织厚度并根据第一部分测量结果分为薄唇型、均衡型和厚唇型,求出各组切牙上唇回收比例.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唇厚度与切牙上唇回收比进行分析.结果:成年男性患者唇部厚度大于成年女性患者(P<0.01);安氏Ⅱ类Ⅰ分类成年女性患者切牙上唇回收比例在薄唇型为1.6∶1,均衡型为2.2∶1,厚唇型为2.9∶1.结论:上唇软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上唇软组织厚度对安氏Ⅱ类Ⅰ分类女性患者上唇回收有影响,上唇随切牙回收量与上唇软组织厚度呈负相关.
作者:邹兰熠;陈允嘉;刘恒朗;那毕;何金龙;范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对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CRT或带除颤功能的三腔起搏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CRT-D)患者43例.所有患者于术后接受MTWA时域法检测,分别在起搏频率90,110 min-1时测定MTWA,起搏模式为CRT-ON和CRT-OFF状态下即在双心室(BIV)或右心房(AAI)起搏时测定MTWA.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下MTWA数值.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43例患者分为3组(Ⅱ级、Ⅲ级和Ⅳ级),分析MTWA数值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起搏频率90 min-1时,MTWA-AAI较MTWA-BIV明显增加[(11.28±9.94)μVvs (7.09±7.16) μV,P=0.001];起搏频率110 min-1时,MTWA-BIV与MTWA-AAI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6.91±12.51) μVvs (15.58±10.97) μV,P=0.571].相同起搏模式时,起搏频率110 min-1时的MTWA数值较起搏频率90 min-1时增加(P<0.05).NYH心功能分级Ⅳ组MTWA-AAI和MTWA-BI数值均高于Ⅱ组(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低频率起搏模式可减小MTWA数值;MTWA数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相关.
作者:唐园园;陈震;侯小锋;王权鹏;张锋;邹建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导致哮喘易感性增加的机制,观察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感染RSV后IL-8的表达,以及IL-8对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分为对照组和RSV感染组,构建并验证RSV持续感染HBECs模型,real-time PCR检测对照组和RSV感染组中IL-8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感染细胞上清液中IL-8的浓度.提取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IL-8作用组,参照ELISA检测到的浓度将IL-8作用于淋巴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中Th17和Treg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RSV持续感染HBECs模型,感染后的细胞仍能够继续分裂传代,并可检测到RSV持续存在的证据.免疫荧光显示细胞内有RSV致病蛋白的荧光表达;电镜下观察到感染细胞的线粒体水肿和内质网扩张,出现核周裂隙以及合胞现象,细胞核、胞浆内有病毒颗粒分布.Real-time PCR和ELISA分别检测到RSV感染组细胞内IL-8 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8的分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进一步将IL-8作用于淋巴细胞,流式细胞学结果表明IL-8作用组淋巴细胞中Th17亚群比率增高(P<0.05),但Treg亚群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感染气道上皮细胞后可通过过度分泌IL-8而引起Th17/Treg亚群分化异常.
作者:秦岭;冯俊涛;胡成平;李园园;牛瑞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10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患者年龄、症状和体征、既往史、妇科检查情况、术前孕产次、合并症、术中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评分及分期、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术后孕产次等25项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变量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内异症手术史、既往官腔操作史、后穹窿触痛结节、双侧盆腔病变、多房样囊肿、术中ASRM评分、合并子宫腺肌病及手术时间(P<0.05);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术前孕次及年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内异症手术史、既往官腔操作史、后穹窿触痛结节、双侧盆腔病变、多房样囊肿及术中ASRM评分高(P<0.05);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术前孕次及年龄(P<0.01).结论:既往内异症手术史、既往官腔操作史、后穹窿触痛结节、双侧盆腔病变、多房样囊肿及术中ASRM评分高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而术前术后孕次、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及年龄则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郭欢欢;申爱荣;徐胜男;杨敬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肝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级标准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术后病理证实的100例(原发性肝癌72例,再生结节4例,血管瘤13例,肝囊肿4例,肝脓肿3例,炎性假瘤2例,肝动静脉瘘1例,局限性脂肪变性1例)具有原发性肝癌高危因素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由3位影像学副教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前提下,严格按照LI-RADS MRI分级标准对图像进行评阅,计算出LI-RADSMRI分级标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应用LI-RADS MRI分级标准诊断100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100例患者图像的肝病变分类中LR1类和LR2类20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阴性预测值为100%),31例LR3类中术后病理检查有25例为原发性肝癌,29例LR4类中术后病理检查有27例为原发性肝癌(阳性预测值为93.1%),20例LR5类中术后病理检查表明全部为原发性肝癌(阳性预测值为100%).将LR3,4,5类归为阳性,则该分级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若将LR4,5类归为阳性,则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达到100%和90.9%,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结论:采用LI-RADS的MRI分级标准诊断原发性肝癌有很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赵伟;李文政;易小平;裴贻刚;刘慧;张丽青;刘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NaHS治疗组(DM+NaHS组)和NaHS对照组(NaHS组),每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55 mg/kg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DM+NaHS组和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溶液28 μmol/kg干预治疗.8周后,测定大鼠左心室功能指标;计算心体比;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isozyme,CK-MB)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心肌组织MLCK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NaHS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DM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心体比明显增大(均P<0.01),血清中LDH和CK-MB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心肌组织MLCK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DM组比较,DM+NaHS组左心室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心体比明显降低(均P<0.05),血清中LDH和CK-MB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MLCK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外源性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MLCK表达有关.
作者:杨锐;贾强;刘小粉;王元元;高琴;马善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Van-clear(环保透明脱蜡液)替代二甲苯(传统透明脱蜡液)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组织中人端粒酶核糖核酸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基因扩增中的结果,探讨其替代二甲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住院部送检的278例宫颈组织标本.包括正常组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级组68例,CIN2级组57例,CIN3级/原位癌组42例,官颈浸润癌组30例.同一病变部位取材2块,分两组,一组采用二甲苯透明制作切片278张;另一组采用Van-clear透明制作切片278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官颈活检标本中hTERC基因的扩增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间对应的各级宫颈病变中,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Van-Clear替代二甲苯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官颈组织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影响,Van-clear作为环保产品,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hTERC基因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强;王莹;米贤军;陈昂;钟守军;黄华勇;徐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9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果:290例患者中<3岁患者占76.6%,109例有诱发因素,177例患者有白细胞升高,168例患者合并发热,34例合并腹泻,58例合并败血症.119例患者行细菌培养,其中85例取皮肤分泌物进行培养,21例行咽拭子培养,13例患者同时取皮肤分泌物和咽拭子进行培养.培养结果示细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通过抗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获得治愈.皮损改善时间为3.26 d;平均住院日为6.55 d;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48 d.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内儿童,且易合并系统症状,早期诊断和早期积极的抗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粟娟;李吉;罗海燕;肖政辉;罗彬萍;陈翔;李捷;刘盼盼;朱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改善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症状及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邵阳市两所高校的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原发性痛经者,按基线调查的痛经程度的比例分层随机抽取2个校区中的痛经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n=195)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n=195)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6个月之后比较两组的痛经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经程度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痛经症状积分、VAS、痛经程度均明显低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生理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明显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者的痛经症状、疼痛程度和生命质量.
作者:唐娟;徐慧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纳米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活检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70例,应用纳米炭对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SLN活检成功率为92.2%,准确度为97.6%,敏感度为93.1%,假阴性率为6.8%.年龄、原发肿瘤病灶、体质量指数、腋窝淋巴结状况、SLN数量及病理分级等是影响活检成功的相关因素(均P<0.05),其中体质量指数、年龄和SLN数量是影响活检成功率的3个独立因素(均P<0.05),而活检史、肿瘤部位、受累侧、注射部位及化学治疗史对活检成功率影响不大(均P>0.05).结论:纳米炭示踪法是乳腺癌SLNB的可靠方法,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数对活检成功率的影响较大.
作者:王新征;刘金彪;侯永强;王宁;王明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长沙市健康人群12导联体表心电图长(短)PR间期出现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 025例自出生6 min至83岁长沙市人群,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心率、PR间期.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短PR间期出现率19.65%(791/4025例),14岁之前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432,P<0.01),在出生至不足1个月、1个月至不足1岁达高值(分别为43.29%,44.34%),在14~17岁、40~ 49岁、50~ 59岁达低值(分别为0.20%,0.41%,0.33%).长PR间期出现率3.58%(144/4025例),在出生第1年达高值(6.74%),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14~ 17岁达低值(0.20%),50岁以后又逐渐增高.长(短)PR间期总体男女性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短)PR间期存在于健康人群中,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心率及心房容积随年龄而改变,10岁前长(短)P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成人.成人出现长(短)PR间期需定期随访,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刘丽萍;林萍;许毅;吴礼嘉;邹润梅;谢振武;王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EGFR-TPK)、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氨肽酶N(aminopeptidaseN,APN)的抑制作用,并阐明蛇床子素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侵袭的机制.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蛇床子素对T24细胞EGFR-TPK,APN,MMP-2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利用MTT法测定蛇床子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和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分析蛇床子素对膀胱癌T24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培养液中加入蛇床子素后,人膀胱癌细胞株T24中COX-2,VEGF及β-actin的表达;采用非放射性NF-κB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试剂盒测定T24细胞中NF-κB活性.结果:蛇床子素对EGFR-TPK,APN和MMP-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5.33±3.98),(28.21±3.23)和(8.11±0.54) μmnol/L;随着蛇床子素浓度的增加,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抑制率不断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HUC-1细胞的生长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蛇床子素组穿膜细胞的数减少(P<0.05);膀胱癌T24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P<0.05);蛇床子素能够下调NF-κB,COX-2及VEGF的表达.结论:低毒性的蛇床子素可能通过降低EGFR-TPK,APN和MMP-2活性和NF-κB,COX-2及VEGF的表达,激活caspase-3活性的方式,对膀胱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血管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作者:刘军;徐冉;赵晓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健康人生理性衰老评价量表.方法:采用文献搜集、专家征询座谈筛选衰老生理性条目,经两轮德尔菲法咨询,对生理性衰老指标体系重要性、可行性、权威程度进行打分,经层次分析法对生理性衰老维度和条目进行权重分配.结果:经生理学等不同专业的17位专家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权威程度(Cr)为0.86±0.03;两轮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64(χ2=229.691,P<0.001),0.293(χ2=228.474,P<0.001),一致性好.健康人生理性衰老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形态体貌、感觉运动、功能状态,每个维度8个条目共24条,3个维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54,0.16,0.30.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重测信度为0.796,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8.17%.结论: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的生理性衰老量表较为理想,可为衰老的评定提供参考.
作者:龙耀;周璇;邓鹏飞;廖雄;吴磊;周建明;黄河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D5+小B细胞淋巴瘤(small B cell lymphoma,SBL)的骨髓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5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92例CD5+SBL侵犯骨髓患者的病理档案资料,92例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标本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测和IgH/CCND1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 56例(60.9%),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 23例(25.0%),其他类型13例(14.1%),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4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4例.侵犯骨髓的方式以弥漫型多见(28例),其次为混合型(25例),结节型(19例)及间质型(18例)侵犯较少,窦内型少见(2例).免疫表型检测示所有病例流式细胞学检测均表达CD19,CD20和CD5.免疫表型积分系统显示所有CLL/SLL患者为4~5分,MCL和其他类型患者均≤3分.13例其他类型的SBL中,5例FL均表达CD10;3例FL,1例LPL,3例SMZL表达CD23.CLL/SLL与MCL在CD23,sIgM,FMC7,CD11C,CD22表达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CL均表达cyclin D1.FISH检测所有MCL均为IgH/CCND1阳性.结论:CD5+SBL包括多种淋巴瘤类型,侵犯骨髓时呈多种分布方式.流式细胞学的免疫表型检测对于CD5+ SBL,尤其是CLL/SLL的诊断和鉴别尤为重要.
作者:彭树松;朱富强;游思静;龚敏娜;文忠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以及PubMed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的随机试验,对筛选出的文献经质量评价纳入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计11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时间少于异丙酚组(MD=-0.14,95% CI:-0.24~-0.04,P=0.004);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依托咪酯组肌阵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01),注射痛的发生率低于异丙酚组(P<0.001),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镇痛效果及停药后至唤醒时间3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时间少于异丙酚,依托咪酯在术中的肌阵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低于异丙酚,呼吸抑制无明显差异.异丙酚的综合效果略优于依托咪酯.
作者:王莉;李雯;徐锐;龙丽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EC-SOD)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NAFLD患者600例,以6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明显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PCR检测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和EC-SOD基因多态性.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isntegration per minute,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Pro12Ala,EC-SOD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11391G/A(AA)基因型和EC-SOD(C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分别为50.67%和50.33%,在对照组分别为23.83%和24.17%,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91G/A:P=0.0051;EC-SOD:P=0.0057).-11391G/A(AA)基因型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3.2822,95%CI:1.9170~5.2039).EC-SOD(CG+GG)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1800,95%CI:1.7974~5.2391).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11391G/A(AA)/EC-SOD(CG+GG)基因型者在NAFL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50%和5.83%,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11391G/A(AA)/EC-SOD(CG+GG)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10.3190,95% CI:8.1869~20.5102).病例组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Pylori感染率(OR=3.1667,95% CI:1.9139~5.7443,P=0.0062),H.Pylori感染与-11391G/A(AA)和EC-SOD(CG+GG)基因型均有交互作用(-11391G/A:γ=1.8532,EC-SOD:γ=1.7899).结论:携带-11391G/A(AA)和EC-SOD(CG+GG)基因型的个体属NAFLD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NAFLD的目的.
作者:张超贤;郭李柯;秦咏梅;李光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在病程进展中可出现梗阻、瘘管形成、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克罗恩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的把握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和挑战.2014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1例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克罗恩病女性患者,现就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并探讨药物、手术治疗方案及时机的选择问题.
作者:田力;唐岸柳;刘芬;郭勤;王晓艳;沈守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世纪初期,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是较为封闭落后的,而在这种大环境下,湘雅就具备了开放,创新的风范,其先进性可圈可点.在这里,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以求证湘雅早期的文明兴医办学特点.1.在课程安排上不设宗教课,坚持传播文明科学主张.从1919年长沙版《大公报》先后两次关于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介绍中可知.1925年12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各省代表组团参观校园,肯定湘雅不设宗教课的做法就足以证明,致力兴医办学的颜博士等人,敢于冲破当时宗教统领医学院校的樊篱,独树与众不同的办学旗帜,这种模式在全国均属罕见.
作者:黄珊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