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0例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并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作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注射液,休克纠正后停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每2h评价1次,比较休克纠正时间、不同时间SBP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轻度、中重度、全部休克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轻、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对于轻度或中重度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薛彦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化疗;治疗组48例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KPS评分改善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近期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芩白术散结合西医治疗胃肠道肿瘤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患者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雅芳;汪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分析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对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25例(29眼)PDR病例,术后联合口服中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造成术后视力不良的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5~20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4眼(82.76%),29眼中视力≥0.01者由术前16眼(55.17%),增加到术后22眼(75.86%),其中视力≥0.1者由术前6眼(20.69%),增加到术后16眼(55.17%);2眼(6.90%)视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2眼(6.90%)视力较术前稍有下降.Ⅳ,Ⅴ期患者的视力改善(88.89%)明显优于Ⅵ期(5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联合中药治疗有利于减少出血和水肿,促进出血吸收,掌握合理的手术时机、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立科;欧阳云;张健;镇华;侯乐;郝晓凤;魏忠燕;张志芳;张明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步长健胃消炎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胃乐新颗粒(冲剂)治疗;治疗组给予步长健胃消炎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健胃消炎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景秀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乳酸萄阴道胶囊观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给予阴道放置延华乳酸菌阴道胶囊;对照组59例,给予阴道放置奥硝唑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观察2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治疗后1个月阴道乳酸菌含量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2组阴道乳酸菌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复发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源性补充阴道乳酸杆菌治疗BV,不仅降低了BV的复发率,还恢复了阴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增加了阴道局部的免疲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芳;刘晓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金水宝胶囊治疗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免疫性不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金水宝胶囊治疗)共2组.观察AsAb阳性转阴有效率,同时比较组内组间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各项参数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AsAb阳性转阴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精子活率和A级精子活力,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但精液量、精子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A级精子活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精子活率P<0.05;余P<0.01).结论 金水宝胶囊治疗免疫性不育疗效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片.
作者:李广裕;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宋卫儒;张讯;朱春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噻托溴铵对老年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我科进行治疗的老年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强的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强的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疗效30.0%,观察组疗效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表现吸收率为40%,观察组吸收率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检查无差异,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噻托溴铵对其治疗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隋东江;李伟生;王蓉美;陈燕侠;王肇源;李凤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口内牵引成骨术的手术前后恢复期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19例口内牵引成骨术患者,运用健康教育对手术期、间歇期、牵引期、固定期及出院,手术前后正畸,对患者心理调适、生活质量、饮食方式、口腔护理、牵引期等观察,采用特定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9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患者面容、面型的改善达到理想效果.结论 健康教育的实施使19例患者无骨不连,骨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经过2年跟踪随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评价确切,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咬颌关系,咀嚼功能.
作者:闫虹;那薇;吴洁;周莉;陈平;宋娟;刘德兰;杜晓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早期诊断路径、发生部位、治疗及预后.方法 总结2007年至2011年宫颈癌术后患者在门诊随访中发现VaIN 11例,对其临床症状、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阴道镜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HPV感染11例,阳性率100%,其中HPV16阳性8例、HPV18阳性1例、HPV33阳性1例、HPV52阳性1例;TCT:ASCUS 2例,阳性率为18.19%,阴道镜下阳性率达100%,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示VaINⅠ(4例),VaINⅡ(6例),VaINⅢ(1例),仅1例VaINIII行手术治疗,余病例均行CO2激光消融治疗,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均位于阴道上段,呈多灶性表现,其中2例VaIN治疗半年后复发,予再次激光治疗.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是VaIN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需加强宫颈癌术后HPV16阳性的筛查,并联合阴道镜进行术后随访,CO2激光治疗对VaIN治疗有效,预后好.
作者:付敏;梁慧;肖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综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综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症状,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恢复月经,仅供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泳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人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 分析78例剖宫产时行单发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妊娠合并单发子宫肌瘤产妇78例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与48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结果 子宫肌瘤剔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直径<7.5 cm术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肌瘤直径≥7.5 cm者术中出血量多于直径<7.5 cm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剖宫产的同时可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免再次手术.
作者:崔新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给予饮食、运动及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治疗,辛伐他汀20 mg qd,银丹心脑通2片tid;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及常规用药辛伐他汀20 mg qd.用药12周后,观察血脂下降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5%,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降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治疗,可明显增强降脂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临床治疗有较大帮助.
作者:史淑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 引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将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与对照组.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两组间hs-CRP水平.结果 发现MCI患者hs-CRP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hs-CRP水平与MCI的发生有关.
作者:沈朝阳;张红金;袁祖琴;苏润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晚期血吸虫肝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54例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用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后血清Ⅲ型胶原肽(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指标有明显下降, (P均<0.05),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胶原肽(PCⅢ)指标无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减轻Child-PughA级的晚期血吸虫肝病肝纤维化,无不良反应.
作者:郭文建;牛雪花;周建敏;于荣强;胡韬;李海;徐晓梅;洪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肾石通丸排石疗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n=59)、B(n=61)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行ESWL治疗.A组ESWL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肾石通丸口服.ESWL后2周、4周时评估疗效.结果 2周时B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8.9%,91.5%;4周时B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8.5%,91.5%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L联合肾石通丸排石疗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开宇;熊国光;秦冬梅;张颖鄂;柳学春;李颢;何鹏;叶达夫;韦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临床观察应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同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7例51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立体视觉、脱镜率、病人视力习惯和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患者裸眼及佳矫正视力等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以成熟的超声乳化手术技术摘除膨胀期白内障治疗其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和有效的,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植入满足了患者强烈的脱镜要求,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郝晓琳;戴维智;魏海霞;徐彦玲;苏连荣;李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对产妇阴道流血量、初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孕产妇,其中正常组84例,产后抑郁组16例.记录产后阴道流血量、初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 产后抑郁组24h阴道流血量及产后泌乳时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泌乳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妇抑郁对泌乳与产后出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对孕产妇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马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18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10年、有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7%、每天不参加体育锻炼、焦虑、抑郁状况均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 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在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同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方法以期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锋;王晓红;单慷;陆纪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理舒达)与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治疗8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脂、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有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与普伐他汀相比更为显著,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提示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利于糖尿病终点事件发生的干预治疗.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分别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肺功能、症状评分、免疲学指标值的差异.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日间平均症状评分、夜间平均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EV1、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SIgG、CD3+、CD4+、CD4+/CD8+、IL-2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IL-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疗效确切,抑制Th2细胞的增值,调整患儿体内细胞因子及体液因子,推荐作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选择药物.
作者:周建坤;黄桂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腹腔热灌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晚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腹腔热灌注康莱特,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普通腹腔灌注组,观察各组的近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康莱特联合静脉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学新;张炜;温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通管方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FTIOI)大鼠模型输卵管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180只Wistar雌性大鼠为受试对象,随机抽取30只作为正常组后,以“混合菌接种法”建立FTIO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接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血府逐瘀组25只及通管方低、中、高剂量组各24只,每组又分为15 d、30 d两个时间组.结果 (1)EGFR蛋白在正常大鼠输卵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少量,模型组的EGFR蛋白表达增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 ICAM-1蛋白在正常组中未见有表达,模型组存在高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通管方能改善FTIOI模型大鼠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受孕率. (2)通管方能抑制输卵管上皮细胞EGFR蛋白的过度表达及ICAM-1的蛋白表达.
作者:张翼;匡继林;刘奇英;李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类风宁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理形态学及肿瘤坏死因子-a (INF-a)、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按照随机分组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类风宁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造模后,观察类风宁汤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关节病理形态改变和INF-a、IL-1的影响.结果 类风宁汤能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跖滑膜、骨和软骨组织的破坏;与模型组比较,类风宁治疗组大鼠样本中INF-a、IL-1表达的灰度值(Grey)明显升高,光密度值(Density)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类风宁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降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INF-a、IL-1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徐爱良;彭韡;丁志高;蒋孟良;谢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伴有上腹胀、胸痛、嗳气、上腹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还可见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食管外的表现.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饮食营养、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北京和上海城乡5 000份调差问卷显示,伴有反流症状分别为10.19%和7.76%,从而推测GERD患病率为5.77%[1].西医治疗本病以抑酸剂药物联合胃动力药为主,在短期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停药容易出现复发.中医学在治疗GERD和减少其复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对于GERD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清高;刘绍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阳性血液标本690份,对每份样本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各细菌鉴定结果及药敏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间G+球菌敏感度无明显差异(Z=-0.217,P>0.05).两种方法间G-杆菌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的符合率亦无明显差异(Z=-1.109,P>0.05).结论 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较高,直接药敏试验且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血液检验.
作者:张茂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荨麻疹的发病同风邪有密切关系,从外感、内生两个方面探讨荨麻疹之“风邪”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治法,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作者:钟卫红;莫惠芳;储开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带教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个极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完成角色转变,走向独立工作的关键一步[1,2].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尤其是对儿科这个特殊群体,如何更好的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一直是我们护理教育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由于儿科的患者即我们的服务对象是0~14岁的小儿,年龄差距跨度都较大,而且处于生长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对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带教中常常会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此,近年来我科对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不断进行探讨和改进,使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在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探讨.
作者:崔敏;赵巧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实验教学在实验针灸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部分实验内容设计上沿袭生理模式的痕迹比较明显,缺乏中医特色.创新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和新观点的能力,其在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以“烧山火”实验为例,浅谈实验针灸实验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林亚平;彭艳;谭静;易受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当前农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参与适宜技术推广的2个省10个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部分对象进行小组座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没有统一的科学技术筛选过程,可选技术的总量不足;培训针对性及可持续性不足;技术应用方面表现为技术人员的激励不足及服务对象的宣传缺失.结论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推广过程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作者:戴力辉;林素玲;曾光;刘丹;石学峰;李瑞峰;满晓玮;房耘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移植的疗效和成功率.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对16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PDCA循环护理干预,减少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接受新技术的依从性提高,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成功率100%.结论 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不断进行评估、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移植疗效和成功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神经内科实施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和医、护、患同组的护理模式对比研究.结果 实施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医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给与了高度的评价.结论 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应用,有效提高了医护配合的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了医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安莉;甄景;崔保玲;王杏微;李力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中肠(即由肠系膜上动脉供应的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中部的一段)旋转过程中发生障碍所遗留的肠道解剖位置上的畸形.本病多发于新生儿期,幼儿期至成年人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上消化道梗阻或不全梗阻,腹胀、呕吐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2010年10月13日我科收治了1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赵巧弋;黄雪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