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复方黄连液低位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肛窦炙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连液每晚低位保留灌肠,对照组a采用甲硝唑加呋喃西林溶液每晚低位保留灌肠,对照组b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肛内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12 d).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70.0%)及总有效率(97.5%)均明星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黄连液低位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炙有确切疗效.
作者:邹占全;刘成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改良柳木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治疗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1例桡骨下段伸直型骨折患者分为改良柳木小夹板治疗组、传统小夹板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1、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第1、3、7、30天的疼痛、肿胀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15 d内的调整次数,评定治疗后第45天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肿胀、调整次数等方面的评分在自身前后对照、治疗后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前至第3天时段疼痛明显缓解(P<0.05),在第3天至第7天时段肿胀明显减轻(P<0.01),评分降幅分别为(28.71±5.16)、(0.84±0.52)分,15 d内调整次数为(1.58±0.78)次;对照组在第3天至第7天时段疼痛缓解,肿胀评分在第7d至第30 d时段才明显减轻,评分降幅分别为(13.83±3.13)、(1.40±0.56)分,15 d内调整次数为(3.03±0.81)次.而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柳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能显著减少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和调整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小夹板外固定器.
作者:马笃军;彭力平;林松青;何彬彬;朱春城;肖立新;姚志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现察银屑平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银屑平丸,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丸,疗程均为8周,同时设立2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计算治疗前后PASI(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教)评分及检测外周血血清IL-8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8含量明星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 银屑平丸能同时降低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积分及血清IL-8含量,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席建元;陶璇;李小鹏;祁林;谢明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作者:魏冠德;喻嵘;成细华;吴勇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湿热泄泻是泄泻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发于夏秋之交.秦香止泻方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滕久祥教授在临床中运用多年的经验方,用于湿热泄泻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滕久祥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运用秦香止泻方加减治疗泄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其侧,随师临证,对滕久祥教授治疗泄泻病临证颇有体会,现将滕久祥教授有关秦香止泻方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肖瑞飞;肖璐琼;彭芝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经方合时方2.1 真武汤吴茱萸汤合潜阳丹治疗血管性头痛周某,男,67岁,退休教师,1997年7月26日初诊:患者多年来常感头部冷痛,终年不能脱帽,即使大热天仍然如此,起因于十余年前冬天外出淋雨所致.经数次检查,三年前确诊为血管性头痛.患者自诉头部疼痛剧烈,发冷发紧,得热稍舒,口不渴,大便干结,每头痛时,即头部大量出冷汗,血压升高,眼珠发红,持续半小时左右,头痛消失,眼珠红色消退,血压也恢复正常.察其面容(白光)白,舌胖淡,苔白腻,脉浮紧,时值夏天,仍然头戴绒帽,取帽以后,触摸其头部,感到头皮发冷汗粘手.此为阳虚寒凝,当温阳散寒,处以真武汤合吴茱萸汤加减:制附片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白芍10 g,生姜10 g,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10 g,白芥子10 g,麻黄5 g,细辛5 g,吴茱萸15 g,砂仁20 g,龟板15 g,地龙30 g,红糖30 g(同煎),5剂.
作者:彭坚;石亨瑞;刘波;苏联军;吴小莹;曾令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李熊飞(1912-2006),号渭翁,湖南衡阳市人,全国知名中医眼科专家,第二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首批名中医.其博览群书,熟谙经史,精通四大经典医著,一生学著颇丰,医论颇深,医技高超,行医七十载,擅长治疗眼底病、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现将其治疗瞳神缩小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罗维骁;谭涵宇;彭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晋唐时期,以伤寒研究为中心,以疲疠、天行、时行、时气、温病等研究为翼助,疫病的辨证体系得到了较大丰富,且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探讨疫病:认为伤寒有新感而成、两感而成、直中三阴而成;提出伏邪温病、新感温病等概念,指出温病由“伏邪”、“疠气”(“乖戾之气”)等导致,温病初起应使用寒凉药;《诸病源候论》则对疫病的传染性进行了探究.疲病辨治思路有时气病六经日期辨治、时气病表里日期辨治、天行病日期辩治和疫疠病脏腑辨治等,但大都体现了时间辨治思想.晋唐医家对疫病证候的认识、辨治思路及疫病流行性、传染性的辨识等,对后世疲病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李董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中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抗CoCl2 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方法 采用CoCl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为指标,研究4种有效成分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有效机制浓度.在此基础上按Us*(85)均匀设计实验,确定4种有效成分的有效配伍剂量.结果 4种有效成分都能抑制CoCl2诱导的PC12细胞LDH的漏出,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LDH漏出率的抑制作用增强.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在50 μmol/L,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在100 mol/L浓度时LDH漏出抑制率约为80%.U8*(85)均匀设计实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4种有效成分的8个不同浓度配伍都能抑制CoCl2诱导的PC12细胞LDH的释放,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50 μmol/L、黄芪甲苷0.781 25 μmogL、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各1.562 5μ.mol/L配伍时抗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效应强.结论 人参皂苷Rg1 50 μmol/L、黄芪甲苷0.78125 μmol/L、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各1.562 5μmol/L配伍组方为抗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
作者:刘晓丹;邓常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温阳强心方对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兔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予以阿霉素静脉注射建立心力衰竭模型.造模结束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心功能分层再随机分为4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轻剂温阳强心方组及重剂温阳强心方组.各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CHF模型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实验结束时比较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肌细胞凋亡阳性面密度比值的变化.结果 与CHF模型组比较,温阳强心方能升高心衰家兔LVEF、LVFS、E/A(P<0.01),降低IVS、LVPW(P<0.01),降低心肌细胞凋亡阳性面密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剂量组疗效优于轻剂量组.结论 温阳强心方能改善阿霉素所致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心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和心室重构,且重剂量组疗效优于轻剂量组.
作者:陈新宇;唐燕萍;卢青;张帆;陈青扬;蔡虎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菱壳水和乙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方法 采用Folin比色法测定不同品种菱壳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通过MTT法测定二角菱壳、四角菱壳的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四角菱壳多酚含量高于二角菱壳,醇提物多酚含量高于水提物;二角菱壳醇提取物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高于水提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角菱壳水提物对抑制率高于二角菱壳水提物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菱角壳提取物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菱角壳的醇提取物优于水提取物,四菱角壳优于二角菱壳.
作者:伍茶花;丁扬洲;裴刚;韦熹苑;廖新华;田雪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PNS)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以及对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媒对照组和TPNS组,实验组大鼠建立脊髓半横断模型,TPNS组损伤处为脊髓右侧T10段.损伤后15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20 mg/kg的三七总皂苷,每天给药1次,溶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1、28d进行行为学指标检测;采用免疫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脊髓损伤远侧端GS表达的变化.结果 行为学结果表明,该浓度的三七总皂苷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损伤后7d和14 d的BBB评分表明,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明王高于溶媒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在损伤脊髓远侧端GS的表达损伤侧强于对侧,损伤侧GS的表达趋势为1、3d逐渐增强,7d达高峰,在14 d时GS的表达逐渐下降,至28d仍略高于正常组.三七总皂苷组和溶媒对照组相比,GS的表达在相同时间点优于对照组,尤其是3d和7d.结论三七总皂苷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其促进GS表达,从而改善脊髓再生的微环境有关.
作者:李花;陈安;李亮;廖君;邓常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丹紫康膝冲剂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含水率及羟脯氨酸的影响.方法 将兔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组外,丹紫康膝冲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简称丹紫高、中、低剂量组)、壮骨关节丸组(简称壮骨组)、模型组共5组分别在兔左膝关节1、4、7d注射0.5 mL 4%木瓜蛋白酶造模及药物干预后,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并检测关节软骨含水率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模型组发生明显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丹紫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软骨含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紫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软骨羟脯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紫高、中剂量组软骨含水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软骨含水率与丹紫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紫高、中剂量组软骨羟脯氨酸含量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软骨羟脯氨酸含量与丹紫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紫康膝冲剂能改善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中含水率和羟脯氨酸含量,且高、中剂量效果为佳.
作者:陈孟交;王桂蒙;肖四旺;陆小龙;尤冬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瓜萎薤白半夏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动物至实验时限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后,取出心脏.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照,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瓜萎薤白半夏能有效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瓜萎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而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晋红宾;段雪涛;张炳填;李鑫辉;易亚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系统现察祛风化痰针刺法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将240例确诊为风(疾)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分别给予祛风化痰针刺法和模拟针刺法治疗,取穴风池(双)、完骨(双)、康泉、丰隆(双).每天上、下午各针刺1次,连续6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治疗4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方法于治疗前、治疗2、4个疗程后进行吞咽功能级别评定,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比较.结果 第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级与治疗前比较有较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第4疗程结束后吞咽功能评级进一步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祛风化痰针刺法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有肯定、持续且显著的作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清明;史佳;刘未艾;林旭明;李丹丹;欧阳颀;秦勇;张志萍;易宣超;周霞;周铁明;付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脑血肿的影响.方法 从6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其余50只用于大鼠ICH模型的复制,然后根据模型成功的评判标准随机选取模型复制成功大鼠30只,再分为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电针组选取“人中”、“(风)府”,非经非穴组选取大鼠臀部非经非穴点.电针每次20min,每隔24h1次,连续3d.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均不予电针.结果 模型组、非经非穴组、电针组大鼠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及血肿;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非经非穴组、电针组大鼠大脑注射区域均可见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细胞核碎裂溶解或消失、组织内可见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等;与非经非穴组、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肿直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早期介入,可减小脑血肿的直径,能有效控制ICH后脑血肿的发生、发展,对保护脑组织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曹健;吴生兵;周美启;高纺;杨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全国不同产地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含量差异,为益母草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采用HPLC-ELSD法测定各样品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益母草饮片中盐酸水苏碱含量差异很大,在0.102%~2.142%之间.结论 为保证益母草饮片的质量和疗效,建议选择规范化人工栽培的益母草.
作者:南小航;宋婷;彭菲;谭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适合黄花石蒜花蕊和花葶组织中总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CrAB法、SDS法和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法对黄花石蒜花蕊和花葶组织中总RNA进行提取并比较其效果.结果 CTAB法和SDS法均不能提取到完整的RNA;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能有效地去除蛋白质、多糖及DNA,28S条带的荧光亮度是18S条带的2倍左右,OD260/280值在1.8~2.0之间,花蕊和花葶的产率分别为304.1 μg/g和255.8 μg/g,并且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能获得特异性条带.结论 试剂盒法适合黄花石蒜花蕊和花葶组织总RNA的提取,提取的总RNA质量高、完整性好、产率高,符合后续实验的要求.
作者:唐金凤;鲁耀邦;桂柳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10种常用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采用酸蒸馏碘滴定法.结果 市售10种中药饮片样品均有二氧化硫残留,且超过国家新标准.结论 市售中药二氧化硫残留现象普遍,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以国字食品药品监督局制订的中药材及饮片中控制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限度为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杨瑛;彭艳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6,8(14),22-四烯-3-酮(Ⅰ)、dehydroeburicoic acid(Ⅱ)、α-燕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乌苏酸(Ⅳ)、3β-Hydroxymultiflora-8-en- 17-oic acid(Ⅴ)、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Ⅵ)、1-H-3-吲哚羧酸甲酯(Ⅶ)、吲哚醛(Ⅷ)、邻羟基苄醇(Ⅸ)、异香草醛(Ⅹ)和对羟基苯甲醛(Ⅺ).结论 除化合物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亚敏;罗怀浩;谢辉;裴刚;邓益媛;周小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脱离后的视网膜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色素上皮层游离、萎缩、脱离,部分无法正常工作,大脑接受从眼部传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导致视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现报道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视网膜大面积脱离1例.
作者:孙洋;李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例白癜风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聚类及频数分析.结果 证候聚类聚为5类,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各类证型及比例为:气血不和型(49,24.5%)、肝肾不足型(44,22.0%)、湿热内蕴型(31,15.5%)、脾胃虚弱型(38,19.0%)、气滞血瘀型(38,19.0%).结论 白癜风聚类证型以气血不和型及肝肾不足型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弱型和湿热内蕴型,突出了皮损辨证在白癜风辨证分型中的重要性.
作者:唐雪勇;杨志波;王建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急需创新型人才,并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及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期为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童巧珍;黄政德;葛金文;喻嵘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