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4-070X
  • 国内刊号:43-1472/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6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曾2次获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学报二等奖(2005、1999)
  • 医药卫生综合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2年11期文献
  • 安神除烦汤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安神除烦汤治疗中老年人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安神除烦汤,对照组服用舒乐安定,疗程均为60d.结果 两组治疗失眠症疗效相当,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安神除烦汤治疗中老年人失眠症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作者:侯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参竹心康汤,疗程1个月.以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每分输出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PFV)即E/A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间心衰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CGR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CO、FS、LVEF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E/A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竹心康汤可提高慢性心衰惠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收缩与舒张功能.

    作者:喻正科;朱筱婧;陈志红;朱棱;谭宇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11例

    目的 探讨分析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例髋关节结核患者采用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髋关节活动情况.结果 经过6~24个月的随访,10例患者功能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1年拍术侧髋关节X线片发现假体周围骨质丢失较多,给予对症处理及用药6个月,未发现骨质丢失加重现象.未见结核复发,无髋关节翻修病例,患者预后基本满意.Harris评分平均88分.结论 通过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和全面的术前评估,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是一种较安全和理想的手段.

    作者:肖清明;王勇;李冬春;胡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益肾调肝方治疗乳腺癌患者类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肾调肝方对乳腺癌患者类更年期综合征证候群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益肾调肝方口服,对照组予更年安胶囊口服.比较两组病人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积分、临床主症症状积分、生活质量、雌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临床主症、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临床主症的改善方面以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尤为明显,改善率分别为96.67%和93.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激素及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心电图方面异常.结论 益肾调肝方治疗乳腺癌合并类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蒋益兰;赵晔;蔡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gE及ECP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IgE和EC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CVA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药组)发作期给予温肺化痰饮,缓解期给予补肺健脾饮;对照组(西药组)服用孟鲁司特钠,发作期加服氨茶碱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IgE和EC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EC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分期治疗CVA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gE与ECP有关.

    作者:舒兰;张哲;谢静;蒋屏;刘克丽;莫非钧;陈锡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舒血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用药

    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苷类、萜类内酯活性物质,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白果内酯、银杏内酯等.现代研究表明EGB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缺氧耐受力、保护神经细胞、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降低血液黏度、抗血栓、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作用.近年来,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对其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胡书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郭振球教授学术经验撷英(二)——熄风化痰消瘀辨治心脑疾病

    从心脑疾病的基本病机、病理演变和辨证治法三个方面阐述了郭振球教授熄风、化痰、消瘀辨治心脑疾病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和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的辨证治疗,全面介绍了郭振球教授灵活运用熄风、化痰、消瘀的方法辨证治心脑疾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袁肇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程丑夫教授治疗汗证经验浅析

    本文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宗旨,提炼历代名医治疗汗证的理法方药,总结探讨程丑夫教授治疗汗证经验和用药特色.程丑夫教授治疗汗证气虚内热证的经验方以《兰室秘藏》的当归六黄汤为底方,并选择特色用药.全方寓有三法,蕴含有汗为心液、汗出阳明、汗尿同源的独特学术思想,指导治疗以首当治心、清胃消燔、因势利导三法合用,对于治疗汗证的气虚内热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晏程远;程丑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小鼠行为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事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给予21 d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模.每天造模前各组小鼠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测定小鼠体质量,通过敞箱实验和悬尾不动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发生明显的行为学改变,水平和垂直活动明显减少,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延长;百事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体质量(P<0.05),改善小鼠的行为学指标(P<0.01),百事乐胶囊高、中剂量能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西汀组相比,百事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事乐胶囊能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其作用可能与下调慢性应激所致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

    作者:郭纯;蔡光先;刘柏炎;易健;蔺晓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四黄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四黄降糖颗粒(Si-haung Hypoglycemic Granule,SHHG)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地塞米松法建立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灌胃给药1个月后大鼠血中的胰岛素(Ins)和葡萄糖水平(FBG),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s、FBG、CRP、TG、TC、LDL-C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SHHG组Ins、FBG、CRP、TG、TC、LD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与SHHG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四黄降糖颗粒能明显降低Ins、FBG、hsCRP、TG、TC、LDL-C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王永刚;尤金枝;尚俊平;齐婧;于远望;郑刚;杨景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及TNF-α、IL-1β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核因子-κBp65 (NF-κBp65)及其下游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心痛舒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组共4组.罗丹明B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形态,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TNF-α、IL-1β含量,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组TNF-α、IL-1β水平降低,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组NF-κBp65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炎症反应途径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F-κB活化,从而抑制下游炎性细胞合成有关.

    作者:任婷;黄政德;田雪飞;陈楚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5/6肾切除大鼠复制慢性肾衰模型,分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六味地黄汤组.术后8周,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肾脏中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化法检测Col Ⅰ、ColⅢ、F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GF-A、PDGF-B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24h尿蛋白(P<0.01)、血尿素氮(P<0.01)和血肌酐(P<0.05)均明显降低.模型组HE和Masson染色显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六味地黄汤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少量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化法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Col I、ColⅢ、FN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肾组织中Col Ⅰ、ColⅢ、FN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PDGF-A、PDGF-B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肾组织中PDGF-A、PDGF-B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下调PDGF-A、PDGF-B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唐群;何泽云;徐文峰;陈丽;徐琴;曾海飞;张爽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针药三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及白介素-6的影响

    目的 比较电针、中药、针药结合3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血清性激素及IL-6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钎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电针组采用电钎治疗的方法,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两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3组E2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H、FSH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疗法均能升高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血清E2的含量,并使血清IL-6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可能与E2、IL-6相关.

    作者:史晓岚;杨帅;王元惠;张国庆;何金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温针灸结合丛刺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丛刺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温针灸组、丛刺电针组、温针灸结合丛刺电针组各30例.温针灸组和丛刺电针组分别采用单纯温针灸和单纯丛刺电针进行刺激,温针灸结合丛刺电针组则是两种疗法隔天交替进行刺激,1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温针灸结合丛刺电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温针灸结合丛刺电针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或单纯丛刺电针治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针灸结合丛刺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东斌;黄维媚;王熙龙;黄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论疑难病症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疑难病症,给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因而不仅受到医学界,同时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医学界近几十年来对疑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其中若干疾病病因病理的阐述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治疗上鲜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治疗疑难病症的宝贵经验.

    作者:瞿岳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证素辨证与数字中医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但是由于传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各种辨证方法很难“求同存异”,对于“证本质”的研究很难“以偏概全”,临床惯用辨病论治替代辨证论治等弊端,限制了中医辨证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朱文锋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证素辨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全面收集内、外、妇、儿科等临床常见证候,并使之规范化和数量化,明确了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两大基本辨证要素.证素辨证思想体系是发展数字中医药的基础,是沟通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键理论.本文结合证素辨证体系思想,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对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惠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市售9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

    目的 比较市售9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差异.方法 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采用HPLC测定9批市售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丹参酮ⅡA含量6号(安徽野生)样品高,为0.3093%;8号(山东栽培)样品低,仅为0.0447%.丹酚酸B含量9号(山东野生)样品高,为4.4100%;2号(四川栽培)样品低,为3.5333%.结论 目前市场上丹参质量差异很大,建议加强对丹参药材种植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童巧珍;黄政德;张聪子;郭婷;李凤娟;孙梦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采收期菝葜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以黄酮类含量为指标,确定菝葜根茎药材的佳采收期.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并采用HPLC测定其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含量.结果 11月中旬以前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11月中旬以后;10~11月初随着生育期延长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略有下降,11月份以后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不断积累,至12月底菝葜进入休眠期后菝葜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高,达3.0%±0.1%.菝葜根茎药材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总含量大于0.10%,符合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在12月底含量达到大值.结论 菝葜药材的佳采收期应为菝葜地上部位落叶枯萎,根茎进入越冬休眠期后采收.

    作者:李凤娟;周日宝;刘湘丹;刘笑蓉;王朝晖;孙梦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来源吴茱萸药材质量的比较

    目的 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水分、灰分、浸出物为考察指标,评价28批湖南省道地药材吴茱萸的质量.方法 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吴茱萸项下的要求,对吴茱萸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吴茱萸碱和次碱、柠檬苦素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 测得28批吴茱萸药材的水分为3.65%~9.11%,总灰分为4.85%~8.80%,乙醇浸出物为31.66%~55.09%,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碱含量为0.025%~1.249%,柠檬苦素含量为0.607%~4.763%.结论 产地和品种对吴茱萸药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易刚强;郭婷;刘平安;童巧珍;张聪子;孙梦姗;李凤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糙叶五加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基于抗炎活性研究糙叶五加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XAD-4、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常规柱色谱技术结合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技术(DART-MS)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通过常规柱色谱从糙叶五加根皮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海松酸(3)、(+)-芝麻素(4)、洒维宁(5)、丁香苷(6)和刺五加苷E(7);另外,通过实时直接分析质谱与标准图谱比较推测糙叶五加根皮中可能存在taiwanin C、10-羟基-2,8-癸二烯-4,6-二炔酸、3,7,11-trimethyl-2,6,10-dodecatrienoic acid、咖啡酸和stigmast-7-ene-3,6-diol.结论 化合物3,4,5,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恒言;金钟焕;刘向前;陆昌洙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