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5-8982
  • 国内刊号:43-1225/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91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3
  • 全年订价:12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2000年、2002年二次被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年29期文献
  • 冬凌草甲素对食管癌干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食管癌细胞(ECCs)株Eca-109中食管癌干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32μg/mL冬凌草甲素处理的Eca-109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照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和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p75NTR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增殖抑制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隆形成实验放射增敏比为2.35.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p75NTR的表达均呈增加趋势;0、2和4 Gy剂量照射后实验组p75NTR的表达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ORI对Eca-109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帝l可能与增加食管癌干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关.

    作者:陈琦;吴清明;程静;马松林;龙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魟鱼骨素联合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目的 探讨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是否存在佳配伍比例,以及解释该现象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分别将魟鱼骨素与环王巴明配制成10μmol/L浓度,按体积比1:4、2:3、1:1、3:2、4:1进行配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配伍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提示1:1配伍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M法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h与单个用药作用48h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blotting提示1:1配伍纽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h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P21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存在协同作用及佳药物配伍比例(两药浓度分别为10μmol/L,两药按体积比1:1配伍),24h可达到佳作用效果,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cyclin D1失表达、P21过表达有关.

    作者:李锦成;薛万里;朱德淼;陶维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转染靶向SAA基因siRNA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连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研究siRNA-SAA干扰对高糖条件培养下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炎症反应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的HMCs同步化后分组,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转染抑制SAA表达的siRNA或无关的siRNA (negative siRNA,neg-siR-NA),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SAA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d)的mRNA表达,ELISA技术检测SA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AA-siRNA转染可抑制高糖刺激的HMCs中SAA、FN、TNF-α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SAA是高糖诱导HMCs分泌ECM及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ANi)技术抑制SAA的表达,可减少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FN、TNF-α的积聚,减少肾小球的ECM和炎症反应,为进一步寻找DKD防治的靶点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付裕;王秋月;马东蔚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溶血磷脂酸对在体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在体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的影响.方法 在立体定向仪下向大鼠海马CA1区注射50μm LPA,在不同时间点(10 rnin、30 min、60 min、1d、3d、5d、7d、14d、21 d),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注射部位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查看GFAP的分布情况.结果 LPA注射后,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时间延长,GFAP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呈时间依赖性,至LPA注射后3周仍可见增加.结论 LPA可以促进大鼠海马AST增殖,时间至少可以持续3周.

    作者:朱扬;张兆辉;曾伟;高岩;许泽武;徐金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人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HPSE ASODN)对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互补于HPSE mRNA起始密码区的HPSE ASODN,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包埋后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ASODN组、脂质体组和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A549细胞HPSE蛋白的表达;将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成功的人肺癌A549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复制移植瘤模型(ASODN组),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比较3组间肿瘤体积和MVD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比较,ASODN组A549细胞HPSE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SODN组裸鼠成瘤时间晚,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脂质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ODN组、脂质体组和对照组移植瘤的MVD计数分别为(13.5±1.8)、(24.3±2.5)和(24.7±2.6),与脂质体组、对照组比较,ASODN组MVD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SE ASODN明显抑制棵鼠人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肺癌基因治疗方法.

    作者:陈志涛;祝慧珍;朱良明;方玉松;田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体外观察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后构建BMSC与肝癌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分3组:共培养组、单独BMSC组及含有抗VEGF抗体的共培养组,48 h和72 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2和CD31的表达,半固体培养基检测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形成.结果 BMSC表型鉴定为CD29+/CD44+/CD45-/CD34-,48h后,共培养组BMSC少量表达CD31和VEGFR2,阳性率分别为(11.50±1.87)%和(12.33±1.37)%,且出现毛细血管样结构(8.00±0.05),72h后,共培养组CD31和VEGFR2表达明显增多,阳性率分别为(24.43±2.23)%和(24.86±0.69)%,毛细血管样结构也明显增加(22.00±0.02),而单独BMSC组和含有抗VEGF抗体的共培养组均阴性.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作者:周佳美;向慧玲;朱争艳;吕洪敏;骆莹;王鹏;李雅玥;尹春阳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重组hTERT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包装与纯化及其意义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hTERT基因腺病毒转染细胞的功能表达.方法 用凝胶电泳、测序、Western blotring等鉴定hTERT质粒.用PcR技术扩增hTERT基因,构建hTERT-PIRES2-EGFP基因载体,重组到pAd腺病毒,转染293A细胞扩增病毒.终点稀释分析法测病毒滴度.CsCl连续梯度离心纯化.结果 凝胶电泳、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TERT基因分子量、序列以及功能是正确的.并且成功构建hTERT腺病毒,病毒浓度达2.1×1012 ifu/mL.结论 成功构建hTERT腺病毒,为hTERT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荣平;殷明;崔运能;张忠民;麦奇光;陆明;徐颂;金大地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一个骨髓移植方法建立的小鼠IgA肾病模型

    目的 通过骨髓移植建立IgA肾病动物模型,观察其疾病发展变化规律.方法 骨髓移植后的第6、12和24周处死小鼠,留取血尿及肾脏标本.应用PAS染色、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ELISA法评价肾组织损伤程度.结果 受体鼠在第6周出现系膜IgA的沉积和血清IgA水平的升高,伴有轻度的系膜扩张和微量蛋白尿;第12周和24周时系膜IgA的沉积明显增加,血清IgA和尿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伴明显的系膜基质扩张和肾小球FN的沉积.24周与12周相比,肾损伤无明显加重.结论 以IgA肾病早期发病ddY鼠为供体行骨髓移植可以成功地在C57BL/6小鼠上重建IgA肾病,造模后12周为佳观察周期.

    作者:佐楠;姚丽;王力宁;李子龙;范秋灵;冯江敏;马健飞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瘦素与SB-431542干预大鼠肝星状细胞及其生物学活性的改变

    目的 研究TGF-β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SB-431542干预瘦素对肝星状细胞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PT-PCR法检测α 1(I)前胶原mR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mRNA的变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来观察α1(I)前胶原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瘦素加SB-431542组与瘦素组相比,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SB-431542对瘦素刺激的HSC-T6增殖纤维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SB-431542可明显抑制瘦素的生物学活性,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信号系统而使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肝纤维化.

    作者:曾斌;张杰;廖爱军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11±0.01),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D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首峰;尉辉杰;王晓静;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EB病毒衣壳蛋白P23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pPICZα A-BLRF2重组表达载体,实现BLRF2重组蛋白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为进一步研制高效能重组抗原诊断试剂,研发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以B95-8细胞提取的EBV DNA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BLRF2,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电转化酵母菌GS115,甲醇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pPICZαA-BLRF2重组质粒,并在毕赤酵母菌中成功表达了分泌型BLRF2重组蛋白.结论 在毕赤酵母GS115中高效分泌表达了P23蛋白,获得了在鼻咽癌筛选中有一定应用价值的pPICZα A-BLRF2生产酵母工程菌株,为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亚琼;李朝霞;胡波;李林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组织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白介素-8mRNA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目的 测定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组织IgA+、TGF-β+及IL-8 mRNA+细胞数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探讨梗阻性黄疸时损害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用Wistar雄性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及梗阻性黄疸组,并于术后4、7和14d分别测定大鼠门静脉血内毒素及结合胆红素含量,取小肠组织测定IgA+、TGF-β+及IL-8 mRNA+细胞数.结果 梗阻性黄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内毒素含量明显增加,梗阻性黄疸组内比较随梗阻时间延长内毒素浓度增加更加明显.梗阻性黄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gA+、TGF-β+及IL-8 mRNA+细胞数明显减少.梗阻性黄疸组组内相比,IgA+、TGF-p+及IL-8 mRNA+细胞数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 梗阻性黄疸致小肠黏膜固有层内IgA、TGF-β及IL-8 mRNA的表达减少,使之成为削弱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导致和加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姜旭;翟晓芳;李哲浩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心肌微环境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肌微环境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模拟心肌微环境诱导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同时设置20%DMEM培养的对照组.每天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每两天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表达,RT-PCR法检测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β-肌球蛋白重链(beta-myocin heavy chain,β-MHC)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细胞保持较快的增殖速度,不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cTn I、ANF、β-MHC;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模拟的心肌微环境组细胞增殖速度较慢,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cTn I、ANF、β-MHC.结论 心肌微环境能够诱导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作者:李昆;李世正;张蕴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鼻咽癌患者发病年龄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发病年龄的趋势,为鼻咽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3 ~ 2010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首次住院病案,采用SPSS软件计算年平均发病年龄,并经Cox-Stuart趋势检验法检验.结果 共有10874例鼻咽癌住院患者,从1993~2010年年平均发病年龄依次为47.20、46.99、46.33、45.78、46.22、46.18、46.62、46.52、47.00、46.07、47.12、46.45、46.52、47.25、47.13、47.97、47.69和48.50岁,Cox-Stuart趋势检验得K=1,n=9,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提示应当采取一级预防的防控策略.

    作者:韦保和;劳国平;苏丽;李海凤;莫志恒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免抗生素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免抗生素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57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资料,其中免抗生素组115例;口服抗生素组142例;观察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病率.结果 口服抗生素组术后肺部感染6例(4.23%);尿路感染5例(3.52%);切口感染8例(5.63%);吻合口漏2例(1.41%);免抗生素组术后肺部感染5例(4.35%);尿路感染3例(2.61%);切口感染10例(8.67%);吻合口漏1例(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术前免抗生素肠道准备并不增加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朝阳;徐辉;秦章禄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5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5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9例,好转45例,无1例死亡.明显颅内积气10例,继发性颅内血肿3例,切口脑脊液漏1例,血肿复发5例,术后癫痫1例,颅压降低致头痛不适14例.结论 预防和及时处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新志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部位与功能康复的关系

    目的 探讨颞骨外面神经不同部位切断伤术后与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 将颞骨外面神经分成三级:一级面神经分支为主干面神经包括颞面干及颈面干;二级面神经分支为主干之后的面神经,大致范围是上缘自耳屏角至外眦的连线,腮腺前缘15mm左右至下颌角前10mm左右,此处面神经分支较多,互有交通支常见,神经干明显较一级分支细;三级面神经分支为二级面神经分支范围以远的远心段面神经分支,该处面神经离一级分支更远,神经干较二级分支更细.对31例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患者部位按上述分级,均行面神经吻合术,随访3~12个月,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一级伤和二级伤患者分别与三级伤康复患者比较,三级伤患者康复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不同部位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患者,选择面神经吻合术后,远心段的三级面神经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差.

    作者:刘苏辐;李健东;汪学勇;赵亮;姬巍;王佳;白娟;魏伯俊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3种不同眼压计眼压测量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Icare回弹式眼压计(RBT)、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眼压计(GAT)的眼压测量结果,评价RB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1例(62眼)分别用RBT、NCT、GAT眼压计测量眼压,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然后根据GAT测得的眼压值分为低眼压组(≤21 mmHg)和高眼压组(>21 mmHg),对比分析各种眼压计的测量结果.结果 在全部受测眼中RBT、GAT和NCT测得的眼压均值分别为(16.66±4.36)mmHg、(17.0±5.63)mmHg和(16.02±4.81)mmHg,平均CCT为(526.53±36.24)μm.每2种眼压计测量值比较,RBT-GAT平均差值(-0.34±3.09)mmHg(t =0.862,P=0.392);RBT-NCT平均差值(0.65±2.98)mmHg(t=1.707,P=0.093);NCT-GAT平均差值(-0.98±4.02)mmHg(t =1.928,P=0.059).不同眼压范围比较,RBT-GAT平均差值在低眼压组和高眼压组分别为(-0.46±2.34)mmHg和(3.07±3.83)mmHg(t=3.273,P=0.005);NCT-GAT平均差值在低眼压组和高眼压组分别为(0.17±3.14)mmHg和(3.79±5.41)mmHg(t =2.389,P=0.030).3种眼压计测量值随CCT增厚而增大,相关系数分别为r(GAT)=0.388,P=0.002;r (RBT) =0.42,P=0.001;r (NCT)=0.416,P=0.001.结论 RBT、GAT和NCT眼压测量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测量较高的眼压时,RBT和NCT测量值偏离GAT测量值较大;3种眼压计测量值随CCT增厚而增大.

    作者:叶长华;厉君;余曼;林丁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2月实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7例,根据入院时间和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60例)和常规组(57例),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干预组患者出院前焦虑评分、术后72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1),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大限度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需求,增进患者的舒适度,激发患者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邱志军;殷晓敏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与传统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小切口离断式肾孟成形术在治疗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及可行性,并与传统离断式肾孟成形术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4月该科行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患者54例.其中行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24例,传统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组的手术时间为(97.50±23.17)min,术中估计出血量(66.67±24.08)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7±0.82)d,术后住院天数(7.96±1.60)d.传统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组的的手术时间为(113.17±28.30)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41.67±60.29)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67±0.71)d,术后住院天数(9.63±2.71)d.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的指标上均低于传统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组.结论 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与传统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相比,在安全性和可行性上无明显差别.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同样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用来替代传统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性肾盂成形术.

    作者:李嘉;吴斌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新型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是否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2月,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5例患者行传统颈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评估两组术后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了解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率,A组为(58.0士20.4)%,B组为(56.7士19.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4.3%,B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推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同时还减少了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作者:孔凡磊;申勇;聂志红;刘中坡;纪江峰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无症状孕妇宫颈分泌物白细胞介素-8与早产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无症状孕妇宫颈分泌物IL-8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方法 对720例孕24~28周无症状孕妇宫颈分泌物IL-8进行定量检测(ELISA),针对32例自发性早产选取同期正常足月分娩孕妇32例为对照组.结果 早产组及对照组IL-8浓度分别为(1 675.4±610.2)ng/L和(476.7±118.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于孕32周之前及孕32 ~ 36+6周早产的IL-8分别为(1 829.8±937.4)ng/L和(1 549.1±693.5)ng/L,孕32周前的IL-8浓度明显高于孕32~36+6周(P<0.01);取材后4周内和4周以上分娩的IL-8分别为(1 698.6±752.1)ng/L和(1 476.3±700.8)ng/L(P <0.05).结论 宫颈分泌物IL-8浓度与早产关系密切,无症状孕妇在孕24~28周时宫颈分泌物IL-8浓度升高,可以预测早产的发生,尤其针对孕32周之前及4周内的早产,该指标结合当前早产的预测指标fFN和宫颈长度监测,有望提高对早产的预测价值.

    作者:欧阳红梅;李桂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周期与内分泌代谢失调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月经周期紊乱与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PCOS患者186例,按月经周期分成3组:月经规则组30例,月经稀发组102例,闭经组54例,正常对照组25例.分别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性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利用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定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并在B超下测定双卵巢的体积及卵泡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正常月经周期PCOS患者代谢参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HOMA-IR)明显好于月经稀发和闭经的PCOS患者(P<0.05).性激素、卵巢体积及卵泡数在正常对照组及PCOS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月经周期紊乱与内分泌代谢异常相关,月经周期紊乱可能是衡量内分泌代谢失调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丽琼;施晓波;丁依玲;朱付凡;符书馨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LC-MS/MS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辛伐他汀及其活性代谢物辛伐他汀酸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灵敏、选择性好的液相色谱(LC-MS)与电喷雾质谱光谱法(MS)同时测定辛伐他汀(I)和辛伐他汀酸(Ⅱ)的检测模式.方法 经过提取,使用D3辛伐他汀(Ⅲ)和D3辛伐他汀酸(Ⅳ)作为内标,溶质分离在对称屏蔽下进行,RP8,5μ柱(150 mm×3.9mm),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铵醋酸,pH值3.0(80:20).一个大气压电离单四极质谱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与涡轮离子喷涂界面的MS/MS系统形成接口.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量化是通过计算峰面积比(I/Ⅲ和Ⅱ/Ⅳ)而实现.MRM模式分析提取,并与标准曲线(R辛伐他汀=0.9994和R辛栈他汀=0.9996)进行比较.确定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计算4个浓度(0.25、0.75、20.00和60.00 ng/mL)辛伐他汀和0.25、0.75、15.00和45.00 ng/mL辛伐他汀酸批内和批间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LC-MS/MS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辛伐他汀及其活性代谢物辛伐他汀酸的方法,批内相对标准差(RSD)低于15.00%,从3.40%到14.75%不等,批间RSD小于15.00%,从11.59%到1.47%不等.人体血浆检测限为0.25 ng/mL辛伐他汀和0.25 ng/mL辛伐他汀酸.结论 LC-MS/MS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辛伐他汀及其活性代谢物辛伐他汀酸,方法简单,灵敏度高.

    作者:唐帆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ste-1,IRS-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36例肝组织,其中来源于健康对照受试者12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mild chronic hepatitis B,MCHB)未合并IR受试者12例,MCHB合并IR受试者12例.测量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血胰岛素(fasting blood insulin,FINS)水平、HBV DNA及乙肝病毒标记物.根据稳态模型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界定IR.当HOMA-IR值>2.7定义为IR.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IRS-1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MCHB伴IR组FINS、FBG、HOMA-IR、HBV DNA及HBeAg阳性率分别为(19.48±7.97)μU/mL、(5.20±0.62)mmol/L、(4.37±1.34)%、(5.01±1.33)%和75.00%;MCHB未伴IR组FINS、FBG、HOMA-IR、HBV DNA及HBeAg阳性率分别为(8.49±2.78)μU/mL、(5.05±0.54)mmol/L、(1.86±0.58)%、(4.89±1.52)%和58.33%;正常对照组FINS、FBG及HOMA-IR分别为(7.21±2.71)μU/mL、(4.98±0.36)mmol/L和(1.60±0.63)%.MCHB伴IR组的FINS水平和HOMA-IR值显著高于MCHB未伴I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BeAg阳性率及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CHB伴IR组肝组织IRS-1蛋白表达水平为(0.33±0.0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03)和MCHB未伴IR组(0.64±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MCHB伴IR组肝组织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为(0.17±0.0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6±0.03)和MCHB未伴IR组(0.53±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肝脏组织中IRS-1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降低,可能是HBV感染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戴福宏;曾维琼;江萃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CCND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HPV感染及CIN3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

    目的 检测CCND1基因rs9344位点在东北地区汉族女性中的基因型分布,探讨CCND1基因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HPV感染后宫颈癌前病变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及测序方法,对东北地区汉族健康女性(n=533)和宫颈癌前病变CIN3患者(n=241)的CCND1基因rs9344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CCND1基因rs9344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东北地区汉族女性HPV感染风险无关,rs9344位点不同基因型并不影响非HPV感染者的CIN3患病风险,但HPV阳性者中,AA基因型对宫颈CIN3存在保护价值(OR=0.494;95%CI=0.255-0.955;P=0.036).从整体来看,AA基因型降低宫颈CIN3的发病风险(OR=0.618;95% CI=0.390-0.980;P=0.041).结论 CCND1基因rs9344位点多态性影响汉族女性对宫颈癌前病变CIN3的易感性,AA基因型具有保护价值.对于HPV感染后的人群来说,AA基因的保护价值更为显著.

    作者:王宁;王诗卓;肖倩;李威;魏恒;张乔;银铎;欧阳玲;张淑兰 刊期: 2012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