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5-8982
  • 国内刊号:43-1225/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91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3
  • 全年订价:12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2000年、2002年二次被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文献
  •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107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术后发生肝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复发后抗病毒治疗情况分为抗病毒组(68例)和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复发后累积生存时间、复发后6个月乙型肝炎-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与患者复发后2年生存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抗病毒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5.6~26.1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1.2~20.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病毒组1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71%和39.12%,对照组1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41%和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正规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抗病毒组患者的HBV-DNA拷贝数低于对照组(P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肝癌的组学分化程度、复发肿瘤≥2 cm及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肝癌患者肝内复发后2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存在抗病毒治疗指征的肝癌术后肝内复发患者采用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骆乐;薛华;罗兰云;姚豫桐;邹海波;胡晓;黄孝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肌肉生长抑制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肌肉生长抑制素与COPD合并 PH的关系.方法 59例COPD合并PH患者和166例COPD无PH患者,检测肌肉生长抑制素和脑钠肽(BNP)水平.心脏彩超评估右心室功能和形态,心脏多普勒检测肺动脉压力(SPAP),SPAP≥40 mmHg被确定为PH,三尖瓣瓣环收缩期偏移(TAPSE)≤16 mm为右心功能不全.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收录225例COPD患者,COPD合并PH患者占26.2%(59/225);COPD合并PH组肌肉生长抑制素和BNP水平高于COPD无PH组,两组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分别是中位数16.4和12.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水平分别是(147.87±42.98)和(114.61±53.4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BNP和肌肉生长抑制素呈正相关;肌肉生长抑制素和SPAP呈正相关 ;肌肉生长抑制素与TAPSE和右室心肌性能指标相关(P <0.05);BNP只与SPAP呈正相关(P <0.05).结论 COPD合并PH患者,血浆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增加,与血浆BNP水平比较,在评估右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方面,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有更强的相关性.肌肉生长抑制素可能优于BNP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同生;苏秀丽;孙瑜霞;毛毅敏;曲红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ABG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 研究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的因素及改善预后的相关策略.方法 选取于该院行CABG的糖尿病患者78例.根据手术预后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和疗效良好组,详细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评估患者术前中期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术中、术后3 d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分别计算术中、术后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变异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此类患者CABG术后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ROC曲线研究糖尿病相关因素在预测CABG术后的效能.结果 78例患者中有17人CABG术效果不佳,其中死亡2人(2.5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血糖水平变异率是影响CABG术的危险因素,并且预测CABG术后的ROC曲线显示2者的AUC分别为0.866、0.752,2者联用时AUC为0.905,显示出了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变异率是糖尿病患者行CABG术的危险因素,并且有潜力作为一种指标来预测手术疗效.

    作者:诸葛雪朋;王保收;李耀杰;朱岩;张进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泌尿系结石患者尿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结石患者尿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泌尿系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结果.结果 泌尿系结石合并尿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共1894例.其中,男性患者555例(29.30%),平均年龄54.05岁,女性患者1339例(70.70%),平均年龄53.24岁.41~60岁年龄段的男、女性患者比例大,分别占41.34%和55.8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美唑、头孢替坦、丁胺卡那霉素、替加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高于90%以上;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于40%.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尿路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及部分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不适合用于经验性治疗;而对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则较为敏感,临床治疗中需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规范用药.

    作者:张玉艳;蓝创歆;陈东;刘艳红;黄健;曾滔;龙惠;吴文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III、IV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 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HS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Lachman试验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止血带应用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微创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方案治疗Meyers-Mckeever Ⅲ、Ⅳ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价值优于医用钢丝.

    作者:新苏雅拉图;韩景全;高晓宇;杨存虎;刘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产后42 d FSD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持续观察3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大充盈量均高于治疗前(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大充盈量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个月性生活次数与性高潮频率都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性交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 FSD能有效改善膀胱的生物学功能,提高盆底肌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张红真;王盼;赵玉慧;李海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5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每组患者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肝癌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6及12个月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R0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入肝血流阻断例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相比传统的肝癌切除术,射频消融联合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入肝血流的阻断次数,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邱华;项灯;万仁华;时军;单人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0.19%罗哌卡因+生理盐水(19R组)、0.19%罗哌卡因+50μg右美托咪定(19RD组)及0.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25R组),每组分别于两侧腹横肌平面注射药液各3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3组患者术后2(T1)、4(T2)、8(T3)、12(T4)及24 h(T5)的Ramsay镇静评分、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3组患者第1次需求PCIA距离手术结束时间(T);24 h镇痛泵PCIA请求与给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及发生局部麻醉药中毒的症状的例数.结果 3组患者不同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25R组比较,19R组静息时VAS评分在T1、T2、T3及T4时较高,19R组咳嗽时VAS评分在T1、T2及T3时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R组患者第1次镇痛泵PCIA请求距离手术结束时间(T)(16.9±13.1)h较25R组的(26.1±15.5)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9R组患者24 h舒芬太尼PCIA总消耗量(V)、PCIA给药次数(D1)与PCIA请求次数(D2)与25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R组均高于25R组;19R组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与25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R组低于25R组;而19RD组与25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均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局部麻醉药中毒症状.结论 超声引导下5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低浓度(0.19%)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达到与0.25%罗哌卡因相当的镇痛效果,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提供有效镇痛,并能减少局部麻醉药中毒的风险.

    作者:易红;陈小乐;黄东升;周大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周期中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卵巢反应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不孕妇女血清及卵泡液中的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了解MMP-3、VEGF及TNF在其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卵巢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0月行IVF-ET治疗的413例超促排卵周期的患者,不孕原因均为输卵管因素,年龄22~38岁,依据患者获卵数分为高反应组(获卵数≥20个)、正常反应组(获卵数6~19个)及低反应组(获卵数≤5个),分别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在促性腺激素(Gn)起始注射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TNF及MMP-3的水平,分析组间的差异.结果 在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①3组患者hCG日血清MMP-3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Gn启动日(P <0.05);②3组患者hCG日血清中TNF的表达低于Gn启动日(P <0.05);③高反应组患者卵泡液中MMP-3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P <0.05);④高反应组患者卵泡液中VEGF和TNF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P <0.05).结论 ①随着促排卵过程中卵泡的发育,血清中VEGF和MMP-3的表达增多,TNF则随着卵泡的发育逐渐减少;②经超排卵后患者卵泡液中MMP-3表达与卵巢反应呈正相关,而VEGF和TNF与卵巢反应呈负相关.

    作者:金锐;包俊华;赵亚琼;刘芳;唐大伟;白刚;刘丽丽;赵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为合理控制SAU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血培养、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分析采用血培养仪及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采用χ2检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多种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5例SAU血流感染的患者中,因基础疾病引起者152例,占86.9%,因肺部感染引起者61例,占34.9%;SAU对青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均>90%,对利奈唑胺、米诺环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1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MRSA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MSSA.结论 血流感染SAU多继发于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米诺环素、万古霉素仍保留较高敏感性.

    作者:任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锥形束CT分析上颌窦与上颌牙的解剖关系

    目的 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分析研究正常人群上颌窦与上颌牙列的解剖位置关系.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接受CBCT检查的169例正常中国人群上颌窦下壁覆盖上颌牙根尖、上颌窦下壁窦分隔、上颌窦低点的情况,以及双侧上颌窦水平面形状及是否对称.结果 57.99%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2前磨牙至第3磨牙的根尖,2.37%上颌窦下壁从前向后由上颌尖牙盖过至第3磨牙的根尖.16.57%的上颌窦下壁有窦分隔,其中50%窦分隔位于第2前磨牙远中至第2磨牙远中.56.21%上颌窦低点位于上颌第1磨牙.73.37%上颌窦水平面形状为三角形,且85.21%正常人左右上颌窦形状对称.结论 中国人上颌窦下壁前界多位于第2前磨牙,变异较多;上颌窦下壁窦分隔较常见且多位于第1、2磨牙区;上颌窦的低点多位于第1磨牙处,大部分正常人上颌窦水平面以类三角形为主且左右双侧对称,建议进行上颌手术前应进行CBCT检查仔细观察分析.

    作者:高筱萌;高清平;耿坤;伍艺伟;扶琼瑶;吴莉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shRNA沉默趋化素对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目的 探讨shRNA沉默趋化素(Chemerin)对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Chemerin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分成4组:Sham组、PDGF组、对照序列组和Chemerin沉默组.Chemerin沉默组和对照序列组分别转染携带Chemerin干扰基因和对照基因序列的慢病毒,分别向PDGF组、对照序列组和Chemerin沉默组细胞中加入PDGF-BB,Sham组则加入等量的PB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hemerin基因表达,细胞计数实验和BrdU掺入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hemerin、ERK1/2、p-ERK1/2、JNK和p-JNK蛋白表达.结果 Chemerin沉默组细胞中Chemerin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0.09)和(0.32±0.09),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低于其他3组,且对照序列组和PDGF组均高于Sham组;Chemerin沉默组细胞数和吸光度A值分别为(34.27±3.08)×103个/cm2和(1.26±0.07),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低于其他3组,且对照序列组和PDGF组均高于Sham组;Chemerin沉默组细胞中ERK1/2和JNK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序列组和PDGF组,低于Sham组,Chemerin沉默组细胞中p-ERK1/2和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他3组,而对照序列组和PDGF组高于Sham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特异性沉默Chemerin基因可阻止ASMC的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和JN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牛美芝;杨辉;刘福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硫辛酸组(ALA组),并设置正常对照组(NC组).实验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相应生化指标和相关氧化应激指标;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转化生长因子(TGF-β1)、Collagen I、Collagen IV表达水平.结果 ①DM组大鼠肾重/体重、血糖、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均高于NC组,ALA组除了血糖外以上其余指标均低于DM组.②DM组总抗氧化物酶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低于NC组,丙二醛含量(MDA)增多;ALA组T-AOC、T-SOD、CAT活性高于DM组,MDA含量降低.③病理检查显示,DM组大鼠出现肾纤维化改变,ALA组肾纤维化病变明显改善.④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SnoN蛋白水平降低,TGF-β1、Collagen I和Collagen IV增高;与DM组相比,ALA组SnoN蛋白水平升高,TGF-β1、Collagen I和Collagen IV降低.结论 α-硫辛酸可以增强DM大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上调SnoN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信号通路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张小欢;毛彦稳;彭伟;王圆圆;刘丽荣;刘玲伶;石明隽;肖瑛;汤磊;郭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苏尼替尼对雌二醇诱发的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渗出和血管通透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苏尼替尼对雌二醇诱发的去卵巢大鼠血管通透性和子宫内膜渗出的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切除组(Ovx组)、卵巢切除+17β-雌二醇组(Ovx+Est组)、卵巢切除+17-β雌二醇+苏尼替尼组(Ovx+Est+Sut组) 4组,每组6只.给药21 d后取材.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 雌二醇诱发去卵巢SD大鼠给予苏尼替尼干预后,子宫重量和子宫系数下降,子宫内膜嗜酸性粒细胞渗出减少,血清VEGF浓度降低.结论 苏尼替尼能拮抗雌二醇诱发子宫内膜的渗出,使大鼠子宫内膜增生,血管通透性下降.

    作者:李长兴;莫晨玲;李建华;孔德霞;李娟;代冬芳;永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MicroRNA-195参与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调控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microRNA-195(miR-195)是否参与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ECs)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 ①验证生理切应力调节ECs miRNAs的表达:15 dyne/cm2的生理切应力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内皮细胞相关miRNAs(miR-27b、miR-143/145及miR-195等)的表达变化;②miR-195与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关系:体外转染miR-195 mimics及inhibitors至HUVEC,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ECs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及miR-195对内皮细胞的炎症控制水平.结果 15 dyne/cm2的生理切应力处理HUVEC,24 h后miR-27b、miR-143/145及miR-195等表达上调;过表达miR-195对E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没有影响,但抑制了p65的磷酸化(P-p65)表达;采用miRNA inhibitors 抑制内源性的miR-195后,ECs eNOS的表达下调,抑制了κB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ECs中过表达miR-195抑制了NF-κB的核转运,而抑制miR-195可能促进了NF-κB的核转运,促进炎症.结论 生理切应力诱导miR-195表达上调,miR-195可能参与切应力对ECs炎症的调控作用.

    作者:吴小苑;范文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DNA甲基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导作用及作用靶点

    目的 探讨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DNA(EC-DNA)甲基化水平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6只ApoE-/-小鼠(ApoE-/-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只C57BL/6小鼠(WT组)给予不含任何高脂成分的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喂养第8、12、16和20周检测小鼠血脂、主动脉组织形态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主动脉组织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DNMT1 mRNA水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动脉组织EC-SOD DNA甲基化程度.将THP-1诱导为巨噬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组)、空白质粒组(pEGFP-N1组)和重组质粒组(pEGFP-N1-DNMT1组),NC组用不做任何处理,继续培养,pEGFP-N1组加入10μl脂质体Lipofectamine和20μg空质粒载体pEGFP-N1,pEGFP-N1-DNMT1组加入10μl脂质体Lipofectamine和20μg pEGFP-N1-DNMT1重组质粒载体,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EC-SOD、DNMT1蛋白表达和EC-SOD DNA甲基化程度.结果 第8、12、16和20周,ApoE-/-组TC、LDL、TG呈升高趋势,HDL无明显变化;各时段ApoE-/-组TC、LDL、TG、HDL与W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LDL、TG高于WT组,HDL低于WT组.第16和20周,WT组动脉组织内皮细胞结构规则有序,ApoE-/-组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并伴炎症浸润.第8、12、16及20周,ApoE-/-组MDA、ROS呈升高趋势,各时段ApoE-/-组MDA、ROS高于WT组.ApoE-/-组EC-SOD mRNA表达水平、DNMT1 mRNA表达水平和EC-SOD甲基化水平与W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C-SOD mRNA表达水平低于WT组,DNMT1 mRNA表达水平和EC-SOD甲基化水平高于WT组.pEGFP-N1-DNMT1组DNMT1蛋白表达、EC-SOD甲基化水平及EC-SOD蛋白表达水平与pEGFP-N1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GFP-N1-DNMT1组DNMT1蛋白表达、EC-SOD甲基化水平高于pEGFP-N1组和NC组,EC-SOD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EGFP-N1组和NC组,pEGFP-N1组和NC组EC-SOD、DNMT1蛋白及EC-SOD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C-SOD甲基化程度升高,导致EC-SOD表达降低,机体抵抗氧化应激反应能力减弱,终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陈佳;杨晓龙;张旭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斯氏普罗威登菌致肺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分析

    斯氏普罗威登菌(也称为司氏普罗威登斯菌)致肺脓肿在临床上罕见.该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发展迅速,且多为耐药菌株.现报道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例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总结临床经验.

    作者:张龙举;刘晓丽;吾曼莉;杨华军;陈代刚;张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实体肿瘤治疗后并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51岁.2011年10月超声示右乳实性占位.行右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腋下淋巴结(6/16)见转移癌.2011年11月行TA方案7周期.化疗结束口服三苯氧胺治疗,之后间断复查,评效疾病稳定(SD).2013年10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血常规:白细胞1.38×109/L,血红蛋白82 g/L,行骨髓穿刺,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M3骨髓象.转北京宣武医院查PML-RARa基因阳性.给于口服维甲酸40 mg次/d、亚砷酸10 mg/d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规律强化(DA、MA、ATO)并维持治疗,监测骨髓及流式MRD病情完全缓解,PML-RARa基因转阴,现病人仍在随访中.

    作者:杜志勋;张占英;闫俊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LST联合SCCmec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MRSA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联合SCCmec基因型分布和各种基因型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MRSA菌株进行MLST联合SCCmec基因分型;采用WalkWAY96PLUS PC33药敏板检测MRSA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SCCmec基因分型结果以Ⅲ型为主(63/67株,占94.03%),MLST分型共检测出6种基因型:ST 88、ST 121、ST 221、ST 82、ST 239及ST 399,其中以ST 239(61/67,91.04%)为主,耐药性分析显示SCCmec Ⅲ型MRSA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ST239-MRSA-SCCmec Ⅲ型菌株为鲁北地区MRSA主要流行菌株,该型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MLST联合SCCmec基因分型方法是MRSA遗传背景研究简便快速的方法.

    作者:纪冰;王凯凯;赵红梅;董艳;孟玮;邢敏;孙吉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锌指蛋白21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锌指蛋白217(ZNF217)在非小细胞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ZNF217的表达水平,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ZNF217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ZNF21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ZNF217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发现ZNF217表达与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呈负相关.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发现ZNF217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独立的预测指标.结论 ZNF21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常世川;李涛;李刚;任必勇;朱川;邓超;黄小平;刘良忠;贾茜;谭建军;王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一种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的准确性分析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的准确性.方法 将第3代HBV DNA WHO国际标准品稀释为6种不同梯度浓度样本,8.5×105、8.5×104、8.5×103、8.5×102、85及42.5 IU/ml,用待评价试剂careHBV PCR Assay V3.0检测,并对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以Cobas Taqman HBV V2.0为参比试剂,用careHBV PCR Assay V3.0检测93份HBV感染者标本和30份健康者标本HBV DNA含量,并对2种试剂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采用巢式PCR扩增漏检标本的HBV S区,直接测序法测定其基因型.结果 careHBV PCR Assay V3.0检测WHO国际标准品的实测值和理论值具有线性相关;2种定量试剂检测93份HBV感染者标本结果均阳性共68份,检测结果呈线性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areHBV PCR Assay V3.0检测值相对偏低;careHBV PCR Assay V3.0检测有14份标本漏检,其中13份标本Cobas Taqman HBV V2.0检测结果位于30~2000 IU/ml间;对1份漏检标本的基因型检测结果为C型.结论 careHBV PCR Assay V3.0与Cobas Taqman HBV V2.0试剂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对基因型C型的标本可能存在漏检现象.

    作者:孔祥沙;杨瑞锋;季颖;朱凌;张海莹;王震宇;魏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高海拔地区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凋亡指数的研究

    目的 探讨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cl-2、Bax及Caspase 3和凋亡指数(A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60例世居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60例藏族乳腺纤维瘤石蜡组织切片中Bcl-2、Bax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DNA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 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cl-2、Bax及Caspase 3的表达率分别为51.7%、76.7%及60.0%,藏族乳腺纤维瘤组织的Bcl-2、Bax及Caspase 3表达率分别为81.7%、85.0%和8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纤维瘤Bcl-2和Caspase 3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纤维瘤组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I阳性率与乳腺纤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低于乳腺纤维瘤.AI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孕激素受体(PR)表达相关(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cl-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表达相关(P <0.05),Caspase 3的表达与ER表达相关(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cl-2蛋白表达与Bax、Caspase 3蛋白表达相关(P <0.05).结论 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cl-2、Caspase 3蛋白低表达;Bcl-2的表达与Bax、Caspase 3的表达相关;Bcl-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表达相关;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I低表达与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 3的表达无关; AI与肿瘤直径、TNM分期、PR表达相关.

    作者:赞梅;刘五甲;韩静绮;杨娟;白丽艳;张文彦;杜尕金措;祁玉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MicroRNA-29a对人正常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目的 检测microRNA-29a(miR-29a)在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正常滋养细胞系HTR8/Svneo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行剖宫产分娩的30例子痫前期孕妇及3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胎盘组织,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胎盘组织miR-29a的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29a的潜在靶基因,选取ITGB 1作为研究靶基因.将miR-29a模拟物(miR-29a mimics)转染人正常滋养细胞系HTR8/Svneo,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HTR8/Svneo细胞中miR-29a的表达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HTR8/Svne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TR8/Svneo细胞ITGB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miR-29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妊娠孕妇增高(P <0.05).人正常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转染miR-29a mimics后,miR-29a表达水平增高(P <0.05),ITGB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 <0.05).结论 miR-29a在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ITGB1的表达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莫玉俏;卢敏;陈小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江西及周边地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博尔纳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索博尔纳病毒(BDV)在江西及周边地区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例病毒性脑炎(VE)的患者、10例多发性硬化(MS)的患者、10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患者、10例帕金森病(PD)患者、60例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60只山羊的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比较,对其阳性产物进行相关的基因序列测定,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同源性的相关分析,并探讨其BD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PBMC BDV p24基因片段检出率比较, VE和MS患者高于健康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山羊检测BDV p24的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67%.VE和MS患者的BDV p24基因片段测序结果相一致,且与strain V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5.73%;而与BDV/MDCK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7.89%.山羊中测序BDV p24基因片段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strain V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5.72%,与BDV/MDCK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6.38%;且与C6BV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6.49%,但其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实质性改变.结论 BDV可能是新发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病原体,与人类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VE、MS)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江西及周边地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BDV感染可能存在动物源性,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分析,从而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对其进行防治.

    作者:吴伟;谢洪武;谢亮;黄孝天;谢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