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营养调查方法,对门诊30例血透肾衰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食中国营养平衡米(下称营养平衡米)膳中Ca、P、K、Na、Mg进行了论证.临床表现为面黄肌瘦、苍白、浮肿、疲劳、消瘦、虚弱、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足麻木、无精神等明显的营养不良表现,平均体重 53.5 kg,皮脂厚度 1.12 cm,血清总蛋白 67.31 mg/dL,白蛋白 37.49 mg/dL,RBC 2.41×1012/L,HGB 68.8 1 g/L,PLT 172.1×109/L,K 16.15 mg/dL,Na 392.72 mg/dL,C1 288. 22mg/dL,Ca 6.28 mg/dL,P 6.11mg/dL;氮质血症():BUN 31 mmol/L,Cr 1002.6 μmol/L ;膳食中平均每人每日常量元素摄入量为Ca 341.43 mg、P 707.09 mg、K 1 215.56 mg、Na 2226.19 mg、Mg 179.45 mg,以肾衰病人RDA标准为Ca 1 000/1500,P 600,K 500,Na 1000,Mg 200/300,评价分别为23%~34%、118%、243%、223 %、60%~90%,则K、Na、P过量,而Ca、Mg不足.若改食用营养平衡米膳,摄入量分别为142 3、924、1432、2236、279 mg,达标率分别为95%~142%,154%,286%,224%,93%~14 9%.则达标率100%,且比原来膳食中元素平衡.证明营养平衡米膳Ca、P、K、Na、Mg与RDA 标准模式平衡.因此,建议肾衰患者进食中国营养平衡米膳,可望改善其常量元素不平衡状况.
作者:陈炎华;林长清;林红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研究了高Se或高维生素E下,幼龄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及高Se下,维生素E对其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将三月龄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 正常饲料组、高Se高维生素E饲料组、高Se饲料组和高维生素E饲料组.饲至十周末,处死大鼠,按试剂盒要求分别取其血液、心、肝、肾制成标本测SOD、CAT活性及MDA、GSH含量.结果表明,高Se或高维生素E下饲养下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SOD活性明显下降;维生素E 能明显抑制高Se大鼠血液中SOD活性的下降.结论:单独高Se或高维生素E会降低幼龄大鼠的抗氧化活性,而维生素E能明显提高高Se下幼龄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
作者:邓守恒;孙各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探讨了不同浸麦度、Na2SeO3及制麦添加剂浓度对麦芽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麦度为42%时使用Na2SeO3处理佳,麦芽硒含量比对照提高35倍;抗生素P和赤霉素浓度分别为 100 mg/L和 0.05 mg/L时表现出对麦芽富硒大的促进作用,麦芽中硒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24和3.35倍.本实验的研究为工业化富硒麦芽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
作者:蒋士龙;汪志君;董本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于2000年3月~2001年6月在湖南省湘潭市对1038例1~8岁儿童进行了血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85例儿童血铅>100 μg/L,占调查人数的27.7%.男女童之间血铅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高血铅年龄分布在2岁组、6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市中心区P<0.01,农村郊区儿童血铅水平低.本调查为湖南湘潭地区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黄雪梅;钟燕;龙辉;唐永湘;何郁鹏;宋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复制了铝危害和铝氟病鸡模型.将100日龄84只雄性种鸡随机分为7个组,毒物加进配合饲料自由摄食,实验3个月.结果表明,高铝、高氟、高氟铝组在实验3周内全血多种元素和7周内的血清生化物质含量及其相关性便发生显著变化,实验13周性成熟后出现逆转并接近正常 .均引起骨骼元素含量、骨细胞、骨胶元、骨组织形态、骨矿代谢、骨塑形和骨骼力学机能的病理变化.性成熟后饲料加氟与未加氟各3个组的全血铁、磷、血清钙、GPT才出现分异, 并与骨矿代谢动态参数的分异相吻合.表明本实验性成熟前诸多病变主要是铝危害引起.铝可较长期使全血锌和骨锌含量下降.全血元素含量和相关性的变化是受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大的动态变化过程.骨代谢联系着广泛的生物无机化学基础.性成熟后高氟、高氟铝、高铝的危害尚有各自的特点.
作者:李福成;张华;周琳业;吴非;时光达;魏赞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用ICP-AES测定了脐带血、产妇和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脐血与食管癌患者血清样的微量元素谱有显著差异,为脐带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根据.
作者:沈文英;陈铭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78例体弱儿血微量元素锌、铁、钙、铅的检测,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研究,发现体弱儿有明显的缺锌、缺铁(P<0.01).结果提示,缺锌缺铁对体弱儿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体弱儿与微量元素缺乏密切相关.
作者:潘昊;冯爱萍;言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示波极谱法测定了86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发锌,并与78例健康体检儿发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患儿缺锌率高于健康儿.
作者:齐文辉;陈泽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十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中钙铁铬铅的含量.结果表明 ,该类中成药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较高,微量元素铅含量较低,该结果为探讨钙铁铬铁元素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药效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作者:董宏博;肖玉龙;韩丽琴;朱志国;华瑞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测定了520例幼儿头发中锌(Zn)和铅(Pb)含量,分别为(97.54±28.19)×10-6、( 15.22±5.02)×10-6.相关分析表明,男女幼儿头发中Zn与Pb含量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这两种元素含量在男女幼儿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韦创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报道了胃癌患者发中微量元素的变化信息.认为胃癌患者较正常人Zn、Zn/Cu、Mg、Ca均呈显著降低(P<0.05),胃癌与胃溃疡相比,Zn、Zn/Cu、Mg均呈显著降低(P<0.05) .因此,发中微量元素化学信息的变化,可作为本地区胃癌的辅助诊断和胃癌与胃溃疡的区别及辅助诊断的依据之一.
作者:邓超干;关雄泰;陈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研究了Mn(Ⅱ)催化KIO4氧化二苯胺磺酸钠的显色反应.在HAc-NaAc介质中,以吐温-80作表面活性剂,测定波长为510 nm,锰浓度在0~0.6μg/25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该法用于中成药增长乐中锰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汤淳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监测空气与废气中气溶胶样品的铅尘和铅烟,依照有关部门已制订的一批统一(或推荐)的监测方法资料,通过自身一系列的方法适用性检验,经外场的采样效率试验直至实验室内的空白值、酸度及样品基体干扰影响和消除的尝试,加以改变仪器工作条件比对和回收试验等,使实测样品获得了满意结果.铅的方法检出限为0.05 μg/mL/1%吸收,测定下限为0.15 μg/mL,线性范围0.5~10.0 μg/mL,测定范围:0.05~50 mg/m3,当采样体积为50 m3,取1/2张滤膜(直径8~10 cm)进行铅尘测定时气溶胶中铅的低检出浓度为2×10-4 mg/m3,采样效率为98%,样品回收率为92.3%.
作者:林柱友;周世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聚酰亚胺液晶定向膜(IP-300B)中的微量钠.样品经硫酸消化-炭化,再经马福炉灰化后,溶液上机测定.结果表明,钠的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0.10~2.00 μg/mL)、特征浓度(3.5×10-3μg/mL/1%)、精度(S:0.0 068;CV%:3.0)、和标准添加回收率(92.3%~106.2%)均达到要求,为液晶印刷电路板生产建立质控方法.
作者:张鲁勉;何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查阅、分析近十年来的文献,从矿物药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等方面,概述了矿物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矿物药的结构与药效之间的联系、微量元素的作用、元素的赋存状态与药效的关系及矿物药治病作用与中毒作用的量化界定等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作了简要的述评.
作者:卢文彪;曾元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由基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许多病理过程有关,但体内存在消除氧自由基的酶等抗自由基物质,微量元素是酶的结构成分和活性中心,铜、铁、锰、锗等微量元素对自由基的代谢产生影响.
作者:韦安阳;周春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简述了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和儿童铅污染的防治.
作者:容露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阐述了微量元素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以及在植物体中的生理功能,分析了农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施用的措施和发展前景.
作者:邵建华;黄彬;秦征;韩永圣;高芝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