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广州地区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 广州市微量元素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446X
  • 国内刊号:44-1396/T
  • 影响因子:0.35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SCI、CA收录
  • 医药卫生综合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   2007年6期文献
  • 微波溶样ICP-AES法测定三种珍稀药用真菌中的微量元素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同时测定了茯苓、桑黄和桦褐孔菌子实体中Ca、Mg、Fe、Zn、Cu、Mn、Se和Cr 8种微量元素.结果显示,3种药用真菌中均含有这8种元素,其中茯苓样品中Ca和Fe含量高,为212.36 μg·g-1和164.08 μg·g-1;桑黄样品中Mn、Zn和Se含量高,为22.62 μg·g-1、91.03 μg·g-1和2.68 μg·g-1;而桦褐孔菌样品中Mg、Cu和Cr含量高,分别是953.60 μg·g-1、10.25 μg·g-1和2.59 μg·g-1.检出限<0.008 μg·mL-1,方法简便、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作者:王振河;王斌;霍云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芩中铅

    建立了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黄芩中铅的方法.在佳工作条件下,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铅的回收率为97.3%~100.7%,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检测的要求.

    作者:林建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低锌小儿的血红蛋白与微量元素锌、铁相互作用的探讨

    通过对缺锌小儿服用锌剂和铁剂后发锌和外周血血红蛋白变化,研究了锌剂与铁剂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低锌小儿贫血发生率与健康儿童无异,常规锌剂治疗对血红蛋白无明显影响.提示缺锌小儿合并贫血时可同时用常规剂量的锌剂和铁剂治疗,无锌、铁在体内相互拮抗问题.

    作者:廖悦英;许景玲;黄月红;陈俊玲;卓秀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体位

    通过对剖腹产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观察,发现床下坐位喂奶法可以减轻产妇抱婴的负担,消除了紧张、恐惧感,并能很好地控制头部,使婴儿胸部能更好地贴近母亲的胸部,婴儿极易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吸吮.

    作者:林瑞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市售蘑菇中微量元素测定分析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银川市大型超市里10种新鲜蘑菇中的锰、铁、锌和铜含量.各元素测定方法的变异系数为1.9%~4.2%,回收率在92.1%~104.0%之间.结果表明,锰、铁、锌和铜在蘑菇中含量的分布分别为6.75%~23.64%,80.37%~233.40%,28.00%~118.7%,2.55%~40.69%.测定结果对评价市售蘑菇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姬晓灵;汪岭;任永香;马晓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陈皮中微量元素硒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检测波长为335 nm,以邻苯二胺做显色剂,分析了中药陈皮中微量元素硒.结果表明,广东、陕西城固、四川陈皮中硒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375 4,2.900 8;2.757 0 μg/g.

    作者:唐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贡嘎山东坡森林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对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东坡森林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典型土壤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基本表现为由上而下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在不同林型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也有差异;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层中,有机质等常量养分的分布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土壤中B、Zn、Mn三种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或远远低于各自的临界值;除Mn以外,有效态微量元素B、Cu、Zn、Fe含量均呈现出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趋势,即为表层富集型.

    作者:黄艺;王沛东;尹观;王晓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宁波市饮用水中重金属铁锌铜健康风险度评价

    对宁波市区内36个样点的饮用水中Fe,Zn,Cu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目前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各区饮用水中Fe,Zn,Cu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度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区Fe,Zn,Cu的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Fe 35~809 μg/L,Zn51~1 147 μg/L,Cu 14~98 μg/L;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中Zn在邱隘(样点)的致癌年风险大(1.7×10-5),但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大可接受年风险水平(5×10-5),Cu,Fe的年风险水平(10-8~10-9)均远低于ICRP推荐的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因此与Fe,Cu相比,Zn为主要的风险污染物,应进行优先管理.

    作者:滕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乳液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阳极氧化液中的铜

    研究了铜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在微乳液中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硫酸阳极氧化液中铜的新方法.以微乳液为增溶增敏剂,在酸性条件下使Cu-PAN络合物稳定保持在水相中,直接进行光度分析.该体系的络合物在558 nm处有大吸收峰,线性范围为0~2.8 μg/mL,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32×104 L·mol-1·cm-1,该法用于测定硫酸阳极氧化液中的铜在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6.3%~102.1%.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其它的常见离子无干扰.

    作者:王爱荣;杨凤霞;刘振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过氧化氢-铜(Ⅱ)-亚甲基紫体系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亚甲基紫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 μg·L-1,检出限为1.98×10-9 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18%,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9%~102.7%.该法用于环境样中铜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作者:童建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杭州城市灰尘中Pb、Cd的粒径分布特征

    研究分析了杭州城市灰尘样品中Pb、Cd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灰尘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与环境排放有关,灰尘来源区的自然背景值也影响灰尘中Pb、Cd的含量;Pb主要集中在中细粒径(55~105 μm)灰尘中,Cd在粗粒级和细粒级样品中都有分布;细粒级灰尘较易吸附Pb、Cd,且占灰尘总体质量的比例较大(40%),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田晖;周小锋;姚超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中6种元素的含量测定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中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黄不同炮制品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与生品相比均有差异.

    作者:曾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灵敏的单一溴酚蓝测定尿蛋白

    在pH 3.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用溴酚蓝作显色剂,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稳定的测定尿蛋白的分光光度法.该法显色络合物的大吸收波长为620 nm,线性范围0~4.0 g/L,批内变异系数为0.52%,批间变异系数为1.27%,日间变异系数为1.51%,回收率为98.0%~99.3%,与邻苯三酚红比较有良好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0.030+0.830 x,相关系数为r=0.979 8.

    作者:方芳;戚玉海;张锋;贺媛媛;赵长容;曹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川崎病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

    为研究微量元素与川崎病的关系,对17例川崎病患儿及17例健康儿童进行了全血5种微量元素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川崎病患儿的全血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提示川崎病患儿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异常,建议对川崎病患儿检查微量元素.

    作者:杨作成;MCHOMVU E F;李小明;李卓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红蛋白电化学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

    根据基体电极的不同,对血红蛋白电化学分析检测进行了综述,包括:血红蛋白的银电极检测和玻碳修饰电极检测等方法的应用和各方法对血红蛋白检测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军;冯毅;范必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系统模糊评价初探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尝试从理论评价(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实际环境状况(地球化学基线、城市环境地质)两个综合角度,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模型来作为对系统评价研究的探索,并通过对X市的经验评价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于林松;刘峰;王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