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微量元素的变化,对15例VMC患儿及15例健康儿童进行了全血5种微量元素检测分析.结果表明,VMC患儿的全血锌、铜、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异常.
作者:杨作成;李小明;朱文晖;李卓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采用微波消解法,以HNO3-H2O2对样品进行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绞股蓝中的铁、锰、铜、锌4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的元素含量按铁、锰、锌、铜顺序递减,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0%~3.8%之间,回收率在88%~97%之间.方法简单,有实用意义.
作者:刘平贵;王益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对室内空气环境中甲醛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具简便、易控制、迅速、成本低等优点,在普通室内检测时应优先选用.
作者:杨铭;黎彧;陈润升;江道冠;梁志坚;梁绍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对四川某地区的非金属单矿物(热液脉矿物)的元素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可以利用元素间的伴生关系指导找矿.
作者:张代英;侯新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建立了以1.0 mol·L-1碘化钾和1.0 mol·L-1醋酸混合液作为电解液的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98.3%~100.8%之间,RSD在0.21%~0.56%(n=3).该法可直接用于Vitamin C片及黄瓜、青椒等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俞洁敏;傅晓航;李成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建立了一种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及其还原产物苯甲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采用无水乙醇作参比,在同一样品溶液中分别于233nm和226 nm处同时测定过氧化苯甲酰及其还原产物苯甲酸的含量,由于两组分同时测定时相互影响,通过建立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消除被测组分间的相互干扰,过氧化苯甲酰在8.26×10-6~4.95×10-6 mol/L和苯甲酸在1.64×10-5~9.84×10-5 mol/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法操作简便、快速,不经提取分离同时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及其还原产物苯甲酸含量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林建原;黄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养殖及野生灵芝中的铜、钠、铁、钾、镁、钙、锰、锌、锶、铅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灵芝和养殖灵芝中均含有较高的钾,其中野生灵芝中铜、钙、锶、锌含量较高,养殖灵芝中钠、铁、镁、锰含量较高.可为探讨野生灵芝与养殖灵芝中含量及其疗效的关联性等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姜波;陈瑞;杨晓琴;谢璐;范圣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选用16头平均体质量420 kg、年龄2.5岁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以蛋氨酸铜为铜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铜0、8、16和24 mg/kg,研究了蛋氨酸铜对西门塔尔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TG、GLU、TC、ALB和TP含量显著增加(P<0.05).24 mg/kg组S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OT、GPT、AKP、ACP、LDH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p逐渐增加(P<0.05);SOD和GSH-px活性呈上升趋势,显著提高(P<0.05);MDA呈下降趋势(P<0.05).16 mg/kg和24mg/kg组血清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8 mg/kg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蛋氨酸铜添加量以8~16 mg/kg为宜.
作者:李文;刘强;裴华;黄虎平;杭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从蒿属植物白莲蒿(Atemisia sacrorum Ledeb.)地上部分分得4个肉桂酸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4-二咖啡酰奎宁酸(1,4-dicaffcoylquinic acid Ⅰ),水杨酸(salicylic acid Ⅱ),黎芦酸(veratric acid Ⅲ),琥珀酸(succinic acid Ⅳ),其中,1,4-二咖啡酰奎宁酸经药理活性试验证明有良好的抗质子过氧化和保肝作用.
作者:党丽娟;邓健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研究了测定痕量铅的催化光度法.在pH 11.0的NH3-NH4C1缓冲溶液中,铅(Ⅱ)催化H2O2对氧化还原型酚酞褪色的反应.测定铅的线性范围为0.014~0.64 ng/mL,检出限为1.23×10-11g/mL.用于茶叶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黄荣斌;李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比较分析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两者总黄酮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了两者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得紫苏叶与白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49%和5.69%,两者均含有Cu、Mn、Zn、Fe等多种微量元素,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白苏作为紫苏的同种植物资源,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上官海燕;吴巧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用ICP-AES法对兰州百合和湖南百合、药用百合中的Fe、Mn、Cu、Zn等18种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百合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湖南食用百合比兰州百合的微量元素含量高,Fe含量高于兰州百合的5倍之多,Zn含量几乎是兰州百合的10倍之多.加标回收率为83%-106%,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准确度高等优点.说明湖南百合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为进一步开发百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丁敬敏;叶爱英;姚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研究了磺胺间甲嘧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结果表明,得到三株单抗,其中3F7株抗体效价高,细胞培养上清为1:5.2×102,腹水为1:5.5×105.通过交叉反应试验可知,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作者:韩占江;王伟华;南海娟;张永生;李卓洋;陈洺阳;孙磊;张彦杰;吴峥;张鑫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介绍了离子型食品(包括:离子型食用钙和多元素食用离子粉)的研制及其意义.这些离子型食品能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质转化为可溶于水的元素离子,以解决人体因胃酸不足对矿物质吸收利用差的问题,成为人体矿物质元素新的直接来源.基此可开发出系列离子型食品.
作者:李久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当镉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时,首先表现在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改变上.综述了镉胁迫下植物根系的形态学变化及生理生化改变,以及镉在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初步探讨了根际土壤对植物吸收镉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目前测定根系指标的常用方法.
作者:王一喆;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碘、氟、硅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它们的摄入量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对碘、氟、硅的缺乏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治疗和防治方法作了介绍.
作者:苏斌;李青仁;范东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生态工业系统中的每个企业都可以建模为智能Agent.介绍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的方法,对各企业Agent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行建模.该法能有效表达各企业Agent行为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可以对生态工业系统中各企业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的行为策略进行预测和决策.
作者:滕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