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伟;王德娟
目的:评价左侧Ⅱ、Ⅲ度合并右侧亚临床或Ⅰ度精索曲张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双侧手术(Bi-lateral Varicocelectomy,BV)效果是否优于单纯左侧手术(Unilateral Varicocelectomy,UV).方法: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Elsevier,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搜索所有比较BV和UV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由第三方进行判定.采用Stata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448例患者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UV组相比,BV组精子浓度[WMD=11.94,95% CI(8.67,15.2[),P=0.00];正常精子数[WMD=4.57,95%CI(1.90,7.24),P=0.01];快速运动精子比例[WMD=18.72,95% CI=(1.61,35.83),P=0.03],均术后改善的更为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左侧Ⅱ、Ⅲ度合并右侧亚临床或Ⅰ度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BV效果优于UV.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应实施双侧手术.
作者:吕立群;李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灼联合胸腺五肽用于治疗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97例于初次发病的男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年龄在17 ~52岁之间,予以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电灼清除所有可见皮损,治疗组术后肌肉注射胸腺五肽10mg/d,持续10d,两组随访观察3~6个月后分析讨论.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男性肛周尖锐湿疣在控制复发率方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亚伦;邢承忠;沈括;张芳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成都市区FSD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探寻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5年7月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中文版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CVFSFI)及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I-Ⅱ)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37份,回收完整填写问卷1116份(回收率为90.2%).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发生率为26.1%,6个维度出现问题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性交疼痛23.4%,性满意度低22.6%,性高潮障碍21.5%,阴道润滑困难19.1%,性欲低下17.2%,性唤起困难15.9%.总体CVFSFI平均总分为(25.756±3.878)分.CVFSFI总分及6个维度的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各个年龄组FSD发生率分别为:20 ~ 29岁组16.7%;30 ~ 39岁组21.9%;40 ~49岁组24.6%;≥50岁组64.7%.不同年龄组间,FSD发生率及各维度出现问题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的增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OR=0.654)是FSD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42)、BMI(OR=1.073)、绝经(OR =3.498)以及抑郁(OR=1.033)为FSD的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市女性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比例约为26.1%,其中性交疼痛和性满意度低为主要表现.分析得出女性发生性功能障碍可能与年龄、BMI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处于绝经、抑郁状态有关.
作者:赵婉君;罗晗;韩倩倩;曾莉;唐怀蓉;朱精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水中毒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00例,其中3例患者术中发生水中毒,水中毒发生率为3%,给予患者脱水利尿治疗,途径为对患者应用20%甘露醇,对高渗钠进行补充,将酸中毒及低血压纠正过来,膀胱前或腹腔间隙穿刺对积液进行引流,以将手术尽可能快地中止或结束,然后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例水中毒患者中,具有正常电解质、以较快的速度纠正生命体征、排除膀胱周围及腹腔间隙积液、没有对手术进程造成影响2例,具有正常的生命体征的时间为治疗1h左右后而将手术中止1例.回病房后均具有较为稳定的生命体征,术中输血400mL 1例,术后输血400mL 1例.术后1~3d、5d分别停止冲洗膀胱并将膀胱造瘘管拔除、将导尿管拔除出院.3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具有令人满意的排尿且没有显著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发现和治疗是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水中毒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邵敬伟;李丽娟;宋红伟;蒋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住院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36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系统评价盆底脱垂程度情况;同时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PFIQ-7)评价生活质量及问卷-20(PFDI-20)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价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1.67% (33/36);术后随访1年时POP-Q各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
作者:李芳兵;张丹丹;高琴;白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miR-2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术中分别取患者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各26对.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所取组织进行检测,检测所取标本中miR-21以及PDCD4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1与PDCD4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中miR-21表达水平相对于癌旁组织来说更高(P<0.05);而PDCD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PDCD4蛋白表达灰度值比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P<0.05).前列腺癌miR-21与PDCD4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DCD4蛋白表达水平也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miR-21可能通过下调PDCD4表达水平从而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从而引起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坚伟;王德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单纯畸形精子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189例,共行323个IUI周期,按照WHO第5版精子形态学分析方法分为(1)正常对照组,146个周期,(2)轻中度畸形精子症组,121个周期,(3)重度畸形精子症组,56个周期,以临床妊娠率与早期流产率等为指标,以评估畸形精子症对IUI结局的影响.结果:三组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及活产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不论轻中度或重度畸形精子症对IUI后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及活产率等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陆月红;华凯;夏舟岚;陈惠娟;马英英;李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维生素E联合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组患者100例,给予单纯中医治疗;联合组患者100例,在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精子活力等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精子检查情况均明显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口服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及不适症状发生.结论:对于特发性弱精子症在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E联合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精子畸形比例、明显增强精子活力和强度、增加精子浓度,提高受孕比例,无明显不适症状,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作者:马飞跃;朱郑杰;贾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大量研究表明,缺氧是勃起功能障碍(ED)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缺氧性疾病引发ED机制方面的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又始终未能完全阐明.近来,研究者们逐步将目光关注于缺氧对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影响,细胞自噬便是其在缺氧条件下呈现的一种微观改变,可能对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的阅读,对缺氧性ED患者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中自噬的变化、调控机制、作用机制、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邓吉坤;谭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对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HIFU技术治疗措施,在研究开始前、治疗后30d和60d分别使用MRI检查测定其肌瘤大小,并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变和产生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0d和60d,患者的肌瘤大小和研究开始前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经过HIFU技术治疗后与研究开始前出现的临床症状人数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30d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症状,60d时出现了1例,且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康复.结论:HIFU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林玉贤;杨宁波;曹立萍;马爱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盆腔炎产妇应用抗菌药物短程和长程预防策略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住院,并进行剖宫产手术完成分娩的140例盆腔炎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短程预防时间(12 ~ 24h),观察组长程预防时间根据不同产妇情况采取长程预防时间(>48h),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感染部位的临床疗效.结果:采取长程预防时间的观察组产妇出现产后血象升高27例,产褥病2例,明显低于使用短程预防时间的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延长和产程延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发热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程预防策略在对于盆腔炎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面比短程预防策略更安全,感染率更少,虽然款均药物使用量及住院费用相对较高,但对于产妇的身体来说安全性更高,长程预防策略更值得推广.
作者:骆志炎;陈姣英;徐华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其影响的原因及机制也不同.中医根据不同疾病发病机制不同辨证论治,治疗以中药为主,结合针刺和腔内理疗可有效的调节改善子宫内膜从形态到分子到基因的一系列异常,可有效改善不同疾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几年中医药提高不同疾病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及机制,并展开简要分析和探究,愿为其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君探;王崇兰;杨晓梅;孙振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在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265个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周期,按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组,其中自然周期治疗组有68个周期(NC组),激素替代周期治疗组有108个周期(HRT组),促排卵周期治疗组56个周期(OI组),GnRha后激素替代周期治疗组33个周期(G-HRT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四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HRT组FET周期次数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自然周期、促排卵、激素替代和降调后激素替代方案在冻融囊胚移植中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结局.对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降调后激素替代方案有疗效.临床上进行冻融囊胚移植前应选择个体化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法.
作者:石明华;莫似恩;邓立;王书佳;覃华梅;陈自洪;檀大羡;陈美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素引起阴茎异常勃起的机制.方法:分析临床及文献报道的55例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出现异常勃起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结合已知的肝素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总结出肝素引起阴茎异常勃起的原因.结果:55例患者中应用肝素53例、低分子肝素2例;临床表现均符合缺血性异常勃起;用药24h内发生异常勃起17例,均为长期血液透析病例,其他病例为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3~15d,平均7.4d;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35例,低于正常8例.结论:应用肝素后可以出现抗血小板因子4与肝素复合物抗体.抗体促进血小板聚集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是引起阴茎异常勃起的主要原因.
作者:彭晓辉;付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在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取的确诊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刮宫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情况、住院时间、月经改善状况及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疾病总复发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21.4%)(x2=5.13,P =0.02).结论:对比单一的电切术治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的临床疗效更佳,手术情况良好,患者月经情况改善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段学英;杜二球;杨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台州地区流动孕妇人群艾滋病(AIDS)血清流行病学情况,为阻断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1085例台州地区流动孕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孕妇血浆HIV抗体,将筛选阳性者标本送AIDS中心确认实验室判断,然后从流行病学角度进行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1085例孕妇中AIDS感染共10例,感染率为0.92%,其中以2014年感染率高,为1.58%,和其他年份比较差异显著(P<0.05);流行病学上,感染途径中性交占70%,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占60%,职业分布无职业占60%,年龄上17 ~24岁占70%,(P<0.05),孕早期感染占70%,民族分布上汉族占60%,户籍分布上云贵川占50%,妊娠结局上终止妊娠占70%,伴侣数3个以上感染占60%,婚姻状况中未婚占60%,和同组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显著(P<0.05);预防措施上,以安全套知晓率高,占56.95%,和其他预防措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台州地区流动孕妇获得AIDS比率较高,应加强HIV和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宣传,加强对30岁以下低文化、低收入、无职业流动孕妇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以减少胎儿感染HIV.
作者:孙肖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裸鼠移植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裸鼠,皮下注射人宫颈癌Caski细胞,10d后将达到荷瘤标准的40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和D组,各10只.A组作为阴性对照、B组给予单次光动力疗法、C组给予多次光动力疗法和D组给予顺铂腹腔注射.对比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肿瘤体积,治疗前后裸鼠体质量、瘤体积、瘤质量变化及抑瘤率,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对各组裸鼠肿瘤组织MI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和D组体质量、瘤体积和瘤质量变化和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和D组上述指标及抑瘤率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和D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肿瘤胞浆可见明显空泡,团间有明显坏死灶,并且随着光动力疗法剂量增高,坏死区域增大越明显.B组、C组和D组MIF蛋白IOD值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且C组和D组MIF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OD值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5),而C组和D组MIF蛋白相对表达量和I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次光动力疗法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裸鼠移植瘤效果和顺铂相近,且可显著降低MIF表达水平.
作者:王丽双;姜淑敏;刘文晶;刘磊;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合并生殖道感染孕妇4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200例为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支原体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念珠菌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临床上要早期防治.
作者:温迪;魏武;周红辉;陈良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采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凝固术组(45例)和囊肿剥除组(5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相关疼痛复发、术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值和卵泡计数等差异.结果:术后两组均随访12个月,囊肿剥除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相关疼痛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凝固术组(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囊肿剥除组卵泡计数均明显多于凝固术组(P<0.05),而两组FSH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与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凝固术比较,腹腔镜囊肿剥除术能更有效降低痛经、性交痛、非经期盆腔痛等相关疼痛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复发,并在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王伯红;吴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糖尿病(diabtes mellitus,DM)众多并发症中常见的症状,据统计,由糖尿病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碍(DMED)其发病率约为35%~ 75.2%,为非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3~5倍.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涉及众多学科,因此治疗难度较大.中医运用辨证论治,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治疗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本文将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DMED)的病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盛文;吴松立;刘菡;林经洋;李宪锐;丁劲;商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