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永莲;杨立;田先伶;潘清;左利;李思;龙雪萍;潘金国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得宝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干预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得宝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得宝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梁永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无偿献血样本19819份,采取微量板法进行血型检测。结果:微量板法检测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以及Rh(D)血型检测,其血型正确率100%。结论: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肯定,但需予以严格的人工核对,以保证其检测准确性。
作者:孙懂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骨科常见的创伤,但是合并脑瘫的患儿比较少见。本文就1例脑瘫患儿肱骨髁上骨折护理做一简单阐述,以对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苟锐瑞;曹鎏;周雅微;王玉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 Blatchford 评分对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再出血、干预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治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Blatchford评分对患者输血、再出血、干预和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输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干预率和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tchford评分对患者的输血以及死亡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手术干预及再出血的预测价值较低。结论:Blatchford评分对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内镜及介入治疗、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冉艳;袁学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切开根治术与单纯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收治肛周脓肿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术后恢复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引流术相比,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献明;张建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结果:研究组患者ALT、AST及GG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但TBIL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李代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同时使用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检查方法进行凝血功能监测,观察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前后的凝血实验数据。结果:应用血塞通注射液24 h、3 d以及7 d后,患者的APTT、PLC、R值、K值、α角、MA与应用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P<0.05)。与传统凝血检查相比,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更能反应出患者的凝血功能,其敏感度相对更高。结论:血栓弹力图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会娟;耿树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铝碳酸镁片与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胃黏膜改善总有效率、Hp 转阴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传统和改良外科洗手法培训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传统和增加视频短片循环播放培训方法对学生进行培训,比较培训效果。结果:经改良洗手方法培训的学生洗手操作优秀率及洗手后细菌培养检测合格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结论:改良外科洗手法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实习学生操作的准确率、有效率和规范率,能够使其熟练掌握这项操作,大大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丁晓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建虎;赵献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收治门诊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
作者:凌云;陈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术式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拆线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治疗有效率和出院后18个月内妊娠率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术式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
作者:李馨蕊;王静;马震卓;李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B组和B+L组。B组单纯给予贝那普利治疗;B+L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洛伐他汀治疗。结果:B+L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比 B 组高(P<0.05);B+L 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比 B 组好(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赖妮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唐永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方法: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造瘘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试验组采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显著。
作者:杨建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测定方法检测血清抗甲状腺抗体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体检的正常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以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抗甲状腺抗体,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Ab)以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Ab)检测结果方面,CLIA法与RIA法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清抗甲状腺抗体的测定,采用CLIA法与RIA法都能取得较好的检测结果,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必要时联合使用。
作者:张增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口腔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氟胞嘧啶、多烯类和唑类等药物是目前常用抗真菌药,但存在毒性大、吸收不完全、耐药性等缺陷,临床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的提取、分离及有效成分鉴定技术日益成熟,从中药中寻找并开发新型的抗击白色念珠菌药物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杨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脏移植术的麻醉与管理。方法:收治肾脏移植手术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①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9±0.32)h,移植肾在14 min 内泌尿,平均尿量(649.38±100.13)mL。②68例患者中,51例血压稳定,9例血压上升,8例血压下降。③2例出现肺水肿。结论:在肾脏移植术实施前,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麻醉方案,提高麻醉成功率,为手术的进行提供条件。
作者:庞春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且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手术切除髓核不彻底6例(33.33%),腰椎管狭窄6例(33.33%),手术椎体间不稳定性增大4例(22.23%),术前误诊或者漏诊2例(11.11%)。优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操作及术后密切观察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韩新明;綦安康;龚玉斌;王旭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 NIHSS 评分、不良反应情况、S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进展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病后2周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连霞;林顺朝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