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亮;裴森;韩宝红;吴爱红;韩宝军
我科接内科会诊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有视功能损害,黄斑水肿.文献罕见报道.
作者:黄正茂;张志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双层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烧伤后的角膜溶解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12眼)眼表烧伤,经过系统治疗后合并角膜溶解者,均按照病变范围大小采用8~10 mm环钻划界,钝性刮除坏死的溶解组织,取甘油保存的羊膜,先在病灶区均匀铺上一层羊膜(上皮面向上),然后在其上方再取一块同样大小的羊膜(上皮面向下),平铺于表层,用10-0尼龙线间断固定于周围组织,术后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1-3周10例角膜溃疡愈合,眼表上皮化,荧光素染色虽有小片状及点状染色,但无大面积缺损发生,2例较重者,手术失败,角膜溶解继续发生.其中1例合并感染,终均作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个月时,12例中10例手术成功者双层羊膜移植区均遗留下不同程度的斑云翳形成,光切面该区角膜稍薄,荧光素染色阴性,眼表恢复稳定.结论 双层羊膜移植是治疗眼表烧伤后的角膜溶解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梁治国;贺冬梅;孙秉基;贺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浓硫酸烧伤对黄斑的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3眼)浓硫酸烧伤致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浓硫酸致黄斑囊样水肿3例经治疗后视力恢复至1.0.结论 浓硫酸烧伤眼部可致黄斑囊样水肿,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
作者:黄艳明;蔡锦红;陈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兔眼挫伤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用不同重量的重物正面击打正常兔眼,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兔眼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眼挫伤后,兔眼损伤发生早,范围广,不同组织均有改变,且与外力强度呈正相关.挫伤对兔外眼与眼球的损伤程度并不一致,而且眼前段与眼后段的损伤程度也不成正比.伤后3天眼部病理改变已趋稳定.本组兔无眼球破裂.结论 挫伤后,兔眼损伤遵循重力致伤的一般规律;运用流体动力学原理,有利于发现隐匿的损伤区域;应该充分认识对外伤眼全面检视的重要性,避免遗漏.
作者:丁慰祖;刘嫣;卞国伟;姚慧萍;彭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圆锥状硅胶棒做为内支撑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下泪小管断裂实施了以圆锥状硅胶棒做为内支撑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中泪道内插入自制圆锥状硅胶棒,细端由引线固定颧面部,粗端留在鼻腔.术后每周冲洗泪道并适当活动植入的硅胶棒.1~2月拔除硅胶棒.拔管后观察半年以上.结果 吻合手术均一次成功,去除硅胶棒支撑后随访6月均通畅.结论 圆锥状硅胶棒是良好的泪道吻合术的内支撑物,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后继处理.
作者:王光洁;路振莉;蒋华;于立波;韩月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眼科手术应用喉罩、面罩与气管内插管通气对患儿呼吸、循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婴幼儿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2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喉罩通气组(A组)、面罩通气组(B组)、气管内插管通气组(c组).3组均行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ug/kg、异丙酚2.5 mg/kg诱导,A组置入2~2.5#喉罩;B组面罩供氧;C组另静脉注射阿曲库铵O.5 mg/kg后行气管内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插入气管导管(喉罩)时、拔出气管导管(喉罩)时的血压、心率、术中脉搏氧饱和度及术后咽喉部疼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 A组置入、拔出喉罩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0%者发牛率明显高于A、C组(p<0.05),c组气管插管、拔管时血压、心率比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有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 喉罩通气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能保证充分供氧,对喉头、气管无损伤,是婴幼儿眼科手术的佳选择.
作者:张化;张卫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下实施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10 d之内集中进行了400例(400眼)白内障手术,均为表面麻醉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T品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手术结果.结果 400例(400眼)白内障手术在表面麻醉下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因疼痛而改用其它麻醉方式者.328 例(82.00%)术后视力≥O.5,未发生任何由麻醉引起的并发症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感满意.结论 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活动中采用表面麻醉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而且无麻醉并发症发生,是安全快速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郑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角膜层间羊膜植入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9例(9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根据病史、年龄和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实施了角膜层间羊膜植入术.结果 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角膜大泡均于2~5 d 消失,角膜基质水肿于5~10 d消失.术后视力增进4例,无改变5例.随访2~27个月,平均(16.8±11.7)月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者.结论 对于症状明显、病情顽固、难以恢复有效视力或不具备角膜移植手术条件的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层间羊膜植入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炳亮;裴森;韩宝红;吴爱红;韩宝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微小注吸器(Mini I/A,Storz公司产)是在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完成后清除部分残留皮质,特别是切口下皮质的一种手术器械.
作者:李筱荣;刘巨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15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结果 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3眼,植入睫状沟2眼;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基本处于正位.结论 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便于手术操作,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周健;崔奕文;沙英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12例(12眼)结膜淀粉样变性术后的愈合状况,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病灶切除加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或曲安奈德)庆大霉素混合液.随后,在不同时间段通过门诊或邮件的方式分别随访(包括2例复发后就诊的患者)12例结膜淀粉样变性的术后情况.结果 9例一次性治愈,2例手术后5年复发;1例手术部位的淀粉样变性病灶治愈,但3年后邻近部位又出现新的病灶.结论 结膜淀粉样变性术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应该根据病灶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忠昆;胡竹林;易伟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咬切-劈裂分核法减少后囊破裂和环形撕囊口破裂的情况.方法 对433例(537眼)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施行咬切-劈裂分核法.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后囊破裂2眼,占0.37%.结论 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施行咬切-劈裂分核法比其它劈核方法更能有效减少后囊破裂的发生.
作者:王梅芳;黄瑞华;郁文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软核处理巾运用水劈核技术的适应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20例(20眼)品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小切口手法碎核向内障手术中运用水劈核技术处理软核.结果 16例水劈核成功,占80.00%,其中8例使用软壳技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得到明显控制.结论 水劈核技术适合处理硬度为三级以下的软核.选掸合适的软核是水劈核成功的关键.注意保护角膜内皮.
作者:戴晨昕;李一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氯胺酮全麻下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26眼)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在氯胺酮全麻后应用Nd:YAG激光进行后囊切开,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分析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激光截囊成功率100%,术后视力提高2l眼(80.77%),稳定5眼(19.23%),无视力下降者.并发症有前房积血3眼,人工晶状体损伤6眼,前房炎症反应7眼,眼压升高2眼.结论 对不能配合的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在氯胺酮全麻下行Nd:YAG激光后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永淑;宋丽莉;魏晓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大鼠角膜重度碱烧伤后视网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制作SD大鼠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76只(152眼).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点以免疫组化检测iNOS在视网膜的表达,以酶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iNOS含量的变化,并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并与正常大鼠相对照.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中未测到iNOS的表达和含量,重度碱烧伤后大鼠视网膜中iNOS的表达和含量从伤后ld开始升高,于7d达高,30d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7d、15d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TUNEL阳性细胞,7d组凋亡阳性表达强,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角膜重度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细胞存在凋亡,凋亡可能与iNOS表达有关.
作者:陈伟;李贵仁;赵岩松;王洁;唐罗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ARN 9例(12眼).分析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 9例(12眼)ARN 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数指/眼前者1眼,数指/20-40 cm者2眼,0.01者4眼,0.25者1眼,0.4者2眼,0.5者2眼.3例(5眼)予以玻璃体切除和光凝治疗,2例(2眼)给予氩激光光凝.经长期观察患眼视网膜均平复.结论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内感染疾病,无并发症的出现可给予抗病毒、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郝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角膜穿孔中的效果.方法 9例(9眼)新鲜角膜穿孔伴前房消失,其中角膜溃疡致穿孔7例,角膜穿孔伤2例.所有患眼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戴镜期间根据不同病例选择用药,接触镜每周消毒1次.结果 所有患眼1~2 d内前房恢复,22-40 d角膜溃疡愈合,5例病灶见新生血管长人,1例角膜溃疡前房反复消失,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2例角膜穿孔伤口对合整齐.结论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角膜小穿孔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王国华;王冬梅;胡志佳;黄明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巩膜环扎带对玻璃体手术治疗孔源件视网膜脱离(RRD)治愈率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有随访纪录的以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40例(140眼)(除去黄斑孔),按是否做巩膜环扎术分为环扎组和非环扎组.比较环扎组与非环扎组在不同增牛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及裂孔不同位置的复位率以及两组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环扎组79眼,视网膜完全复位67眼,复位率84.81%.非环扎组6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52眼,复位率85.25%.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略高于环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PVR级别以及裂孔不同位置的视网膜复位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改善者,环扎组63眼占79.75%;非环扎组49眼占80.33%,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RRD提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是彻底松解视网膜固定皱襞及裂孔周围的牵引,彻底地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及有效的眼内填充,巩膜环扎术并非必须.
作者:王泓;陈凤娥;王卫峻;许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治疗各种眼部爆炸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9例(176眼)眼部爆炸伤发生原因、致伤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前后视力的改变.结果 各种眼部爆炸伤经过积极治疗后视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可大程度减少病人伤残发牛率.结论 眼部爆炸伤是一种损伤严重,致盲率高,复合性损伤多见的严重外伤.除积极治疗外,安全问题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田蕊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改良白体巩膜扣盖术对自体巩膜较小者行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10眼)眼球萎缩和6例(6眼)眼内容摘除术后有自体巩膜但仅能包裹义眼台1/4~1/2者,将自体巩膜呈帽状包盖固定于义眼台前极后植入肌锥内,再与肌肉止端缝合.结果 本组16例中有14例结膜创El一期愈合,2例结膜切口裂开经保守治疗2周后自愈.术后随访3月~3年,无发生感染、义眼台暴露及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者.所有患者义眼活动良好,美容效果理想.结论 改良HA义眼台植入术安全可靠,适用于自体巩膜较小者.
作者:马红利;李世洋;肖建和;赵爱红;徐冰;徐珂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