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部犬咬伤的急症处理及疗效观察

刘炯;王京;江森;杨光

关键词:犬咬伤, 清创术, 狂犬病
摘要:目的 探讨眼部犬咬伤的急症处理方法.方法 17例(17眼)眼部犬咬伤均进行急诊伤口处理.其中合并眼球破裂伤者,严格彻底清创后,还纳眼内组织,缝合眼球裂伤;对皮肤创面,尽量按生理位置疏松缝合,加强引流;对创面深大、皮肤缺损较多者,疏松缝合残存组织、缩小创面、Ⅱ期行植皮手术.对继发视网膜脱离者Ⅱ期行玻璃体切除及视网膜复位手术.所有病例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病疫苗.结果 17例中,皮肤伤口Ⅰ期愈合11例,轻度感染1例,Ⅱ期自体植皮手术5例,术后效果良好.5例合并眼球破裂伤者的眼球及视功能均得以保全.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狂犬病或破伤风.结论 眼部犬咬伤进行及时正确的急诊处理,彻底清创,合理处置伤口.严格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有效挽救患者视功能,保全眼球,获得较满意的容貌恢复,并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内眼手术前患眼结膜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内眼手术前患眼结膜囊细菌对眼科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患者全身免疫状况与眼睑、结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手术前根据患者全身免疫状况及眼睑和结膜的表现确定有无全身或局部危险因素.在用任何抗生素之前采集结膜囊标本做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5种及5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称为多重耐药菌株(MR).结果 在110例(110眼)中,有全身危险因素者51例,其中带有MR者27例(52.94%),与无全身危险因素(59例)而带MR者(15例,25.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局部危险因素者47例,其中带有MR者23例(48.94%),与无局部危险因素(63例)而带MR者(17例,26.9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既有全身又有局部危险因素者22例,其中带有MR者14例(63.64%),与既无全身又无局部危险因素(34例)而带MR者(7例,20.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带有全身或/和局部危险因素的患者眼表细菌的耐药性强,对这类特殊人群加强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作者:胡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前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严重开放性眼外伤

    目的 观察前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严重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7眼)严重的开放性眼球损伤者采用或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处理眼前段紊乱.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眼,脱盲3眼(0.6、1.0、0.4)脱残3眼(0.08、0.15、0.15).3眼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论 采用前玻璃体切除术使严重开放性眼外伤者眼前段重建,恢复屈光间质透性,以挽救视力及保存眼球.

    作者:张晓承;王智彪;石向东;罗家荣;程芳;邓西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翼状胬肉手术标本中MMP-2及MMP-9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研究MMP-2及MMP-9在翼状胬肉标本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38例翼状胬肉标本取自原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患者,12例正常球结膜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翼状胬肉组织和正常结膜组织中MMP-9、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在38例翼状胬肉标本中均可见阳性表达,平均活性水平为0.4469±0.0714.正常结膜组织中,MMP-9仅检测到微弱的低表达,平均活性水平为0.3658±0.0153,两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38例翼状胬肉标本中均可见阳性表达,平均活性水平为0.4050±0.0537.正常结膜组织中,MMP-2仅检测到微弱的低表达,平均活性水平为0.3557±0.0748,两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MMP-9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有高度相关性(r=0.756,P<0.05).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MMP-9和MMP-2表达增强,两者有协同作用,其活性水平升高在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磊;曹晓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正常眼和白内障手术前后结膜囊细菌菌谱及抗生素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 检查正常眼的结膜囊存在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分析,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滴眼液药效进行对比.方法 207例(207眼)正常眼及200例(200眼)白内障的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200例白内障分4组给予林可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后术前及手术后再次培养,并将所有培养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407眼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31.45%,其中70岁以上者阳性率高为42.05%(37/88).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达到80.47%,革兰氏阴性杆菌为16.40%.4种抗生素结膜囊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70.59%、89.47%、94.74%、100.00%;所有白内障眼术前使用抗生素后细菌阳性率为4.00%,手术后1 d拆开眼垫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0%.结论 正常眼的结膜囊可有多种细菌存在,高龄者检出率高.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其次为洛菲不动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目前常用的4种抗生素滴眼液的效果强弱不同,提示在临床进行白内障等内眼手术时应根据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后也应进行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的应用.

    作者:吴强;管建花;宋蓓雯;陆斌;张敏;张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岛状除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 研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有严重纤维血管膜者进行岛状除膜及传统撕膜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严重纤维血管膜增生者518例(548眼)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传统的撕膜技术,226例(241眼);第2组采用岛状除膜技术,295例(307眼).比较两种膜处理技术的视力预后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第1组术后视网膜裂孔发生率高于第2组,术后玻璃体再出血第2组好于第1组,硅油填充率第2组低于第1组.结论 岛状膜清除技术术中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低,减少了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减少了硅油填充率,大限度挽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李冬育;郁丽娟;陈芳;董明霞;董如娇;刘长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带和不带巩膜壳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不带巩膜壳和带巩膜壳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30例不带巩膜壳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者、30例带自体巩膜壳义眼台植入者、10例改良带自体巩膜壳义眼台植入者,术后随访1~10 a,对其疗效进行比较,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0例带自体巩膜壳义眼台植入者,术后有5例发生肉芽肿形成,其中4例行义眼台取出术,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0例不带巩膜壳义眼台植入者有1例出现义眼台暴露.10例改良带自体巩膜壳义眼台植入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肉芽肿形成是带自体巩膜壳义眼台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包裹的巩膜壳会影响义眼台血管纤维化,并发生融解和异物反应.改良带自体巩膜壳义眼台植入术可避免这一并发症,又可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宋愈;姚祖荣;吴莹;孙志敏;黄黎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目的 评价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复发性胬肉50例5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25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根据Prabhasawat提出的术后分级方法进行分级,平均观察(18±4.7)月.结果 A组22眼治愈(占88%),3眼复发(占12%).B组18眼治愈(占72%),7眼复发(占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达到较好的防止再复发的目的 .

    作者:俞嘉怡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激光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进行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未采用手术治疗,而是先通过合适的体位及双眼包扎后,当视网膜下液全部或大部分吸收后采用了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的方法.结果 随访6月~1年,8例视网膜均复位,且未破坏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效果.结论 对于青光眼滤过术后上方视网膜裂孔的孔源视网膜脱离,通过合适的体位及双眼包扎后,当视网膜下液全部或大部分吸收后可采用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不用手术治疗,以避免因手术治疗而破坏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

    作者:刘素美;院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复发性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对复发性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44眼)玻璃体积血施行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水下透热,眼内光凝(或经巩膜冷凝),并根据病情选用眼内长效填充材料.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18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视网膜裂孔致玻璃体积血6眼,静脉周围炎5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眼,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玻璃体积血(综合症)2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眼.术后随访2~24月,4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视力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0.05以上者36眼(81.82%),0.2~0.8者27眼(61.36%).结论 复发性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经药物治疗无效,B超显示出现玻璃体后脱离或B超显示伴有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玻璃体切除术是消除玻璃体积血并使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凌;张蓉;马雪英;周星利;宋娅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口腔粘膜移植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移植术在治疗重度结膜囊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口腔粘膜移植治疗36例(36眼)结膜囊狭窄,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 36例安装义眼后双侧睑裂宽、高基本对称.3例结膜囊再次收缩,其中2例再次行游离厚皮片结膜囊成形,1例改换眼模重新植入结膜囊囊内.结论 对于中、重度结膜囊狭窄采用口腔粘膜替代缺损结膜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作者:秦富强;刘德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自然转归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自然转归.方法应用fluid percussion injury(FPI)仪器对兔眼致伤,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A/B超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24眼伤后1 d玻璃体腔均出现积血;伤后3~7 d玻璃体积血开始吸收;伤后60 d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病理学变化:伤后1 d玻璃体腔弥漫红细胞,视网膜充血水肿,视网膜内亦可见弥漫性红细胞,伤后3~7 d玻璃体腔红细胞开始减少,视网膜红细胞亦减少,充血水肿减轻;伤后60 d玻璃体腔红细胞消失,视网膜水肿消失.结论 应用FPI成功建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动物模型;眼挫伤所致玻璃体积血可自行吸收.

    作者:韩金栋;颜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在眼后段异物摘出术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48例(48眼)运用常规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眼内注入C<,3>F<,8>、眼内硅油充填及晶状体超声乳化等多联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一次成功摘出异物,有视网膜脱离者均在术中复位.3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后段眼内异物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有直观、准确、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点.

    作者:王晶;韩雪梅;史跃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角巩膜栗刺异物伤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角巩膜栗刺异物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71眼角巩膜栗刺异物伤采取剔出或巩膜切开摘出异物.结果 巩膜异物1次摘出32眼,2次摘出16眼,3次摘出9眼,11眼经4次摘出,3眼经5次全部摘出.无眼内炎及视力改变.结论 栗刺所致巩膜异物多而隐匿,采取恰当方法彻底清除异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方健;张晓丹;吕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近视眼

    目的 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近视的疗效.方法近视41例(82眼)进行Epi-LAsIK手术,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为-2.38D~-10.75D,平均(-7.41±-3.13)D.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术后1~12个月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波前像差均方根(RMS)值进行随访.结果 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3.92±0.54)d.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相比均无下降.裸眼视力(U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年达1.05±0.60.术后1周的屈光度均为轻度远视,其屈光度均随时间的延长向近视方向漂移.术后1年Ⅰ级haze者2眼.总波前像差均方根(RMSg)值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整体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值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 Epi-LASIK矫治近视安全有效.

    作者:陈静;韩苏宁;邓金印;易魁先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6例(326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6~12月,平均8.5月.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1.0者46眼(14.11%),≥0.5者226眼(69.3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安全、高效、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杨洪波;杨向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经结膜切口和经下睑缘切口眼眶爆裂性骨折Medpor修复的对比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切口进行眼眶爆裂性骨折多孔聚乙烯板Medpor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眼眶爆裂性骨折Medpor修复的手术效果,其中52例采用经结膜切口,44例采用经下睑缘下皮肤切口,术中均在分离还纳眶内容后植入修剪塑形的Medpor板.结果 术后眼球突出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下睑缘下皮肤切口组提高更为明显.术前存在复视者术后均有改善.经结膜切口组18例术后早期结膜水肿,经治疗后17例消失1例残余小肉芽肿;经下睑缘切口组2例局部瘢痕明显,2例轻度下睑收缩巩膜暴露.结论 两种切口行眼眶爆裂性骨折Medpor修复均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但各有其优缺点,经结膜切口无可见瘢痕但术野小术后早期可出现结膜水肿及异物感;经下睑缘下皮肤切口术野暴露充分但术后可形成瘢痕,部分病例可形成下睑收缩或外翻.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佳术式.

    作者:姜倩钰;郭涛;史要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散瞳、结膜下及球周注射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玻璃酸酶等综合治疗.结果 自身免疫反应和术后擅自停药、劳累为发病主要原因.本组患者经3~7 d治疗,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本病可能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早期避免局部停药、劳累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石莹琳;张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与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分两组,分别采取新鲜羊膜移植和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20个月,新鲜羊膜移植翼状胬肉复发率为3.3%;保存羊膜移植,翼状胬肉复发率为6.7%.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于保存羊膜移植,治愈率高,是目前较好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逯阳;许蒲华;王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眼部犬咬伤的急症处理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眼部犬咬伤的急症处理方法.方法 17例(17眼)眼部犬咬伤均进行急诊伤口处理.其中合并眼球破裂伤者,严格彻底清创后,还纳眼内组织,缝合眼球裂伤;对皮肤创面,尽量按生理位置疏松缝合,加强引流;对创面深大、皮肤缺损较多者,疏松缝合残存组织、缩小创面、Ⅱ期行植皮手术.对继发视网膜脱离者Ⅱ期行玻璃体切除及视网膜复位手术.所有病例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病疫苗.结果 17例中,皮肤伤口Ⅰ期愈合11例,轻度感染1例,Ⅱ期自体植皮手术5例,术后效果良好.5例合并眼球破裂伤者的眼球及视功能均得以保全.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狂犬病或破伤风.结论 眼部犬咬伤进行及时正确的急诊处理,彻底清创,合理处置伤口.严格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有效挽救患者视功能,保全眼球,获得较满意的容貌恢复,并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刘炯;王京;江森;杨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对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总结,评价该术式治疗高度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度26.00~34.73 mm(平均29.58 mm)的白内障161例(161眼),晶状体核硬度:Ⅲ级12眼,Ⅳ级45眼,Ⅴ级104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3~0.5者80眼(占49.69%);0.6~0.8者56眼(占34.79%);≥0.9者20眼(占12.42%);不提高或下降者5眼(占3.11%).并发症主要有:后囊破裂8眼占4.97%;悬韧带断裂4眼占2.48%;后发性白内障35眼(占21.74%);视网膜脱离1眼(占0.62%);玻璃体积血1眼(占0.62%);迟发性葡萄膜炎7眼(占4.3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安全、疗效可靠、费用低、并发症少.

    作者:张春梅;王绪保;高平;张晓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