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

韦秋红;岳钟;沈立台;张运红;李颖

关键词:黄斑孔, 内界膜, 视网膜脱离
摘要: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对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5例(15眼)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视力等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3月.14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的成功率93.33%,OCT检查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眼黄斑与脉络膜贴服紧密,黄斑孔完全闭合率86.6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白内障等.结论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方法.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青藏铁路工人眼外伤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高海拔条件下铁路施工人员眼外伤的发生规律及救治特点.方法 对来我院诊治的126例青藏铁路工人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受伤眼别、就诊时间、上高原时间、致伤原因、致伤性质、全身其他部位外伤及视力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要致伤原因为机械伤共44例(34.92%).眼外伤性质主要为眼挫伤共52例(41.27%).其中43例(34.13%)有全身其它部位外伤,以颌面部、头颅四肢伤居多.入院时盲目者23眼(17.16%),出院时盲目者8眼(5.97%).结论 高海拔地区铁路工人眼外伤发病率高,伴全身其它部位外伤者多,就诊距受伤时间较长,发生原因多与高原环境有关.

    作者:李强益;梁巨苍;吉凯;李勇刚;王旭梅;刘全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病灶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6眼)细菌性角膜溃疡、3例(3跟)真菌性角膜溃疡、5例(5眼)无菌性角膜溃疡均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6月14例中未见排斥反应,角膜感染均在12天内得到控制,溃疡灶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角膜溃疡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志兵;李建蜀;佘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眼前段栗刺异物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前段栗刺异物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例(140眼)眼前段栗刺异物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前段栗刺异物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存留时间而采取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角膜或巩膜切开异物摘出术、黏弹剂前房注射静态抽吸法前房异物摘出术、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异物摘出术以及虹膜恢复器顶压异物法.结果 140眼眼前段异物全部成功地摘出.91眼(65.00%)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视力保持不变者49眼(35.00%).无视力下降者.结论 栗刺所致的眼前段异物易引起严重感染,采取恰当的方法彻底清除异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洁慧;曹永葆;楼继先;吴伯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温液态铁致眼烧伤三例报告

    烧伤所致睑球粘连是一种严重的眼表损伤.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收治了3例高温液态铁眼烧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旭光;张玉光;徐湘辉;张华;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对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5例(15眼)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视力等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3月.14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的成功率93.33%,OCT检查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眼黄斑与脉络膜贴服紧密,黄斑孔完全闭合率86.6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白内障等.结论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韦秋红;岳钟;沈立台;张运红;李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板层角膜移植在眼科急诊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所致角膜缺损行板层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探讨板层角膜移植在眼科急诊中的应用.方法 7例(7眼)系因角膜异物剔出、角膜溃疡穿孔及严重的角膜穿孔伤等不同原因引起组织缺损者,缺损直径2 mm以内,均急诊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随访3月以上.结果 7例(7眼)角膜穿孔均获良好愈合,术后前房形成良好,角膜透明.结论 角膜组织缺损急诊手术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是可行的.

    作者:叶正辉;麻张伟;张龄洁;金玲艳;颜管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改良结膜瓣掩盖术在眼球萎缩安装义眼时的应用

    目的 评价改良的结膜瓣掩盖术在轻中度眼球萎缩安装义眼时应用的效果.方法 轻中度眼球萎缩11例行角膜浅板层切除、异体巩膜包盖及全结膜瓣掩盖术,术后3周安装定制的个性化义眼.随访半年,观察其效果.结果 双侧睑裂高度、眼睑饱满度及眼球活动度均十分相似,容貌显著改善,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的结膜瓣掩盖术联合个性化义眼安装用于轻中度眼球萎缩,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关改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羟基磷灰石眼台应用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共36例(36眼).其中外伤致眼球破裂19例,绝对期青光眼5例,眼球萎缩3例,角膜溃疡穿孔3例,化脓性眼内炎3例,角膜葡萄肿3例.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植入28例,眼内容摘除义眼台植入8例.结果 2例术后出现上睑下垂,1周后水肿消退而好转,未手术.3例出现眼窝凹陷,再次手术填充植入物矫正,效果良好.26例伤口愈合好,眼窝饱满,无眼台脱出.义眼活动度好,转动自然.结论 眼窝内植入羟基磷灰石眼台,增加了义眼的活动度,防止上直肌退缩引起的上凹陷.

    作者:刘豫恒;孙兰萍;李世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眼眶内巨大植物性异物一例

    1病例患者男,20岁,山西大同人.2005年5月24日转诊到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住院.主诉14小时前骑摩托车摔入沟中被枯树枝插入右眼,当时无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右眼眶内异物(图1),右眼视神经挫伤,右筛骨、蝶骨骨折,大脑额叶挫裂伤.入院后检查:患者意识清醒,情绪烦躁不安.

    作者:丁建光;王常观;马志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追踪观察60例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远期眼正位率明显低于术后近期正位率,4岁前手术组患者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明显优于4岁后手术组.结论 先天性内斜视患者手术时机以在4岁前为宜,术后随访观察眼位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

    作者:王卫红;曾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微小异物诊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前段微小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UBM对7例眼前段异物诊断和定位并经手术摘出证实.结果 7例异物均经UBM定位后手术顺利取出.结论 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UBM在眼前段异物诊断和定位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王超军;张龄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学生群体发生电光性眼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群体电光性眼炎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 中学生325人(650眼)同日突发电光性眼炎,经先后滴1%的卡因及1%荧光素钠滴眼液后作眼部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分轻重2型.轻型:209例(64.30%)418眼.重型:116例(35.61%)232眼.给患者滴促进角膜损伤修复和预防感染的眼液治疗.结果 患者经药物治疗3天后,先后均痊愈.结论 对群体突发电光性眼炎宜现场救治,以赢得时间.日常应加强卫生健康教育,严格管理紫外线灯的正确使用.

    作者:阎晓丽;克拉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白细胞介素-1对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IL-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增生作用,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各5个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IL-1,设空白对照组,进行3H-TDR掺入实验,观察TGF-β、IL-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 TGF-β对在体外的HLEC增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IL-1对在体外HLEC的增生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 TGF-β、IL-1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刘勤;杨君;彭辉灿;张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黄斑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黄斑孔治疗的效果.方法 使用单纯注气、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及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硅油3种不同的方法对54例60眼黄斑孔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玻璃体单纯注气治疗黄斑孔28眼,黄斑孔封闭24眼,有效率85.71%;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治疗黄斑孔18眼,黄斑孔封闭14眼,有效率77.78%;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硅油16眼,黄斑孔封闭14眼有效率87.50%.结论 对于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封闭黄斑孔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成功的关键是根据患者玻璃体和眼底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永森;李援东;丁莉娟;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的效果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58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并应用MMC.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随访6~18月.结果 术后有50眼(86.21%)的眼压≤21mmHg;3眼(5.17%)加用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5眼(8.62%)的眼压无改善.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MM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胡燕飞;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病例的再手术

    目的 探讨KTP激光联合留置导管治疗曾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者的效果.方法 对31例曾行激光治疗的失败病例,再次行KTP激光泪道成形术,留置硬麻导管4周.结果 31例中治愈29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 KTP激光联合留置导管是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病例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14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和部分小梁切除术.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5月,眼压均控制良好,视力术后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无眼球萎缩发生,主要并发症为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和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等.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可行的术式.

    作者:李凌;亢泽峰;马雪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鼻内窥镜下经筛窦治疗爆裂性眶内壁骨折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经筛窦治疗爆裂性眶内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爆裂性眶内壁骨折在鼻内窥镜下切除筛窦房隔及外伤损伤的眶纸板,将制备好的多孔硅胶片,凸面向外填塞进筛窦术腔,对眶纸板进行施压复位.结果 随访3月~2年,治愈22例,占88.00%.2例术后残留周边复视,总有效率为96.00%.术后无眶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鼻内窥镜下经筛窦治疗眶内壁骨折是有效的方法,疗效稳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而且面部不留瘢痕,硅胶片可以长期存留.

    作者:周宏峰;张立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瘢痕性睑外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瘢痕性睑外翻的效果.方法 应用耳后游离皮瓣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的创面以矫正睑外翻16例(21眼).术后随访观察3~18月.结果 痊愈13例(17眼),好转2例(3眼),失败1例(1眼).结论 耳后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瘢痕性睑外翻效果良好.

    作者:叶梅;梅兆文;杨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对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85眼)泪道阻塞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经泪道冲洗,77眼泪道保持通畅(90.59%),7眼通而不畅(8.3%),1眼不通(1.18%).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雄高;吴江;邢健强;王康宏;韩萍;吴超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