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夫;蒋国安;范银波
目的探讨广角观察系统(wide-angle viewing system)在外伤性玻璃体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05年2月期间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广角观察系统完成45例(45眼)外伤性玻璃体切除手术.45眼中11眼为眼内异物,6眼为眼内炎,17眼为视网膜脱离,其余眼均有严重玻璃体积血并且2周以上无明显吸收者.结果45眼经过3~18月随访,视力增加者38眼(84.44%),不变者5眼(11.11%),视力减退者2眼(4.44%).结论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应用广角观察系统有许多优越性.
作者:武志峰;董凌峰;张亦农;吴又凯;曹建琴;张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技术在巩膜破裂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28眼)巩膜裂伤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边暴露边切除边缝合巩膜伤口,伤后2周内再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重建眼后段结构.结果28眼巩膜裂伤中出现牵拉性网脱16眼、单纯性玻璃体浑浊12眼.术后视网膜复位14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视功能提高者18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2眼.视网膜复位与巩膜裂伤的位置、长短及手术时间有关.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在巩膜裂伤修补中,有效地防止了视网膜或脉络膜的嵌顿,为进一步重建眼后段结构创造了基础.
作者:王瑞夫;蒋国安;范银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例(32眼).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糖尿病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评价:术后眼压8~21 mmHg,视功能保持或有改善为治愈.术后平均随访14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71.87%,眼压从术前(54.32±15.48)mmHg下降为术后(19.55±5.76)mmHg.主要并发症有:早期低眼压、前房延缓形成、前房导管口阻塞、前房积血.结论Ahmed青光眼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荆国利;李保江;陈梦平;王松田;刘媛;王雪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泪道阻塞为眼科常见病,我院门诊统计为年门诊量的10%以上,包括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等.临床表现为溢泪及流脓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便及身心痛苦;同时阻塞部位也可作为潜在的感染灶,易致外眼感染及眼部手术感染.其治疗方法虽多,但患者满意度都不十分理想.我们自2002年8月以来,用Nd:YAG泪道激光治疗机治疗各种泪道阻塞177例(253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昌;李春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3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63例(63眼)随机分为3组:第1组,胬肉单纯切除;第2组,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第3组,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每组均为21例.观察术后角膜愈合情况、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球结膜是否有结膜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结果随访6~24月.第1组中有7例复发(33.33%);第2组及第3组均无复发者.结论单纯手术切除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翼状胬肉复发,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及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均可有效地阻止胬肉复发.
作者:于亚东;白大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眼睑外伤合并颅眶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124例(126眼)上眼睑挫伤及破裂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83眼)眼睑挫伤中合并眶壁骨折22例(22眼),其中伴有脑脊液鼻漏11例(12眼),视力减退27例(27眼).42例(43眼)上睑破裂伤中有异物存留7例(7眼),合并眶上壁骨折1例(2眼).结论额部眉弓部外伤导致上眼睑肿胀、出血或瘀血时,应注意视力改变及前颅底骨折的合并症.
作者:王民秀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Propof0l)和氯胺酮(ketamine)麻醉在小儿内眼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例小儿内眼手术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十局麻组(称A组)和氯胺酮十局麻组(称B组).A组异丙酚2~3 mg·kg-1诱导后以5~8 mg·kg-1·h-1维持,B组氯胺酮1~2 mg·kg-1诱导后以5~10 mg·kg-1·h-1维持.结果B组术毕眼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A组术毕眼压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升高至术毕与麻醉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稍有下降与麻醉前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R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异丙酚是较为理想的小儿内眼手术的全麻用药.
作者:吕蕴琦;张文霞;吕勇;马君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随着激光在医学、工业、军事以及实验室中的广泛应用,发生激光对眼睛的意外伤害增多,高能量的激光可能瞬间使人致盲.我们对今年5月发生的1例意外的Nd:YAG激光误伤黄斑的患者进行FFA和OCT等检查,并详细报告如下.
作者:周少博;胡群英;孙克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被假象掩盖的伤口隐匿的眼内异物误诊原因.方法本组13例眼内异物均经眼科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而证实,并全部经手术摘出异物,其中外路法摘出异物7眼,内路法摘出异物6眼.其中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3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视网膜复位2眼,小梁切除术1眼.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摘出异物.术后视力:光感1眼,眼前数指2眼,0.1~0.2者5眼,0.3者2眼,≥0.5者3眼(联合ECCE加IOL植入术).随访3~6月,末次随访时未见葡萄膜炎、眼压升高或视网膜脱离.结论伤口隐匿且被假象掩盖的眼内异物易被误诊,应作详细的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出现假象的原因分析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张龄洁;麻张伟;叶正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时对瞳孔不能散大者的处理措施.方法24例(24眼)瞳孔不能散大的白内障术中经巩膜或角膜隧道切口进入前房,以黏弹剂及黏弹剂弯针头分离虹膜或以囊剪行瞳孔缘剪开,瞳孔散大至5~6mm,环形撕囊或截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瞳孔及眼部反应.结果经术中处理后瞳孔可散大至5~6mm,术后瞳孔恢复圆形,视力均≥0.5,眼部无异常反应.结论白内障合并瞳孔不能散大者经术中处理瞳孔,可顺利实施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获得良好视力和圆瞳孔,无并发症.
作者:汪子瑛;易国武;张鹰;黄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手术效果.方法观察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行LASEK的259例505眼术后上皮愈合情况、视力、haze程度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第2天83.3%可自然睁眼,角膜上皮轻度水肿者占31.81%,结膜充血、异物感伴流泪者占16.67%,2~3天后消失.术后视力:术后1周视力0.6~0.8者占66.6%(336眼),视力≥1.0者占32.3%(163眼),视力≥1.2者占1.1%(6眼).术后2周视力≥1.0占79.9%(403眼),视力≥1.2占31.5%(159眼).术后1月视力≥1.0者占94.5%(477眼),视力≥1.2者占57.9%(292眼).术后3月视力≥1.0者占98.7(498眼),视力≥1.2眼占73.6%(371眼).结论LASEK融合了PRK和LASIK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尤其适合于低中度近视.
作者:王立东;邓奋刚;李剑华;高汝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屈光间质透明的视网膜表面磁性异物的摘出方法.方法对异物周围视网膜先进行激光光凝,光凝后1~3天视网膜水肿减轻后做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用磁铁吸出眼内异物,部分病例眼内注入膨胀气体以顶压异物着床处视网膜.结果23例(23眼)均一次将异物摘出.术后视网膜在位20眼(86.96%),发生视网膜脱离3眼(13.04%),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不变或提高18眼(78.26%),下降2行以上5眼(21.74%).结论对于屈光间质透明的视网膜表面磁性异物先行激光光凝,再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摘出异物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贾金辰;王崇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角膜缘松解切口对散光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在角膜曲率大的轴向上行角膜缘松解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50例(58眼).对照组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46例(58眼).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48眼(82.76%);术后3月视力≥0.5者55眼(94.83%),P<0.05,术后3月较术后1周视力显著提高;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3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数,术前(2.34±0.20)D、术后1周(2.24±0.04)D,术前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5);术后3月(1.19±0.12)D,统计学分析(t=7.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周、与术后3月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 P>0.05).结论角膜缘松解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可降低散光程度.
作者:栾秀丽;朱丽梅;高俊芳;李合国;息艳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标准的化学伤后睑球粘连动物模型,观察睑球粘连发生的规律和病理特点.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1 mol/L氢氧化钠溶液结膜囊滴入烧伤组;B组:2 mol/L氢氧化钠溶液结膜囊滴入烧伤组;C组:2 mol/L氢氧化钠浸泡滤纸角结膜贴附烧伤组;D组:2 mol/L氢氧化钠浸泡滤纸结膜贴附烧伤组共4组,观察睑球粘连发生效率.另外1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滤纸结膜烧伤方法建立睑球粘连动物模型,观察烧伤后眼表组织的变化规律和病理改变.结果A、B、C 3组模型中9眼均出现角膜穿孔、眼球萎缩.滤纸结膜烧伤17眼中仅1眼出现角膜穿孔.烧伤后4周时8睑球粘连模型中5眼为中度,3眼为重度.烧伤后1周成纤维细胞量、炎性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细胞与第2、3、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3、4周大量新生胶原纤维量生成,且胶原纤维较粗致密.结论滤纸结膜烧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睑球粘连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睑球粘连的预防性治疗应在烧伤后第1周内开始.
作者:姜剑;李绍伟;刘廷;臧新杰;谢立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爆裂性眶壁骨折就诊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的描述.结果在125例爆裂性眶壁骨折中出现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者91例,其中74例首诊于眼科考虑爆裂性眶壁骨折,均接受及时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挽救了视力;另17例因合并其他部位外伤,首诊其他科室,出现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后按眼外肌麻痹进行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在抢救中易被忽视而误诊,提高眼科医生对复合伤的认识和非眼科医生对爆裂性眶壁骨折的认识能力,使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丽娜;谢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联合羊膜贴敷术治疗早期重度眼部化学伤疗效.方法分别对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术和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联合羊膜贴敷术两组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联合羊膜贴敷组比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组角膜上皮修复快,角膜新生血管少,假性胬肉少,视力好.结论早期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联合羊膜贴敷术是治疗早期重度眼部化学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翁晓春;牛俊波;屠永芳;张保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查眼挫伤后视网膜勿动蛋白(Nogo)的表达情况.方法重击法致2月龄SD雄性大鼠眼挫伤,伤后1d、4d、7d、14d分别取材,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Nogo,并与正常同龄大鼠视网膜Nogo相比较,分析Nogo表达的变化.另外,免疫透射电镜检查、分析Nogo的细胞内分布.结果Nogo主要在Müller细胞表达,分布于细胞膜上和细胞浆内.正常同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有很少的Nogo表达;而挫伤眼,在伤后1d、4d、7d,有不同程度的Nogo表达增加,伤后14d,Nogo的表达回到伤前水平.结论眼挫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Nogo的表达增加,说明眼挫伤后视网膜的修复过程中有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的参与,设法适时恰当抑制Nogo的活性可能有助于视网膜的修复.
作者:肖寿华;张志坚;陆鸣冈;钱雷鸣;缪竞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眼病,轻者影响容貌,引起眼涩等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时可以严重影响视力[1],术后复发者可以引起睑球粘连,上方穹隆部变窄,眼球运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高军伟;郭倩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眶壁爆裂性骨折是由于突然的眶压升高而造成,这种骨折常累及眶底及鼻侧眶壁,但上壁及颞侧壁较少受累[1].现将我院2003年2月~2004年8月采用Medpor人造骨行眶壁修补术治疗眶爆裂性骨折2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那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轴性近视眼轴增长会引起眼一系列改变,如合并白内障其核多大而硬,手术难度较大,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00眼,其中96例(110眼)为轴性近视白内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荣德彦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