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拉提;张晓元;张安仓
目的对188例眼球摘除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义眼台植入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眼球摘除的原因,并对眼球摘除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讨论.结果眼球摘除的188例中,眼外伤93例,占49.47%;恶性肿瘤41例,占22.81%;失明伴眼痛、眼球萎缩及眼内炎等其他原因54例,占28.72%.其中义眼台植入76例,出现并发症者5例,包括2例结膜息肉,3例义眼台暴露.结论眼外伤是眼球摘除占首位的原因.眼球摘除后义眼台的及时植入,能改善外观,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张凤妍;曹木荣;卢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5例(18眼)通过视力、瞳孔、眼底等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诊断,给予皮质类固醇、脱水剂、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或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本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占眼外伤的5.60%,经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再辅助高压氧治疗,多数病例视力有所恢复.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应及时诊断,尽快采取相适应的治疗.
作者:于俊利;石红霞;时广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白内障运用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晶状体核翻转技术,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56例(60服)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6者58眼(96.67%),术后6月复查,未见虹膜后粘或人工晶状体夹持者.结论此手术方法是基层及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开展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兰萍;任延君;张东旭;李景珂;赵素强;杨顺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眼前段紊乱Ⅱ期眼前段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植入后房型、悬吊式或带虹膜人工晶状体重建眼前段,并对手术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25例(25眼)眼前段修复良好,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穿孔伤眼前段结构紊乱者,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可获较好效果,但应注意选择好适应证.
作者:刘洛如;金书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手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义眼台暴露.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义眼台暴露与义眼台植入的手术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我们常用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得出患眼进行眼球摘除术后,将义眼台直接植入并将4条直肌对缝,术后义眼台排出的发生率低,且义眼台的活动度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明;张文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孔伤特殊的护理方式.方法连续观察记录儿童眼球穿孔伤46例,采用针对儿童特点而设计的护理方法,并进行总结.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绝大多数患儿安全渡过手术期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眼球穿孔伤治疗过程中,护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宇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眼内容摘除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眼内容摘除后,巩膜壳后肌锥内义眼座植入,前表面分层缝合巩膜、眼球筋膜与结膜.结果义眼座前有双层巩膜加固不易脱出,眼外肌群解剖位置无改变.与健眼活动一致,改善义眼外观,随访6月~3年无义眼座裸露或排斥发生.结论眼内容摘除后,巩膜壳后肌锥内羟基磷灰石植入,手术方便、损伤少,术后反应轻.未见义眼座裸露、排斥.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梁凤康;李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995年~2002年我们接诊4例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在药物治疗数日效果不好时,采用泪道冲洗治疗,缩短了疗程,未发现合并症.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玲;林萍;徐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经透明角膜切口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2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2例滤过泡均无影响,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22例均有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用药后恢复.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
作者:刘红云;陈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方法对66例(6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采用颞侧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6月.结果63眼(95.4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2者58眼(87.88%),平均眼压(12.23±3.63)mmHg(1mmHg=0.133kPa).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选择好适应症,采用颢侧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作者:张秀玲;刘伟;付金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眼球萎缩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在行眼球摘除及义眼台植入术的同时,通过增加眶内填充物的方法,达到一次手术矫正眼窝凹陷的目的,共治疗19例(19眼).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眼窝凹陷矫正,观察5月至3年(平均19.2月).术后3眼眼窝轻度凹陷.其中2眼更换义眼外观改善,另1眼眼窝再填充手术而改善.结论本法可经1次手术使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眼球萎缩患者外观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赵颖;宋维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54例眼外伤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154例眼外伤的住院病例的生存质量总评分的均值为69.76分,其生存质量在症状及视功能(32.45±23.58)、身体机能(16.75±6.53)、社会活动(10.47±8.80)以及精神心理(10.08±7.65)四个方面的评分均偏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影响眼外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人职业(Bs=-0.344)、热灼伤(Bs=-0.269)、拳击伤(Bs=-0.240)、手术次数(Bs=-0.218).结论眼外伤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加强眼外伤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作者:荆春霞;王声涌;易军晖;陈青山;池桂波;吴赤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与超声晶状体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术和效果.方法对行上述手术的5010眼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法碎核组2508眼术后1周,1月和3月视力≥1.0者分别为65.99%、77.99%和82.93%,术后1周,1月和3月平均散光度变化分别为0.35、0.30和0.12D,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率为12.11%.与同期随机进行的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样的手术切口不同的碎核方法同样具有早期恢复视力、稳定屈光状态和角膜散光度小等优点.但手法碎核却简单易行,设备投资少,更适应我国国情.
作者:赵清华;赵广华;赵广健;赵晓春;丛林;赵广愚;陆法珍;赵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40例(40眼)采取直接插管与借助吻合器法.断端距泪点<4 mm时采用前者,≥4 mm时采用后者.插管用带针芯的腰麻管.结果40例均1次插管成功,随访至少3月,下泪小管冲洗通畅.结论手术的关键是保证断端对合良好,则泪小管断裂无论是早期或晚期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冯雪亮;张树梅;张丽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开罐式截囊与连续环形撕囊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发生率.方法将作者4年来手术的133眼白内障按时间顺序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开罐式截囊;B组行连续环形撕囊,其它步骤相同.分别统计后囊破裂的例数和原因.结果后囊破裂共14眼,其中A组10眼,发生率10.75%;B组4眼,发生率10.00%.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x2=0.016,P>0.50).结论后囊破裂与截囊方式无关.
作者:唐义权;杨绍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6例(26眼)由眼挫伤所致的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视力、房角、眼压等进行检查观察.结果视力损害较严重,无光感者9眼,光感~手动7眼,数指~0.1者4眼,0.2~0.4者6眼.前房角改变明显.26眼前房加深,其轴深大于3mm.周边前房深度为1/3~1 CT,房角后退Ⅱ°~Ⅲ°.眼压升高,>60mmHg 4眼,50~59mmHg 9眼,40~50mmHg 5眼,30~40mmHg 6眼,20~30mmHg 2眼(1mmHg=0.133kPa).结论前房角后退性青光眼,前房角改变明显,眼压升高,视力损害较严重.应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惠瑜;宋亚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效果.方法观察17例接受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术前术后9方位眼位,歪头试验及代偿头位的变化.结果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均恢复,大于15△的仍残留部分眼位异常及代偿头位.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对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有效.
作者:强俊;魏灿;俞军;陈挺;周海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经验.方法292例(292眼)白内障作宽6~7mm的巩膜隧道切口,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天,262眼(89.73%)视力≥0.5.结论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效果良好,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俊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76例(93眼)手术结果,随访2~24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作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72.04%.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虹膜损伤,角膜水肿等.结论本手术是基层医院一种有效的术式,早期因操作不当和经验不足可引起一些并发症.
作者:赵鸣;刘丹;张淇;周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三硝基甲苯(TNT)白内障晶状体摄影的临床意义.方法充分散瞳后,对普查出的TNT白内障作业人员采用Cannon CF-60ZA型及Topcon 50 EX型眼底照相机对晶状体进行摄影.结果各种晶状体浑浊形态及程度均能清晰显示.结论晶状体摄影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晶状体浑浊的形态,避免了人为描述及图示所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误差.可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永久性的保存资料,利于动态对比观察.可为职业性眼病的分期、诊断及劳动能力的鉴定提供重要佐证.
作者:金庆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