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光明;张效房;贾春琪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前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人工晶状体前膜用地塞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半球后注射、复方托品酰胺和1%毛果芸香碱滴眼活动瞳孔.结果36例人工晶状体前膜经用上述方法治疗全部吸收.结论此法简单易行,效果好,值得采用.
作者:龚强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爱维治治疗严重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本组7例均为单眼.就诊时视力均为黑朦,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生理盐水250ml,爱维治20ml,每日1次静滴,20~30天为一疗程.结果5例视力提高至0.1~0.3,2例视力无变化.结论视神经损伤致视力丧失后,各种药物治疗的效果效差,而静滴爱维治治疗,7例中有5例恢复部分视力.故在视神经病变时使用爱维治有利于视神经的功能恢复.
作者:王秀娟;胡东燕;刘洋;尚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杂性眼外伤眼球前段多种联合手术,以重建眼球前段结构的效果.方法38例(38眼)复杂性眼外伤同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白内障及前段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虹膜缺损修复及瞳孔成形等联合手术,以恢复眼球前段正常结构,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67月,角膜植片透明者28例(73.68%),视力恢复0.05以上者23例(60.53%),瞳孔恢复接近圆形者24例(63.16%).结论复杂性眼外伤眼球前段多联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角膜的透明率与视功能,缩短疗程.瞳孔成形还有利于减少畏光,改善外观.
作者:杨进献;郑广瑛;张素芳;杨晓慧;马静;张效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杨××,男,72岁.于2000年11月25日以右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1天入院.患者曾于本月21日我们在外县复明工程期间进行手术,手术顺利,术后视力0.2,仅角膜内皮条状浑浊,余均正常.患者在24日上午右眼视力突然丧失、眼球胀痛、畏光、流泪,伴偏头痛、恶心、呕吐等.该院给予一般治疗后无效,转至我院.
作者:张安仓;郑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一种单极电凝器的眼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用自制的单极电凝器,用于白内障手术和玻璃体切除术伤口止血223例(236眼)、视网膜脱离裂孔及眼内眼球壁异物定位透热电凝35例(37眼)、眼内异物摘出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水下电凝止血131例(139眼),观察其效果.结果经上述多种手术389例(412眼)临床应用,止血效果确切而迅速,外透热时视网膜电凝斑较小(约1/3PD),术后周围反应轻微,视网膜复位良好.裂孔定位及封闭效果确切.水下电凝效率高,电凝点清晰局限,组织反应轻.术后观察1周~3月,无角膜水肿、晶状体浑浊、继发性出血、视网膜水肿或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本电凝器实现了一机多用的目的,既可用于一般表面电凝,也可作眼内水下电凝,部分地代替了眼内激光的功能,具有进一步开发和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文战;赵胜利;张凤研;张金嵩;张效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眼球破裂(rupture of the globe)是严重的眼外伤,破裂部位多在角膜及角膜缘,临床上易于发现.但有少数病例破裂部位在巩膜,特别是赤道部前后的巩膜,而该处结膜尚完整;或破裂在直肌之下,外部检查不易发现,称隐匿性巩膜破裂(occult rupture ofsclera)[1].此类病例极易漏诊,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们收治的54例隐匿性巩膜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慧;张有亭;梅彩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颌面中部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特征及治疗.方法15例患者在进行颌面外伤处理后均应用皮质类固醇和脱水剂等治疗,对其中3例视神经受压的患者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15例患者治疗前无光感5眼(29.41%),治疗后减少至2眼(11.76%),光感~0.04治疗前7眼(41.18%)降至3眼(17.65%),视力0.05~0.3治疗前5眼(29.41%),治疗后提高至12眼(70.59%).结论颌面中部外伤患者在治疗外伤时应及早发现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预后与早期发现及治疗的关系极为密切.
作者:卢刚;王锐;姜云霞;王冉;王惠玲;张秦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屈光状态与立体视觉的关系.方法对33例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双眼屈光状态、同时视、融合力、立体视锐度等功能进行检测.结果立体视觉与视力、屈光不正、屈光参差、伤后手术时间及受伤年龄有关.33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32例获得不同程度立体视,其中中心凹立体视19例,黄斑立体视8例,周边立体视5例.结论外伤性白内障尤其是儿童,应早期手术植入人工晶体,在检查视力的同时应注意立体视觉检查.
作者:靳梅;杨宗玲;陈培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被动牵拉手法在爆裂性眶壁骨折所致复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眼外肌和影像学检查后筛选出来的5例爆裂性眶壁骨折所致复视采用早期被动牵拉手法治疗.结果治疗3~5天后,斜视均矫正,生活视野中复视消失,眼球运动基本不受限.随访3~6月,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对爆裂性眶壁骨折所致复视病人有选择地进行眼球早期被动牵拉治疗,是一种积极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平;王育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眼科手术后引起角膜缘溃疡很罕见,1974年国外Arentson等共报道11例,1986年国内吕秀珍等报道2例[1]白内障术后并发角膜缘溃疡.作者近年来见1例白内障术后及2例翼状胬肉术后引起的角膜缘溃疡,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菲;李伟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37例Ⅲ级挫伤性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采取颞下方角膜缘内切口的前房穿刺及尿激酶冲洗术.术后前房积血消失,眼压下降.此切口操作方便,易重复冲洗,闭合好.而尿激酶直接作用于血块使小血块完全溶解,大血块部分溶解并减少粘连,易于吸出或直接取出.继发性青光眼因出血吸收,阻塞的前房角和瞳孔重新开放而治愈.
作者:肖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3年首例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来,共实行665例(795眼)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及其复明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高洪秀;刘金启;牟敦秀;宋立香;李振波;王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儿,女,9岁.自出生后父母发现其颞部有一瘘口,经常排豆腐渣样物.1年前因右上睑红肿、疼痛,在当地医院切开引流,愈合后反复破溃.于1999年12月4日收入我院.检查:右颞部皮肤距外眦角35mm处可见一直径1mm大小瘘口,挤压有豆渣样物排出.右上睑亦见一瘘口,外溢黄白色脓液,瘘口周围组织与眶骨粘连.
作者:王改欣;王凤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20岁,因车祸摔伤头面部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神志清,关节活动自如.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8,眼球上移,轻度突出,向下活动受限,下眼睑内侧近睑缘1cm处可见皮肤裂口长约1.2cm,余(-).行手术探查,局部皮下浸润麻醉,稍扩大伤口,向下钝性分离至眶下缘,与眶下缘水平分次取出树皮状植物异物数片,继续探查发现有异物嵌顿于眶下缘骨壁,用弯血管钳触及并取出一长5.5cm,直径1.0cm圆形树杈,此树杈由眶下缘斜向后下方,血管钳可由眶壁创口进入筛窦、上颌窦,逐层缝合.术后应用菌必治预防感染,术后7天拆线皮肤伤口愈合良好,左眼视力:1.0,眼球位置正常,各方向活动自如,CT检查提示筛窦、上颌窦内密度增高、紊乱、余(-).
作者:王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47岁,早晨低头看1只捕获长嘴鸟被鸟嘴啄伤左眼,当时疼痛难忍视物不清,自觉眼球下塌.伤后1小时就诊.于2000年11月14日急诊入院,检查全身情况良好.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6,矫正视力0.5;左眼视力眼前手动,混合性充血,眼压T-1,角膜10点位纵形全层裂伤,总长3mm.
作者:陈若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之一,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开展.由于技术难度大,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方法有别,有必要探讨手术技巧及疑难问题的处理,以利于此项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万江;刘华;余素华;胡绍柱;张玲霞;何苗;邓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PRK后重度角膜上皮下浑浊长期变化情况.对象与方法95年3月~8月在我院眼科激光中心行PRK手术的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中,有部分患眼发生了Ⅲ级角膜上皮下浑浊,对其中7例7眼随访5年.结果全部7眼在3月时角膜上皮下浑浊达到高峰,3~12月虽经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角膜浑浊也无改善,随访至3年时角膜上皮下浑浊开始出现变化,4年时全部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无1眼保持在Ⅲ级,其中4眼降至Ⅱ级,角膜渐显透明,5年时4眼降至Ⅰ级.结论PRK术后重度角膜上皮下浑浊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的趋势.
作者:郑磊;张建华;仲明;桑延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55岁,因摔倒后右眼撞于牛角上3小时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光感,眼睑肿胀,球结膜高度水肿,未见创口,结膜下见大量出血,角膜透明,前房少许积血,KP(+),Tyndall(++),瞳孔欠圆,稍向上移位,光反射迟钝,眼底检查无红光反射,眼压Tn+1,眼眶无压痛.
作者:李秀君;侍丛祥;谢会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国产硅凝胶和进口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效果.方法10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PCCC)后Ⅰ组植入国产硅凝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Ⅱ组植入丙烯酸酯(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对术后视力、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Ⅰ组78%、Ⅱ组76%.术后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1.0者,Ⅰ组72%,Ⅱ组78%,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玻璃体浑浊、角膜水肿及囊样黄斑水肿等并发症,两组间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PCCC的基础上,国产硅凝胶和进口丙烯酸酯(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疗效相近.
作者:王晓莉;曾健;刘益;陈俊;陈小虎;姜世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应用气门芯作引流物的疗效.方法89例慢性泪囊炎住院病人,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采用以气门芯自制的引流管作引流填塞物,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97.75%,无一例因引流管留置而引起并发症致手术失败者.结论以气门芯自制成引流管作引流填塞物,取材方便、经济、手术操作方便,术后病人反应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国峰;张晓红;李兴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