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学
目的 应用AdEasy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携带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编码区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DSPP.方法 将质粒pTRE2-DSPP中的小鼠DSPP编码序列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MV-DSPP,酶切线性化后转入已含有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筛得的病毒质粒pAd-DSPP经酶切鉴定后,在293细胞中包装成重组腺病毒.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扩增并纯化病毒,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酶切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DSP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293细胞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并观察到绿色荧光的表达,DSPP基因测序鉴定与genebank中公布序列一致.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2×109pfu/ml.结论 应用AdEasy系统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Ad-DSPP,通过该系统携带的标记基因GFP可直观检测靶细胞转染和外源基因表达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牙本质涎磷蛋白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锋;聂蓉蓉;刘磊;汤炜;郑晓辉;吴凌;田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转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如何发现和判断转移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早期转移的诊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技术在微转移的研究中逐渐显示出优势,尤其是在DNA和RNA水平上的研究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就近年来头颈部恶性肿瘤微转移检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舒萍;鲁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牙髓及根尖周病是为常见的口腔疾患,主要病因是牙髓的细菌感染及感染菌在根管系统中的持续存在.牙髓卟啉单胞菌是感染根管的优势菌,在牙髓、根尖周组织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牙髓坏死、根尖部疼痛肿胀、叩痛等症状和窦道形成密切相关,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牙髓卟啉单胞菌的毒力因子、致病机制、临床意义等方面综述.
作者:刘琨;侯本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根据1999年美国牙周病国际研讨会牙周病的分类,牙骨质撕裂属于发育或获得性异常,它是影响或促进菌斑性龈病及牙周炎的局部因素[1].国外文献有少数病例报告,国内尚未见到报道.
作者:王者玲;黄洁;李启强;葛丽华;刘晓勇;刘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自主开发的国产多晶体氧化铝陶瓷托槽的断裂性能.方法 利用我科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测量装置检测国产陶瓷托槽在转矩力作用下的断裂力和力矩,并与临床常用的进口陶瓷托槽Crystaline IV作对比.结果 在转矩力作用下,国产陶瓷托槽断裂时槽沟处的力为(4342.6±845.8) gm,力矩为(2779.3±541.3)gm-mm,与Crystaline IV无显著性差异,且显著高于文献中推荐的产生牙齿移动有效力矩.结论 国产陶瓷托槽在转矩力作用下的断裂强度能够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
作者:杨力;封平平;白玉兴;王邦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病, 一般人群患病率高达20%;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也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1,2].目前,RAU的治疗方法一般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疗效也分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纵观国内外对RAU治疗的文献报道,多采取综合用药的方法,国内报道大多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近来,我们采用金喉健喷雾剂对RAU进行局部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滨;关晓兵;刘萍;谢美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2次问卷调查评价北京市各级医院常用口腔器械消毒方法的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给予规范.方法 2002、2005年对北京市各级医院常用口腔器械消毒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将填写内容进行统计学处分析.结果 2005年北京市各级医院口腔诊疗器械存在多种消毒方式,其中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比例提高,采用消毒剂浸泡、擦拭及其他方法处理口腔器械的比例下降.结论 2005年各级医院口腔器械消毒方式较2002年更为符合要求,但一、二级医院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戴青;邓小虹;韩永成;孙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依法维权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我们发现,临床中医患纠纷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口腔临床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如何确保病人接受实习医生诊治,如何认识与处理医患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董雯;侯本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绝大多数牙痛是由牙病引起,有少数牙痛并非由牙病引起,此类牙痛称为非牙源性牙痛, 极易造成误诊误治.自1998年7月~2003年7月,作者接诊了非牙源性牙痛的误诊患者24例,本文对其总结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董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氟化物在正畸治疗中预防牙釉质脱矿的佳使用方法.方法 制备正畸拔除的前磨牙96颗,随机分成4组(A,B,C,D),分别为对照组及酸蚀前、中、后用氟组,粘结托槽后,将每个样本分别放入装有2 ml酸性人工唾液的试管.分别在实验后第1、2、3、4周从每组样本中随机抽取6个,测定托槽抗剪粘结强度及酸性人工唾液中的Ca2+浓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酸蚀前、中、后用氟对托槽抗剪粘结强度及粘结材料残留指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人工唾液中钙离子Ca2+浓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Ca2+浓度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酸蚀前用氟组、酸蚀中用氟组、酸蚀后用氟组.结论 酸蚀前、中、后用氟对托槽的抗剪粘结强度及粘结材料残留指数均无显著性影响,且均可增加牙釉质的抗酸性,酸蚀后使用氟化物的效果好.
作者:徐延;张桂荣;李济强;张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大量研究表明,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许多炎症因子、致癌剂、促癌剂和肿瘤微环境都可以激活NF-κB.NF-κB蛋白本身和其调控的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增殖、抗凋亡、侵袭、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在多种肿瘤中NF-κB都处于持续性激活状态.本文就NF-κB信号通路和肿瘤发生和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严明;陈万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高正加速度(+Gx)环境是否造成舌肌病理性损伤.方法 以9只雄性猕猴为对象,按受试Gx环境及持续时间随机分4组,对照组为+1Gx、300 s;实验组为3组,分别为+15Gx、200 s;+18Gx、165 s;+21Gx、140 s.采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模拟高正加速度环境下猴舌横纹肌肌细胞组织及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猴舌横纹肌细胞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对照组舌横纹肌细胞膜c-fos呈弱阳性表达,而细胞浆着色不明显.实验组舌横纹肌细胞膜、细胞浆c-fos着色明显,呈强阳性表达,不同高+Gx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高于+15Gx的模拟正加速度环境可引起猴舌横纹肌细胞c-fos基因表达增强.
作者:施生根;张建中;牛忠英;李冬;党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口腔健康宣教能否作为预防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有效方法.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拔牙患者在术前30分钟、术前2分钟应用牙科焦虑量表(MDAS)测评焦虑程度,两次测评之间实验组患者接受口腔健康宣教.结果 实验组术前2分钟的焦虑程度显著性低于术前30分钟(P<0.05),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2分钟(P<0.01),两组术前30分钟焦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腔健康宣教能显著减轻拔牙患者术前焦虑.
作者:郑朝晖;刘宇;刘世森;林松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13在鼻腭囊肿衬里上皮中变化的规律和其表达的意义.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诊断的36例鼻腭囊肿的衬里上皮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13在鼻腭囊肿上皮中的表达.结果 CK13在鼻腭囊肿的纤毛上皮表达呈阴性;在纤毛柱状与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型上皮的中间层表达呈弱阳性;CK13在部分鳞状上皮的基底层、中间层或表层表达为阳性;鳞状上皮的全层呈强阳性.结论 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出现化生鳞状上皮细胞时,同时表达CK13;CK13随着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程度的逐渐增强而逐渐增多;CK13可作为判断鼻腭囊肿上皮鳞状化生的标志和检测化生程度.根据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和CK13的表达,推测鳞状上皮细胞是由纤毛柱状上皮化生而来.
作者:鲁大鹏;赵宵虹;贾海鸥;邢汝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常规根管预备法、回旋手机根管预备法、超声根管预备法和Profile根管预备法的根管壁清洁度,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用40颗单根管离体牙,随机分成常规组、回旋手机组、超声扩大组和Profile组,分别进行根管预备后纵劈根管,用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的清洁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超声组和Profile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Profile组和常规组、回旋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常规组和回旋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超声组的根管壁清洁度优于Profile组,Profile组根管壁洁度优于回旋组和常规组,回旋组和常规组的根管壁清洁度相似.
作者:徐莉;谢建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使用极固宁(A组)、75%氟化钠甘油 (B组)、50%麝香草酚溶液(C组)和自酸蚀粘接剂(D组)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观察脱敏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中诊断牙本质过敏的240颗牙随机分为 A、B、C、D 4组, 分别用4种脱敏方法治疗1疗程, 即刻及3个月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 A组即刻及3个月后脱敏有效率均显著优于 B、C、D组 (P<0.01). 结论 极固宁为相对快速,有效的牙本质脱敏剂.
作者:闫晨;李昀生;李武德;郑峰;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藻酸盐印模材料流动性能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方法 利用直径20 mm、高20 mm的圆柱形模具,将藻酸盐印模材料调拌放入其中,在不同时间施加0.7 kg的负荷,测量其直径表示其流动性大小.结果 两种藻酸盐印模材料均在30 s时流动性好,其后流动性逐渐下降,但红叶藻酸盐印模材料在150 s后流动停止,贺利氏藻酸盐印模材料则在180 s后无流动性;两种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流动性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种印模材料在各时间段的流动性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流动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30 s时为取模的佳时间.
作者:刘虹;王雪;李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低龄舌及口咽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97例年龄低于45岁舌及口咽鳞癌患者治疗记录及随访记录.采用Cox风险比例风险模型对11个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筛选.Kaplan-Meier法对各主要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结果 TNM分期和原发肿瘤是否切除彻底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其P值与RR值分别为:P=0.001,RR=1.870和P=0.017,RR=2.759.各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资料未显示原发灶切除方式和是否保留下颌骨对生存率有明显影响.结论 早期治疗,彻底切除原发灶以及适当采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是延长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春惠;刘云生;刘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摩擦力是固定正畸研究的热门话题,机械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摩擦力的两大因素.机械因素是过去研究的重点,但口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生物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项华;吴建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利用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可行性.方法 将6种无机抗菌剂以0.5% w/v和2.5% w/v的浓度分别加入自行研制的实验自酸蚀处理剂ESP中,进行变形链球菌体外药敏试验.并应用添加了抗菌剂的ESP制备黏结样本,测试无机抗菌剂的添加对材料固化后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ESP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其中添加龙贝无机抗菌粉体或氧化锌晶须复合抗菌剂AT-83可使液体状态下ESP的小抑菌浓度和小杀菌浓度显著降低;加入受试的无机抗菌剂使材料固化后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其中添加氧化锌晶须复合抗菌剂AT-83的效果为显著.结论 从抗菌性能方面证实了利用受试的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可行性.
作者:方明;Christel NEUT;陈吉华;刘奕;赵三军;Hartmut F HILDEBRAND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