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红;赵晖;陈阳
应激是过强或有害刺激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反应,即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常处于普通人从未经历过的特定事件和特殊环境中.军事应激可以是一种刺激,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根据对应激源评估的不同,其产生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军事应激所致的损伤已被确定为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军人应激反应、测评方法、干预方式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岭;厉彦超;张连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驻华北陆军某部2014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病特点,为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部队医院2014年全年就诊的官兵病案资料,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分类统计,并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其按系统、部位、疾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4年度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病率为29.7%(415例);其中软组织损伤发病率22.3%(312例),骨与关节损伤发病率5.7%(80例),器官损伤发病率1.6% (23例);(2)各部位军事训练伤发病率:下肢15.8%,腰部7.5%,上肢5.9%,头颈部0.5%;(3)军事训练伤种类发病率较高的依次为腰扭伤及腰肌劳损5.8%、踝关节扭伤5.4%、小腿肌肉拉伤及胫骨骨膜炎5.3%、手外伤2.4%、膝关节损伤1.9%,上述伤病士兵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军官和士官(P<0.05).结论: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病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伤防护指导.
作者:叶超群;杨洁;于欣;王海荣;赵华龙;张鹏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了解长航舰艇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长航舰艇官兵269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舰艇官兵出航后第10天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舰艇官兵第60天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第10天的SCL-90总分及相应因子分值(P<0.05,P<0.01);第150天的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第10天的SCL-90总分及相应因子分值(P<0.05,P<0.01);第200天的躯体化、抑郁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第10天的相应因子分值(P<0.05,P<0.01);第60天、第150天和第200天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舰艇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随着航行时间延长,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有所降低,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吕庆瑛;张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了解驻新疆某部士兵吸烟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吸烟及相关情况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2个连队士兵208例,对吸烟率、吸烟原因、吸烟时间、吸烟危害等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义务兵、一级士官、二级及以上士官的吸烟率.结果:在208例士兵中,吸烟124例,吸烟率为59.6%.吸烟原因主要是缓解疲劳,占38.5%.知晓吸烟所致疾病主要集中在肺癌、支气管炎2种,知晓率分别为82.7%和77.9%,其余疾病知识知晓率<38.4%.义务兵、一级士官、二级及以上士官的吸烟率分别为29.4%、64.8%和66.7%,义务兵与一级士官、二级及以上士官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某部士兵尤其是士官吸烟率较高,吸烟危害知晓率较低,应采取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李尊友;陈丰才;李博;宋立强;刘营;付冲;张勇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LN 168例,调查其并发AKI与发生感染、高血压病、水肿,以及血浆清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病理改变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N 168例并发AKI 47例;AKI组出现水肿、感染、低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肾组织中出现细胞性新月体、毛细血管袢坏死、白金耳、透明血栓的概率均显著高于非AKI组(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低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细胞性新月体形成进入以AKI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LN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低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等;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以控制病情,延缓肾脏病进展.
作者:李建军;卢凡;杨再波;崔征;王明翠;宋明辉;隋洪帅;李长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睡眠缺乏与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状况不良有关,包括增加抑郁、自杀、意外事故和伤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风险等.美军研究表明,军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睡眠问题,特别是参加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军人,许多军人在部署结束后仍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睡眠障碍.因此,了解睡眠问题和多种影响因素,以及对军人身心健康和战备能力的影响非常重要.现将美军官兵的睡眠问题及健康维护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楼铁柱;刘术;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越鞠丸,解诸郁”,是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情绪异常,中医学多归之为“郁证”范畴.现将越鞠丸的组方、源流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组方及源流
作者:桂明泰;徐立思;符德玉;姚磊;芦波;周训杰;樊民;李建华;韩亚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从健全组织、强化意识,拓展途径、强化服务,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等方面,介绍了武警某部队医院强化为兵服务的做法.
作者:钟在英;宾世平;李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临床罕见的神经元良性肿瘤,仅占全部原发脑肿瘤的0.5%.由于发病率低,容易因认识不足而发生误诊.MRI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该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近期,我们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MRI影像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总结了美军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即“三军联合培养、训练要求具体、培养目标明确”,并分析了这一培养模式对我军的借鉴意义,以更好地为我军培养现代化军事医学人才服务.
作者:王奇;刘丽华;高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终目的,是控制药品风险,提高合理用药.本文总结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整体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做法.
作者:张秀娟;吴静;陈尚京;段同华;何家俊;王道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 病倒报告患者男,23岁.因口唇局限性红斑、伴瘙痒就诊.4天前感觉发热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后,出现口周轻度瘙痒,继而出现口唇水疱性红色斑,中央水疱,瘙痒加重.既往有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后出现口唇部红斑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右侧口唇部见枇杷大小红斑,瘙痒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肝功能正常.考虑为乙酰氨基酚所致的固定性药疹.停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大量饮水,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10 mg,每天1次;局部涂糠酸莫米松软膏,每次3次.1周后口唇部红斑颜色变暗,水疱消退.
作者:王清全;毛树印;陈维海;张建峰;于海刚;陈金喜;张波;高海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高原驻训官兵的睡眠状况.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高原驻训官兵34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于高原驻训前、高原驻训1个月、3个月和高原驻训结束后1个月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并以PSQI总分≥7分定义为失眠症.结果:高原驻训前检出失眠症45例(29.4%),高原驻训1个月69例(45.1%),3个月61例(39.9%),高原驻训结束后1个月30例(19.6%).官兵高原驻训1个月、3个月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因子>1分的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高原驻训前(P<0.05,P<0.01),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因子>1分的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原驻训前(P<0.05,P<0.01);高原驻训3个月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1分的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高原驻训1个月(P<0.05,P<0.01),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因子>1分的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原驻训1个月(P<0.05,P<0.01);高原驻训结束后1个月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原驻训前(P<0.05,P<0.01),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因子>1分的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高原驻训前(P<0.05,P<0.01).高原驻训官兵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因子分值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倒“V”型趋势;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值呈先下降后升高的“V”型趋势.睡眠效率因子分呈现持续升高趋势,入睡时间呈降低趋势.结论:高原驻训可导致官兵整体睡眠质量下降,且随着驻训时间的不同,其影响因子和影响程度不同.
作者:马孝俊;宋永斌;马静;焦岩;张云宏;徐江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结合近年来赴高原驻训卫勤保障的实践,系统分析了航空兵部队高原地区驻训卫勤保障的难点,提出了搞好航空兵部队高原地区驻训卫勤保障的对策.
作者:苏倚剑;漆清冰;刘运胜;曾荣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216例,其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128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8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神经细胞营养及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Brunnstrom、Bobath、神经肌肉本体促进等神经促通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入院24 h内两组均无一例发生抑郁和焦虑;治疗后2周,两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
作者:王海峰;王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或非常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效果,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作者:赵二鹏;张洪义;孔亚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子宫破裂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裂开,多发生在分娩期,部分发生在妊娠晚期.按照子宫破裂程度,分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孕妇多伴有内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胎儿窘迫或胎死宫内,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安全.子宫破裂常见病因为瘢痕子宫、梗阻性难产、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先天性子宫畸形、外伤或产科手术损伤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破裂5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梅;赵友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1个月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高达39.8℃.在当地诊所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给予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仍有低热、轻微咳嗽等症状.于当地防疫部门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及布鲁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遂来我院诊治.胸部X线摄片检查提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和右肺中叶炎性改变.无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手颤、出汗等症状,自诉发热时伴咽部不适,有高血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查体:体温37.6℃,脉搏78/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70 mmHg.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59×109/L,中性粒细胞0.72,血小板计数373×109/L,C反应蛋白17.85mg/L,红细胞沉降率(ESR)56 mm/h,类风湿因子(-).
作者:杨晓静;沈文来;陈海博;王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 用药原则1.1 辨证论治 白塞病又称白塞综合征,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与感染、遗传、免疫异常等有关.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可累及多个系统.本病属于中医学“狐惑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以肝、脾、肾三脏受损为本,湿热蕴毒为标.病期短,脏腑虚象不明显,多为肝脾湿热蕴毒实证,治疗原则以清肝利湿、和脾解毒为主;病期长,脏腑虚象较突出,多为肝肾阴亏或脾肾阳虚之证,治疗原则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主.中医将白塞病分为肝脾湿热、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4个证型.故应先辨证确定白塞病的类型及证候,再确定治法.
作者:朱建明;庞浩龙;贡联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总结了空间定向障碍(SD)致军事飞行事故的特点,并提出建立健全的SD防范体系,包括信息、方法、训练、技术、医学、心理学和工效学保障等在内的对策建议.
作者:陈炎琰;钟方虎;吴铨;邓武;贺青;于丽;叶佳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