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环境对驻训官兵急性结膜炎发病影响的观察

刘容;郭从涛

关键词:高原环境, 官兵, 急性结膜炎, 发病情况
摘要:目的:观察高原环境对驻训官兵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官兵3500例,其中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2500例,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1000例.所有入组官兵均在相同医疗保障条件下,按照相同的训练计划组织施训.比较两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时长,以及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结果: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1),受紫外线辐射时长显著长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5),急性结膜炎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1).所有罹患急性结膜炎官兵均散发于各个单位,未发现其周围官兵有类似疫情传播、暴发情况.结论:高原野营驻训官兵受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急性结膜炎,应加强对其野营驻训时的紫外线防护.
人民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彩超联合X线钼靶诊断早期乳腺癌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X线钼靶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直径<2cm乳腺瘤63例,采用CDU联合X线钼靶检查,分析早期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特征,并与术前单用CDU及单用X线钼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CDU声像图大部分为低回声或偏低回声团块;肿块后方声衰减39例,肿物内强回声光斑17例;肿瘤纵横经比>1者49例;周边及内部均见短线状彩色血流信号35例,呈动脉频谱,阻力指数较高.(2)X线钼靶诊断表现为肿块影39例,肿块密度增高、边缘不整或呈分叶状14例,伴毛刺征19例.肿块内部有恶性钙化灶21例,主要为线样、小棒状、细沙样或多形性微小钙化.(3)CDU联合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和符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单用CDU及单用X线钼靶检查(P<0.05);单用CDU检查的检出率和符合率虽略高于单用X线钼靶检查,但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DU联合X线钼靶检查可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

    作者:丁蓉;孙艳丹;郭杰;苏军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男性尿道狭窄多次手术14例分析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特别是男性尿道狭窄,手术后容易出现反复,处理十分棘手.2008年3月--2011年2月,我们收治以往多次手术效果不佳的男性尿道狭窄1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毅;邹练;曾祥福;孙博;张子良;孙家各;刘川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再通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不适宜或不愿意接受介入治疗的AMI 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尿激酶(UK)100万~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前3天0.3 g/d,从第4天起改为0.1 g/d;并于溶栓后第2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500 U,连用5~7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4周后比较两组再通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再灌注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痛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韩国杰;刘文洪;杨大为;高占义;曹继伟;张立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出生缺陷研究系列讲座(6)消化及泌尿系统先天畸形临床特点与产前诊断

    我国每年有20万~30万先天畸形儿出生,其中消化及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发生率较高,有些为致死性的,有些须出生后立即采取手术治疗.为减少先天畸形儿出生,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病因预防、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三级预防策略.认识消化及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临床特点,尽早进行产前诊断,有助于指导产科治疗,降低畸形儿出生率[1-3].

    作者:胡春艳;尚丽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原环境对驻训官兵急性结膜炎发病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高原环境对驻训官兵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官兵3500例,其中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2500例,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1000例.所有入组官兵均在相同医疗保障条件下,按照相同的训练计划组织施训.比较两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时长,以及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结果: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1),受紫外线辐射时长显著长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5),急性结膜炎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1).所有罹患急性结膜炎官兵均散发于各个单位,未发现其周围官兵有类似疫情传播、暴发情况.结论:高原野营驻训官兵受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急性结膜炎,应加强对其野营驻训时的紫外线防护.

    作者:刘容;郭从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疗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医疗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在新技术环境下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与智能等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中,以此来推动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面对新的技术环境,如何有效地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目前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周敏;董晓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外军卫勤研究系列讲座(54)俄军流行病学监控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随着新生物制剂的出现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各国面临的生物安全威胁日益严重.为有效保障国家生物安全,俄军在灾害医学勤务中的军事卫生预防体系下设有流行病学监控体系.俄罗斯国防部总军事卫生部的雅科夫列夫等4位专家,在2011年第7期的俄罗斯《军事医学杂志》上撰文,介绍了该体系的现状与未来工作重点.

    作者:周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前臂桡侧皮瓣修复鼻及鼻旁大面积缺损8例

    肿瘤、创伤等因素导致的鼻缺损,对患者外貌及心理极易产生严重影响,如何恢复良好的鼻部三维形态及功能,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应用邻位组织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鼻缺损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前臂桡侧皮瓣容易制备,与传统前额岛状瓣行鼻再造相比,具有减少额部大面积瘢痕、缩短治疗周期等优势,目前在头颈部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修复中使用率较高[1].2008年3月-2011年9月,我们应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鼻及鼻旁大面积缺损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白石;杨红岩;晏晓青;张元文;曾玮;韩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龄老人晕厥常见原因及对策

    随着军队离休干部年龄的增长和患病种类的增多,晕厥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就晕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l 原因一是心源性晕厥.高龄老人患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当过度劳累、极度兴奋、饮酒过量、剧烈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氧,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或缺血,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性晕厥.二是脑源性晕厥.高龄老人患有脑动脉硬化性疾病,脑血管狭窄,血流减少,如突然转动头部或剧烈活动,会发生脑部一过性缺血,导致晕厥.三是低血糖性晕厥.有的高龄老人饮食量较少,不能保证充足的血糖供应;有的饮食量尚可,但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血糖较低性晕厥.

    作者:梁另双;齐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筹措分析

    医学救援力量筹措是组织实施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针对我国灾害性质特点,做好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筹措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叶奇;贺祯;陈慧玲;葛毅;蒲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加强空勤人员健康鉴定工作的做法

    随着我军空军建设的发展,加强空勤人员的卫勤保障[1],做好空勤人员的健康鉴定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几年来,我们医院空勤科积极探索空勤人员健康鉴定的新模式,通过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制度落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使空勤人员健康鉴定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斌;李伟;张青;刘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胸腔内热灌注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每2周1次,连用2次.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综合生活质量改善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P<0.05);5种功能状态(躯体、角色、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乏力、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及咳嗽等消化道癌相关症状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咯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对症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咯血均有所缓解,未发生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损害.结论: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消化道癌合并胸腔积液,有效、安全,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赵磊;付艳;康欢荣;张欢欢;石秀丽;孙君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置人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传统外放射治疗存在许多弊端.随着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特别是125I放射性粒子(简称125I粒子)内放射治疗的推广应用,其对肿瘤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3].现将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置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理论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李巍;马和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分辨率CT诊断胆脂瘤中耳炎研究进展

    胆脂瘤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早期诊治能够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中,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清晰显示中耳内胆脂瘤软组织影像及病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胆脂瘤中耳炎的HR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冯国仿;孙瑜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颠茄致急性尿潴留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86岁.因上腹痛伴恶心1h余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症病史.查体:体温36.6℃,呼吸16次/min,脉搏60/min,血压135/80 mmHg,心电图大致正常;神志清楚,心肺正常;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氏征阴性,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10次/min.考虑为急性胃炎.给予枸橼酸铋钾胶囊0.3g,餐前30 min口服,3次/d;颠茄片20mg口服.服药后上述症状缓解,但出现口干和下腹胀满,不能自主排尿.结合患者有前列腺增生症病史,考虑颠茄引起的急性尿潴留,立即后送上级医院.给予导尿并留置导尿,坦索罗辛片0.2mg,1次/d;非那雄胺片5ng,1次/d.5天后拔除导尿管,排尿通畅,无明显不适出院.

    作者:李朝印;任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复方制剂抗应激及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研究和寻找有效的抗应激、抗疲劳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抗应激反应、降低疲劳指数等研究.中药具有活性成分多、毒性反应小等特点,作为抗应激反应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前景.现对近年来具有抗应激、抗疲劳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波;袭荣刚;何艳;杨晓波;吴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部队合理用药系列讲座(18)痛风临床合理用药

    1 用药原则1.1用药目的应用痛风药物的目的是迅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急性发作,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治疗其他伴发疾病.1.2合理应用 应用痛风药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按照临床分期进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先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如上述两类药应用效果差或不宜使用时,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痛风不论是急性期还是间歇期和慢性期,如果单一用药效果不好,可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作者:冯常智;贡联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7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胃镜下确定出血部位后,采用金属钛夹或注射药物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9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P<0.05).观察组消化道溃疡和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与治疗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相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引起,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等引起.

    作者:孙李建;林芳;邓艳;张文辉;荣义辉;马朋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合理膳食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研究进展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合并其他多脏器疾病,对饮食变化和降糖药物所致血糖波动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事件,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而合理膳食是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作的核心环节.具体做法是在控制每天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低生糖指数膳食、分次进餐、协调应用降糖药物与进餐时间,以及运动等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等,以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作者:陈延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外耳道神经鞘瘤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20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左耳流脓、听力下降,偶有耳鸣,经服药、洗耳、点耳治疗,流脓停止,但之后病情反复.1995年曾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耳外耳道内新生物,遂行手术切除;因术后复发,于1998年再次行左耳外耳道新生物清除术.近1年来左耳疼痛加重,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无面瘫,左侧外耳道口见实质性肿物堵塞,耳内窥不见,乳突部无红肿及压痛;纯音听力测试左耳重度混合性耳聋.乳突CT扫描:左外耳道、鼓室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左外耳道扩大,内有软组织影,CT值约36 Hu(图1).于全麻下插管行左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左侧外耳道皮肤破坏,鼓膜、听骨链消失,鼓室扩大,结构不清;外耳道后壁、骨桥部分骨质破坏,鼓窦入口扩大,外耳道、鼓室、鼓窦、乳突气房融为一大腔,腔内充满实质性肿物,无明显包膜,易出血,鼓室内有胆脂瘤上皮.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左侧)外耳道、鼓室、乳突神经鞘瘤(图2)及少量胆脂瘤.

    作者:阙镇如;黄钦辉;鲁明;张智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