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

郑学深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 外治疗法,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收治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患者32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以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对照组7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明显提高疗效.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急诊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急诊Ⅰ组给予常规急诊管理,急诊Ⅱ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率、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结果:急诊Ⅱ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急诊Ⅰ组,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明显高于急诊Ⅰ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大大降低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率,提高护理合格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

    作者:杨萍芬;何澪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史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治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基线资料、临床诊治过程,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好转28例,干预有效率93.3%,并发症发生率6.7%.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以发热、头痛、周围神经病变和颅内高压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跟踪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症状表现,积极进行对症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改善其预后结局.

    作者:熊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急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丙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团队协作式培训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团队协作式培训模式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临床实习生120例分为两组.对试验组给予团队协作式培训,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比较两组急诊急救技能培训理论考试成绩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结果:培训后,两组急诊急救理论考试成绩较培训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试验组急诊急救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培训后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协作式培训提高了急诊临床教学的整体效能,教学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庞永诚;魏丹霞;龚瑞莹;陈斌;任亢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儿无心肺衰竭症状,对照组发生心肺衰竭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能积极预防并减少心肺衰竭症状的发生.

    作者:伊明江·达吾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糖尿病对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普遍依赖胰岛素,成为推动病况治疗发展的主要依据.糖尿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多和对胰岛素强化治疗作用的进一步分析与认知,体现了激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本文分析人胰岛素药理学作用,介绍胰岛素用于糖尿病强化治疗优势,为实际治疗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杨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预后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治食管癌、贲门癌患者81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0岁组、30~49岁组、50~70岁组以及>70岁组4组,对比4组患者在远期生存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30岁组、30~49岁组、50~70岁组及>70岁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64%、32.65%、28.97%及5.26%;<30岁组、30~49岁组、50~70岁组及>70岁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2.36%、67.35%、71.03%及94.74%;<30岁组与>70岁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预后差(P<0.05).结论:年龄是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30岁以下及7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预后明显较差,因此要合理选择手术范围,提高远期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清利理化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清利理化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清利理化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利理化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较好.

    作者:于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脊髓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排尿功能好转时间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快.

    作者:匡国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33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灶主要分布在腰椎,多为椎体边缘虫蚀样骨质破坏.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影像学能准确定位病变部位,观察椎体被破坏的区域范围.

    作者:黄占有;李仕骞;张万雄;弥刚;慕永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性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对比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分为变态反应体质组与非变态反应体质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79.45%、总有效率95.89%;Ⅰ型与Ⅲ型、Ⅱ型与Ⅲ型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变态反应体质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变态反应体质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疗效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型、变态反应有关.

    作者:尹雪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甜梦胶囊联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甜梦胶囊联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PSD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百忧解治疗,观察组采用甜梦胶囊联合百忧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甜梦胶囊联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路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规范化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规范落实及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经过规范的康复指导与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规范康复训练及早期并发症预防干预,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低场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与比较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79例的检查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MRI正确判定早期股骨头坏死比例92.42%,中期和晚期均100%;CT正确判定早期股骨头坏死比例70.76%,中期和晚期分别为98.43%、100%.结论:低场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仍有较高价值,且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CT,当为首选检查方法,在费用允许情况下二者辅助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成素琼;李远国;蔡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老年人腹股沟疝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4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4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2.4)d,术后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5%.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7例(92.5%),比较满意2例(5.0%),不满意1例(2.5%).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均彻底治愈,无复发.结论:对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和康复的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低回声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0

    作者:黄汝哨;王丹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治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状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皮质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和手术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心理护理可显著减轻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作者:梅利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帕金森病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波谱研究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波普对早期帕金森病诊断的作用.方法:收治帕金森病患者50例,其中早期患者25例、中晚期患者25例,选取非帕金森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同时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MRS).结果:双侧基底核区FA值从对照组、早期组到中晚期组呈下降趋势;双侧丘脑区和双侧额叶区FA值从对照组、中晚期组到早期组呈下降趋势.NAA/Cr和Cho/Cr值从对照组、早期组到中晚期组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DTI和MRS作为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为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郑国良;周雁玲;董延江;王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症瓣膜病的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手术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资料.结果:重症瓣膜病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术后康复较好15例,死亡3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结论:提高对重症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重视度,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术前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术中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让患者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机能条件,提高术后存活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迪力夏提·马木提;李立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