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粘合剂去除外耳道异物38例

谢允平;张密英;黄继峰

关键词:粘合剂, 外耳道异物, 效果满意, 常规方法, 异物钩, 冲洗法, 圆形, 清除, 刮匙
摘要:外耳道异物的清除一般多采用异物钩或小刮匙钩住拉出,或使用冲洗法将其冲出.但对较硬的圆形光滑异物,特别是有嵌顿时,上述常规方法较难凑效.为此,我们于1996~2001年采用市售502粘合剂用于取除上述难取性外耳道异物38例,效果满意.
人民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28例

    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部闭合损伤的2.3%~5%[1].术前诊断率约10%[2],术中漏诊率为2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0%,病死率为10%~27.9%[4].1980~2000年,我院收治28例均经手术治疗.

    作者:娄熙彬;蒋述均;叶玉祥;唐力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Rh 阴性病人自血回输6例

    Rh 阴性人群在我国汉族人中仅占0.3%~0.4%[1],临床上 Rh 阴性病人外科手术需要输血的比例就更少,尤其是 AB 型 Rh 阴性这种罕见的血型寻找同型血源相当困难.1997年开始,我们采用自体输血6例,部分解决了 Rh 阴性血源困难条件下的输血问题.

    作者:陈敏;宋晓阳;黎笔熙;沈七襄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开颅术中脑牵拉伤32例

    脑牵拉伤是开颅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为提高对此类伤的重视,我们将1996~2000年因手术操作导致牵拉伤32例的原因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张银清;刘卫平;贺晓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脂溢酊与复方酮康唑霜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多采用单一的消炎、止痒、溶解脂质的药物,很少加用激素治疗真菌引起的继发性过敏.1997年10月~2000年12月,我院应用自制的脂溢酊和复方酮康唑霜剂联合治疗脂溢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红云;吴桂珍;洪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耳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多起病突然,每在睡后突然发现.临床上多采用体针治疗,效果尚可.1998年5月~2001年4月,我们采用耳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并与单纯体针治疗16例相比较,证实耳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更佳.

    作者:宋莉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晚期贲门癌112例防止胸内吻合口瘘体会

    1992~2000年,为减少中晚期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胸内吻合口瘘,我们采用根据残胃大小和食管扩张程度选择吻合口方法,治疗中晚期贲门癌112例,效果满意.

    作者:齐宏;刘君山;陶中良;程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的诊断效果观察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广泛应用,为弥漫性或周围性肺病变的诊断提供了重要方法[1].为了探讨支气管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我们对肺弥漫性和周围性肺病变114例行 TBLB,确诊率为78.9%.

    作者:王巍;王安生;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张涛;丹子军;李净;仲斌;李素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高位硬膜外麻醉1016例体会

    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施行颈区、上肢及胸壁手术1 016例,约占同期硬膜外麻醉4%,未发生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全脊髓麻醉等麻醉并发症.

    作者:丁国友;王信磊;易佩勋;来伟;刘世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军队中小医院人才建设探讨

    目前,军队中小医院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对确保为兵服务质量和医院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有效解决.根据医院目前现状、发展趋势和部队建设需要,我们认为,部队中小医院的人才建设应着眼长远以治本,改善现状以治标,采用标本兼治措施,以较好地解决军队中小医院人才匮乏问题.

    作者:尹曦华;郭宗凯;马剑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一次性修补先天性单侧Ⅲ度腭裂30例

    先天性单侧Ⅲ度腭裂的治疗方法是对硬、软腭及腭前部裂隙进行修补,未修补腭前部唇侧裂隙,则可导致并发症而行二次手术.为此,我们于1995年始采用鼻侧犁骨、齿槽突粘骨膜连续翻转瓣加齿槽突唇侧裂隙Z形交叉瓣,对腭前部裂隙唇腭侧一次性修补30例,效果满意.

    作者:孙强;王卫民;谷峰;刘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海上训练期间演习部队皮肤病773例分析

    2001年春夏,我们为海上训练演习部队进行卫勤保障,发现皮肤病发病较高,严重影响驻训官兵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将此次皮肤病发病情况总结分析,以便今后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作者:钱江;刘永祥;陈智;汪鸿;张鸣青;余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致过敏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洗澡着凉,咳嗽、胸闷、吐黄痰,要求中药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中医辨证为风寒郁而化热,治以清热泄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4 g,杏仁12 g,生石膏(先煎)30 g,炙甘草6 g,黄芩12 g,鱼腥草30 g,当归12 g.自煎温服,3 h 后全身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伴瘙痒.予氯苯那敏16 mg、维生素 C 0.5 g 口服,斑疹渐减.次日再服中药,2 h 后,斑疹加重,遍布周身,瘙痒难忍,自觉肌肤发热.立即停服中药,予地塞米松2 mg 肌注,葡萄糖酸钙1.0 g,每日3次口服,氯苯那敏8 mg,每日2次口服,维生素 C 0.3 g,每日3次口服.4 d 后皮疹消退.

    作者:李芳;蒋满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s 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Ag-NORs 是与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的缩写.它对核糖体的形成及蛋白质的合成极为重要.当某种外因或内因所致血清中出现抑制性细胞因子时,Ag-NORs 含量降低,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免疫细胞的 rDNA 转录.因此,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的转录活性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学者[1~3]将其引入肿瘤研究领域,通过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s 的数目、强度、位置和分布,可进行恶性肿瘤的筛选、诊断及病情监控.

    作者:童强;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治疗髁间嵴撕脱性骨折15例

    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并可同时治疗合并症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1998年7月~2001年3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治疗髁间嵴撕脱性骨折15例,效果较好.

    作者:王新东;李占德;郭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及其围术期监测进展

    近10年来,大量的研究已充分肯定了自主神经活动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尤其与猝死率有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性定量指标.HRV 降低也是预测心脏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指标,对手术病人心血管功能、心脏突发事件及预后的估计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1].

    作者:邓庆华;吴新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带状疱疹误诊、误治2例

    1 病例报告例1 男,59岁,因左肩臂疼痛5 h就诊.无明显病因感左肩臂疼痛,局部按摩时疼痛加重.无胸闷及前区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15年.体温36.6℃.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19.4/11.3 kPa.双肺呼吸音清,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臂活动自如,无红肿,肩部压痛.化验及心电图检查正常.诊断为肩周炎.给予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贴关节止痛膏3 d.疼痛加重,呈刀割一样痛,触碰时更明显.左肩及上臂沿臂丛神经分布区出现排列成带、成簇不融合的绿豆大小红晕疱疹.确诊断为带状疱疹治愈.

    作者:宋云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6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但胆管损伤有增多趋势.1992年5月~2000年10月,我院共行 LC 1 920例,发生胆管损伤6例,占0.31%.

    作者:李永研;李延甫;郭树军;崔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硬膜外腔注药加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虽多,但有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我们近年采用硬膜外腔注药加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72例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

    作者:贾桂林;黄焯民;韩世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低年龄段直肠息肉168例

    1980~2000年,我们共手术治疗低年龄段直肠息肉168例,效果满意.

    作者:爱勇;卜荣贵;张旭;海燕;李华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冠状动脉循环储备功能的影响

    氯沙坦(losartan)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拮抗剂,主要用于高血压病(EH)的治疗.作者观察了 EH 57例,经用氯沙坦治疗前后冠脉循环储备 (CFR)指数的变化,旨在探讨该药对 EH 病人 CFR 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俊峰;孙怀志;刘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