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进;邹正升;杨永平;李保森;陈德永
近年来,我们用潘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与法莫替丁进行疗效对比,证明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作者:吴楠;潘桂红;王寿九;王盛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9年8~12月,我们采用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对降低分娩时会阴裂伤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此方法对减少会阴裂伤有明显效果.
作者:刘爱荣;李香兰;赵艳荣;时桂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造血细胞增殖、分裂和失控是白血病生物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与各阶段造血细胞无限增殖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造血细胞与恶性血液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及其端粒酶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这一发现为揭示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尹黎英;刘广金;崔瑞青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统计分析我院1960~1999年住院死亡病例,重点提供住院死亡的主要疾病、高发年龄,以了解我国死亡疾病的演变情况.
作者:程巧燕;段蕴铀;李向军;聂舟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9年5月~2000年11月,我们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加血管扩张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5.5%.
作者:任德玲;徐艳;任桂芝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7~1999年,我们对颅脑损伤100例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以期为病情判断和救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利;陈惠珍;王秀平;李建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例1男,25岁,战士.不慎被汽车摇把反向击伤右小指后,疼痛、肿胀、远侧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查体:右小指末端及近节指骨掌侧可扪及一骨性肿块,边缘清楚,可滑动.
作者:赵良辰;吴善强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9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54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王绍鹏;李英杰;贾和平;徐谦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5年以来,我们对因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134例予以冠状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关系密切.
作者:张聪武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腹痛、腹胀、呕吐、排便排气障碍5 d,于2000年12月26日人院.5 d前突感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呕吐,呕吐物无胆汁;腹胀,无排便排气.
作者:杨建国;王斌坤;唐大千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小儿顽固性咳嗽的治疗方法较多,但近、远期疗效各异.为此,我们将川贝清肺糖浆、小儿止咳糖浆和联合用药的疗效进行对比,联合用药组效果较满意.
作者:曾昭全;刘莹;任榕娜;陈新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65年Nordenfelt[1]提出,普萘洛尔试验可作为功能性T波改变的一种鉴别方法,从此,该试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该试验方法仍不够规范,为此,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健康飞行员中开展普萘洛尔试验的体会,对其方法学作一探讨.
作者:戴伟川;胡惠;王进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5年以来,我院将丁氟合剂与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全麻用于烫、烧伤病人削痂植皮手术,效果较好.
作者:张群华;范必强;黄燕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为了解决行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及有效胃容量减少的问题,我院于1997年7月~2000年9月采用经腹行近端胃切除,回结肠间置代胃、代贲门法进行消化道重建41例.
作者:焦喜林;赵增顺;陈金辉;王少文;申立中;甄四虎;侯会池;邵土义;郝风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近年来,大剂量动脉化疗加血液透析治疗晚期癌症受到临床重视,通过介入、手术置管的大剂量动脉灌注化疗,可以提高癌肿区域药物浓度,同时加用血液透析,可迅速清除体循环中的毒性药物.1996年3月以来,我们运用大剂量动脉化疗加血液透析治疗晚期癌症20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何永刚;张军力;詹迎江;程永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2~2001年,我们收治老年人脑卒中1 821例,发生医院感染426例,感染率为23.4%.为探讨其防治对策,我们分别分析了脑卒中1 821例和发生感染的426例的情况,以期为老年人脑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夏强;李新立;刘群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1988年7月发现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甲福明及格列齐特等药物.1995年3月停用口服降糖药,应用胰岛素(诺和灵)治疗:诺和灵R(短效)早,中,晚餐前各8、12和12 U,睡前注射诺和灵N(中效)10 U,未发生任何不适,血糖控制良好.
作者:田庆;杨国庆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活力的重要物质.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
作者:华川;王志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随着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的日益增加,麻醉方法及其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为寻求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病人安全、有效,且对生理干扰少的麻醉方法,近年来,我们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并与单纯全麻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唐时荣;吴青华;余雷;邹清远;王玲;胡杰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