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妊娠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卵巢妊娠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发热情况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妊娠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有效减少了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陈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患者452例,其中278例原发性不孕,174例继发性不孕,对其就诊资料进行分析与回顾。结果:本组452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由于输卵管原因病变208例(46.0%),发病率高;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136例(30.0%);子宫异常72例(15.9%);少为卵巢异常36例(8.0%)。本组研究中由于输卵管原因不孕居于首位。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不孕症的诊断治疗,将两者各自的优势都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出来,不仅拓展了内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的范围,而且能够将诊断与治疗集为一体,避免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都展现出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昀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老年癫痫患者12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癫痫组32例和继发性癫痫组92例。给予两组患者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78.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原发性癫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癫痫是老年癫痫的主要发病类型,同时由于病因明确,因此在给予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时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赵洪利;李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多排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来指导制定肝癌介入治疗方案,通过瘘口的预先栓塞观察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1999-2006年收治肝癌患者1452例,2007-2014年收治肝癌患者1756例,比较两个阶段不同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总结CT增强扫描提前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通过对肝动脉-门静脉瘘口的预先栓塞,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延长了患者的寿命,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结论: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韩文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宁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以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测量健侧与患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周径,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8%)显著高于对照组(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优于单用尿激酶治疗。
作者:杜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牙周炎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4)给予派丽奥软膏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n=44)给予甲硝唑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93.18%;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有效率72.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分别为(0.78±0.12)和(0.77±0.21),对照组平均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分别为(1.78±0.31)和(1.97±0.4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丽奥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佳,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30例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经过治疗后,其中治愈19例(63.33%),好转10例(33.34%),死亡1例(3.33%)。3~6 d内出院6例(20%),8~11 d出院20例(66.67%),12~15 d内出院4例(13.33%)。结论:结合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出院时间较短,术后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小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腹症接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腹症患者80例,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接诊分诊时采取传统法,观察组在接诊分诊时采取临床路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不同时间确诊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满意度62.5%,观察组满意度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腹症接诊分诊中应用临床路径,不仅可为患者获得及时的抢救时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恽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注射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7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给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康复周期及体征表现。结果:试验组康复周期、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静滴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也能缩短患儿的临床治疗周期,使患儿尽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孙华英;周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周围浅表血管瘤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其检查诊断资料,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率100%,诊断主要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情况有明显差异,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符合率8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周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洪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0~6岁儿童手指末梢血1227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两组血铅水平。结果:Ⅰ组铅超标率1.11%,铅中毒率0.16%。Ⅱ组铅超标率0.67%,铅中毒率0。结论:洪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社区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则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5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国栋;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持续4个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其应用降压药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使用利尿药1例(1.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8例(1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9例(31.7%),α1受体拮抗剂29例(48.3%),β受体拮抗剂14例(23.3%),钙离子拮抗剂57例(95.0%)。使用单药降压共20例(33.3%),其中使用钙离子拮抗药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例,α1受体拮抗剂1例;二联降压17例,其中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8例,使用 CCB+ACEI/ARB 5例,使用β受体拮抗剂+ACEI/ARB 3例,使用 CCB+β受体拮抗剂1例;三联降压共17例,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ACEI/ARB 9例,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 剂 7例,其中 CCB+ACEI+β 受体拮抗 剂1例;四联降压4例(6.7%),均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ACEI/ARB;五联降压2例(3.3%),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剂+ACEI+ARB 1例,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剂+ACEI+利尿剂1例。结论:在选择降压药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既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又要考虑到对保护患者心脑血管的作用,合理选择降压药。
作者:段霞;李娜;陈雪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基础上服用参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0%(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智;冯小坚;徐细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早产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胎膜早破早产患者56例,给予舒喘灵4.8 mg,1次/6 h,地塞米松10 mg,2次/d,以及25%硫酸镁,30~60 mL/d,注意观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体温、羊水性状及胎心等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中,保胎成功48例,失败8例,分娩者围生儿病死率方面,<34孕周明显高于≥34孕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方面,<36孕周高于足月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S 方面,<34孕周者明显增加,≥34孕周围生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胎膜早破早产临床救治的关键是正确使用地塞米松及预防感染类药物,并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三大常规检验是检验学当中的基本项目。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规范操作,不能因其是常规检查而忽视,准确的检验结果能够更好地诊断出疾病,并为医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6岁以下7.5 mg/次,2次/d,6~12岁15 mg/次,2次/d。结果:观察组痰量减少时间(4.1±0.2)d,咳嗽消失时间(7.6±0.2)d;对照组痰量减少时间(7.3±0.2)d,咳嗽消失时间(10.4±0.3)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96例(87.3%),有效10例(9.1%),无效4例(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78例(70.9%),有效12例(10.9%),无效20例(18.2%),总有效率81.8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祛痰快,症状恢复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付立华;殷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因知晓、症状知晓、危险因素知晓、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重要性知识知晓情况治疗后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明显降低血压。
作者:林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在控制褥疮发生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褥疮小组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严格审核,对符合难免褥疮患者及褥疮患者进行全院会诊、指导,内网跟踪及监督皮肤情况。结果: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后,褥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褥疮的治愈率。结论:加强褥疮奖惩办法的管理,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经褥疮小组审核不符合条件者予以否认,可有效控制褥疮的发生,提高褥疮的治愈率。
作者:赵莲英;张智会;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调查,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7.7%,对照组的满意度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玉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