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张艳;尚智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早期糖尿病肾病,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素氮(BUN)、微量蛋白尿排泄率(AER)、血清肌酐(SCr)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分别检测治疗前后 BUN、AER、SCr.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 BUN、AER、SCr(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BUN、AER、SCr,疗效确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为探究临床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可靠方法,以便为临床研究和相关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54例,均符合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切开复位内固定组(77例)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77例).分别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验证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1 7,P=0.009 8);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患者显著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组间数据验证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0 8,P=0.012 1).结论:在临床针对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与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方法相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整体效果更佳,是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理想方案之一.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23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12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和普通西医疗法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妇科住院患者66例(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妇科住院患者57例(试验组).分别给予普通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98%,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亚甲蓝治疗小儿马桑果中毒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亚甲蓝治疗小儿马桑果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小儿马桑果中毒患儿35例,所有患儿均予以亚甲蓝治疗,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注射1次亚甲蓝之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1~3个月,所有患儿健康状态均良好,未出现后遗症.结论:利用亚甲蓝治疗小儿马桑果中毒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

    作者:包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胺碘酮临床治疗的新观点

    胺碘酮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治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发挥较好治疗作用的同时,胺碘酮也有着较多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本文简要介绍胺碘酮临床治疗的新观点,为临床提供依据.

    作者:朱彩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层社区医院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进一步探究基层社区医院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芦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手术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75例,行胃转流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5例2型糖尿病中,68例患者彻底摆脱胰岛素、降糖药,血糖值降至6.1 mmol/L以下;7例患者血糖值得到控制,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结论: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徐宏伟;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SWI在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运用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运用.方法:2014年1-11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均行SWI及普通MR序列检查,比较2种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SWI检查发现存在出血性转化19例(22.09%),检出率100%;普通磁共振检查发现出血性转化12例,检出率6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在脑缺血并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倪涛;汪鹏;蔡青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羟考酮注射液在开胸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羟考酮注射液在开胸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羟考酮注射液超前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0.5 h(T1)、1 h(T2)、2 h(T3)、4 h(T4)等时间点疼痛程度和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在T1时 VA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 T2、T3、T4时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超前镇痛中应用羟考酮注射液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益.

    作者:范伟卫;查振启;王民;刘铮;邸旭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针刺加拔火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加拔火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2010 年 1 月-2014 年 5 月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 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6 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加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拔火罐联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立安;沈丽丽;杨国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脂溶性维生素佐治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脂溶性维生素佐治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脂溶性维生素I.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脂溶性维生素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并缩短病程,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舒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抗生素在常规剂量的时候,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抗生素种类无关,在给药途径、预防用抗生素差异也没有其显著性.轻症患者用药 3~4 d 后,病情明显改善,用药 1 周后症状消失.重症患者用药时间较长,可达2~3周,2例患者(均为脓血便)因原发病死亡.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很容易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该根据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药敏实验、抗生素药理学特点等来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联合用药及侵袭性操作,及时补充益生菌以稳定肠道菌群.

    作者:殷学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患者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进行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对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及功能训练后,观察组:优 20 例,良 8 例,差 2 例,优良率 93.3%;对照组:优 11 例,良 5 例,差 14例,优良率 53.3%.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进行治疗,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综合疗法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钻孔髓芯减压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44 例,全部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钻孔髓芯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治愈 30 例,有效 10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90.9%.结论: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稳定可靠,价廉实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代富;祝乾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习惯性流产患者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习惯性流产患者 9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8 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无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磐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价值评述

    目的:研究分析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临床价值,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2013年1-5月选取实施干预前病历,作为对照组;2013年6-10月选取病历作为试验组,回顾分析其病历处方内容,对照两组不合理用药率.结果: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率54.45%明显高于试验组17.36%(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能显著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医院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赵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县级医院艾滋病防治的措施探讨

    为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感染艾滋病的预防途径,本文从做好艾滋病的宣传和筛选、加强预防意识两方面对职业感染艾滋病进行了分析.艾滋病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应该更深一层开展艾滋病的防治体系建设,以持久综合防治.

    作者:周吉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的DBP、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血压治疗药物.

    作者:刘海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病毒唑、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病毒挫、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周注射病毒唑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治愈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毒挫、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治疗周期,还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是理想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措施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措施.方法:收集高脂血症患者血标本70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份,对照组进行标本冷藏法处理,观察组给予高速离心处理,对两组血标本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处理前和处理后ALT、AST、TP以及GGT等指标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指标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高脂血症时,必须采用标本冷藏和高速离心等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血标本对检验工作的干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还能改善疗效和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张必勇;罗虹灿;刘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作用.方法: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结论: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修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