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养肝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临床观察

毕焕英

关键词:黄体功能不健, 不孕症, 补肾养肝法,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补肾养肝法对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由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山药、山萸肉、女贞子等药组成的自拟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3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治愈率55.5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愈率37.50%.结论补肾养肝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有一定的疗效.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热速停灌肠治疗小儿高热症100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0年7月~2001年7月用自拟热速停灌肠治疗小儿高热(辨证属卫分证、气分证者),进行了100例临床观察,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年来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循环的改变上,而对视网膜神经组织的研究较少.事实上,视网膜是由血管和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结构,主要由神经网膜组成,神经细胞构成了神经网膜的主要成分,血管组织仅占很少部分.80年代中期已有学者提出DR的主要发病机理可能不在视网膜血管本身,而是在血管周围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组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DR临床发病前,起源于神经网膜内层的振荡电位异常早于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异常.实验研究也显示,发生DR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和Müller细胞已出现凋亡[1].推测:糖尿病因耗尽了神经元所依赖的神经营养因子而导致DR[2] .寻找外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来促进RGCs损伤后的修复,控制DR的发生、发展是目前对DR的研究热点.本文就RGCs损伤的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的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邓辉;金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月经病的周期性治疗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根据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特点,用中药治疗月经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体会如下.

    作者:于丽均;王东红;赵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姜黄三物汤治疗高胆红素血症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姜黄三物汤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姜黄三物汤(茵陈、姜黄、炒麦芽)治疗新生儿黄疸120例并与鲁米那组对比,观察其黄疸消退时间、肝功能、总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姜黄三物汤具有明显的缩短退黄时间、降低胆红素及一定的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转肽酶等指标的作用,疗效均优于鲁米那组(P<0.01或P<0.05),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0.33%.结论姜黄三物汤具有显著的退黄作用及保肝作用,为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简、验、廉的方药.

    作者:牟青慧;顾俊贤;胡卫明;刘建红;高绍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历代医家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风专辑>中以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病方剂的初步分析,并与现代医家的用药规律相比较,从而指出了两者的异同.结果通腑泄热是二者的共同点,但历代医家多配合扶正解表法,而现代医家多配合化痰活血法.结论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入完善的过程.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杨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湿温变证治验2则

    湿温之为病,证候繁多,变化复杂,加之失治误治,变证迭起,如不仔细辨别,极易误诊.今录笔者临证所遇不同类型之湿温病变证治验2则,仅供临床参考,请同道斧正.

    作者:金培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应用消痔灵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引导穿刺应用消痔灵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价值.方法将60名确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且大内径超过3 cm的患者,随机分为消痔灵组和无水酒精组(对照组),每组各30人.术前与术后半年及1年测定病灶大小、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I均由高阻型变为低阻型,且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利用TVS引导穿刺技术,应用消痔灵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树彪;玄秀云;金哲;王阿丽;贺稚平;姜洪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詹文涛教授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

    目的总结詹文涛教授辨证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方法对4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为脾肾亏虚型(15例)予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肝肾阴虚型(11例)予自拟乌精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气虚血瘀型(9例)选益气聪明汤合补阳还五汤;阴虚阳亢型(7例)选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痰湿壅盛型(6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等治疗.结果有效率92%.结论詹文涛教授辨证论治多发性硬化特色突出,疗效显著.

    作者:李青;詹青;琚坚;詹文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逍遥颗粒配合百优解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近期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逍遥颗粒配合百优解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逍遥颗粒合用百优解)和对照组(百优解),治疗3周,观察Zung氏自评量表分值、总有效率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Zung氏自评量表分值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高(P<0.05),副作用少(P<0.05).结论逍遥颗粒配合百优解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可以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并增加患者依从性.

    作者:张学智;丰胜利;林善桢;王智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瘤消膏外治乳房囊性增生病临床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瘤消膏对乳房囊性增生病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以古代名方阿魏化痞膏、阳和解凝膏等方加减化裁,熬制成膏.①采用家兔贴法检测药物安全性.②临床应用治疗乳房囊性增生病,并以我院治疗乳房肿块的效验膏作为对照组.结果①本品无毒副作用.②临床治疗组200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64.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瘤消膏治疗乳房疾病疗效可靠.

    作者:海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孔光一辨治疑难杂病验案3则

    孔光一教授从医、执教逾50载,于内、妇、儿科颇多建树.观其遣方用药,圆机活法,平中见奇,对许多疑难杂病竟收卓效.现将随诊所见数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君;辛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传播期,积极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艾滋病的病因为邪毒外侵和肾精亏损;病机为脏腑虚损和气血津液失常;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发现一批治疗艾滋病有效的单味药和复方,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艾滋病病毒,调整免疫功能和控制机会性感染;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侯安继;刘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

    刘弼臣教授早年从师于江苏儿科名医孙谨臣老先生,长期从事中医儿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其在继承先师经验的基础上,苦心探索,知常达变,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之一.刘教授现虽年近八旬,仍精神矍烁,思维敏捷,临证不倦.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现将刘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郝宏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并与黛力新进行疗效比较.方法以CCMD-2-R为标准选取41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及西药组20例.针刺组以针刺治疗两个疗程共20次,西药组服用黛力新治疗20 d,治疗结束后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减分率评定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每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与西药黛力新相当,针刺可作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一种替代疗法,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

    作者:唐胜修;唐萍;徐祖豪;王玉保;李凤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在内科临床运用经验

    路志正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行医60余年,善于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临床内科疾病,不仅用于如腹胀、腹痛、反胃、泄泻、呃逆、痞满等脾胃疾病的治疗,对于其他系统疾病,也独辟蹊径,采用调理脾胃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学术见解独到.兹将笔者跟随路老学医的偶得总结如下.

    作者:李平;提桂香;高荣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补肾壮阳法治疗妇女月经期心动过缓

    目的探索妇女经期心动过缓治疗的新方法.方法①分别听诊心动过缓女性与随机选取的健康女性经期、非经期心率并比较其间的异同;②回顾性总结20例女性经期心动过缓患者加用补肾壮阳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①30名健康女性经期与非经期心率无显著差异(t=1.205,P>0.10),但心动过缓女性经期心率显著下降(t=12.405,P<0.001)、心律不齐增多.②加用补肾壮阳药物之后20例患者经期心率由(46.9±3.4)次/min显著提高到(53.2±3.7)次/min(t=12.014,P<0.001).结论正常女性经期与非经期心率无显著差异,而女性心动过缓患者经期可能出现心率下降、心律不齐增多现象,因此应重视经期对患者的影响.使用补肾壮阳法可以显著提高女性经期心动过缓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淑云;曲家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临床文献研究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的智能正常,注意力不能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本病6~14岁儿童发病率较高,男孩为女孩的4~9倍,国内调查,约占学龄儿童的5~10%左右.纵观国内外近10年的文献报道,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病严重影响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的药物,常采用利他林、匹莫林等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毒副作用大,疗效不能持久,也不能彻底治疗本病.因此,减少促发本病的不良因素,及早诊断,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现就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文献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如下,希望对针灸临床治疗有所启示.

    作者: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300 mL+葛根素0.4 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 d为1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用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3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81%,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周丽萍;韦晓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性眩晕与中医治疗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对颈部合理治疗后可减轻或消失.

    作者:吕泽;李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隔黄土饼灸的操作方法及其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隔黄土饼灸是作者发明的针灸治疗方法,具有温阳通络,热量温和、持久、集中、深透及操作简便、安全的特点.本研究采用隔黄土饼灸治疗乳腺癌15例,并与西药化疗组(17例)对照,两组疗效具有等效性,并且没有化疗的副作用.

    作者:金哲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