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竞争风险模型的北京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短期风险评估

刘龙;汤哲;李霞;罗艳侠;郭晋;李海彬;刘相佟;陶丽新;闫傲霜;郭秀花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竞争风险模型, 风险评估, 老年人群
摘要:目的:在考虑“竞争事件”的前提下,对北京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进行5年的风险评估。方法基于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年龄、糖尿病、吸烟、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血压( blood pressure, BP)、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构建竞争风险模型,计算未来5年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依时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AUC)值来衡量模型的判别能力,采用校正图来衡量模型的校正度。经过Bootstrap重抽样技术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以减少过度拟合偏倚。结果1992年基线检查无心血管疾病者共1775人,其中男性886人(49.92%),女性889人(50.08%),至2012年末随访结束,共有47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693人死于非心血管疾病,609人存活或失访。男性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分总分分别为65分和62分,佳切点分别为34分和30分。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与校正度。结论利用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借助竞争风险模型,构建了北京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短期风险评估工具,为有效筛查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与相应血常规指标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北京市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发生与血常规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来自北京3所医院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追踪记录男女人群血常规指标及MetS各组分的检出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血常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2007至2012年间参加3次以上体检并符合研究要求的对象共7489人,共有378人发生MetS。与MetS发生相关联的血常规指标,以低的四分位数作参照,对男性而言,红细胞比容( hematocrit value, HCT)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的第四分位发生 MetS 的 RR 值分别为1.8613(95%CI:1.3256~2.6135)和2.5984(95%CI:1.8055~3.7395);对女性而言,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RBC)、WBC和淋巴细胞的第四分位发生MetS的RR值分别为3.1463(95%CI:1.8363~5.3910)、1.8971(95%CI:1.0899~3.3022)和2.2008(95%CI:1.2219~3.9640)。结论北京市成年人群体检中HCT、WBC、RBC和淋巴细胞等血常规指标与MetS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可作为MetS发生的预测指标。

    作者:杨昆;陶丽新;曹凯;刘相佟;李海彬;闫傲霜;郭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白虎消迟汤”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总结

    目的:探讨白虎消迟汤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共60例符合迟发性运动障碍诊断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入白虎消迟汤或异丙嗪治疗组,疗程8周,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评定治疗前后不自主运动的变化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进行精神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的评定。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特征进行统计描述。结果与使用异丙嗪组相比,白虎消迟汤可以明显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 P<0.05),治疗8周末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NSS、TESS量表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虎消迟汤对迟发性运动障碍有疗效。

    作者:王琳;袁海宁;贾竑晓;朱虹;康玉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甘丙肽及其受体亚型在人乳腺癌标本中的表达

    目的:探索甘丙肽(galanin,GAL)及其受体亚型(galanin receptor1、2、3, GALR1、2、3)在乳腺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不同临床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 qRT-PCR法检测乳腺癌及癌周组织的GAL及其3种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ting分析GAL在乳腺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t检验分析不同术前处理组之间癌组织的GAL及其受体亚型表达的变化,而配对t检验用于分析同一术前处理组内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之间GAL及其受体亚型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术前无治疗组中,癌组织GAL mRNA及GAL蛋白比癌旁组织高(P<0.05,P<0.01),而GALR1、GALR2、GALR3 mRNA比癌旁组织低(P<0.05,P<0.05,P<0.01)。经过新辅助化学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与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消融术(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后,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GAL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术前无治疗组癌组织相比,GAL mRNA及GAL蛋白明显降低(P<0.05)。此外,经过NAC治疗后癌组织中GALR3 mRNA要明显高于术前无治疗组的癌组织(P<0.01)。结论 GAL及其受体亚型在乳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与临床治疗方法有关,可能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张帅;邓佳卉;徐志卿;戚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北京市东城区两种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社区小组驻点式干预模式和联合干预模式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市东城区选取一家男男性行为者(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聚集场所( A场所),实施为期1年的社区小组驻点式干预,同期另选一家MSM聚集场所( B场所),实施为期1年的联合干预。分别对比两种模式干预前、后调查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接受艾滋病服务和干预意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检测及HIV感染者发现情况,评价干预效果。采用便利抽样原则,两种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均调查了100名男男性行为者。结果实施1年的社区小组(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CBO)驻点式干预后,A场所的知识知晓率由(85.25±15.63)%上升到(95.50±6.77)%,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由74%上升到95%,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52%上升到79%,近半年固定性伴数由(2.88±0.68)个减少至(1.54±0.67)个,愿意接受的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的比例由77%提升到95%,愿意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由66%提升到92%。实施1年的联合干预后,B场所的知识知晓率由(73.63±15.48)%上升到(91.38±13.73)%,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由46%上升到73%,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19%上升到52%,近半年固定性伴数由(2.33±0.87)个减少至(1.78±0.80)个,愿意接受的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的比例由29%提升到92%,愿意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由21%提升到83%。上述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A场所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同伴教育的比例由33%提升到91%,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场所此项指标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A场所调查对象近1年HIV抗体检测率为86%,B场所为36%。两个场所近1年HIV抗体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场所近1年HIV感染者检出率4.65%, B场所为2.78%,两个场所 HIV感染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BO驻点式干预模式和联合干预模式都是有效的干预模式,但驻点式干预模式在提高同伴教育认可度、HIV感染者发现等方面要优于联合干预模式,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

    作者:田飞;王媛媛;马韻芳;汪静;孔令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竞争风险模型的北京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短期风险评估

    目的:在考虑“竞争事件”的前提下,对北京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进行5年的风险评估。方法基于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年龄、糖尿病、吸烟、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血压( blood pressure, BP)、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构建竞争风险模型,计算未来5年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依时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AUC)值来衡量模型的判别能力,采用校正图来衡量模型的校正度。经过Bootstrap重抽样技术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以减少过度拟合偏倚。结果1992年基线检查无心血管疾病者共1775人,其中男性886人(49.92%),女性889人(50.08%),至2012年末随访结束,共有47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693人死于非心血管疾病,609人存活或失访。男性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分总分分别为65分和62分,佳切点分别为34分和30分。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与校正度。结论利用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借助竞争风险模型,构建了北京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短期风险评估工具,为有效筛查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作者:刘龙;汤哲;李霞;罗艳侠;郭晋;李海彬;刘相佟;陶丽新;闫傲霜;郭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对阴虚火旺型抑郁症的血清BDNF影响

    目的:评价针刺对阴虚火旺型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浓度影响。方法将64例阴虚火旺型抑郁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 n=32)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 n=32)接受米氮平治疗,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BDNF浓度,并在入组时、治疗4周末及8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来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的变化及HAMD评分差异,并在8周末采用Asberg抗抑郁药不良反应量表( Side Effects Rating Scale,SERS)评估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评定时间主效应显著(F=381.87, P=0.000),事后检验( LSD法)发现,两组治疗4周末、8周末的HAMD-24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8周末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4周末(P均<0.05),但在每个时间点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评定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0.063, P=0.939),组间效应不显著(F=0.008, P=0.931);根据治疗8周末的HAMD减分率计算试验组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血清BD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8周末试验组SE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显著提高阴虚火旺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浓度,其抗抑郁作用与米氮平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群松;季向东;朱文娴;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伯基特白血病26例临床研究

    目的:认识儿童伯基特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改良LMB89方案治疗伯基特白血病的疗效,探讨疾病相关严重合并症的防治。方法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治的伯基特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全部行骨髓形态学(骨髓肿瘤细胞浸润>25%)、白血病免疫分型及骨髓活检病理及C-MYC基因检查确诊,全部采用高剂量、短疗程的改良LMB89方案的C组治疗。结果规范治疗伯基特白血病患儿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7.8岁,临床表现中2例以急性白血病起病,无其他淋巴结等部位肿瘤浸润,23例患儿伴有腹部瘤块;16例患儿合并颌面部包块;7例患儿有睾丸受累,6例患儿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L);初诊时全部存在严重高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血症,24例患儿存在高尿酸血症,18例患儿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初期伴有严重肿瘤溶解综合征。所有患儿化疗期间都合并IV度骨髓抑制,其中20例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儿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2年整体生存率( overall survival, OS)及无事件生存率( event free survival, EFS )均为76.9%。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初诊时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大于10倍以及治疗早期合并严重感染败血症为预后不良因素。2例死于早期严重骨髓抑制期并发败血症,4例患儿化疗7个月内早期进展或复发死亡。结论儿童时期伯基特白血病不同于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晚期状态,相对多见于学龄期,临床进展快、过程凶险,易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剂量、短疗程的改良LMB89化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由于肿瘤特性及瘤负荷巨大导致的早期持续的严重骨髓抑制并发感染,以及治疗后期的早期复发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段彦龙;金玲;杨菁;黄爽;张梦;赖瑞;周春菊;张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未治疗时间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未治疗时间( duration of unmedicted psychosis, DUP)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不同年份(1994、2004和2014年)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描述DUP的变化。结果不同年份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的患者中,2014年就诊患者的DUP显著小于1994年和2004年,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4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UP与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减分率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疾病未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其中学生、未婚和高学历群体的比例呈增加趋势,显示了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刘辉;刘珊珊;贾竑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ICU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肠内营养摄入能量及蛋白质充分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经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途径摄入能量及蛋白质的充分性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记录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每日经EN途径摄入的能量及蛋白质,分别以64 kcal · kg-1·d-1及1.5 g·kg-1·d-1作为能量及蛋白摄入标准计算充分性。按肠内摄入能量及蛋白质是否充分分组并比较其预后差异。结果共入组患儿62例,平均年龄9.37个月。经肠内途径摄入能量充分性0.84±0.38,蛋白充分性0.94±0.46,观察期内达到能量及蛋白充分摄入者分别为25例(40.32%)及29例(46.8%)。与对照组相比,肠内能量不充分组患儿年龄较大(P=0.02)、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较低(77.12±10.21 vs 82.88±7.03),而有创机械通气天数较长(P=0.03);而肠内蛋白不充分组患儿体质量较大(P=0.00),严重脓毒症比例较高(42.4% vs 17.2%,P=0.03),器官功能障碍数目(P=0.01)亦较多。肠内能量(16.2% vs 4.0%)及蛋白(15.2% vs 6.9%)摄入不充分组住院28 d病死率高于充分组。结论 PICU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经肠内途径摄入能量及蛋白质不足者比例较高,且年龄及体质量偏大。肠内摄入能量不充分可能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而蛋白摄入不充分可能增加脏器功能不全风险。肠内摄入能量或蛋白充分性不足可能导致PICU内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死率升高。

    作者:方伯梁;钱素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女性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5年随访研究

    目的:观察女性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isolated premature thelarche,IPT)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74例2岁以下女婴幼儿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截至2016年2月共随访5年。结果74例患儿,失访12例,访视率为83.78%(62/74),末次访视的中位年龄为63.50个月(38.86,70.33),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54.9个月(21.75,56.33)。乳房发育出现的中位年龄为9.02个月(5.67,14.07)。经过5年随访,60例患儿乳房消退至TannerⅠ期,消退率达到96.77%,消退的中位年龄为30.72个月(24.54,35.89);使用生存分析法分析数据后,发现病程在25个月以内,乳房发育的消退较为集中,且消退速度较快。按发病年龄是否≤6个月,将入组病例分为经典型及非经典型IPT两组,两组间乳房发育持续时间、消退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5年的随访过程中,有2例患儿乳房发育持续存在5年,但并无向中枢性性早熟转换的依据。暴露因素分析未发现与经典、非经典以及消退情况相关。结论2岁以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患儿预后大多呈现良性。病程25个月内乳房发育消退的速度较快,病程超过2年者需随访观察直至青春发育启动。

    作者:李豫川;巩纯秀;刘博雅;吴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过程中曾因可疑胎盘植入同时进行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的7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评价两种检查方法产前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7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胎盘植入的共45例;超声诊断的胎盘植入45例,其中3例术后排除胎盘植入,漏诊3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胎盘植入46例,其中3例术后排除胎盘植入,漏诊2例。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精确比、诊断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Kappa值分别为0.835和0.863(>0.4)。结论超声作为一项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其对于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彩超和磁共振检查作为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主要手段,其诊断价值值得肯定;当超声结果为阴性或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时,磁共振成像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作者:孔丽君;周莉;杨丽;范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实验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血液学指标,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50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25 I纤维蛋白原( iodine 125 labeled focused ion beam,125 IFIB)和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 D-dimer, D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 focused ion beam, 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 antithrombin Ⅲ, AT-Ⅲ)、血栓前体蛋白(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es, TAT)检测。结果术后血浆中的125 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表明,血栓组明显升高,血浆中的125 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术后值明显高于术前值(P<0.05)。在用 ELISA 方法检测的指标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抗凝血酶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1%、86.4%、67.4%、70.0%和64.1%。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OR值分别为13.294和7.784(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诊断中价值较高。

    作者:白璐;白俊清;王国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以下简称儿科学系)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及北京市儿内科、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全国儿科医师进修基地。多年来儿科学系为全国培养了2000余名儿科学本科及博士硕士研究生,有近万名儿科医师在此学习和培训,学系为我国儿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成立于2003年,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儿科学系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依托,自2013年起,由倪鑫教授担任学系主任,申昆玲教授、沈颖教授、张建教授、崔红教授担任副主任,共有委员34人,由24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共同组成,是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科学科研与教学基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头颈部脂肪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病理诊断为脂肪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和随访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4个月~3岁,中位年龄1岁10个月;临床表现以嗓子呼噜、睡眠打鼾或呼吸困难以及无痛性颈部包块为主;4例患儿肿瘤位于颈部,5例位于咽部;3例颈部肿瘤一期彻底切除,1例颈部肿瘤累及椎管内,分两期手术切除。4例咽部肿瘤彻底切除,1例行肿瘤大部切除;病理检查3例为脂肪母细胞瘤病,6例为脂肪母细胞瘤;随访时间10个月~3年,5例咽部脂肪母细胞瘤患儿中,1例肿瘤未彻底切除患者随诊3年残余病变无明显增大,2例弥漫型病变患儿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无复发。4例颈部脂肪母细胞瘤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头颈部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与其他部位病变相比,有其自身特点,需要更加积极地干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部分切除或分期手术;咽部脂肪母细胞瘤彻底切除难度高,更易复发。

    作者:王生才;关乐静;张杰;倪鑫;张亚梅;刘原虎;葛文彤;李晓丹;邰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肾损伤早期与晚期应用肾脏替代法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对比重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早期与晚期应用肾脏替代法(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治疗后的生存率与肾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使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1985年1月至2015年5月)数据库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观察性研究文献,并扩展至所有涉及的参考文献,进行双人交叉文献纳入、排除,提取终获得的文献的效应量,使用STAT11.0进行合并、数据分析。结果获得参考文献1494篇,经过纳入、排除后,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5篇(2篇RCT、4篇前瞻队列研究、9篇回顾队列研究)。文献整体方法学质量不高。早期应用肾脏替代法患者比晚期应用患者的28日存活率显著提高(合并OR值=0.45,95%CI:0.28~0.72, P<0.001)。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78%)。以收治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类别、研究设计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各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取有次要结局指标的报道(7篇)的肾功能恢复效应量进行合并,并未发现早期应用比晚期应用肾脏替代法对肾功能恢复有显著提升(OR=0.62,95%CI:0.34~1.13,I2=69.6%)。结论1)早期应用体外RRT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提高幅度明显;2)现有证据表明,早期开展RRT无助于重症AKI患者肾功能恢复;3)提供现有证据的研究大部分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在设计合理的大规模多中心RCT证据出现之前,现有的关于RRT使用时机的结论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客观事实;4)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明确定义RRT治疗时机中的“早期”与“晚期”。

    作者:荣光;胡佳卉;孟庆刚;谢晴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气胸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合并气胸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要点。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并在病程中出现气胸的NRDS患儿共27例,对NRDS合并气胸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为早产儿,剖宫产娩出者24例,合并新生儿窒息者13例,合并胎粪吸入综合征者11例,接受正压通气复苏者9例,机械通气治疗中发生气胸者3例。共有25例患儿于出生72 h内发生气胸,其中生后第2天发病者多,共12例。多数病例表现为呼吸窘迫突然较前加重或再次出现;19例患儿还出现心率增快;仅3例患儿有气胸体征。24例患儿采取保守治疗后气胸逐渐吸收,3例患儿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仅1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余例预后较好。结论 NRDS是引发早产儿气胸的主要疾患,深入了解NRDS并发气胸的发病机制,减少或避免其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气胸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需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有效控制患儿病情进展,提高早产儿救治水平。

    作者:辛玥;郑荣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投稿须知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换血前后血常规和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的变化,为提高临床换血的安全性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选取1996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进行换血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结果。对换血前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自1996至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换血患者111例,对85例资料完整的换血病例进行资料分析,在85例换血患儿中,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81例(95.3%),其中Rh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71例(87.7%),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9例(11.1%),Rh合并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1.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共1例,占1.2%;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共3例,占3.5%。经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8.0%,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47.8%。换血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ilirubin/albumin,B/A)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换血前后小时胆红素进行分析,换血前小时胆红素均位于高危区域内。换血后,低危区33例(38.8%),低中危区22例(25.9%),高中危区16例(18.8%),仍位于高危区域14例(16.5%)。本研究中,换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共77例,占90.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糖症61例(79.2%)、低钙血症46例(59.7%)及低钾血症33例(42.9%),血小板减少症28例(36.4%)及代谢性酸中毒15例(19.5%)发生率也较高。结论换血疗法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肯定,能有效地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因为换血疗法对血液内环境的变化有影响,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应严格控制换血指征,换血后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

    作者:王晓娇;王亚娟;邵芳;杨学芳;何建平;王慧欣;顾松;杨彩云;钟雁;林影;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浓度对比剂心脏CT扫描方案在儿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I/mL 碘克沙醇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60例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采用相同参数标准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A 组使用270 mgI/mL 碘克沙醇, B 组使用320 mgI/mL 碘克沙醇。两组均使用 Discovery CT750 HD ( GE Healthcare)进行心脏增强CT扫描,对比剂流率及用量均采用相同标准的个体化给药标准。扫描数据均经3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 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对比两组病例的影像主客观质量评价、造影剂使用量、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图像客观噪声、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室强化度、对比噪声比优于实验组。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心脏增强CT扫描获得的影像能够满足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需求,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作者:刘志敏;宋蕾;于彤;高军;蒋玲;刘勇;彭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钙透析对低甲状旁腺激素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低钙透析对低甲状旁腺激素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ntact parathyroid,iPTH)<100 pg/ m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随访1年。常规检测生化指标———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化学发光法检测 iPTH、骨钙素(osteocalcin, 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PINP)、β胶原蛋白(β-crosslaps,β-CTX),观察患者应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前及应用后1、3、6、12个月时血钙、血磷、ALP、iPTH变化以及OC、PINP、β-CTX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血清iPTH浓度于应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3个月后显著升高(P<0.001);2)更换透析液后各时间点与更换前比较,血清OC浓度、PINP浓度及β-CTX浓度于更换1个月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3)OC浓度变化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6,P<0.001)、与基线iPTH浓度呈正相关(r=0.673,P=0.037);β-CTX浓度变化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8,P<0.001)、与基线iPTH浓度吴正相关(r=0.651,P=0.020);4)更换透析液前基线血清iPTH浓度(P<0.001)、糖尿病史(P=0.012)是iPTH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低钙透析可以改善低甲状旁腺激素患者iPTH浓度,升高OC、PINP及β-CTX浓度,增加骨代谢,是治疗低转运骨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丽洁;李忠心;刘婧;赵素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