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孟鲁司特钠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x2=11.55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VC、PEF、FEV1水平分别为(2.56±0.30)L/s、(4.90±0.79)L/s、(2.36±0.22))L/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780、2.389、13.74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和TNF-α水平均分别为(0.16±0.06)ng/L、(435.67±72.09)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945、25.48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38.36±3.69)%、(28.85±2.55)%、(1.56±0.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292、5.211、2.235,P<0.05).结论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改善肺功能,下调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初步筛查中的准确性.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7年1—12月期间同时进行DNA倍体定量分析且发现异倍体细胞的和阴道镜活检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病例800例,分析DNA倍体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与阴道镜活检的组织病理诊断相比,评价DNA倍体定量检测作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初步筛查手段的准确性.结果 异倍体细胞为1~2个有564例,其DNA倍体定量分析病例与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4.22%(475/564);异倍体细胞≥3个的有236例,其DNA倍体定量分析病例与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25%(213/236).结论 DNA倍体定量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初步筛查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庞国莲;王海兵;李生强;苗琼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效果.方法 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方便选取对照组118例健康体检者、观察组118名疑似糖尿病患者为试验对象,且均进行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结果 观察组血清BUN为(5.79±1.42)mmol/L、Cr为(62.35±2.43)μmol/L、HbAlc为(9.12±1.65)%、FPG为(8.95±1.75)mmol/L、2 hPG为(18.75±2.35)mmol/L、CysC为(0.86±0.85)mg/L高于对照组(t=11.8976、14.6771、20.0238、29.6391、50.2370、15.8315、9.5610;P<0.05),血清C肽水平为(0.43±0.32)μg/L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的敏感性(98.00%)、特异性(94.44%)高于单方面诊断结果(x2=28.9799、9.5000;P<0.05),误诊率(5.56%)、漏诊率(2.00%)低于单方面诊断结果(x2=9.5000、28.9799;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张国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甲氧明小剂量静脉预注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菌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研究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甲氧明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5,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1、3、5 min的平均动脉压均下降,麻醉诱导后1 min,实验组平均动脉压是(96.2±2.3)mmHg,诱导后3 min是(95.9±2.6)mmHg,诱导后5 min是(95.5±3.7)mmHg,分别较对照组的诱导后1 min(84.5±2.1)mmHg、诱导后3 min(80.3±2.0)mmHg、诱导后5 min(80.4±2.2)mmH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6、26.048、19.231,P<0.05);麻醉诱导后1、3、5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诱导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7,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0.000,P>0.05).结论 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静脉预注甲氧明能对低血压反应进行有效对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玉志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匹多莫德联合头孢克肟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MP)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MMP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头孢克肟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检测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及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x2=6.00,P=0.01);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IFN-γ、TNF-α(80.57±7.46)pg/L,(1.45±0.1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89.03±8.62)pg/L,(1.69±0.24)ng/L(P<0.01),而IL-2、IL-4(8.46±1.81)ng/L,(45.52±2.53)ng/L则高于对照组(6.58±1.09)ng/L,(34.08±3.90)ng/L(P<0.01);观察组免疫功能IgG(12.68±1.98)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49±1.59)g/L,而IgA、IgM(0.59±0.19)g/L,(1.01±0.37))g/L低于对照组(0.79±0.28)g/L,(1.36±0.50)g/L(P<0.01);此外,观察组复发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x2=7.88,P=0.01).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头孢克肟可有效改善MMP患者炎症状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树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局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Nr-CWS)治疗HPV亚型感染以及低度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教育基地、文荣医院就诊的患者90例,初次检查发现HPV16、18亚型阳性,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活检正常患者;持续性感染其他类型高危型HPV亚型1年以上的患者;其他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伴细胞学检查LISL及以下级别异常患者(宫颈活检在CINI以下),且性伴侣未感染HPV亚型的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选用宫颈局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1个疗程;对照组选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1个疗程.于用药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宫颈HPV亚型检测,细胞学检查、必要时阴道镜评估,统计分析Nr-CWS对HPV亚型感染以及低度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人数3例,对照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1,P=0.639),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人数24例,对照组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345,P<0.05).结论 Nr-CWS可以有效清除HPV亚型感染,逆转低度宫颈细胞学异常,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可作为治疗HPV亚型感染以及低度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有效手段.
作者:潘梅钦;舒静;宋爱清;付文君;陈素萍;怀月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在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之中应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的价值与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该院接受诊治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均进行常规的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对压疮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的患者压疮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为3.3%,对照组为15.0%,研究组的发生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要好(x2=9.328,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为78.3%,研究组的满意情况相较于对照组也明显要好(x2=7.255,P<0.05).结论 在全麻的手术患者之中应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具有较好高的临床价值,可以针对潜在的压疮风险因素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在全麻手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在临床全麻手术中值得推荐广泛使用.
作者:吴俪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结果 不同年龄阶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以及死亡情况分析中,青年组发病1.25%、中年发病33.70%、老年发病50.00%、高龄发病15.00%,青年组男女占比为1.25:0;中年组男女占比27.5:6.2;老年占比25:25;高龄占比11.25:3.8.死亡共28例,其中青年0例、中年6例(男性1.25%)、老年12例(男3.75%,女10%)、高龄10例(男15%,女5%).急性心肌梗塞的多发季节分析中,8月发病46例(57.5%)、7月发病14例(17.5%)、4月12例(15%)、1月6例(7.5%)、3月2例(2.5%).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分析中,青年典型发病1例,首发0例;中年典型发病18例,首发9例;老年典型发病32例,首发8例;高龄典型发病7例,首发5例.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预防计划,在主要季节以及特别年龄段加强护理,及时做好人员储备工作,对女性死亡率高的原因重点关注,强化老年首发症状以及不典型症状的病症变化情况,以此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廖聃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氟伐他汀,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非诺贝特,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0周后,实验组患者FBG、2 hPG水平分别为(7.62±0.36)、(9.09±0.67)mmol/L,对照组分别为(7.81±0.44)、(9.49±0.70)mmol/L;实验组FBG、2 h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59、3.0335,P<0.05).治疗10周后,实验组TC、TG、HDL-C、LDL-C指标分别为(4.36±0.22)、(1.30±0.26)、(3.82±0.17)、(2.01±0.16)mmol/L;对照组分别为(5.65±0.49)、(2.39±0.17)、(1.14±0.13)、(3.21±0.12)mmol/L,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87、7.9766、5.3250、4.0908,P<0.05).治疗10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74,P<0.05).结论 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让患者的血糖、血脂恢复到正常指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亦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研究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其血清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收治的11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清睾酮(T)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T<14 nmol/L以及T≥14 nmmol/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的TC、TG、HbA1c、LDL-C、年龄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以T为因变量,TC、TG、HbA1c、LDL-C、年龄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14 nmol/L组的HbA1c平均值为9.76%,平均年龄为57.64岁,T≥14 nmmol/L组的HbA1c平均值为8.28%,平均年龄为52.51岁,两组间的血清HbA1c以及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bA1c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T值且呈负相关(r=-0.46,P<0.05).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T水平相关,T水平的下降与血糖存在相关性.
作者:廖小平;沈洁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ICU无肝素化血液净化的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78例重症监护室急危病重患者,根据数据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小板计数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2,0.086,0.143,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而实验组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凝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x2=4.886,P<0.05).结论 在对ICU无肝素化血液净化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然后平均分成两组,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一组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0例),一组单独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单独治疗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血管瘤体积、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LogMAR视力、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血管瘤体积(0.31±0.05)、(1.2±0.3)%、(302.0±45.2)μm、(1.1±0.3)mm2、(10.0±2.3)μm3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0.44±0.04)、(2.5±0.3)%、(350.3±47.0)μm、(1.9±0.4)mm2、(14.1±2.7)μm3(t=4.303,3.182,2.776,2.571,2.447,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0.0%(21/30)(x2=12.83,P<0.05),复发率3.3%(1/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16.7%(5/30)(x2=9.35,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单独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京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月,方便选取该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64例入组,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4、11.111、5.408、12.601、11.350、1.748,P<0.05);观察组术后颈部活动恢复所需时间为(20.24±2.85)h,明显短于对照组(35.46±3.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21,P<0.05);对照组术后嘶哑、呛咳发生率为9.38%,复发率为6.26%,均与观察组发生率3.13%、复发率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5、0.851,P>0.05).结论 小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应用于甲状腺手术能够获取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加快患者恢复,保证外观美观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东;许建洪;王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方法 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麻醉护理配合组(30例),一组综合麻醉护理配合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耐受程度、镇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麻醉护理配合组患者中手术耐受优26例,良3例,手术耐受优良率为96.7%(29/30);常规麻醉护理配合组患者中手术耐受优21例,良4例,手术耐受优良率为83.3%(25/30).综合麻醉护理配合组患者的手术耐受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麻醉护理配合组(x2=13.34,P<0.05),镇痛不完全、肌紧张发生率3.3%(1/30)、0.0%(1/30)均显著低于常规麻醉护理配合组13.3%(4/30)、10.0%(3/30)(x2=11.14,12.83,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综合麻醉护理配合效果较常规麻醉护理配合好.
作者:张思;赫金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的应用方式.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8例主侧板球脑胶质瘤手术及22例全臂丛根性撕脱患者作为实践对象,利用正常人群与全臂丛撕脱患者作对照.患者在2016年12月—2018年2月入院就诊或者检查.利用fMRI对患者进行检查,将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L-fMRI敏感度为50%(x2=1.01,P>0.05).R-fNRI敏感度为60%(x2=3.42,P<0.05).L-fMRI特异性为72.7%(x2=4.12,P<0.05).R-fMRI特异性为90.9%(x2=1.02,P>0.05).B组、 正常人群扫描结果显示,B组患者右手测运动区域连接系数为(0.254±0.061),指标明显低于左侧系数.并且B组患者整体系数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RI及DTI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语言皮质功能检测敏感度不足,但是能够对全臂丛根性撕脱患者脑皮质重塑过程进行监测.
作者:牟怡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阿替普酶溶栓应用后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 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方便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症状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结果 通过上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分析,在不良症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效率为70%,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较低;对不良反应的皮疹、水肿、心率失常等方面的探讨,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基于NIHSS评分指标,在不同时间内,观察组的(9.24±5.24)分、(7.24±4.24)分、(5.24±3.13)分、(3.46±1.35)分评分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47,P=0.0021、t=4.1055,P=0.0001、t=4.0313,P=0.0001、t=3.6328,P=0.0004).两组在临床上的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式的应用,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适合临床的积极推广.
作者:刘宏;郑燕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的实施方法 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6—2017年期间在该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包括50例患者,和对照组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水平和24 h尿蛋白含量为(28.65±7.70)ml/min、(16.20±4.21)mmol/L和(5.11±1.67)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8.17±7.41)mL/min、(16.15±4.51)mmol/L和(5.15±1.30)g,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肌酐清除率(35.24±10.24)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4±8.24)mL/min;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含量分别为(11.27±2.54)mmol/L和(3.14±0.25)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32±2.31)mmol/L和(4.10±0.40)g;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93,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分分别为(61.51±9.55)分、(71.41±8.41)分、(83.62±5.94)分和(76.35±7.5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3±8.20)分、(53.24±7.42)分、(69.34±7.24)分和(63.25±6.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4,8.362,8.025,6.731,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到血液透析室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促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并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蒋冬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验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了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共100例为该研究观察组,根据伴有疾病不同分为两组,糖尿病组(n=54),高血压组(n=46),另选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50名为该研究对照组,观察3组人群的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数值,并且检测阳性率以及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66±0.52)mg/L、(38.22±10.97)mg/L,明显高于高血压组(1.40±0.66)mg/L、(33.03±9.75)mg/L和对照组(0.67±0.22)mg/L、(9.62±1.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720、25.0567、2.4806、18.1570,P<0.05);高血压组检测数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7.3903、16.6167,P<0.05).糖尿病组、 高血压组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44%、97.83%,均明显高于尿微量蛋白79.63%、78.26%,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77.78%、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88、11.6028、18.1927、20.8397,P<0.05).尿微量蛋白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特异度50.00%,明显高于血清胱抑素C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333,P<0.05).结论 联合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检测可有效提高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效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将超声检查应用于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临床诊断和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分析以及评估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此文方便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该院收入及诊治的3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归入试验组资料,且将同期在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名正常女性归入对照组资料,对两组受检者都开展超声检查,统计并观察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检查结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测定值(5.12±1.05)mm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女性相关数据(9.20±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0,P<0.05).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及内膜收缩期动脉流速、舒张期动脉流速[(41.12±3.40)cm/s、(5.10±0.81)cm/s、(6.20±2.05)cm/s、(2.74±1.20)cm/s]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女性相关数据[(45.40±4.61)cm/s、(6.05±1.20)cm/s、(10.18±3.10)cm/s、(5.09±1.8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3.594、5.865、5.949,P<0.05).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及内膜阻力指数、搏动指数[(0.81±0.10)、(1.30±0.23)、(0.79±0.10)、(1.30±0.21)]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女性相关数据[(0.59±0.30)、(0.77±0.45)、(0.48±0.20)、(0.78±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5、5.744、7.593、6.304,P<0.05).结论 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临床诊断和血流动力学研究中采用超声检查展示良好效果,呈现重要临床价值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郭雪梅;蒲小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2例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有46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开展新生儿抚触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体疗效95.65%高于常规组82.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5,P<0.05);研究组直接胆红素(20.3±15.4)μmol/L、间接胆红素(190.9±62.3)μmol/L、总胆红素(224.5±82.3)μmol/L均低于常规组(31.2±16.2)μmol/L、(251.5±79.8)μmol/L、(266.5±92.3)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黄时间(4.1±0.3)d、胎便排出时间(7.3±1.6)h、排便次数(6.2±1.8)次等均优于常规组(6.6±0.3)d、(9.9±1.5)h、(3.3±1.2)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65、8.040、9.09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6.52%明显少于常规组1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2,P<0.05).结论 通过抚触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效果,减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使其尽快退黄、排便,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陈瑜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