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效果分析

李丹;杨晶超

关键词:恶性肿瘤, 超声, PICC,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引导PICC置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肉眼判断置管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4.9%)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0%),观察组在出血例数和出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4.4%),而堵管和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成功率方面、出血情况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方式,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缓解静脉炎并发症的产生。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和泻痢康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大便总量减少≥50%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1周和2周后研究组的大便次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腹泻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血液标本276份,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与对策。结果该组276份不合格标本中来自5359份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5.15%,276份不合格标本中包含有样本量少75份,抗凝不全标本56份,溶血标本32份,凝血标本27份,送检不及时导致样品不合格26份,容器不当标本13份受检者准备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16例,标签不合理样品16份,标本污染15份。结论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相关医务工作者应做好预防对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明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DM2)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用RevMan5.0对所筛选的文献试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黄连素有进一步降低空腹血糖(FBG)的趋势,但其对降低2 hPBG以及HbA1c的疗效仍不确切;②研究组病人疗后无低血糖症状,偶见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仅2篇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有具体数值中,一篇中黄连素引起5例不良反应,而安慰剂仅引起1例不良反应;另外一组数据中,黄连素引起1例不良反应,而二甲双胍则未引起不良反应。结论黄连素能够降低DM2的FBG,但对降低2hPBG以及HbA1c的效果仍无法确定;此药不良反应少,基本表现为消化道不适,无严重并发症,无低血糖。

    作者:杨红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民强;李寿勋;黄志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临床探讨

    目的: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抽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推拿手法治疗,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该院使用针刺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7%,对照组是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间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神经根的压迫,松懈病变组织的粘连,防止纤维化的形成,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顾云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式从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2例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卫生能力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卫生能力的评分分别为(35.71±3.68)分、(26.55±3.47)分、(22.63±2.88)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姜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比较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七氟醚用于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9月入诊该院的100例需实施麻醉的患者按照50例为一组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照组使用七氟醚,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总体用药量较少、起效时间较短,完全阻滞时间同样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恶心症状(P<0.01)。结论临床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七氟醚,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症状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式,通过确定护理诊断,查阅相关文献,选择佳护理证据,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再次发生惊厥频率为8.9%,实验组无再次惊厥的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8%VS87%,P=0.003)。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可协助护理人员制定高效准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再次出现惊厥的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明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病理科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分为八个亚型,137例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49例,占35.8%,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41例,占29.9%,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17例,占12.4%,小梁状乳头状癌7例,占5.1%,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例,占3.6%?,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8例,占5.8%,包膜型乳头状癌7例,占5.1%,微小型乳头状癌3例,占2.2%。镜下可见乳头分枝多,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无核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按时取穴针灸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按时取穴针灸对治疗失眠的效果作用。方法选取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按时取穴针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辩证取穴针灸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PSQI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患者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淑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临床运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二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每组各位40例。2组患儿均统一接受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对2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2.5%,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10),对照组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临床用药的推广。

    作者:杨霞;张艳秋;袭艳华;于睿淼;张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观察围生期心肌病治疗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35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测定了左心室舒张末期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经(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二尖瓣峰值速度比率(E/A)、心室等容舒张期和等容收缩期之和与心室射血时间比值(Tei指数)、综合病程、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结果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左心室扩大、Tei指数增高者检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治疗前LVEF、LVFS测值减低者检出率均为100%,明显低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治疗前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膜口反流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4.3%,57.1%,51.4%,明显高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结论心脏彩超能够观察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转归,对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后随访观察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CD4+T细胞在抗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中作用的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CIK细胞中CD4+T细胞的Th1/Th2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大规模扩增CIK细胞,采用磁珠法对其中的CD4+T细胞进行纯化处理。然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ELISA以及胞内染色法对培养前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和分泌量、Th1/Th2细胞亚群定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富集CD4+T细胞的纯度高达96%,在CIK细胞中,Th2亚群较PBMC显著降低,而Th0和Th1亚群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CD4+TCIK细胞中,TGF-β和IL-10等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而IFN-γ和IL-2等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CIK细胞中的CD4+T细胞具有明显的Th1优势,有利于推动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发展。

    作者:胡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引导PICC置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肉眼判断置管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4.9%)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0%),观察组在出血例数和出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4.4%),而堵管和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成功率方面、出血情况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方式,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缓解静脉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丹;杨晶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丙泊酚手控和靶控输注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给药与手控静脉给药麻醉对无痛人流手术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人流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院靶控输注泵推注丙泊酚,靶质量浓度设定为6~7 mg/L,维持时靶质量浓度设定为4~5 mg/L,手术结束时停止输药;对照组院手控静脉推注给药,丙泊酚诱导量2~2.5 mg/L,手术期间追加丙泊酚50 mg左右;分别观察两组诱导、苏醒时间、总药量、麻醉效果及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诱导、苏醒时间、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更严重;麻醉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诱导、苏醒时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吴晓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巨幼细胞贫血,将其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53)。实验室检查患者叶酸(FA)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经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67.16%,对照组Hp感染率为69.81%;Hp阳性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及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有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诱发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能加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

    作者:王义霞;黄燕;兰巧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42例眼眶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眼眶骨折的病因,诊治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例(42眼)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单纯眶内侧壁骨折保守治疗,28(90%)例治愈,3(10%)例好转;11例手术适应症患者以眶下壁骨折或合并眶内侧壁骨折为主,手术者后3个月后9例(90%)治愈,2例(10%)好转。2例眶下区麻木,2例鼻部异味。结论把握手术时机,术前精确估算,术中仔细操作,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初产妇产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具体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69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对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281例喂养成功,成功率为81.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入院待产时,做好宣教工作,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在分娩前,帮助产妇做好乳房准备;分娩后,协助产妇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做好母婴同室及出院护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