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灿;苏联春;曾洪波;蔡金
目的:对PFNA治疗4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行PFNA进行治疗,再对其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在行PFNA治疗后,术后获得了6~12个月的回访,骨折均得到了有效地愈合,愈合时间在13~31周之间;而骨折复位质量的总优良率为95.65%;髋关节功能的评分在86~97分之间;且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论临床上采用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愈合率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宋青强;申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髋关节骨关节炎(HO)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HO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内NKT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含量。并与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及HO组患者NKT及IFN-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L-4的比较方面,R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HO组IL-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治疗后RA及HO组NKT、IFN-γ及IL-4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上升,均以HO回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RA组IFN-γ频率较前无统计学变化,而HO组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HO组IFN-γ频率明显高于RA组(P=0.006)。结论 NKT在HO免疫机制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细胞因子IL-10在HO与RA的鉴别起到重要作用,且IFN-γ与疗效密切相关。
作者:苏晓恩;孔志强;邓海棠;黄朝荣;张震乾;陈伟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医学价值。方法对该院收治230例宫颈疾病患者行阴道镜病变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认230例患者中,阴道镜诊断为慢性宫颈炎136例, CNI 48例, CINⅡ17例,CINⅢ5例,宫颈癌4例,宫颈尖锐湿疣15例,正常宫颈5例,诊断正确率93.04%,敏感度96.12%,特异度90.13%,阳性预测值96.23%,阴性预测值47.45%。结论临床采用阴道镜进行宫颈病变检查,不但结果准确可靠、操作安全简便,还可以有效减少漏诊误诊,在临床诊断宫颈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苏童烨 刊期: 2014年第17期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白雪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在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该院收治的高眼压下青光眼患者40例56眼分成治疗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20例28眼,治疗组在球筋膜下麻醉的基础上通过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组在球后麻醉下通过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合作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手术当中的合作度上,两组患者均给予了较好的合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眼压上,两组手术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6个月,治疗组和比较组的眼压分别为(12.53±6.27)mmHg和(15.23±4.35)mmHg,治疗组显著低于比较组(P<0.05);在手术成功率上,观察组有27眼完全成功,1眼条件成功,完全成功率为96.4%,比较组有20眼完全成功,5眼条件成功,3眼无效需2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71.4%。治疗组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结论采用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来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有着较高的完全成功率,无需再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快。同时,如果患者用药达到了24~48 h还是处于高眼压状态要早期手术。
作者:刘琉;樊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EN)乳剂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标准配方EN组和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EN组。入院当天、第1周、第2周、第3周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营养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对照组每日血糖漂移范围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1周、2周时营养状况基本一致(P>0.05);2周、3周时两组胆固醇均较支持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富含缓释淀粉的EN乳剂完全能够满足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刘娜;徐树军;冯艳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青壮年胸腔积液病源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126例该院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并将其随之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微生物方法进行诊断,试验组患者采用内科胸腔镜的方法进行诊断,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在126例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中恶性胸腔积液症状吻合42例,完全吻合率达66.7%,对照组恶性胸腔积液症状吻合18例,完全吻合率达到28.5%;而试验组中良性胸腔积液症状吻合23例,完全吻合率达36.5%,而对照组中良性胸腔积液症状吻合10例,检查效果达到15.8%,检查效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胸腔镜技术用于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的诊断检查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医学上具有不可估量的未来。
作者:刘剑;罗志扬;甄国粹;张培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PUC)与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DUC)临床特点与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PUC及DUC患者各80例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两组各种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存在明显区别,DUC 大便次数(4.15±2.42)次/d、血便程度(0.29±0.11)分、红细胞沉降率(21.9±5.83)mm/h、临床活动指数(168.1±32.62、血红蛋白(112.1±16.5)g/L、白蛋白(35.1±4.57)g/L;PUC大便次数(6.63±4.45)次/d、血便程度(0.67±0.15)分、红细胞沉降率(38.5±8.17)mm/H、临床活动指数(216.7±28.26)、血红蛋白(96.7±11.2)g/L、白蛋白(30.7±3.12)g/L。与DUC比较, PUC大便次数、血便程度、红细胞沉降率、临床活动指数明显增高,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UC组轻、中、重度分别占17.5%、45%、37.5%,DUC组轻、中、重度分别占12.5%、77.5%、10%。PUC组中度患者所占比重明显少于DUC组,而重度患者明显多于DUC组,P<0.05;但轻度患者所占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UC在临床特点方面与DU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易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稿件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的对照组,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汪明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首发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SAS的随机数字表,将76例首发分裂症患者均匀分为两组,实验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利培酮口崩片)和对照组(利培酮口崩片+安慰剂)分别进行8周治疗,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划消数字测验,探讨疗效、安全性、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结果两组病人治疗8周后PANSS总分较实验前低,有统计学意义(t=5.439、2.963,P<0.05、0.01),两组间医治后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9,P<0.05),医治后实验组韦氏记忆量表中的记忆商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的总测验次数、完成分类数、连续错误数,CT中的划对数目、漏划数目、净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3.54,P<0.05),医治后8周末TESS 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8,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用利培酮对初次患分裂症的病人认知功能的医治效果显著好过只用利培酮一种药,且药物不良反应不会增多。
作者:吕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在临床上以循证护理以及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干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该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疾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5例观察组患者临床以循证护理进行干预,75例对照组患者以个体化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的并发症、生活情况以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情况和机体功能上的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情感障碍恢复情况显著性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在临床上都能很好对患者进行预后的干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的恢复和缓解患者的情感障碍,循证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机体健康。
作者:逵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运用快速外科康复理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期间于该院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398例,分别采用FTS理念和传统处理原则管理围手术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恶心呕吐、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为(4.0±1.2) d,对照组为(6.7±1.3) d,研究组住院费用为(5684.4±213.7),对照组为(6754.6±179.9),研究组术后进食时间(6.0±0.9) h,对照组为(9.4±2.6) h;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4.5±3.8) h,对照组为(22.3±3.3) h;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均为0例,研究组较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外科康复理念应用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张兰;胡霞;田怡;汤绍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管饲时不同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及分析有效护理的措施,以提高早产儿经口胃管喂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84例经口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早产儿管饲时采取的体位差异,分成仰卧位组、俯卧位组和右侧卧位组各28例,观察3组早产儿管饲后产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产儿管饲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为腹胀,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后,右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0.7%及7.1%,明显低于右仰卧位组的53.6%,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右仰卧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管饲后采用右侧卧位和俯卧位,与仰卧位比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管饲并发症的发生率。早产儿经口管饲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体位及妥善的固定方法、加强患儿口腔护理与呼吸情况的监测、及时处理恶心等并发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舜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GSs)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GSs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61.3±9.9)岁,女3例,男1例。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瘤体表现为界清的稍低密度均质实体灶。大体观察肿瘤无包膜,界清,切面呈实性,有光泽感。镜下瘤组织外围均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增生形成的淋巴细胞套,梭形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排列,局部区域细胞核呈不显著的栅栏状,局灶可有显著的核异型性,但核分裂罕见。肿瘤边缘局灶区域可见瘤细胞分隔、包裹胃壁平滑肌现象。免疫组化显示4例瘤细胞S-100、Vimentin呈弥漫强阳性,2例GFAP片灶性阳性,Ki-67阳性指数<3%,Desmin、CD34、CD117、DOG-1均为阴性。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GSs 是胃肠道罕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掌握其相对特征性病理学形态结合 S-100、CD117、CD34、DOG-1等标记物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赵伟志;叶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白细胞检测在尿路感染筛查经多年研究已经有多种方法,并得到临床认可。该文就白细胞检测和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尿常规沉渣白细胞检查方法、白细胞酯酶试纸条检测法、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法、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查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秦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调查西昌市当地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政府及卫生部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在西昌市各街道随机抽取480名群众,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采取一对一提问方式,将问卷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250人,占52.1%,女性230人,占47.9%。被调查者在高血压健康常识方面关于健康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 g)、高血压判定标准(依据1999年 WHO 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 mmHg (1 mmHg=0.133 kPa)判断)、血压波动影响因素、高血压是否为终身疾病、高血压诱因、高血压对器官危害、高血压预防方式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21.9%、23.3%、90.0%、55.8%、89.4%、85.7%、91.7%;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关于患者是否终生服药、患者血压控制程度的知晓率分别为63.5%、80.0%。结论通过随机抽取结果显示,群众对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高血压判定标准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比较低,相对而言,对血压波动影响因素、高血压是否为终身疾病、高血压诱因、高血压对器官危害、高血压预防方式、高血压治疗方面关于患者是否终生服药、患者血压控制程度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比较高,因此,政府以及相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增广在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高血压判定标准方面的知识普及,从居民自身意识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谭洋;陈灵凤;万怡轩;李秀;林卫国;刘敏;廖琳;蔡鑫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护理在缓解手外伤患者手术前恐惧和焦虑心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手外伤手术的患者共120例,依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心理特征,术前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和沟通,然后对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SAS),仔细观察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全部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缓解。并且患者心理干预后担心手术成功率、麻醉效果和手术效果等均比护理前有较大的降低。全部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值分别是(46.25±4.53)分与(31.65±7.29)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外伤患者的手术前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小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从而密切配合手术,并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效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且有利于手术以后的尽快恢复。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是综述的重点,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在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