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冯兆田;冯淑杰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律失常, 阻塞性
摘要:目的 讨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经过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确诊的101例OSAS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选择24例单纯鼾症患者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SAS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夜间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OSAS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21%,随着OSAS病情程度的加重,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升高, 恶性程度逐步加重.结论 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AHI呈正相关,与SaO 2min呈负相关.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病理生理学考试方法的探索

    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模式,构建理论考试、实验操作、病案分析实验设计相结合的实验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利于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

    作者:李夏春;倪再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创新健康教育在提高肺结核转诊到位率和治疗顺从性的作用

    目的 观察创新健康教育在提高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和治疗顺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肺科初诊肺结核患者,通过创新健康教育,统计分析其转诊到位率和治疗顺从性.结果 2007年较2006年患者转诊到位率和治疗的顺从性明显地提高.结论 结核病的防治中推行创新的健康教育会大大提高管治质量,更好地控制结核病.

    作者:朱玉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MTA1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MTA1在卵巢癌中的蛋白表达,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 研究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卵巢癌、19例交界性肿瘤及13例良性肿瘤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TA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大网膜转移密切相关( P<0.05),与分化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 MTA1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王艳伟;宋文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损伤后脑发育的探讨

    目的 更好地认识脑损伤对脑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16例有围产期脑损伤或神经系统有改变的6个月内小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探讨围产期脑损伤对脑发育的影响,及神经系统阳性改变与围产期脑损伤以外的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围产期脑损伤61例,有神经系统改变41例,超声异常36例占88%;神经系统阳性改变55例,有围产期高危因素42例, 超声异常33例占78%.结论 围产期脑损伤及高危因素是影响脑发育的重要原因,颅脑超声检查能够反映损伤后脑发育的情况

    作者:蔡洪燕;李红艳;李连翠;刘玲玲;陈凤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基本卫生服务方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但目前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仍受到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问题,建立以市场竞争为模式的良好的内部运行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共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有27例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7例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4例皮肤瘙痒症状轻度缓解,2例皮肤瘙痒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率95%,对照组所有患者经过(HD)治疗后全身皮肤瘙痒无明显改善,4例皮肤瘙痒症状加重,治疗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作者:张铿;徐晓英;陈伍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议如何完善医疗卫生监督证据收集工作

    医疗卫生监督证据收集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虽然在监督部门的大力整治下取得了明显的好转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完善医疗卫生监督证据收集工作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作者:李聪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吉林省东部山区3~6岁儿童碘营养水平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掌握吉林东部山区儿童碘营养水平状况,正确指导儿童科学补碘,我们对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通化市3000名3~ 6岁儿童碘营养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 显示:吉林东部山区儿童碘营养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标准,但仍有少部分儿童碘摄入不足,影响智力发育,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葛延辉;潘晓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谈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技巧

    护士长是护理指挥系统的基层领导者,肩负着护理业务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临床带教、护理人才培养以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护士长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领导艺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天使形象,激发不同层次护士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培养护士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的工作作风,对护理人员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使她们能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完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严格考核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细节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杭富平;易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巨细胞瘤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巨细胞瘤的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有完整X线资料的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 X线分型.结论 X线在细胞瘤疾病的发展、病变良恶型鉴别诊断上有很大价值.

    作者:杜希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老年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96例分析

    目的 对中老年糖尿病的肺部感染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对我院96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69例,死亡9例,直接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第1位.中年组27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原发病有关.老年人肺部感染易合并中毒性休克,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结论 老年人是糖尿病并发感染(肺部多见)的危险因素,肺部感染是死亡原因的首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169例治疗的疗效观察

    细菌性阴道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性感染,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后约有5%~10%的复发.妊娠妇女因其生理特性导致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难度增加及复发率增高,给孕妇造成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作者:滕微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单纯丙泊酚和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应用效果.方法 早期妊娠病人100例,随机分为(R0、R1、R2、P0组)即丙泊酚3.0、2.0、1.5、0ug/mL,复合瑞芬太尼0、0.5、1.0、2.0ng/mL组.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观察呼吸幅度的变化,并且分别记录患者意识失去的时间和恢复的时间,并记录手术中身体各方面情况和手术后主观感觉.结果 R1、R2这2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要短于另外2组.R0、R1组主观评价明显高于R2、P0组.结论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配合使用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以浓度2ng/mL丙泊酚复合0.5ng/L瑞芬太尼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本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发生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方法 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症状消失,无一例复发;护理过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论 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源性种值,要将具体护理措施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曹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淫羊藿苷增强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犬肌内植入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作用的影响,并从生物学和材料学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eagle犬背部肌内植入双相磷酸钙陶瓷片,分别于第4周和第8周取材,观察其孔隙内组织长入情况;相应动物血清部分被用于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以初步了解血清中成骨相关生长因子与材料骨诱导性能的关系;另一部分被用于浸泡双相磷酸钙陶瓷,SEM观察其浸泡后不同时间的表面形貌,以初步了解上述作用的材料学机制.结果 淫羊藿苷以50mg/kg剂量经口给予,既可使材料中类骨组织的形成时间提前;植入8周情况下,淫羊藿苷组材料中出现类骨组织的孔隙率和类骨组织的面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淫羊藿苷不仅能促进肌肉内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而且可能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终骨化;淫羊藿苷可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水平,表明其对这些生长因子水平的调控可能是其增强材料骨诱导性能的重要生物学机制;以淫羊藿苷含药血清浸泡材料,结果显示可强烈影响材料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及形貌特征,可能是其增强材料骨诱导性能的重要材料学机制.结论 淫羊藿苷可通过调节血清中成骨相关生长因子水平,促进植入体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等机制,影响犬肌内植入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能力.

    作者:黄双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性病门诊10年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总结1998~2007年性病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提出有关性病防治建议.方法 对1998~2007年性病门诊病人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共诊治性病患者5768例,其中男3721例,女204例,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82 :1.年龄小15岁,大73岁.从发病情况看,淋病占第1 位为68.39%,其次为尖锐湿疣25.49%.患者中已婚者占绝大多数75.48%,未婚为24.52%.通过非婚性关系感染2359例,占40.90%;配偶间感染967例,占16.77%;间接感染1364例,占23.64%;不明原因感染1078例,占18.69%.结论 性病仍呈持续增长趋势,当前防治重点要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及外来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

    作者:杜斌;耿迎春;张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79例儿内科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儿内科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儿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次于儿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阑尾炎病儿,均于就诊后24h内转入儿外科治疗,临床以腹痛、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74例经手术治疗后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化脓性阑尾炎45例,坏疽性阑尾炎12例,蛔虫性阑尾炎1例,单纯性阑尾炎16 例.36例发生阑尾穿孔,21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5例未手术治疗.结论 首次于儿科内科就诊的腹痛患儿,伴有发热、周围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尤其有右下腹固定压痛者,鉴别除外儿内科常见腹痛性疾病,应考虑阑尾炎,并及时与儿外科医生联系,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体会

    目的 对比观察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31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B组用阿奇霉素注射液+病毒唑注射液治疗,以5d为1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A组不良反应较多于B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在必要的防范措施下治疗使用双黄连粉针剂,能防止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黄东;林俊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163例幼儿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体内微量元素锌、铁、铜和有害微量元素铅、镉以及宏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情况以及其和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163名儿童,按年龄分成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四组.采集指血,使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G2血液铅镉分析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MB5血液五元素分析仪(多通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中锌、钙、铁、镁、铜、铅、镉的含量,并分析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缺锌占40.59%,缺铁占9.7%,缺钙占31.58%,缺铜占6.83%,铅中毒占7.44%,4个年龄组中镁不缺乏,镉不超标.结论 不同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引起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容易缺乏锌、铁和钙等元素,容易发生铅中毒.我们应该重视儿童时期的膳食营养,注意均衡饮食,并且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郑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使用腹部超声探头频率2.5~5.0MHz,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6.0~7.5MHz.结果 176例盆腔肿块中,阴道超声对肿块定性诊断准确的175例,准确率99.4%,腹部超声对肿块定性诊断准确的122例,准确率69.3%;术中共取出盆腔肿块187个,术前腹超发现137个,漏诊50个;术前阴超发现184个,漏诊3个.结论 腹超、阴超联合应用,阴道超声可明显提高盆腔肿块的检出及定性诊断的水平.

    作者:舒林英;钱美爱;吴敏芳;张锋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