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周桂敏

关键词:老年人, 吸入性肺炎, 护理
摘要: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肺炎的一个重要疾病,患者常因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减弱,免疫机能降低等因素造成误吸而感染,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增强肺活量,促进早日康复.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静脉输液配置中常见的理化配伍禁忌

    目的 关注静脉输液配置中常见的理化配伍禁忌和安全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收集输液配置工作中常见的配伍禁忌进行归纳和分析,检索CHKD期刊全文库一些相关的文献及配伍禁忌表,举例说明相应问题的不合理之处,并对如何防范静脉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静脉输液配置中应注意的理化配伍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溶剂选择不当、盐析、酸碱度改变而引起药物破坏,沉淀或变色、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钙离子的沉淀反应、中药注射液的配伍问题、输液管中的配伍禁忌.结论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常见的理化配伍禁忌值得关注,药学人员应多与医生沟通并加强对药物配伍禁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防止配伍禁忌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何爱娇;欧阳群芳;周宏亮;武爱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产科手术人员职业性感染HIV的防护

    产科手术人员在为产妇实施手术时,可能由于锐器伤、血液溅污、血液浸湿等途径感染艾滋病.通过加强防护、隔离措施, 规范操作等,使职业性感染机率降低.

    作者:叶太惠;朱晓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

    众所周知,血压异常升高与心血管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本文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运动的关系如下.

    作者:万景新;陈凤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经阴道超声盆腔包块误诊分析

    本文将对我院妇科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经阴道超声盆腔包块误诊13例进行分析.

    作者:杨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小儿排痰护理新进展

    小儿患呼吸道疾病时,时常伴有痰液分泌,通过咳痰,可以把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及吸进的灰尘和致病菌清除出去.只要排出异物,咳嗽自然会好.由于儿童的咳嗽反射较弱,纤毛运动较差,婴幼儿及部分年长儿既咳不出,又咽不下.若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痰液分泌量会增多且黏稠不易咳出.如果痰液蓄积在气管、支气管内、咽喉部,不仅可导致呼吸道机械性阻塞,换气不良以致呼吸困难,而且有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有的痰液还含有缩支气管的物质或过敏源,引发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哮喘.咳嗽不止也多由于不会排痰引起.所以排痰是小儿治咳的首要任务,除药物治疗以外,积极的护理也举足轻重.

    作者:栾继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颈椎伤病56例非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颈椎伤病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是颈部或颈肩部疼痛,据统计因颈部或颈肩部疼痛而就诊者,占门诊疼痛病人的第2位,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然而,由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往往缺少客观的体征,而仅表现以持续性疼痛为主的自觉症状,因而使疾病的正确诊治增加了难度.近年来,随着对颈椎伤病的生理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非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颈椎伤痛的必要措施.

    作者:孙长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78例胸部外伤患者均采取常规摄正、斜位片后,在透视监视下拍摄外伤处或局部压痛点处肋骨的点片.结果 透视监视下的肋骨点片共发现骨折156处,肋骨常规正、斜位片发现骨折125处,透视下点片发现骨折伴移位76处,常规片为67处,透视下点片发现肋骨不完全性骨折17例,常规片为11例.结论 透视下点片明显优于单一的肋骨常规正、斜位的X线投照法.对提高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很有实用价值,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作者:何佶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糖尿病酮症的疗效.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CVH),2组均积极补液、补钾.观察血糖、血β-羟丁酸、尿酮体、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 (1)2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尿酮转阴时间,CSI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2组患者的β-羟丁酸治疗后均恢复正常,CSII组β-羟丁酸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4)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II治疗糖尿病酮症,能迅速纠正糖代谢紊乱,胰岛素用量少,酮体转阴快.

    作者:于卫东;张雪梅;于晓红;陈成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32例肺包虫病X线及CT征象分析

    本文对32例59个肺包虫囊肿的42个囊复杂改变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演变过程、X线及CT表现,并将肺包虫囊肿破裂及转归归纳为7种表现:新月征;液气平面;双弓征;空腔及腔内移动团块;水落石出征;破入胸膜腔;自愈和复发.

    作者:景介梅;康世瑾;张晶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荣成市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荣成市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荣成市2006~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8年荣成市共发生麻疹病例28例,均为输入性麻疹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4.54/10万.4~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24例,占总数的85.71%.病例以中年为主,10岁以下占6例,占21.43%.暴发疫情发生的比例占39.29%.病例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30例.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儿童管理,认真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为流动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中开展麻疹疫苗的普种,是荣成市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静;杨英华;王珊娜;汤英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终止妊娠时机及终止妊娠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21例在心衰缓解或心衰控制后1~2h内终止妊娠,27例剖宫产,剖宫产率90%.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严重危及母儿生命,治病求本,应在心衰控制后尽快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作者:吴书仪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41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征象分析

    目的 应用X线平片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征象,以提高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有X线随访资料和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41例.结果 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平均直径1.5cm,密度中等偏低,瘤体内部结构:小泡征见于早期.瘤体边缘征象: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等,进展期比早期多见,且更明显.结论 肺内孤立结节或斑片状影像,形态怪异,直径≤1.5cm,周围有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灶内有小泡征,无论其有无临床症状,均提示早期肺癌,且以腺癌可能性大.

    作者:侯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钠对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测定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并结合MELD评分,探讨血清钠离子浓度在评价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4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钠、血清胆红素、血清肌酐、INR值,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2组:I组血清钠离子浓度≥135mmol/L;II组血清钠离子浓度<135mmol/L,并进行MELD评分.结果 43例入选病例中,I组II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肌酐、INR值、MELD评分相比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钠降低提示病情严重,血清钠可以作为对肝硬化腹水肝病患者病情评估的独立指标.血清钠水平结合MELD评分反映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更准确.

    作者:冯喜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性病恐惧症患者34例心理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对性病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除对有生殖器非性病性炎症进行对症治疗外,采用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及性病知识的介绍,必要时配合药物的暗示疗法.结果 34例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良的症状和行为均已消失.结论 只要医患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默契配合,双方在治疗上均树立信心、恒心和耐心,定能解除患者的恐惧症状.

    作者:薄其安;赵静媛;刘明刚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措施

    对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措施从保健知识、预防感染、减轻疼痛、乳房护理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作者:袁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加强科研管理促进医院科研工作发展

    科研工作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的发展尤其是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形成,中青年骨干、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研工作的发展.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通过加大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发展,从而使医院赢得主动,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重视和探讨.

    作者:钱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180例疗效分析

    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后,羊水中雌激素/孕激素(E/P)升高,改变了妊娠局部E、P的平衡状态,通过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 子宫肌细胞催产素受体及间隙连接的形成增多,从而诱发宫缩,发动分娩.但由于利凡诺引起的宫缩并非自发,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及强直性宫缩,宫缩强度不易控制,容易发生软产道尤其是宫颈裂伤.采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口服行引产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罗静;何阿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氟罗沙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分析

    氟罗沙星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性传播疾病、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均获得满意疗效,但随着应用的增多,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也时见报道,文章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氟罗沙星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居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脑部血管病损,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称为急性脑血管病(CVD),即通常称的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大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组疾病的前期主要疾患.护理工作在防治CVD中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芦凤君;贾振华;张晓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1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诊断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首次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ECG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的近期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间的梗死部位、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抬高的高值和QTd及J波.结果 单纯下壁梗死的发生率存活组大于死亡组;≥3个部位梗死的死亡组发生率多于存活组;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和存活组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ST段抬高值高于存活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QTd值大于存活组,J波明显多于存活组.结论 心电图诊断≥3个部位的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段抬高值、QT以及J波的有无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作者:聂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