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骨骨膜修补硬脑膜缺损9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祁海军

关键词:颅骨骨膜, 硬脑膜缺损,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颅骨骨膜修补硬脑膜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硬脑膜缺损患者98例进行自体颅骨骨膜治疗,对其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交通性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和癫痫等并发症的概率都极低.手术中及愈后的情况都良好,令人满意.结论 自体颅骨骨膜修补硬脑膜缺损手术安全,患者手术后恢复的情况良好,并发症少并且不会发生排斥反应,自体颅骨骨膜是一种很好地脑膜修补材料,值得临床推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如何做好质量信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护理管理实践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来源、特点等进行分析,从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质量信息应用需随时关注患者的需求、质量信息应用与PDCA循环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质量信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原则和实践方法.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和分析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痰菌转阴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给予治疗,效果相比左氧氟沙星更为理想,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普及.

    作者:巩方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患者均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探讨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2±2.3)个月,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断裂、钢板松动以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为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患者膝关节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患膝关系的恢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革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脑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FMA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杜禾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5例,好转5例,未愈2例.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具备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作者:张冬喜;苗晖;张国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我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我院门诊头孢类抗菌素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情况,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的门诊西药房的12688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头孢菌素类抗菌素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在妇科、五官科、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科、中医科、口腔科及疼痛科等科室中都有应用,其中儿科(50.39%)和五官科(54.71%)应用的第2代头孢菌素多,超出了卫生部制定的标准(50%).这表明我院门诊部儿科和五官科在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了滥用的现象.结论 我院儿科和五官科门诊处方中对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存在滥用现象,因此医院应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对头孢菌素抗菌素药物的使用.

    作者:李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儿腹痛的护理浅析

    目的 观察和探讨小儿腹痛的护理.结果 治疗分型后护理有差别.结论 腹痛分型更有利于治疗转归.

    作者:张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干预体会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我科室的胸腔积液病人共60例进行研究,实验组病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病人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优于对照组,并且其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后有明显差别(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实验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对于胸腔积液的病人采取胸腔闭式引流,并且术后采取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病人尽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作者:旺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胃癌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胃癌患者采取优质综合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在围手术期间,通过对前后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而后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因采取措施不同,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与愈后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经对比研究,因患者被随机采取不同措施,而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结论 在围手术期间,实验组对胃癌患者行优质综合护理,可大大的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技术的提高,加快痊愈的速度.

    作者:丁巧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妇科慢性盆腔炎的诊疗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妇科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联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胜一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彦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5T高场磁共振常见伪影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 高场磁共振常见伪影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20例采用GE-DH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的伪影图像进行分类并分析原因.结果 将伪影归纳为运动伪影装备伪影 金属伪影.结论 分析1.5T磁共振产生的机理,对改善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建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腰椎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0例患者CT诊断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者实施X线、CT诊断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 30例腰椎结核患者中诊断出30例骨质破坏,12例有死骨形成,19例有椎旁腰大肌脓肿,16例椎间盘破坏,9例椎管变形狭窄,有3例附件受累.30例患者中,有1例化脓性脊柱炎被误诊为腰椎结核,误诊率为3.33%,其余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为腰椎结核.结论 在临床腰椎结核诊断中,CT诊断技术价值较高,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诊断效果比传统X线更胜一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国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用Excel协助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的方法

    目的 通过应用Excel程序,达到加强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的目的.方法 通过大量血糖统计、文献记述及当前实际临床情况,本人全新设计了Excel程序,以方便临床工作中对于血糖控制方面达到控制精准、高效,并同时可产生大量统计数据,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相结合.结论 重症患者血糖调控的临床工作中,本程序能够使临床工作更加简洁、高效,使患者的血糖调更加有理有据有力.

    作者:刘朝辉;吴启梅;王生池;孟文格;程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具备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常规健康教育措施.将两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与孕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日也较对照组产妇有所缩短,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孕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刘育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2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8.1%,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达到116.0±10.5μmol/L、黄疸消退时间3.5±1.0d,患儿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王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射频十臭氧注射消融治疗术的护理干预

    目的 研究对采取射频消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患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采取射频消融治疗的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病患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病患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病患低,而比较病患满意程度及舒适度,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对射频消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大大减轻了病患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提升了病患的满意程度及舒适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景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依达拉奉联合rt-PA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rt-PA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0 d的 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能有效对机体脑血管舒缩功能进行调节,从而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兰荣;田文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单纯药物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药物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药物联合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脂蛋白(a)、胆红素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胆红素(bilirubin)在冠心病(CHD)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择CHD患者166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2例、心肌梗死(AMI)组38例,另选6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定量测定所有入选者的LP(a)、胆红素水平.结果 血清LP(a)水平在SAP组、UAP组及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AMI组均高于SAP组(P<0.05);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在SAP组、UAP组及AMI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水平下降,Lp(a)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孟庆书;苟方方;杜永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吉利芬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和分析吉利芬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主要对象,给予吉利芬治疗,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在用药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治疗后感染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在WBC以及ANC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吉利芬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提高了化疗效果,值得普及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