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琴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检测.结果:150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128例,异常率85.33%.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水晶;包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好发于颅底动脉环的分支或分叉处.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达25%~26%,且再出血死亡率极高.目前介入栓塞已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脑动脉瘤患者30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红;冯桂萍;冯春;周玉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牙种植术前进行CBCT检查,辅助手术完成.结果:100例患者,通过CBCT检查均存在种植骨高度不足问题,其中种植区上颌窦存在骨性分隔28例,术区上颌窦黏膜增厚40例,术区上颌窦存在真性囊肿14例,术区上颌窦无异常18例.结论:CBCT应用于上后牙区种植,能够使手术更加安全,保证了牙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宝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为适应新的护理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法由带教老师讲授儿科各岗位专业知识.结果: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即调动了实习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实习同学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加深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
作者:安宝荣;钟秀宏;赵莹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52例成人移位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LCP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随访27例术后大功能恢复结果,LCP钢板治疗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效果满意.克氏针固定强度差,仅合适骺离骨折及老年二部分骨折患者.涉及肱骨解剖颈伴骨缺损者,块状植骨既利于肱骨近端结构形态恢复,又利于增加内固定稳定性.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粉碎骨折、肱骨头切除成形术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尚可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利;梁永宁;李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病历资料患者,女,22岁,10年前摄片时发现左侧第3前肋骨性肿物1个,无任何不适而未治疗,近半年来,感肿物增大,伴左前胸壁疼痛、胸闷不适.2009年2月4日就诊.查体:胸廓外观无畸形,左第3前肋部有轻压痛,局部未扪及肿块.X线片示:左第3前肋见约1.6cm×1.5cm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隆起,密度不均匀,呈环形斑点钙化,突向胸腔(图1).CT示:左侧第3前肋见一混杂密度改变,密度不均,见点状结节状致密影,局部软组织肿胀,病变向左侧胸腔突入,左肺上叶局部受压,左胸腔局部变扁,病灶约4.8cm×2.3cm(图2).临床诊断:肋骨软骨瘤.完善术前检查,2009年2月7日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术中见瘤段肋骨扁平,增宽,瘤体与壁层胸膜粘连,离瘤体1cm处切断肋骨,连同瘤体一并切除,切除部分粘连胸膜,修补,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2天拔出胸管,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骨软骨瘤.经2年随访无胸痛,肿块未复发.
作者:詹友达;陶金国;卢刚;李洪兵;谢勇;李懿;李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未婚先孕相关因素.方法:对18例未成年人未婚先孕女孩进行饮食、性知识、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18例女孩,年龄12~15岁.其中12岁1例,13岁3例,14岁6例,15岁7例.饮食情况:18例女孩,有15例偏好吃肉,有的还喜欢吃肥肉,喜欢吃鸡、鸭等,并用化妆品,另外3例,荤素食物较为均匀,但常喝饮料.家庭情况:18例中离异2例,其中跟爸爸1例,跟妈妈1例,12例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跟随爷爷或奶奶,成为留守儿童,母亲去世1例,父亲去世1例,2例孩子的妈妈或爸爸在本地打工或忙生意,约1周~10天回家1次.在校情况:11例孩子晚上住校,6例走读,1例辍学.小学生1例,中学生9例,技校及职业中专学校7例.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18例未成年未婚先孕中了解性知识5例,不了解6例,稍微了解7例.看过黄色影片7例,看过黄色刊物、书籍、网络小说15例.结论:饮食、家庭因素、淫秽出版物、性知识缺乏等是导致未成年人未婚先孕的主要因素.
作者:罗绍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管路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血液净化管路并发症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并且给于精心护理,导管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封管和全身用药治疗;导管血栓形成者用负压抽吸和1万U/ml尿激酶进行管腔正压封管.结果:12例导管感染患者通过3~7次静脉加封管治疗,感染均得以控制;11例导管血栓形成患者,过用负压抽吸和1万U/ml尿激酶进行管腔正压封管,全部再通,无1例出血及拔管.结论:抗生素封管是对血液净化管路感染的有效方法;尿激酶溶栓和早期负压抽吸治疗管路血栓形成效果显著.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介小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在社会经济不断完善及医院发展过程中,护理质量时有波动,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作者:宋家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输卵管妊娠患者56例,采用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口服米非司酮,配以中药汤剂口服.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B超监测包块缩小情况.结果:治愈率96.4%,不良反应少,血β-HCG转阴时间短,包块缩小快.结论:本组病例随访1~4年,宫内妊娠率高,再次异位妊娠率低.
作者:孔小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与趾臂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OGTT试验结果、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餐后血糖正常组(Ⅰ组)、餐后高血糖组(Ⅱ组)及新诊断糖尿病组(Ⅲ组)3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趾臂指数测定.结果:Ⅱ组趾臂指数0.64±0.07,显著低于Ⅰ组0.76±0.08,高于Ⅲ组0.61±0.07.Ⅱ组TBI降低率22.03%,显著高于Ⅰ组(X2=12.292,P<0.001),低于Ⅲ组(X2=6.145,P=0.013).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趾臂指数与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731及-0.650,P均<0.001),餐后血糖水平是影响趾臂指数的主要因素.结论:趾臂指数与餐后血糖水平相关,餐后血糖水平是影响趾臂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董元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护理.方法: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加强气道护理及密切观察,预防肺部感染.结果:39例病人中拔管痊愈28例,昏迷带管9例,2例死亡.结论:保持气道通畅,减少不必要的气道刺激,有效的气道湿化,适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尽可能及早拔管,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护理的关键.
作者:张卓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患者的健康水平.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100例患者的临床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临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随机抽取20名护理人员就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探讨.结果:住院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各项护理操作、预防疾病发生的诱因、自我护理功能锻炼的知晓率低.对口头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施教护士的相关知识、教育方法满意度低.结论:临床健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护理、管理和患者及家属3个方面,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作者:白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12例肩锁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肌间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0.35%~0.45%罗哌卡因复合液20~25ml行神经阻滞.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麻醉并发症.结果:B组术中镇痛效果101例优良,好于A组的92例(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完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自拟止咳化痰汤与传统饮片汤剂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针对止咳化痰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由中药配方颗粒组成的止咳化痰汤,临床验证与传统饮片汤剂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组成的止咳化痰汤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剂型.
作者: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哮喘的影响因素及发生率.方法:对58例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21例发展成为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特应性体质、接触过敏原、家族过敏史、人工喂养,父母吸烟等因素的患儿哮喘发生率较高(P<0.05或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哮喘,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过敏原因素、个体特应性体质、环境因素等影响哮喘的发生.高危因素应尽量避免,早期防治.
作者:关玉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Hp感染阳性结果以及体检者对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接受程度.方法:采用非侵入性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健康体检者,同时调查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度.结果:测定结果发现,Hp检测阳性率在本地区有较高比例,且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知识了解度不高.结论:健康体检者的尿素(14C)呼气试验阳性率相对较高;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方法迅速、准确、无痛苦,易为体检者接受.
作者:李发旺;罗维香;刘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临床预防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疗程、联合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术前、术后预防用药对比,病原学检查等.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31例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96.2%;平均住院时间10天;人均使用抗菌药物5.8天;一联用药206例,使用率89.2%,二联用药25例,使用率10.8%,围手术期用药42例,使用率17.5%;微生物送检2例,送检率0.83%.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存在用药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围手术期使用不规范等不规范之处,应加强用药指导,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仲玉芬;马学彬;张玉柱;王志妍;于志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肺血栓栓塞(PTE)已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是继冠心病和脑卒中后的第三大死因,也是产褥期和手术后首位死因.引起肺血栓栓塞的血栓栓子90%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国际上把PTE与DVT作为同一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本文通过对肺血栓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预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素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紫杉醇药物,是应用于临床的抗微血管抗癌药,常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乳腺癌和食管癌的二线治疗,将紫杉醇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现将化疗过程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孙爱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