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6例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患肢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术后7天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9.1%.术后1个月患肢上举、外展、旋转等功能障碍发生率21.2%.结论:临床上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作者:黄盖容;谢妙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胃癌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传统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功能锻炼、饮食、疼痛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肛门通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心理、社交领域及环境领域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9.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2.9%.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力,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手术效果得到了保障,有效减少了胃癌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作者:柯玉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眼压均得到控制,治愈出院,术后视力0.4~0.8.结论:加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贾海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放射卫生法规和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来规范医学诊疗行为,作为医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现状十分必要,在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标准的同时,关注对患者、受检者以及扶持者的辐射防护,对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会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作者:姜晓燕;孙慧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枢椎失稳性眩晕是因枢椎不程度的旋转偏歪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许多相关症状,在诊断上需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等检查,排除了脑、眼、耳鼻喉、心血管等病症即可诊断.枢椎失稳是由于颈部劳损、长期屈颈姿势、不正确的睡姿等原因,使颈背肌肉、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使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理化反应,导致了枢椎的稳定性系统功能减退,出现了枢椎垂直、纵向、横向、旋转等方向的位移,椎体有前后或左右的水平位移,沿环枢椎轴的轴向旋转位移和环枢间角度位移等影响表现,并因枢椎的失稳引起周围组织的刺激,牵拉、甚至暂时的压迫椎动脉和神经,产生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症状和体征涉及多个系统多器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提高,现结合对本病多年来的诊治研究,谈点体会,仅供同仁参考.
作者:崔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做好穿刺引流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完全恢复生活自理12例(17.6%),部分生活自理19例(27.9%),重度致残、完全需要帮助27例(39.7%),死亡10例(14.6%).结论:对实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姜艳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体会.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128例,对其护理措施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和周密的护理,123例均顺利度过急性期,进入康复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改善.123例生存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90例,良好33例.结论:临床护理中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对糖尿病的监测,严密观察血糖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重视饮食控制;加强康复护理,促进疾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收治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成3组,A组应用芬太尼和恩丹西酮进行镇痛;B组曲马多和恩丹西酮进行镇痛;A+B组应用芬太尼、曲马多和恩丹西酮进行镇痛.结果:A组VAS评分1.09±0.51分,用药量75.4±6.8ml;B组VAS评分1.12±0.63分,用药量78.3±7.1ml;A+B组VAS评分1.02±0.61分,用药量71.2±5.6ml.三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量比较,A+B组与前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10例,其中尿潴留4例,嗜睡3例,瘙痒1例,恶心呕吐2例;B组不良反应8例,其中恶心呕吐2例,嗜睡2例,恶心呕吐4例;A+B组不良反应4例,其中恶心呕吐2例,嗜睡1例,恶心1例.结论: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
作者:吐尔孙·依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询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从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询证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询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自理能力.
作者:戚青花;段幼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语言艺术的应用在减少医疗纠纷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得当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整洁的衣服,热情的微笑,温和的眼神,在艰涩的护患关系中起到润滑的作用.
作者:黄锋;钟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人口问题不是单一的行政指令或某几项政策措施就能应对的,它是一个系统应对的综合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根本和主体,说到底仍然是产生生育行为和选择生存方式的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计生问题,首先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规范人的生育和生存行为.而要规范人的生育和生存行为,又必须规范支配人的这一行为的意识和制度.这客观上就提出了计划生育宣传同生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要求.
作者:李莉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前主动提供护理干预对提高术中麻醉效果及病人离院时的满意度.方法:选择门诊无痛人流患者540例,将其单日就诊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前1天由门诊手术室护士主动进行护理干预;双日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由门诊医生告知相同内容的注意事项让患者自行执行.两组均于次日实施手术,观察统计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试验组使用笑气吸入的患者达到麻醉状态占92.3%,对照组占71.2%,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使用静脉全麻患者能达到麻醉状态两组分别为97.7%和98.1%,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85.1%和59.6%,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无痛人流术前主动提供护理干预,对提高笑气吸入的麻醉效果及病人满意度有明显效果.
作者:颜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护理,为临床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患者67例,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静脉炎,对照组运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具有清热解毒、散瘀除湿、消肿止痛等功效,加速静脉炎的治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史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11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需要认真分析总结并给予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护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和交流,加强对护理记录的书写及管理,可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12例肩锁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肌间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0.35%~0.45%罗哌卡因复合液20~25ml行神经阻滞.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麻醉并发症.结果:B组术中镇痛效果101例优良,好于A组的92例(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完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症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近年来老年低血糖症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临床表现多样.10例误诊为脑梗死;6例误诊为精神病;6例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癫痫;1例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误诊为酒精性肝病;1例误诊为肝性脑病.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应重视血糖监测,提高临床医师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陈美琳;陈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及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内科住院的中老年患者1087例,按是否血尿酸升高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541)和正常尿酸组(n=546),对影响高尿酸水平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疾病.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和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痛风关节炎及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中老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和肌酐水平是影响其血尿酸升高的重要相关影响因素.并与肾脏病、痛风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应该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奕龙;陈家锦;朱云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保肝疗效.方法:将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TACE前3天及后1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滴,1次/日,以及能量和其他护肝药物.对照组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余疗法同治疗组.TACE是经肝固有动脉或相应的肝左、右动脉将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1.5~2.0g、顺铂40~50mg、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8~12mg,与碘化油10~30ml混合后注入,以碘化油乳剂或明胶海绵做栓塞.观察两组的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介入化疗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肝功能变化方面,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及黄疸的上升,白蛋白下降,而治疗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癌栓塞化疗后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周晓琳;刘胜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点之一,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医院实际,对基层医院感染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变对策.
作者:彭文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血液检验实验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程序及标准操作规程、加强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培训及管理,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茵;何秋荣;郭美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