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毛辉明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手术指征, 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痊愈。结论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好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中孕引产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元月至2013年11月的160例的妊娠妇女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利凡诺尔用于中孕引产,比较两组患者引产的成功率、胎盘残留率、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总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为98%,胎盘残留率为2%,而对照组的引产成功率为90%,胎盘残留率为6%,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成功率高,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玲;丁丛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的应用现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手术室的现状入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患双方相互促进。结果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sas、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良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新生儿败血症的中医护理经验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中医护理方法,以探求提高护理质量的道路。方法回顾性总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护理方法。结论在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作者:金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00例临床表现及诊治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特征与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发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200例患儿均于起病初期显现发热、咳嗽、头痛症状,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多数出现全血白细胞增高,胸部放射线检查半数以上有异常。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损伤重,发展比较快,多预后较差,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制造困难,要求医师提高诊断水平,充分给予重视。

    作者:张笑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和椎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管壁厚度、斑块表面形态学特征、密度、体积进行分析,将颈动脉分为正常、管壁增厚、稳定斑块、易损斑块;对椎动脉管径、斑块表面形态学特征、密度、体积进行分析,将椎动脉分为正常、狭窄、粥样斑块。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103例高血压患者412处血管进入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两种检查在左侧颈动脉检查中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92,P<0.01;两种检查在右侧颈动脉检查中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56, P<0.01;两种检查在左侧椎动脉检查中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99,P<0.01;两种检查在右侧椎动脉检查中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2,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临床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作为筛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检查。

    作者:丁毅;陈协生;曲雅梅;袁庆城;梁爱荣;梁锡权;谭素怡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议中医治疗蛇串疮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介绍蛇串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论中药治疗蛇串疮疗效好。

    作者:张丽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肺结核的40例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的40例影像诊断。方法所有病例都是通过病理证实为痰菌阳性或者痰菌阴性,通过进行抗痨治疗情况都有所好转或者治愈的病人。结果40例病人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7~62岁,平均26岁;病灶的部位:有17位患者的病灶的部位在双肺上叶,有10位患者的病灶的部位在下叶背段,有3位患者的病灶的部位在下叶基底段,弥漫性2例,有1位患者的病灶的部位在淋巴结结核,有1位患者的病灶的部位在结核球,有6位患者的病灶的部位在胸腔积液。从胸片中将病灶发现出来的有31例,从ct中将病灶发现出来的有40例。结论对于大多数病例,胸部平片可以将可信度高的定性诊断做出来,是肺结核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检查可以将胸片上不能或者很难显示出来的病灶发现出来,且可以将很多和病灶边缘、内部结构方面的细节提供出来,对鉴别诊断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胸片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杨世强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48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给予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并做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抗-Hbe转阳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Ha、Pciii、ln、iVc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控制肝细胞炎症,不良反应少且患者耐受性好,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彭朝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在坚持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注意经期卫生以及有规律的生活等遵医行为方面和治疗组相比,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

    作者:刘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妊娠糖期尿病患者血清中抵抗素、IL-6和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

    目的:测定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抵抗素(resistin)、il-6的水平以探讨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测定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来反映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以测定有无肾功能受损。方法根据空腹血糖,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将受试对象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妊娠糖尿病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抵抗素,il-6及胱抑素c的浓度,比较两组间指标有无差异,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GdM组中抵抗素,il-6和胱抑素c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GdM患者血清中抵抗素和il-6浓度升高,二者可能均参与了GdM的发病过程,而胱抑素c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对其他妊娠合并症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杨宁;孙欢欢;王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孕妇进行产前筛查,使用Ge-loGlQ-P6二维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MHz-5MHz。分别获取头部侧脑室横切面、丘脑横切面、小脑横切面;眼眶横切面;唇冠状及横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腹围横切面;双肾横切面;四肢长轴切面,双足切面及双手切面;胎盘下缘及宫颈内口关系等。发现异常后进行图像采集并对引产及产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组胎儿畸形病例中,神经管畸形9例(23.6%),心血管畸形5例(13.1%);消化道畸形3例(7.8%),泌尿系畸形6例(15.7%),五官畸形9例(23.6%),颈部淋巴管囊肿2例(8.0%),四肢畸形2例(5.2%),其中其他2例(5.2%)。在38例胎儿畸形中,产前彩超共检出37例,检出率97.3%(37/38),另漏诊1例,为单纯腭裂例。结论应用彩超检查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安全无创,经济适用,重复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艳霞;井燕;王桂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朝阳丸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方法朝阳丸1丸,每日两次,连服半年为一疗程。疗效总有效率为84%,alt复常率88.53%,Hbeag转阴率为46.5%。HBV-dna复常率为43.83%,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有一定抑制HBV的作用。

    作者:刘红英;金娜;郭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在妇科疾患中的重要性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仅要求在身体上得到医疗救治,也希望从心理和社会层面上得到相应的关注。本文在此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妇科疾患中的重要性,以期能对妇科的临床护理提供有意的借鉴。

    作者:陈中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外伤性胫骨缺损所致骨髓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胫骨缺损所致骨髓炎护理体会。方法我科收治的外伤性胫骨缺损所致骨髓炎13例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3例创伤性缺陷造成的胫骨骨髓炎使用本地清创+ Vsd压力再次吸胫骨缺损植骨髂+血管蒂皮瓣移植,术后达到12例愈合,愈合率为92.3%,术后复发1例骨髓炎,由当地的抗生素和第二洗引流手术后愈合。全套病例在住院期间没有错误和意外,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创伤型胫骨骨髓炎并不是不能治愈疾病,局部清创+ Vsd压力再次吸胫骨缺损植骨髂+血管蒂皮瓣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应进行精心护理计划的细节,和合理的护理措施,术后严格监控,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柔性管理在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浅谈柔性管理在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介绍护生情况及柔性管理的措施。结果柔性管理可大限度提高护生的进取心和满意度,减少惰性情绪产生,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注入了新鲜血液,也适应了目前医疗卫生改革形势发展需要。结论我院实习护生的来源主要以中专护生为主,占每年实习护生的70%至89%左右,90后实习护生的各种特点结合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以及护理工作内容繁琐、操劳,不良的心理因素在护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加之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在病人安全教育方面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加强对护生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作者:宋宇芬;黄裕;周桂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小儿副鼻窦炎94例的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94例小儿副鼻窦炎的诊断结果,以提高对鼻窦炎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间142例迁延性咳嗽或慢性咳嗽的门诊患儿,经副鼻窦ct确诊为副鼻窦炎的94例患儿,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142例迁延性咳嗽或慢性咳嗽的门诊患儿,经过副鼻窦ct诊断发现ct阳性率共96例,有94例小儿副鼻窦炎患者。主要包括上颌窦炎患者有74例,其中双侧患者是54例,左侧和右侧患者分别是10例和10例。筛窦炎患者有38例,其中双侧患者是24例,左侧和右侧患者分别是11例和3例。蝶窦炎患者有19例,其中双侧患者是9例,左侧和右侧患者分别是7例和3例。额窦炎患者有3例,其中双侧患者是2例,右侧患者1例。全组副鼻窦炎10例,上颌窦炎、筛窦炎、蝶窦炎患者有7例。结论在小儿副鼻窦炎患者诊断过程中,患儿出现反复的咳嗽、伴或不伴有流涕、鼻塞如若体检发现咽后壁滤泡增生,呈“鹅卵石”样外观,咽后壁见黏痰附着或脓性黏液滴注者是小儿副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依靠ct诊断来加强对小儿副鼻窦炎患者的诊治,减少漏诊,并能使鼻窦炎及时治疗,治愈咳嗽。

    作者:沈健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附52例报告)

    目的: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子宫按摩和20u缩宫素静注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率、24h出血量和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来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试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为11.54%,对照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为26.92%,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24h出血量和血红蛋白的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安全有效的宫缩剂可以有效止血,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推荐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作者:赵秀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按压足三里穴、内关穴防治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按压足三里穴、内关穴联合静滴胃复安等止吐药减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临床256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化疗前30 min常规静滴格拉司琼等止吐药,观察组在常规静滴格拉司琼等止吐药的基础上,于化疗前30 min及化疗期间予按压足三里穴、内关穴疗法。结果配合按压足三里穴、内关穴治疗组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患者对化疗接受程度高,显效率67.2%。而对照组患者仍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显效率为40.6%。结论按压足三里穴、内关穴法防治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阑尾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75例患者给予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切口感染率、遗留瘢痕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切口感染率、遗留瘢痕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分别是3.33±0.08厘米、1.33%、2.67%、以及3.91±1.25天和6.44±0.14厘米、6.67%、10.67%、以及5.99±1.36天,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手术对于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和遗留瘢痕率,明显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学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当前我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我们对于传统的中医学也日益重视起来。近几年来,中医在当代医学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人们对于中药材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但在当前环境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中药材的无公害和无污染性,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为了能够有效加强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本文结合自己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药材的无公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蔡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