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目的:比较快速肝素预冲方法和高浓度肝素化预充方法对血液灌流凝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在我科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252例次分为两组,每组126例次,分别采取快速肝素预冲方法(a组)和高浓度肝素化预充方法(B组)进行预冲,比较两种不同肝素预冲方法对灌流器凝血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a组预冲的灌流器凝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o.05);两组在血液灌流后的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较血液灌流前延长(P〈0.05)。结论与快速肝素预冲方法相比,高浓度肝素化预冲方法可在减少肝素预冲时间的基础上,不增加灌流器凝血的发生率,为血透患者争取更安全的血液灌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代连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侧块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选取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患者19例,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椎管狭窄并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用侧块螺钉内固定并突间关节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显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24~36个月,平均28.6个月,侧块钉牢靠,无松动。结论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侧块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作者:刘彬;金利新;夏玉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运用用品管圈方法,探讨提高护理人员对抢救车药品的掌握率的问题。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抢救车药品的掌握率”的活动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设定改进目标,进步率解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对于效果显著的措施标准化后予以推广。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抢救车药品的不掌握率由实施前的61.53%降至23.07%,目标达成率为89.28%,进步率为62.5%,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使护理人员对抢救车药品的掌握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洁梅;宋宇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介绍饮食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饮食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的参考文献。结论首次手术是提高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关键,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环节,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饮食治疗是整个治疗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赵春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我院对1例右心房粘液瘤进行了研究,超声所见右心明显增大(rV:35mm,ra:84mm×64mm),左心大小基本正常。于右房内探及一稍高回声团,大小约94mm×45mm,似有一蒂连接于右房顶部,该团块随心动周期活动,舒张期穿过三尖瓣口到达右室,导致三尖瓣明显梗阻,收缩期返回右房;余心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各室壁厚度及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房、室间隔连续。心包腔内见条状无回声区,前心包6mm,右侧心包9mm,膈面心包9mm,提示粘液瘤可发生于心腔任何部位,且不同程度地影响房室瓣的功能,导致房室瓣梗阻及关闭不全。右房粘液瘤诊断要点:右房内出现一形态可变的团块,有蒂附着于房间隔的右房面或右房壁上,肿瘤活动度大,舒张期移向三尖瓣口,收缩期回复至右房。肿瘤对三尖瓣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并可导致关闭不全。
作者:沈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本文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评估药师在处方审核和干预中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得出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处方常见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抗生素使用的学习。同时药师在处方审核和合理用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的深入学习和实施力度,提高处方质量及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智允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处理腹腔镜器械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2年使用的200份腔镜器械进行分析,利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其内容主要包括:灭菌前腔镜器械清洗、干燥、包装,腔镜器械的灭菌、卸载、存放等,观察灭菌效果。结果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能快速处理腔镜器械,并具有干式无污染的优点,效果显著,并能有效进行检测。结论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符合手术室对腔镜器械灭菌需求,能提高腔镜器械的周转速度,降低购置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作者:褚育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术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4年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教育、心理护理、完善术前检查、体位训练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活动指导,及时处理并发症是病人康复的关键。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琼;余茂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后位纵切纵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并与纵切横缝术对比。方法治疗组:纵切纵缝术治疗慢性肛裂26例。对照组: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35例。结果61例患者全部一次治愈,两组无创口感染、肛门狭窄变形等并发症,但两组在术后疼痛、出血、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适用于治疗慢性肛裂,纵切横缝术更适用于肛管皮肤疤痕挛缩患者,纵切纵缝术可用于肛管皮肤无或有轻度疤痕患者。
作者:倪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研究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痰热清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肯定。
作者:万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心仙游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因素和对策。方法总内科病人特点及护理安全的主要隐患因素和解策略。结果通过总结一些心内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消除本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结论要想使心内科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就必须针对心内科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且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应用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肽等护肝降酶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1次/日,口服,观察12、24、48周期间患者的肝功能、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抗病毒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恩替卡韦治疗组的HBVdna转阴率84.62%,HBeag血清转换率32.04%,alt复常率90.32%。在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明显。结论恩替卡韦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显著快速地抑制病毒复制,能较好地减轻临床病理症状,改善重肝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疗效明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金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术前超声诊断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患者,取躺卧位或右侧卧位,空腹或饮奶后分别观察幽门的舒张与收缩情况,以及胃蠕动、胃排空情况,扫查幽门的横切面、纵切面声像图,测量并记录幽门管的长度、厚度、幽门肌层的厚度。结果本组52例患儿中,经随访证实,45例诊断正确,漏诊7例,诊断符合率为86.6%。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超声检查现在已成为临床对本病确诊的佳方法。婴儿呕吐有各种原因,应与幽门痉挛,胃食管反流,喂养不当等相鉴别。由于患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长期呕吐,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及严重的营养不良,重者衰竭死亡,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杨琴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静脉输液、抗生素和祛痰剂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在入院24h、48h、72h内分别给予4ml3℅的高渗盐水q4、q6、q8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4ml0.9℅的生理盐水以相同的方式雾化吸入。观察两组咳嗽,憋喘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治愈率为90℅,明显高与对照组70℅的治愈率;而住院时间治疗组平均为7.2±1.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8.2±2.1天,两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现的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为12℅,对照组为10℅,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晶;李杰;鲁文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因在不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义齿修复而产生并发症的情况,游医们通过快速的方法、低廉的材料制作的义齿不但使修复体在短期内丧失功能,而且易导致黏膜受损、感染及恶变,并对后期的再次修补十分不利。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所有被检出有口腔不良修复体情况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良修复体类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探讨针对此类口腔不良修复体患者的治疗处理办法,以期对规范口腔医学治疗环境,提高民众口腔卫生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崔利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急性盆腔蜂窝织炎(又称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是指腹膜以外的组织,位于盆腔腹膜的后方,子宫两侧及膀胱前间隙处的疏松结缔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急性盆腔蜂窝织炎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抗感染治疗和手术治疗,抗感染治疗药物主要有青霉素或红霉素及头孢菌素等,在特殊情况下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宫喜双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析对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患者共44例,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lfHd组14例)、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15例)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Hd+HP组15例)。在患者入选时、治疗6个月后采集所有患者的血尿标本,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入选时三组患者之间的残余肾功能、血脂、血磷、β2微球蛋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经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较入选时明显降低,但lfHd组残余肾功能下降率高于HfHd组和Hd+HP组。治疗后患者的血脂、血磷、β2微球蛋白,HfHd组和Hd+HP组明显低于lfHd组,HfHd组和Hd+HP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过程中,残余肾功能均有所下降,但HfHd组、Hd+HP组与lfHd组比较,残余肾功能下降率较低,同时与lfHd组相比,能够更好的降低血脂、血磷、β2微球蛋白水平。
作者:邓志雄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本文通过探讨血尿酸(血清Ua)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得出结论:血尿酸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老年aHf的诊断水平及预后预测价值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海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炎患者92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临床护理路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各手术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可促进手术的顺利性、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琴;袁兴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头孢噻肟钠致过敏反应临床研究探讨。方法本文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社区门诊进行治疗的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使用头孢噻肟钠治疗后所产生的不良过敏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滴注过程中类似于三叉神经痛样起病而且该患者发生在滴注10分钟左右,在滴注15分钟时因无法忍受而通知医生,患者转上级医院神经科会诊,仍考虑药物副作用予滴注甲钴胺等治疗患者疼痛于12小时候缓解。1例患者滴注过程中出现左侧脸颊麻木予维生素B6静脉滴注,6小时后缓解。3例患者发生在滴注部位的同侧前臂以麻木为主,此3例因未引起足够重视,病人尚且能忍受而未通知医生,补液坚持结束才告知医生,次日症状均自行缓解。7例患者除了滴注部位同侧肢体麻木外尚有其它症状发现后立即停用头孢噻肟钠,予维生素B6静脉滴注,30分钟后均有明显缓解。结论在使用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生,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必须要及时地给予停药处理且进行对症治疗,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沈健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