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敏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致双侧周围性面瘫案例。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颅脑外伤致双侧周围性面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3个月内随访面瘫情况均已得到改善。结论针对于不易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可在4d后开始手术,长手术时间可在2个月后。同时采用Yanagihara进行分型有利于患者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李增富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凝血三项及与血气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凝血三项及80例对照组的凝血三项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血浆fiB、aPtt与血氧分压(Pao2)呈负向相关,而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的异常,临床治疗中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可能有益。
作者:古力娜尔·依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多种康复治疗对30例脑出血后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结果2例明显好转,可生活自理,10例明显好转,2例轻度缓解。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健;郑培林;郭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例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实施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该组患者共18例,经过治疗后达显效6例,占33.33%,有效10例,占55.56%,无效2例,占11.11%,总有效率为88.89%,且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1例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为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买买提艾則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先天性牙缺失是一种牙齿发育异常疾病,为临床上见到的一种先天性一颗或多颗牙缺失。可表现出不同的缺失程度,通常缺失两颗或两颗以上的牙齿,但不超过6颗(第三磨牙除外)者为先天性个别牙缺失。缺失6颗或6颗以上牙齿(第三磨牙除外)者为先天性多数牙缺失。本文报告一例无家族遗传史、无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先天性多数牙缺失病例。
作者:向辉;邓小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38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在其围手术期时开展优质护理;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并行常规护理的38例脑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抑郁、焦虑等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肿瘤围术期患者优质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董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近几年来,医患纠纷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医患纠纷法律适用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医患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适用二元化、医疗鉴定双轨制等问题,后就如何适用法律、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对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符合药流条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流产,研究组54例患者在使用药物流产后给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流产之后应用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松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消融与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声消融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术后不良发应发生率(11.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2.5%),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消融术相比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罗群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孕妇反生妊娠期心脏病的治疗措施及其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43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发病情况、采用的治疗措施、治疗效果及其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患者数量明显的变化,产妇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指标接近健康孕妇组,围产儿死亡数、采用剖宫术进行分娩的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手术方法能够提高孕妇和围产儿的结局。
作者:李艳菊;王宏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通过超声诊断1例网膜炎性包块伴液化症,得出超声所见:阑尾区腹壁下可见一45.0mmx19.2mm不均质回声(图1),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无包膜。内部及周边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cdfi显示:其内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阑尾区网膜炎性包块伴液化。患者曾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炎症清理不彻底,网膜炎性包裹与肠管粘连。
作者:邓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本文通过仔细调查观察10余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发病治疗经过,总结了一些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治疗注意事项及要点,希望更多的患此病的患者能及早正确地得到诊断、治疗,走出治疗误区。
作者:刘志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左心衰竭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对于诊断左心衰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确诊左心衰竭患者的X线、ct影像资料,总结左心衰竭四大症状的影像资料表现。结果胸部X线检查出肺静脉高压43例、间质性肺水肿27例、肺泡性肺水肿23例、胸腔积液26例,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影增大;ct还可检查出X线不能诊断出的11例叶间胸膜增厚和2例胸腔积液伴压迫性肺不张。较之于X线,ct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显示出网格状纹理、肺门增宽情况,可以显示出冠状动脉钙化的表现:冠状动脉呈高密度影像。结论 ct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可以诊断出X线难以诊断的病灶,但价格较高,在基层难以普及,所以临床应用时可将X线作为首选检测方法, ct检查作为进一步鉴别左心衰竭的重要方法。
作者:华文良;汤超;李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炒莱菔子提取物中萝卜苷进行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选取5个产地售炒莱菔子,用物理脱脂后经水提醇沉干燥后得到提取物,采用重量法和HPlc法对萝卜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5个产地炒莱菔子脱脂率为22.28%~35.83%,脱脂炒莱菔子后干膏获得率为15.61%~21.42%,萝卜苷含量在38.11%~45.11%,萝卜苷转移率为76.15%~82.83%;炒莱菔子杂质在1.14%~3.46%,水浸出物含量在17.35%~18.61%,醇浸出物在14.45%~17.37%。结论炒莱菔子经过物理脱脂后能够得到脂肪油部位,而且萝卜苷更加稳定和富集,质量较传统饮片更加稳定,通过在杂质检查上加用萝卜苷含量测定,能够控制其质量。
作者:贾晓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双头精密输液器在儿科门诊静点室的应用。方法总结双头精密输液器在儿科门诊静点室应用的优点、注意事项。结果双头精密输液器的应用减少了护士更换液体的次数,减少了患者等待更换液体的情况,能够有效缓解护士的工作强度。结论使用一次性双头精密输液器可带来便利,但也要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维护好病人利益。
作者:倪红涛;梁影;刘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讨论普外科患儿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与手术室护理中的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防范普外科儿童手术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开展防范院内感染的护理方法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与之前护理工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做好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工作,能够大大降低普外科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辛汝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为了观察博士医生便携式血糖监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对门诊5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博士医生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测试结果与试验室静脉血糖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用以评估博士医生便携式血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
作者:李振家;郑宏图;李恩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200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外周动脉穿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在留置有创测压期间。有效地对新生儿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容量、血气分析进行了及时监控,动脉穿刺及测压成功率达90%以上。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应用对指导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丹凤;弓少华;范桂林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本院近一年来临床各类标本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防治水平。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以痰液为主占88.6%,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6%、33.5%和34.1%。结论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或复方新诺明;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
作者:王佳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护理经验及体会,对在我科住院的慢阻肺患者进行总结与分析,表明慢阻肺患者在呼吸内科中属于急重症患者,对于此类病人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及时迅速的救护,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作者:周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