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王晓华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8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护理质量提高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克力斯坦?夏依扎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疑似患者行团注、快速容积扫描,扫描获得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多种技术图像重建。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和评价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是否闭塞,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为可靠;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0例均很好的显示了下肢动脉全程及主要分支血管。结论256排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全面的显示下肢动脉的病变及解剖细节,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无创、准确的诊断手段。
作者:张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用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联合服用来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腹泻诊断标准的15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76例口服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天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72%,并且大便次数及性状等观察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服用治疗小儿腹泻,疗程短止泻快,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雪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上所谓的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代谢内分泌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是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用胰岛素或其它降糖药物控制急性症状,但是长期服用有明显副作用。然而通过传统蒙医药治疗,其临床治愈及病理治愈者在临床上非为罕见。所以愈来愈多的医务工作者把目光投向祖国传统医药学。本文以蒙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就糖尿病肾病以及并发症理论认识、治疗方法、诊断标准、临床方面及讨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胡宏伟;韩斯古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急性心绞痛23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急性左心衰竭13例;根据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经过对症治疗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9%,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9.2%。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且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例卵巢扭转的病例,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因素的改变,人类目前的疾病谱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心理疾病也随之占了相当的比重,传统的打针服药手术等治疗方法已逐渐显示出它的历史局限性,而应以社会心理护理为主的整体护理,已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科针对一些重症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大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的心理变化,在采取紧急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制订出了护理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雷淑慧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而每一位恢复的患者都必须经过脱机的过程,做好脱机前后的护理,尤其是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是使患者顺利脱机、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供收治19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死亡8例,本文就康复的11例患者的脱机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钟小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对针灸治疗消瘦的方法进行讨论。方法对消瘦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总结治疗经验。结论利用针灸治疗消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政涛;袁满;王来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将2012年度下半年未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时间段护理理工作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度上半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时间段护理工作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时间段的护理质量、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后能够明显的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救治水平,使患者满意度大大的提升。
作者:刘爱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讨论小儿消化道大出血和颅内高压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结论小儿消化道大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或两者并存。颅内高压可损害脑组织而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作者:孟玲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我院治疗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76.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明显低(或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好,而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富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孕产妇围产期服务需求调查分析。方法在2012年度对于我区的孕产妇进行调查分析,于产妇产后3~5天时进行填写一般资料以及自行设计的孕产妇围产期服务需求量表进行统计。结果孕产妇围产期服务需求调查处主要是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环境需求以及服务需求等4个维度,而且多数需求在3分以上,是处于需求以及极需求状态。结论通过孕产妇围产期服务需求的调查后护理人员主要从孕妇生理、心理、环境设备以及服务需求等几个方面全面的了解产妇围产期的需求状况,以便能够满足产妇的需求,终使孕产妇围产期服务工作做到好。
作者:刘程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蒙医疗术科接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6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同取风池、百会、天柱、C3-C5夹脊穴以及足三里与内关等穴,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塔拉;温都尔嘎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病人3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在术后给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
作者:伍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安全转运。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生命抢救技术。才能使现场救护做到快捷、准确、有效和安全。临床资料:病员XXX,男性,58岁。于2011年9月12日19时14分因发生车祸至双下肢毁损伤,现场查体:病员躺于地上,神志清楚、精神差、大汗淋漓、呼吸急促30次/分。脉搏细速扪不清,血压80/50 mmHg spo282%该伤处疼痛不适,立即给予伤口包扎固定建立静脉双通道快速补液、吸氧、止痛、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安全防护,途中通知在班人员请骨科医师会诊,请放射科和检验科做好准备。返院时病员神志清楚,脉搏11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0/50mmHg,spo290%。骨科医师会诊后指导先行急诊合血,照片检查,检查完毕后接入手术室。
作者:廖艳;周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分析。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增加下肢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率及BBS、 FMA、FAC、MBI下肢评分均较前治疗显著提高(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独立步行能力提高明显。
作者:何南;汪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王艳芝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药物间中和、水解、或副作用等各种不良反应,轻者影响治疗效果,重者危害病人生命。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临床工作中很多药物的配伍禁忌在《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中没有说明,药物的不合理配伍现象偶有出现,所以只能靠临床摸索。工作中我们发现,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舒血宁注射液存在配伍反应,为了给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做出经验总结,防止不合理配伍现象的出现,我们将工作中发现的药物不合理现象进行归纳,希望给广大医护人员提供相互学习的经验平台,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组给予阿昔洛韦20~30mg/k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应用阿昔洛韦头痛、抽搐、呕吐等症状消失,意识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病毒性脑炎应用阿昔洛韦是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育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