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红
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老年病人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对92例患者进行了留置针静脉输液,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严卫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书籍,并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总结诊断经验。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其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患者、护士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舒适度的认知状况,分析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1],根据原因进行不断改进,增加置管舒适度。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确定造成不适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结果患者因PICC置管后造成的不适较实施前明显减轻(P<0.05),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应正确把握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雪姸;魏叶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维生素B12及叶酸的含量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及VB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FA、VB12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患者中推行加服FA和VB12等制剂,为ACI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王美英;刘晓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心脏及胸部大血管穿透伤病人的救治经过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救治的76例心脏及胸部大血管穿透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死亡9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结论迅速明确伤情,及时剖胸探查是心脏及胸部大血管穿透伤救治成功的关键。术前充分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高虹;赵丹丹;王雪海;刘胜中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妇女好发妇科病种类及发病诱因等。方法制定统一规范的妇女健康体检表,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间在妇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不同年龄段已婚和已开始性生活女性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参检人数总共2292人,检出患病者642例,比率为28.01%。患病人数多的年龄段为30~49岁。年龄分布在30~49岁机关单位及事业单位的女性,其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其他女性。结论同年龄段人群因文化水平的差异,是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易患疾病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推动了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设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家对医院设备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版等级医院的评审要求更科学规范,已从原来的查看书面材料、听取院部汇报的浅表管理上升到PDCA的科学管理。因此要求从事医院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下面我就本人从事医院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感受,结合新的等级医院评审要求谈几点看法。
作者:黄胜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简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的诊疗。方法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患者进行诊疗。结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在临床上较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要用相关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魏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本文通过探讨弹力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弹力纤维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影像学表现对弹力纤维瘤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强;石磊;高峻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本院98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
作者:周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资料。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后再予以舒利迭吸入治疗。结果44例显效,4例有效,无效2例,显效率88%,总有效率96%。老年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治疗时注意药物副作用。结论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老年人慢性咳嗽在排除药物、心功能不全、肿瘤等其他原因后,应尽早明确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并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董秋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38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儿经治疗,治愈26例(占68.4%)、好转7例(占18.4%)、自动出院3例(占7.9%)、死亡2例(占5.3%)。所有患儿均获随访1年,其中症状性癫痫4例(占10.5%)、智力低下1例(占2.6%)、耳聋1例(占2.6%)。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而错过佳治疗时机,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合理选用抗生素并辅以地塞米松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故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决定患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高国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谈论临床送检样本涂片的细菌学检查措施。方法由于细菌体积微小,无色透明。因此利用光学显微镜直接检查只能观察到细菌菌体及其动力。对菌体形态结构、大小、排列、染色特性及细菌特殊结构的判定,必须借助于固定和染色。结论形态学检查方法是细菌检验极为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也是决定进行生化反应鉴定的重要步骤。有时可通过形态学检查得到初步诊断,如痰中的抗酸杆菌和脑脊液中的脑膜炎球菌等。
作者:于晓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比较AO张力带,髌骨钛镍记忆合金,空心钉结合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4例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内固定72例、钛镍记忆合金内固定39例、空心钉加钢丝内固定73例,比较三者间的优良率。结果随诊8~28个月,平均17个月。按陆裕朴等疗效评定标准:AO张力带内固定,优44例、良18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6.11%;钛镍记忆合金固定优12例,良16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71.79%;空心钉加钢丝内固定,优49例、良22例、可2例,优良率97.26%。经统计学处理P<0.05,三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空心钉结合钢丝固定,能够达到满意的对位及维持对位效果,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优于AO张力带固定(克氏针钢丝),前二者效果优于钛镍记忆合金。
作者:李宏林;刘中明;史国徽;杨春峰;王子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且会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只有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明显降低该病后遗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龙;叶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为了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有输血术前指征患者共13164例进行实验分析及临床研究。结果通过对14298份患者输血术前血清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共检出HBS A g阳性1801例,占12.59%;检出抗HCV阳性76例,占0.53%;检出抗HIV阳性143例,占1.0%;检出T P抗体阳性299例,占2.1%。其中输血前术前检查阳性患者2313例,阳性率为16.18%,创伤和手术输血前检查阳性率为57.55%;其他患者为42.45%。结论输血术前四项化学发光法检测优于传统方法,可以更确切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力帮助,也保证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同时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了相关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行;梁宪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鼻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63例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以鼻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63例患者以鼻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显效患者18例,占总患者的28.57%;有效患者37例,占总患者的58.73%;无效患者8例,占总患者的12.70%,总有效率为87.30。结论鼻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控制明显、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松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浅谈中西药的合理联合使用,为临床提供联合使用中西药的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分析讨论中西药联合使用时的作用机制、使用目的、联合使用原则,配伍禁忌等各方面展开讨论。结果及其结论中西药的合理联合使用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但如果使用不合理,将会增加副作用,降低治疗疗效,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作者:雷殷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治疗胰腺头颈部癌、壶腹部癌,以及十二指肠癌,胆管下端癌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并发症发生率高[1]。所以,患者应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这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本科诊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6例,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红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求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转复治疗房扑房颤有效性。方法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转复,对照组单用伊布利特转复结果治疗组房扑转复率75%,对照组房扑转复率56%,(P<0.05)。治疗组房颤转复率41%,对照组房颤转复率39%(P>0.05)。结论此组病例中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转复房扑较单用伊布利特成功率高,转复房颤没见明显优势。
作者:卢厚新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