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春
本文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着手,阐述了在校大学生患癔病的多种因素及临床表现,探讨了心理干预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积极作用,以预防和减少癔病的发生,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大学教育与生活。
作者:李福生;涂勇;李海燕;阿依努尔;仇立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临床诊断中对超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方法我院收治的51例临床确诊为超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的首次使用多层螺旋CT获得的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13例可见大脑中动脉一侧出现高密度影,25例可见脑组织局部出现肿胀,31例患者脑实质出现密度降低影,6例患者检查基本正常。首次42例患者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占整组人数的82.4%),4例患者无特征性表现,5例患者可疑。CT诊断33例患者为急性期脑梗死(占整组人数的64.7%),8例患者无特征性表现,10例患者可疑。两种方法对脑梗死的诊断率进行比较,P<0.05,存在差异。多层螺旋CT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作用较强。结论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脑组织局部肿胀和脑实质发生密度降低,且多层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检查的使用。
作者:孙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及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护理专业逐渐成为中职卫校的主干专业,护理班级的不断增多,实训条件的限制,《护理学基础》实训课压力逐渐彰显出来,通过整合实验内容,加强知识识记、交叉实践、错开教学进度、课余开放实验室、抽查考试、实验室划分及功能固定、资源共享、引入学生管理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对22例经临床变现、血清肌酸激酶(CPK)、肌电图检查及开放性肌肉活检、组织及免疫病理学证实的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证实磁共振检查是诊断PM和DM的重要手段。
作者:郝巧梅;余留森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印片细胞学在术中行乳腺肿瘤快速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肿瘤术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行印片细胞学乳腺快速肿瘤病理诊断,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比较行印片细胞学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印片细胞学在术中乳腺快速肿瘤病理诊断中,对纤维腺瘤、脂肪坏死、浸润性导管癌、黏液性癌以及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的诊断准确率为92.8%,对于浸润性小叶癌的准确率为87.5%。印片细胞学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8.3%。结论印片细胞学在术中乳腺肿瘤快速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率,其操作简单、速度快捷、准确率高,尤其适宜在无条件行冷冻切片法确诊的基层医院使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子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VSD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使用VSD封闭负压引流对18例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护理。结果18例患者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全部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其中12例在2周内治愈。结论 VSD封闭负压引流是治疗软组织大面积损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保持有效、持续的负压引流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作者:马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实验组采用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疾病知识、饭食、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指导,然后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在情绪稳定、疾病知识、饮食依从性和药物常识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暖凤;王玉华;钱英;王丽凤;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狭窄性腱鞘炎多为手指腱鞘长期受寒劳损发生的无菌性炎症,以拇指多发,又称扳机指二弹响指,为骨科常见病。近年来我们用注射器闭合松解狭窄的腱鞘35例,方法简单,复发率低,同时避免了切开手术,创伤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永旺;梁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剂科在抗菌药物管理过程的中的控制方法,为临床上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健全药剂科管理机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住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23860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1407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59%。其中治疗性用药9291例,预防性用药4787例。送检标本为9009例,送检比例为63.99%。结论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通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表的使用,能够反映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艾合买提?托乎尼亚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全程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患者精心的护理,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结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康复和谐了医患关系。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8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护理质量提高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孟丽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针对急诊科常见的护理纠纷进行仔细研究,总结出相关原因主要有: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医疗费用问题、患者与家属的期望值高、护士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不好、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完善等,并给予相关的护理防范对策。结果通过有效的防范对策后能够及时纠正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使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结论对于急诊科室常会出现一系列护理纠纷发生,及时有效的分析原因并实施相关的防范措施能够减少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医院整体的声誉提高。
作者:刘金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本文就手部湿疹在疾病分类、诊断、中西医治疗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阐述及分析。结果表明,手部湿疹的治疗应先鉴别致敏原,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轻中型患者避免皮质类固醇的使用,重症患者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可以配合使用,症状缓解后建议逐步减少对皮质类固醇的依赖,多采用中医药及其他更安全的方法,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复发。
作者:赵俊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12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双虎清肝颗粒和胸腺肽胶囊等一般药物进行治疗,给实验组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患者一般症状的缓解程度和肝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的治疗,2个月后我们可发现实验组患者一般症状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ALT、AST、TBIL的值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ALB的值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一般症状和提高肝功能的恢复,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妍;闫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统计我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规范临床用血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2年住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0年至2012年住院患者人均用血量和手术台均用血量持续下降,分别为0.905U、0.887U、0.718U和0.696U、0.657U、0.502U成分输血率持续上升,分别为99.74%、99.91%、99.96%。结论通过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临床用血行为,很大程度避免了血液浪费。
作者:尤俊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8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10mg瑞舒伐他汀,同时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0.26g,每天3次。两组患者疗程为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对照组44例患者,显效16例(36.36);有效15例(34.09);无效13例(29.55);治疗组45例患者,显效24例(53.33);有效17例(37.78);无效4例(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0.45%),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降压及心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8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于临床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103例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后显效率75.7%,有效率19.4%,无效率4.9%。结论针对急诊急救严重创伤的患者,抢救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护理流程,护士要具有抢救的应有素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朱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16例颈椎过伸伤患者,其中8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椎间植骨+钢板固定术。6例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1例使用椎体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2例采用保守治疗即颅骨牵引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月,6个月,手术病人的内植骨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没有发生钢板、螺丝钉松动、断裂拔钉等情况。牵引的病人无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全部治疗患者的脊髓感觉与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改善显著。结论合理、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法,能显著的达到颈椎过伸伤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的目的。
作者:郭政;苗胜;邵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意义。方法将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112例脑梗死进行分组,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加重以24h内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纤维蛋白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发生。
作者:高明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率及病原菌种类分布、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8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5例血培养阳性19例,占22%,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肠球菌5例(42%),表皮葡萄球菌7例(37%),溶血葡萄球菌3例(16%),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5%)。本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敏感药物主要为万古霉素、利福平、氯霉素、环丙沙星,对青霉素类、头孢唑啉、红霉素大多耐药。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中,因败血症所致者占较大比例。对所有病理性黄疸患者应常规做血培养。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肠球菌。在血培养报告之前宜选择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并结合本地区病原菌和药敏特点经验性用药。
作者:陆少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