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刘玉梅;秦悦洋;房秋;李晶鑫;魏亚芬

关键词: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抑郁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状况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的关系。方法筛选出87例早期PD患者入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表(UPDRS)和Hoehn-Yahr评价运动症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抑郁量表(CES-D)对抑郁症状进行评价,采用36条目简化医疗结局调查问卷(SF-36)评价HR-QOL。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状况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的关系。结果87例早期PD患者中有51例存在抑郁状态(CES-D≥16分),无抑郁状态患者36例(对照组)。抑郁状态组患者除躯体疼痛(BP)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分值较对照组均下降。躯体功能(PF);躯体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E);精神健康(MH)等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早期PD患者的HR-QOL,是导致早期PD患者HR-QOL恶化的主要因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

    目的:简述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方法对患有新生儿败血症的儿童进行诊疗。结论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培养2次阴性为痊愈。病情重、日龄小、出生体重低、诊治不及时、有耐药菌株及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

    作者:于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新时期临床护理带教的工作体会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培养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特别是临床实习是护校学员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转向掌握实践技能的过程,也是学员由学生转变成为一个合格护士的必由之路,抓好护校学员的岗前教育,临床实习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了解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为患儿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输液护理,提高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程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4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诊疗的4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就诊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过治疗后,痰菌转阴患者有41例(87.2%)。X线胸片检查显示总吸收45例(95.7%)。血糖控制良好者共33例(70.2%)。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配合抗结核治疗,两者并重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兴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溃疡性结肠炎辨治思路探析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迄今病因未明。此病属中医“肠癖”、“痢疾”、“滞下”、“肠风”、“脏毒”、“泄泻”等范畴。

    作者:曹杰;邱祖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支持对患者体质改善、预后、疗效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放化疗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设立对照组100例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放化疗后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体重、体力评分均有一定幅度提高;放化疗耐受性提高,生存改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结论积极均衡的营养支持是可提供肿瘤患者所需基本营养物资,预防和减轻放化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肿瘤治疗的耐受性,提高疗效,改善生存和预后。但同时也应注意,营养支持并不提倡常规使用,仅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使用。

    作者:罗方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肠瘘的内科治疗方法与营养支持

    目的:讨论肠瘘在内科治疗中的具体方法。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进行过内科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回访,总结内科治疗的优势。结论在肠瘘初期,内稳态失衡可直接或间接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丢失的肠液中含有大量水份,高位肠瘘每日肠液丢失量可达3000~5000 ml,如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则导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血液浓缩,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的发生。在失水同时,大量电解质随之丢失,可出现多种不同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多见的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作者:张丽华;李中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慢性龈缘炎和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特点和诊断

    目的:讨论慢性龈缘炎和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相关临床经验。结论对该类疾病进行及早诊断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掌握相关诊断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患者给予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三金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6%、94.1%,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0%、85.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临床痊愈者停药后6个月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尿路感染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其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可做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首选用药。

    作者:阿克拜尔?阿不都热衣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超急性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临床诊断中对超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方法我院收治的51例临床确诊为超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的首次使用多层螺旋CT获得的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13例可见大脑中动脉一侧出现高密度影,25例可见脑组织局部出现肿胀,31例患者脑实质出现密度降低影,6例患者检查基本正常。首次42例患者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占整组人数的82.4%),4例患者无特征性表现,5例患者可疑。CT诊断33例患者为急性期脑梗死(占整组人数的64.7%),8例患者无特征性表现,10例患者可疑。两种方法对脑梗死的诊断率进行比较,P<0.05,存在差异。多层螺旋CT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作用较强。结论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脑组织局部肿胀和脑实质发生密度降低,且多层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检查的使用。

    作者:孙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NICU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监测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

    危重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日益受关注,NICU更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院内感染具有多种相关危险因素,因此,在早期对致病菌进行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护理,避免感染发生也就成为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对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以及个体化护理措施进行概述,进而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贺燕;张蕾;李佳;庞江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浅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患者34例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患者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气胸的发生。结果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终自发性气胸症状均治愈,并且病情得到控制,终均出院采取家庭式氧疗。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气胸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终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康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方法对62例老年V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易得老年血管性痴呆,且不同年龄分组之前差异性显著,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众多且复杂不可控。结论 VD有多重危险因素,控制高危因素能减少VD出现几率,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董永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51例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增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影像学认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病灶部位为83个肺段,其中,结核好发部位57个肺段(68.7%),少见部位26个肺段(31.3%)。35例(42.7%)累及多肺段病变,16例(19.3%)为单个肺叶或肺段。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有大片团块状实变影、结节影、斑片状、肿块影等病灶。本组病变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17例、树芽征15例,空洞9例、肿块影8例、结节影13例和斑片影8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具备多灶性、多形性、多叶、多段性影像学特征。病变形态以大片状实变影、较大空洞者多见。

    作者:张晓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探讨和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经过手术病理所证实的25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采用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5.8%、87.1%,要明显高于常规的超声检查81.1%、67.7%,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提高超声的鉴别能力。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比如结节的位置和状态以及大小等进行判断。

    作者:英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新疆地区过敏性紫癜2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并确诊为过敏性紫癜218例患儿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段为8岁以上136例(62.3%),发病诱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150例(68.8%),链球菌感染13例(5.96%),支原体感染10例(4.59%),柯萨奇病毒2例(0.92%),食物药物过敏6例(2.75%),无明显诱因37例(16.9%);临床表现:单纯皮肤型28例(12.8%),关节型26例(11.9%),腹型135例(61.9%),肾型29例(13.3%);腹型135例呼气性C13阳性为111例(82.2%);复发病例11例(5%),腹型复发3例(1.4%),95%患儿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HSP好发年龄为8岁以上,发病诱因以感染为主,HP感染为新疆地区HSP发病主要因素,尤以腹型为显著,腹型HSP病因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腹型为主,肾型少,与腹型及关节型早期使用激素减少肾脏损害发生有关;HSP治疗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时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并视情况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治愈率高,预后较好,针对HP感染给予三联抗HP治疗,有效控制感染,明显降低腹型复发率。

    作者:季雪红;李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目的: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进行护理。结论术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严密的伤口观察、良好的伤口护理,可以加快伤口愈合,减少卧床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戴亚男;于凤莲;孟海鸿;付东;闫秀华;马明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报告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70岁以上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本组除一例术后10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均好转痊愈出院。

    作者:董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及其片剂的制备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的制备方法,以及更昔洛韦片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市售更昔洛韦原料药制备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再用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制备片剂并与市售更昔洛韦原料药制备的片剂进行溶出度的比较。结果得到的更昔洛韦晶体中含有的结晶水的含量为9.60%,含有1.5个结晶水。用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制备的片剂溶出较快。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更昔洛韦片剂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活性成分容易溶解,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作者:程东方;李明杰;刘明霞;朱玉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274例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微波对慢性宫颈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274例慢性子宫颈炎的患者,全部患者应用WB-100型妇科炎性反应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并统计分析临床治疗的效果等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微波进行治疗以后,患者的痊愈率均达到90%以上,虽然由于糜烂程度的严重痊愈率也会受到影响,其痊愈率有所降低,但总体痊愈率高达95.62%;并且,患者的糜烂程度不同,痊愈率不同,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单纯型痊愈率为98.08%>颗粒型痊愈率95.06%>乳突型痊愈率89.19%,总体痊愈率为95.99%,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结论慢性宫颈炎应用微波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雪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